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郝彥潔
映象網快訊(河南兩會特派記者 阮海峰 王韶卿 陳偉然/文 段晉哲/圖)1月18日上午,在河南省十三屆人大二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之前,又有6名人大代表亮相「人大代表通道」。人大代表郝彥潔在洛陽從事城市規劃工作,她給大伙兒講述了洛陽是如何加快國際文化旅遊名城建設的。
記者:我想問郝彥潔代表,您從事的是城市規劃工作,洛陽作為國內知名的旅遊城市,文化和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國際文化旅遊名城的建設,也是省委省政府賦予洛陽的戰略定位之一,那麼洛陽在加快國際文化旅遊名城建設中都做了哪些工作?以後還有哪些規劃?
人大代表郝彥潔:洛陽擁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市史、1500多年建都史,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和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
作為城市規劃工作人員,我們為這麼厚重的歷史文化驕傲,也曾經備感困惑。燦爛的文化為我們留下了豐厚的歷史遺存。整個中心城區大遺址的覆蓋面積佔一半以上。由於年代久遠,大量的歷史印記被深埋在地下,能夠看得見摸得到的地上遺存不多。尤其是隋唐洛陽城,代表著中國古代社會繁盛期的城市文明,卻跟現在的城市區深度重合。所以曾有很多來自世界各地的專家、學者慕名而來,卻失望而歸。曾經有幾位國際文化友人專程來到洛陽,探訪白居易的履道坊宅院,還捐贈給我們300棵櫻花,而當時的履道坊僅是一塊麥田。
近年來、特別是「十三五」以來,我們圍繞加快建設國際文化旅遊名城的目標,深入挖掘歷史文化資源,謀劃實施了一大批文化遺產保護展示項目,尤其是省委、省政府每年給予我們3億元的專項資金,支持我們建設隋唐洛陽城國家歷史文化公園,目前,歷史軸線上的重要節點已經陸續建成。天堂、明堂、定鼎門文化廣場已經成為洛陽古都文化的新地標;其餘項目正在加快推進。建成後,將再現隋唐時期47平方公裡的都城輪廓。讓人們更直觀地觸摸歷史,感知文化,增強文化自信。
此外,我們在城市規劃和建設的各個方面都融入了歷史文化元素,同時積極打造「博物館之都」,大到世界文化遺產,小到契約文書,69家各具特色的博物館已經建成開放。去年4月,我們成功舉辦了首屆世界古都論壇,今年我們還將繼續舉辦世界古都論壇。
通過一系列對歷史文化的傳承創新,我們把曾經的制約因素變成了一張張靚麗的名片,去年有一億三千萬的中外遊客來到洛陽。藉此機會,我也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2019年10月份,備受關注的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將建成開放。在此邀請廣大朋友們來到洛陽,探訪「最早的中國」,感受「華夏第一都」的獨特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