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封的記憶——赤峰支棟樓老照片之十

2020-12-18 天下掌故

塵封的記憶——赤峰支棟樓老照片之十

萬壑松風

1943年10月的一天,位於二中街華昌照相館斜對著的道南華馨飯莊迎來了諸多鄉紳貴客,支棟與親家在這裡為愛女支憲斌舉辦了盛大的婚禮,佳婿便是杜公孚老師,照片是杜師母保存的蜜月留影,文字是她寫上去的。

師母憶道:「我結婚是在當時赤峰最大、最豪華的華馨飯莊辦的婚禮,那飯莊很講究,有兩棵白牡丹是赤峰別處沒有的,打破了一句老話兒說赤峰「花沒有牡丹,鳥沒有鳳凰」的說法。記得擺了很多桌酒宴……」

杜老師是當時赤峰縣(現松山區)的大戶人家出身,赤峰「國高」畢業,聰穎而有文採,日語達到二等翻譯程度。記得我校「艱難探索」時紅衛兵不懂二等翻譯只是衡量日語水平的程度,按電影中情節揣其「領日軍攻擊我抗日根據地,殺害我抗聯戰士三人,革命群眾十多人,燒民房幾十間……」,調查後皆屬子虛,憶之莞爾。

萬壑松風——本名孫國輝 退休前曾供職市政協文史資料部門,熱心學習赤峰近現代史料和攝影,曾出版《赤峰攝影史》及舉辦肖像攝影藝術個展,文學作品曾被國家及外省報刋選用。

塵封的記憶——屁股扣戳兒

塵封的記憶——赤峰支棟樓老照片之九

優雅從容支憲斌——赤峰支棟樓老照片之八

七九中文——煙花爆竹廠傷了同學朱久山

東遊雜記十——安靜是文明的標識

相關焦點

  • 塵封的記憶——赤峰支棟樓老照片之六
    塵封的記憶——赤峰支棟樓老照片之六萬壑松風書接前回:塵封的記憶——赤峰支棟樓老照片之三塵封的記憶——赤峰支棟樓老照片之四塵封的記憶——赤峰支棟樓老照片之五塵封的記憶——哈達街的光棍
  • 塵封的記憶——赤峰支棟樓老照片之九
    塵封的記憶——赤峰支棟樓老照片之九萬壑松風丰容盛鬋女士即支棟的四女兒支憲斌年輕時留影,她上街時騎一輛進口的坤車,那是赤峰街第一輛坤車。優雅從容支憲斌——赤峰支棟樓老照片之八支棟擊退汲金純——赤峰支棟樓老照片之七
  • 塵封的記憶——赤峰支棟樓老照片之二
    塵封的記憶——赤峰支棟樓老照片之二萬壑松風這幀照片同樣是日本人照的,是從二東街中段道南向西拍的。從圖中分析,似乎是雪霽後於中午所拍。拙文之一展示的照片從東側看支棟(前樓)東山牆形狀十分明顯,設計師將中國傳統的起脊屋頂巧妙地與歐洲的文藝復興時期之女兒牆結合起來,門窗皆為劵拱式砌就為半圓形,再配相應形狀的窗框、門框,嵌以異形玻璃,門窗之間凸以方型假柱,三樓為落地大窗,有欄杆可供憑眺……中西合璧且渾然天成,十分別緻,當然這也凝聚了赤峰"鍋夥"(木匠丶瓦匠丶石匠丶鐵匠
  • 塵封的記憶——一件往事
    塵封的記憶—— 一件往事蔡集成我最早知道韓麟符的名字是在1990年出版的《紅山文史》第四集李在洲先生的文章《赤峰教育界知名人物》裡,但文字非常簡略,只有200多字。塵封的記憶——赤峰支棟樓老照片之十塵封的記憶——赤峰支棟樓老照片之九
  • 塵封的記憶——老赤峰支棟樓軼聞之一
    塵封的記憶——老赤峰支棟樓軼聞之一萬壑松風在二道街東段西頭與東橫街交匯的十字路口東北角,十幾年前有兩座樓,是赤峰街財主支棟的房產。這張照片是日本人照的,並製成明信片流通發行。首先吸引觀者的,是後樓樓頂飄揚的日本膏藥旗,門口還掛著"赤峰地區參謀本部"的牌子,之前是「神田司令部"。有日軍士兵站崗,旁邊還有日軍修的碉堡。大門右邊的花牆是偽滿中央銀行赤峰分行,故牆上鐫有古錢幣圖案。
  • 塵封的記憶——郭伯伯的印章
    塵封的記憶—— 郭伯伯的印章萬壑松風萬壑松風——本名孫國輝 退休前曾供職市政協文史資料部門,熱心學習赤峰近現代史料和攝影,曾出版《赤峰攝影史》及舉辦肖像攝影藝術個展,文學作品曾被國家及外省報刋選用。
  • 塵封的記憶——北京人民大會堂邂逅侯寶林
    塵封的記憶——北京人民大會堂邂逅侯寶林萬壑松風——本名孫國輝 退休前曾供職市政協文史資料部門,熱心學習赤峰近現代史料和攝影,曾出版《赤峰攝影史》及舉辦肖像攝影藝術個展,文學作品曾被國家及外省報刋選用。92年全國「兩會」期間,除與會代表和委員外,每省區選兩名工作人員參加人民大會堂宴會廳的宴會,我竟在赴會之列。系領帶、刷西服、擦皮鞋的捯飭一頓後,人模狗樣地登上了去大會堂的首車(車上只有我自己)。在大會堂西門下車後持券入院。
  • 塵封的記憶——席慕蓉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
    塵封的記憶——席慕蓉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萬壑松風萬壑松風——本名孫國輝 退休前曾供職市政協文史資料部門,熱心學習赤峰近現代史料和攝影,曾出版《赤峰攝影史》及舉辦肖像攝影藝術個展,文學作品曾被國家及外省報刋選用
  • 塵封的記憶——京都金閣寺
    只剩此矗立在鏡湖池上之舍利殿。建成於1397年的殿宇華麗不羈,原為鎌倉時代西原寺公經家族所有。臨境為其美所折服,並驚詫於侵華殺害我幾千萬人的惡魔國內竟有這麼美的風景和建築?似乎為西園寺公經之子,待印證。只欣賞這美景罷!萬壑松風——本名孫國輝 退休前曾供職市政協文史資料部門,熱心學習赤峰近現代史料和攝影,曾出版《赤峰攝影史》及舉辦肖像攝影藝術個展,文學作品曾被國家及外省報刋選用。
  • 赤峰老城區曾有的三座紅樓
    建築是凝固的音樂,赤峰的群樓則組成一部雄渾和諧的交響詩。欣賞這部樂章,可以從中尋覓歷史的陳跡,看塞外古城的滄桑變化。古之赤峰,不乏亭臺樓閣;如今的赤峰,已是高樓林立。座座樓房因建築的年代不同而風格迥異,如曾經的支棟樓、宴賓樓、德聚興等,都留下了歷史的印痕(風瞬公眾平臺曾對赤峰支棟樓、宴賓樓進行過整理。
  • 鬧中取靜的赤峰道,曾經是「督軍一條街」
    向北是銀行區(解放北路) 向南是高級住宅區以及中心公園周圍的高級別墅 曾經赤峰道街景的老照片 赤峰道,有著"督軍街"之稱 各式小洋樓鱗次櫛比 房主多為下野的軍閥、督軍 如奉系軍閥楊宇霆、湯玉麟 山東軍閥張宗昌 五省聯軍總司令孫傳芳 浙江督軍盧永祥
  • 一組老照片喚醒嵐島歷史記憶
    日前,「老照片·石頭厝」主題攝影展在實驗區圖書館開展。現場展出記錄平潭歷史的老照片和石頭厝等攝影作品150幅,涵括了老街建築與社會人文,同時也展示了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平潭城市交通、群眾服飾、生活場景變遷的對比作品。攝影展由實驗區旅遊與文化體育局主辦、實驗區攝影家協會協辦、平潭海角文化旅遊有限公司承辦。
  • 《老照片》:定格記憶 收藏歷史
    未能入選的照片,就成為《老照片》最初的稿源。」馮克力說,之後的來源大致有三方面,一是國內各地的館藏,二是個人的家藏,三是老照片愛好者的收藏。    在馮克力看來,讀者給《老照片》投稿還是有一定的難度。「有些手頭有照片的,不一定寫得了文章,相反,有些願意給《老照片》寫文章的,手裡卻沒有照片。」
  • 老赤峰記憶——華清池燙澡
    萬壑松風——本名孫國輝 退休前曾供職市政協文史資料部門,熱心學習赤峰近現代史料和攝影,曾出版《赤峰攝影史》及舉辦肖像攝影藝術個展,文學作品曾被國家及外省報刋選用。老赤峰記憶——華清池燙澡萬壑松風哎,列位看官,您千萬別誤會,我說的不是西安臨潼驪山腳下的華清池,而是咱內蒙赤峰原老爺廟院裡的公共浴池,不知請哪位文人給起名叫華清池,給人以「不盡溫柔湯泉水,千古風流華清宮」的虛幻嚮往。
  • 瀋陽蘇家屯老照片,塵封了25年的景象!
    蘇家屯的一組老照片,記錄了二十多年前的蘇區。對於這些景象,現在也只能存在於我們的記憶裡了。 但是沒想到的是,這組照片竟是一位丹麥人拍攝的。
  • 傳奇赤峰之——漢字裡隱藏的赤峰密碼
    很多年以來,我以為我是華夏兒女,赤峰也是華夏;很多年之後,我發現,華夏指的是中原,赤峰不屬於華夏,而屬於「夷蠻狄戎」,那麼我還是不是華夏兒女?同樣的問題還有九州方圓,赤峰不在九州之列,那我們還是不是中國人?
  • 繽紛四季 至美赤峰 「赤峰人遊赤峰」之希望之春
    在抗疫取得決定性戰果的新形勢下,我市多措並舉、綜合施策,各旗縣區按照「健康化、休閒化、特色化、大眾化」的思路,深挖旅遊資源文化內涵,有針對性地推出一批生態遊、山水遊、鄉村遊、度假遊等具有地域特色、富有體驗性的休閒融合項目,通過赤峰市文化和旅遊局舉辦的「希望之春、浪漫之夏、多彩之秋、銀色之冬」等「赤峰人遊赤峰活動」,以高質量文化和旅遊產品供給,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 歷史罕見老照片,京城80年代的記憶原來是這個樣子的
    歷史罕見老照片,京城80年代的記憶原來是這個樣子的。 歷史罕見老照片,京城80年代的記憶原來是這個樣子的。
  • 老照片裡的自貢記憶
    兔肉與其他畜禽肉相比,它的營養價值與消化率均居於其他各種畜禽肉類之首,在國際市場上享有盛名,被稱之為"保健肉"、"美容肉"、"百味肉"、"葷中之素"等。每個城市都有一段印記,觸碰潘多拉的魔盒,讓時間回到過去,在泛黃的照片裡,感受自貢的風採。
  • 紅色文物、老報紙……赤峰這個「80後」小夥兒的愛好可真不一般!
    紅色文物、老報紙、老照片、戰爭中的彈夾、彈殼、暖水壺……這些刻有時間印記的老物件本已淡出了人們的視野,成為老一輩人的回憶,可赤峰市一位「80後」小夥子卻偏偏痴迷收藏這些老物件,竟然自己收集藏品,張羅開辦了一個關於「時間」的小型「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