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當周邊城市還未崛起的時候,這裡已經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工業重鎮了,這就是百年之前的自貢,雖歷經滄桑,卻依舊風華正茂。
不過今天我們不介紹自貢地區的近現代工業,我們回顧自貢地區的井鹽工業。自貢開採井鹽已有2000年的歷史,井鹽的採滷製鹽史,可上溯到東漢章帝時期。據記載,歷代鹽工在自貢先後鑽井13000多口,有的井深達1000米,即使以平均300米計,也等於鑿穿了400多座珠穆朗瑪峰,每一口井就有一架天車,最高的一架「達德井」天車高達113米(位於大安區扇子壩,上世紀90年代已拆除),蔚為壯觀。
自貢井鹽聞名於唐宋,鼎盛於明清;在清鹹豐、同治年間成為四川井鹽業中心,其井鹽遍銷於川、滇、黔、湘、鄂諸省,供全國1/10的人口食用。2006年5月20日,自貢井鹽深鑽汲制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自貢井鹽為鹽幫菜提供了特殊的原材料,以及鹽商們,鹽工們的奇特吃法,使鹽幫菜獨具特色,從而出現了鹽商菜,鹽工菜,私家菜等不同的品系,豐富和完善了鹽幫菜系。
自貢鹽幫菜有著豐富鹽文化沉澱,有獨特風味和烹飪技藝的川菜派別。以自貢鹽幫菜為基礎的「秋林居」自貢冷吃兔尤為出色。鮮香美味的冷吃兔,兔肉質地細嫩,味道鮮美,營養價值高、易消化、並有保健作用。兔肉與其他畜禽肉相比,它的營養價值與消化率均居於其他各種畜禽肉類之首,在國際市場上享有盛名,被稱之為"保健肉"、"美容肉"、"百味肉"、"葷中之素"等。
每個城市都有一段印記,觸碰潘多拉的魔盒,讓時間回到過去,在泛黃的照片裡,感受自貢的風採。
秋林居,一起回憶有味道的日子
時光洗禮之下,自貢井鹽已經演繹成一座城市性格的特徵,心靈的密碼,情感的寄託,精神的縮影。這樣的一張張老照片,等待我們穿過時光的迷霧,去打量,去審視,去閱讀,去與之產生心與心的碰撞。最後感謝這些老照片的攝影家為我們的城市留下了珍貴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