老照片裡的自貢記憶

2020-12-10 土地坡

曾經,當周邊城市還未崛起的時候,這裡已經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工業重鎮了,這就是百年之前的自貢,雖歷經滄桑,卻依舊風華正茂。

不過今天我們不介紹自貢地區的近現代工業,我們回顧自貢地區的井鹽工業。自貢開採井鹽已有2000年的歷史,井鹽的採滷製鹽史,可上溯到東漢章帝時期。據記載,歷代鹽工在自貢先後鑽井13000多口,有的井深達1000米,即使以平均300米計,也等於鑿穿了400多座珠穆朗瑪峰,每一口井就有一架天車,最高的一架「達德井」天車高達113米(位於大安區扇子壩,上世紀90年代已拆除),蔚為壯觀。

自貢井鹽聞名於唐宋,鼎盛於明清;在清鹹豐、同治年間成為四川井鹽業中心,其井鹽遍銷於川、滇、黔、湘、鄂諸省,供全國1/10的人口食用。2006年5月20日,自貢井鹽深鑽汲制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自貢井鹽為鹽幫菜提供了特殊的原材料,以及鹽商們,鹽工們的奇特吃法,使鹽幫菜獨具特色,從而出現了鹽商菜,鹽工菜,私家菜等不同的品系,豐富和完善了鹽幫菜系。

自貢鹽幫菜有著豐富鹽文化沉澱,有獨特風味和烹飪技藝的川菜派別。以自貢鹽幫菜為基礎的「秋林居」自貢冷吃兔尤為出色。鮮香美味的冷吃兔,兔肉質地細嫩,味道鮮美,營養價值高、易消化、並有保健作用。兔肉與其他畜禽肉相比,它的營養價值與消化率均居於其他各種畜禽肉類之首,在國際市場上享有盛名,被稱之為"保健肉"、"美容肉"、"百味肉"、"葷中之素"等。

每個城市都有一段印記,觸碰潘多拉的魔盒,讓時間回到過去,在泛黃的照片裡,感受自貢的風採。

秋林居,一起回憶有味道的日子

時光洗禮之下,自貢井鹽已經演繹成一座城市性格的特徵,心靈的密碼,情感的寄託,精神的縮影。這樣的一張張老照片,等待我們穿過時光的迷霧,去打量,去審視,去閱讀,去與之產生心與心的碰撞。最後感謝這些老照片的攝影家為我們的城市留下了珍貴的記憶

相關焦點

  • 老照片裡的四川自貢,帶你尋找昔日的城市記憶
    這是一組四川省自貢市的老照片,這些老照片記錄著這座城市昔日的樣子。通過這些老照片,帶大家重溫這座城市的舊時光,去尋找昔日的記憶。圖為昔日自貢廣播電視中心周邊的街景,那時道路上的車很少,路面看起來十分的空曠。
  • 老照片:六七十年代樣板戲裡的精彩鏡頭,揮之不去的紅色記憶!
    老照片:六七十年代樣板戲裡的精彩鏡頭,揮之不去的紅色記憶!樣板戲,也叫「革命樣板戲」,意思是要革京劇的命!樣板戲大多數誕生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距今少說也有四五十年了。時至今日樣板戲還在演出播放,而且還很受歡迎。
  • 「鹽都」自貢:一粒鹽引發的創新和轉型
    新華社成都5月29日電題:「鹽都」自貢:一粒鹽引發的創新和轉型新華社記者 王迪四川省自貢市的地名,來自兩口鹽井「自流井」「貢井」的首字。從公元1世紀開鑿第一口鹽井以來,近兩千年裡,這座川南城市的命運一直和鹽息息相關。
  • 《老照片》:定格記憶 收藏歷史
    最後一次見到《老照片》叢書主編馮克力,是今年8月底在由《中國攝影》雜誌社和影上書房聯合主辦的「攝影圖書研討會」上。會議間隙,他在接受《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採訪時說,照片作為一種出版資源,具有多方面挖掘與開發的可能性。    正如馮克力所說,《老照片》作為一套陸續出版的叢書,從1996年12月至今的22年裡,已經出版到現在的第119輯。
  • 楚雄記憶——從老照片裡開啟我們的舊時光
    城市記憶是城市形成、變遷和發展過程中具有保存價值的歷史文化。城市記憶最常見的有形載體就是一座座建築物,還有成片的歷史街區、工業遺存、名人故居等。一縷熟悉的老味道、一個或高雅或市井的老地名、一種服飾、一段戲曲等都是一種無形的記憶載體。
  • 老照片!成武記憶,每一張都是滿滿的回憶!
    時代在變遷 場景在轉換 記憶在淡化 我們的生活發生了怎樣的改變?> 縣政府辦公大樓 老衙門裡合影看到成武老照片徵集信息後,第一時間聯繫並整理自己保存的一些老照片,分三批次發送我們,並對每張照片作了說明。同時,又針對一些老照片撰寫了《回首三十六年前「四平調」演出紀實》、《再現四十年前成武戲曲舞颱風採》兩篇回憶文章,配圖作了發表,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還有遠在北京的王凱旋同志,南魯鎮大王店人,現在國家應急部直屬研究院工作。
  • 一組老照片喚醒嵐島歷史記憶
    日前,「老照片·石頭厝」主題攝影展在實驗區圖書館開展。現場展出記錄平潭歷史的老照片和石頭厝等攝影作品150幅,涵括了老街建築與社會人文,同時也展示了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平潭城市交通、群眾服飾、生活場景變遷的對比作品。攝影展由實驗區旅遊與文化體育局主辦、實驗區攝影家協會協辦、平潭海角文化旅遊有限公司承辦。
  • 塵封的記憶——赤峰支棟樓老照片之九
    塵封的記憶——赤峰支棟樓老照片之九萬壑松風丰容盛鬋女士即支棟的四女兒支憲斌年輕時留影,她上街時騎一輛進口的坤車,那是赤峰街第一輛坤車。優雅從容支憲斌——赤峰支棟樓老照片之八支棟擊退汲金純——赤峰支棟樓老照片之七
  • 千年匠心傳承,古老而獨特四川自貢井鹽介紹
    千年鹽都自貢地處四川南部,東漢章帝時期開始,有近兩千年的井鹽開採生產歷史,迄今仍然是我國最大的井礦鹽生產基地之一,年產井鹽200多萬噸。自貢就在幾十年前仍然被稱為四川第三大城市,僅次於成都和重慶,井鹽的作用功不可沒。
  • 塵封的記憶——赤峰支棟樓老照片之六
    塵封的記憶——赤峰支棟樓老照片之六萬壑松風書接前回:塵封的記憶——赤峰支棟樓老照片之三塵封的記憶——赤峰支棟樓老照片之四塵封的記憶——赤峰支棟樓老照片之五塵封的記憶——哈達街的光棍
  • 歷史罕見老照片,京城80年代的記憶原來是這個樣子的
    歷史罕見老照片,京城80年代的記憶原來是這個樣子的。 歷史罕見老照片,京城80年代的記憶原來是這個樣子的。
  • 塵封的記憶——赤峰支棟樓老照片之十
    塵封的記憶——赤峰支棟樓老照片之十萬壑松風1943年10月的一天,位於二中街華昌照相館斜對著的道南華馨飯莊迎來了諸多鄉紳貴客,支棟與親家在這裡為愛女支憲斌舉辦了盛大的婚禮,佳婿便是杜公孚老師,照片是杜師母保存的蜜月留影
  • 這些老照片裡 是杭州邊檢的珍貴記憶
    在杭州出入境邊防檢查站的榮譽室裡,有這麼幾張泛黃的老照片,很有年代感,這些照片背後,有怎樣的邊檢記憶?今天,在1983年杭州邊檢站擴編團級單位以來的第一任政委楊章耀政委,在建黨99周年的黨課上,跟大家一起回憶了當年。
  • 老照片:80、90年代的四川自貢,千年鹽都,南國燈城,恐龍之鄉
    自貢是四川省地級市之一,地處四川盆地南部,是四川省南部地區的重要城市之一。自古以來,自貢就「因鹽設市」,有「千年鹽都」之美譽,並且自貢兩字均來源於鹽井,「自」取自於「自流井」,「貢」取自於「貢井」。同時,自貢還被稱為「恐龍之鄉」,自貢恐龍博物館是當今世界三大恐龍博物館之一,聞名於海內。此外,自貢的年節燈會更是名播四海,有著「天下第一燈」的美稱,而自貢更是被稱為「南國燈城」。下組照片拍攝於上世紀80、90年代的四川自貢,有多少人還認得出下邊這些地方。
  • 老照片裡的萬千世相(上)
    作文如作田,一丘一丘來……【千丘生·千丘說】第2丘老照片裡的萬千世相(上)照片裡的故事,你真心知曉嗎?——— 不知曉也沒關係,它可能太久遠,或已不屬於你的記憶。老照片有些滄桑。特殊年代裡,為了保護它,我的祖父和父親用油布包裹好,先後藏到堂屋地下、梁上、灶壁、屋後城牆裡、甚至茅廁踏板下。水湮、煙燻、蟲蝕、人掠,竟然奇蹟般保存至今。如此敝帚自珍的老照片,相較於人類進程史,的確沒有重大的文獻意義和社會價值;但對於割捨不斷的家族血脈與親情,顯然彌足珍貴。
  • 數萬張流落的家庭老照片裡,藏著中國人怎樣的共同記憶?
    照片裡人物的五官可能有些模糊,一些拍攝日期和照相館的名字卻印得清清楚楚。每張照片都能帶出一段舊事。後來老家拆遷、喬遷新居,或是長輩過世、收拾舊物。你換上了智慧型手機,所有色彩鮮豔、像素清晰的照片都老老實實躺在手機裡供你隨時分享翻閱,你不再記得家中那本泛黃的相冊。那些曾經承載著人們珍貴記憶的老照片都去了哪裡?比我們小時候的照片更老一點的照片呢?
  • 90年代老照片:一代人的生活記憶
    90年代歷史老照片:圖為三個農村青年男子穿著寬大的西裝,每人叼著一根煙,雙手插在口袋裡。 90年代歷史老照片:圖為北京的一家舞廳裡,一位外國女從跳到桌子上跳舞,舞廳裡的保安人員上前準備制止她。
  • 這18座天車承載著自貢最珍貴的歷史記憶
    自貢,一座因鹽而生的城市,在近兩千年的井鹽生產過程中,孕育出獨特的井鹽文化,同時也留下了珍貴的井鹽工業文化遺產。天車作為重要的井鹽工業文化遺產之一,堪稱鹽都先民舉世無雙的創舉,是將若干杉木連結,以竹篾繩綑紮成巨大的支架,豎於井口,用於採滷、淘井、治井。天車井架十分壯觀,不管從採滷或者古建築角度來說,都是鹽都自貢特有的、不可多得的文物。
  • 近100年前易縣廟會老照片驚現,每一張都是珍貴記憶!
    逢年過節的易縣各鄉鎮各村裡 廟會人山人海 場面大家都不會陌生 近100年前易縣廟會盛況老照片驚現網絡 日前,一組拍攝於1940年,距今已有80年歷史的老照片驚現網絡,曝光了近100年前易縣廟會的盛況,
  • 舊時光的「獨家記憶」還留著嗎?曬回憶,修復老照片,來這裡
    那些曾經的模樣,都在舊時光裡。一張老照片,就是一段歲月一抹回憶、一個故事馬上就是「6·9」國際檔案日了翻開那些老照片回憶的大門也被打開這些照片是否勾起你的很多回憶記憶中的老照片照片留影看看老一輩眼中的小城究竟是哪般模樣一張張泛黃的老照片是時光凝固的縮影你的家中是否也有這樣的老照片?有有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