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加快構建文化傳承創新體系 實施文旅融合發展行動

2020-12-10 洛陽網

煌煌祖宗業,永懷河洛間。洛陽是古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和隋唐大運河的中心。河洛文化是黃河文化的源頭和重要組成部分。

  煌煌祖宗業,永懷河洛間。洛陽是古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和隋唐大運河的中心。河洛文化是黃河文化的源頭和重要組成部分。

  作為黃河流域重要節點城市、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洛陽搶抓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機遇,把發展文化旅遊作為堅定文化自信、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的應有擔當,作為厚植特色優勢、推進轉型發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加快構建文化傳承創新體系,大力實施文旅融合發展行動,推動文化旅遊實現「三個轉變」,讓「古今輝映、詩和遠方」的城市名片更加響亮,奏響了一曲「保護固態、傳承活態、發展業態」的文旅融合「交響樂」!

  項目建設加快落地,「古今輝映」照進現實

  盛夏時節,位於龍門大道與古城快速路交叉口東南角的一處項目建設現場施工正酣。不久的將來,這裡將建成黃河流域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展示中心,打造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的新地標。

  「這裡將建設集珍品收藏、陳列展覽、活態展示、教育研學、互動體驗、創意產業等功能為一體的展示中心。」該項目相關負責人介紹,未來,在這裡,遊客可以看一看非遺展示館,逛一逛非遺古街,讀一讀與非遺有關的書籍……讓源遠流長的黃河文化看得見、摸得著、品得出味道。

  作為黃河流域的文化大市、旅遊大市,讀懂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這一國家戰略的文化價值、生態價值、經濟價值,加快建設文化旅遊強市,既是洛陽重塑文化自信、彰顯特色優勢的重大歷史機遇,也是義不容辭的使命擔當。

  洛陽是十三朝古都、歷史文化名城,文化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守著豐厚的「家底」,如何把使命扛得更牢?必須緊盯項目建設這個「牛鼻子」。

  今年,我市圍繞「黃河文化主地標城市、隋唐洛陽城國家歷史文化公園、東方博物館之都、世界文化遺產創新發展、文旅融合」五大板塊,謀劃26項重點任務、60條具體措施、81個總投資530.65億元的重點項目,積極構建文化傳承創新體系,加強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加快推動文旅融合深度發展。

  上半年,隋唐洛陽城天街北延、龍門古街一期、欒川竹海野生動物園、趙老屯民俗文化村等建成開放,隋唐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隋唐大運河文化博物館、黃河非遺展示中心、客家之源紀念館等23個重大項目開工建設……在文化和旅遊的水乳交融中,在項目建設的加快落地中,「古今輝映」正在加速照進現實。

  文旅資源串珠成鏈,「詩和遠方」完美交融

  從伊河畔槳聲燈影中的龍門山色,到人頭攢動、美食飄香的老城十字街夜市;從氣勢恢宏、美輪美奐的應天門3D投影燈光秀,到古色古香、風景如畫的洛邑古城……自5月以來,「夜洛陽」火了。

  立足於厚重的隋唐文化底蘊,洛陽通過創新夜遊產品打響「古都夜八點」文旅消費品牌,8項特色主題活動和8個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地讓文旅資源串珠成鏈。開行「中原快車·古都夜八點」號高鐵旅遊列車,開通4條「古都夜八點」公交專線,推出4條精品線路,將吃、住、行、遊、購、娛等多種業態串聯起來,讓遊客「一站直達」,點亮聚集效應,激活文旅消費,一個「好看好玩又好吃」的洛陽深入人心。

  旅遊是行走的文化,文化是旅遊的靈魂。近年,我市持續在「融」字上下功夫,堅持用文化的理念支撐旅遊,用旅遊的方式發展文化,體現融的理念、找準融的業態、發揮融的效果,推動文化與旅遊從「物理組合」邁向「化學反應」,讓「詩和遠方」完美交融。

  「融」字當頭,「東方博物館之都」呼之欲出。鋪開一張洛陽地圖,82家博物館星羅棋布,像一顆顆珍珠串起了千年古都的歷史文脈。近年,洛陽發力打造「東方博物館之都」,目前博物館體系已初具規模。鑲嵌綠松石銅牌飾、母鼓銅方罍、泥塑佛面造像、東漢石闢邪……隨著一件件文物的走紅,洛陽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歷史愛好者前來「打卡」。

  連「點」成「線」,讓黃河文化「活」起來。依託黃河溼地、黛眉山、青要山、萬山湖等自然景觀,打造大河風光體驗之旅,是洛陽建設黃河文化精品旅遊帶的一項重要內容。同時,我市還將串聯起二里頭遺址、龍馬負圖寺等人文景觀,小浪底水利樞紐、西霞院水庫等水利設施,打造中華文明溯源之旅、治黃水利水工研學之旅,向廣大遊客推薦內容豐富的黃河文化精品旅遊線路。

  跨界創新亮點頻現,「文旅強市」後勁十足

  身穿漢服,演繹古典舞蹈;模仿講解員,現場即興創作……盛夏7月,伊河水畔,靜立千年的龍門石窟迎來了一批「自帶鏡頭」的特殊客人。

  近日,「豫見快手嗨在洛陽」河南(洛陽)快手網紅文旅大會啟動,數百名快手達人深入洛陽全方位旅拍。一時間,古都洛陽和快手平臺擦出奇妙的火花——帶有洛陽元素的小視頻躥紅網絡,隋唐洛陽城應天門遺址博物館、黃河小浪底風景旅遊區、洛陽水席等成為網友期待的洛陽網紅打卡元素。

  文旅融合,既是詩和遠方的牽手,也是傳統與現代的交融。

  當下,文化旅遊正逐步從資源依賴型向創新開發型轉變,旅遊資源不再局限於傳統景觀,新技術得到廣泛運用,新熱點新賣點不斷湧現,「文化旅遊+」「科技+」「跨界融合」正催生出一大批新業態、新模式。

  2020年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以「雲賞牡丹花開滿屏」的全新打開方式,讓世界驚豔!24小時線上直播活動,話題關注度達2.5億人次;舊廠房改建而成的東方文創園以「保護工業遺產,延續城市文脈」為出發點,通過文化創意產業的引入讓歷史空間煥發新的生命活力;洛寧縣因地制宜把文化、旅遊、田園「嫁接」在一起,催開了愛和三彩小鎮、洛書小鎮、金果小鎮、竹夢小鎮、牡丹康養小鎮等「五朵金花」,形成了特色鮮明的鄉村文旅矩陣;上線「享遊洛陽」文旅消費平臺,發放文旅消費券,開展「豫見快手嗨購洛陽」縣(區)長直播帶貨活動,進一步激發文旅消費潛力……種種創新,無一不是「傳統文化的現代表達、河洛文化的國際表達」的生動註腳。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宜融則融、能融盡融」。如今,洛陽正加快建設文化旅遊強市,打造國際人文交往中心和國際文化旅遊名城。堅持「保護固態、傳承活態、發展業態」,更主動地推動文化旅遊實現「三個轉變」,千年古都最有吸引力、最具競爭力的文化特色才愈發凸顯,洛陽必將以魅力無限的姿態展示在世人面前!(記者 李冰 通訊員 周亞偉)

相關焦點

  • 洛陽:厚植文旅融合發展新優勢 加快構建文化傳承創新體系
    洛陽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和十三朝古都,擁有世界文化遺產3項6處。 日前召開的市委十一屆十一次全會指出,要堅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傳承創新發展黃河文化、河洛文化、大運河文化、客家文化等優秀傳統文化,打造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核心區,加快建設國際文化旅遊名城,描繪洛陽「古今輝映、詩和遠方」新畫卷。
  • 洛陽加快構建文化傳承創新體系「書香洛陽」氛圍濃厚
    央視秋晚選址洛陽,離不開這座城市的「書香氣息」。近年,洛陽市加快構建文化傳承創新體系,深入實施「河洛書苑」城市書房、洛陽圖書館新館、市少年兒童圖書館等文化惠民工程,營造「書香洛陽」濃厚氛圍,以高質量文化服務供給增強群眾的文化獲得感、幸福感。
  • 洛陽:守護歷史文脈 傳承傳統文化
    作為華夏文明的重要發源地,洛陽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文化遺產和歷史遺蹟眾多。「十三五」期間,洛陽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物保護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加快構建文化傳承創新體系,堅持保護固態、傳承活態、發展業態,探索出將文物保護利用和惠民利民相結合的特色之路,在賡續千年的河洛大地上,書寫承古耀今的保護、發展、傳承新篇章。
  • 洛陽持續加大文化遺產保護力度 守護歷史文脈 傳承中華文化
    作為華夏文明的重要發源地,洛陽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文化遺產和歷史遺蹟眾多。「十三五」期間,洛陽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物保護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加快構建文化傳承創新體系,堅持保護固態、傳承活態、發展業態,探索出將文物保護利用和惠民利民相結合的特色之路,在賡續千年的河洛大地上,書寫承古耀今的保護、發展、傳承新篇章。
  • 傳承黃河文化 講好黃河故事——河南洛陽著力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
    作為黃河流域重要城市、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當前,河南洛陽正搶抓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機遇,全面深化文化傳承創新體系,堅持生態保護為先、確保安瀾為底、統籌治理為要、傳承文化為魂、高質量發展為本,把黃河建成水清岸綠景美惠民的生態河幸福河、傳承歷史的文脈河,著力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
  • 把文旅新場景培育成為文旅融合發展的動力引擎
    今後,以體驗為導向的設計、生產、營銷和服務,將是體驗經濟時代文旅融合的突破點。文旅新場景是體驗經濟的典型代表,在體驗經濟時代,構建文旅新場景具有重要作用:1、文旅新場景是創造極致體驗的新空間。數位化技術與文化創意結合產生新體驗帶來新業態,不斷推出文化和旅遊融合創新發展的新觀念、新技術、新業態、新產品、新模式,能使旅遊者達到「暢爽」的極致體驗。
  • 洛陽:文旅融合譜新篇
    九州池和應天門夜遊項目的火爆,只是洛陽文旅融合發展的縮影。    近年來,洛陽全面推動文化旅遊融合發展,加快推動洛陽旅遊由「門票經濟」向「產業經濟」轉變、由「旅遊城市」向「城市旅遊」轉變,描繪著新的篇章。    加快推動重大文化旅遊項目建設,實施了以博物館之都、隋唐洛陽城國家遺址公園、二里頭遺址博物館為代表的「新三篇」等遺址保護展示工程,「博物館之都」初具規模。
  • 構建文旅新場景深化文旅融合發展研究(一):構建文旅新場景是深化...
    近年來,我國加快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正成為文化產業與旅遊產業轉變發展方式的必然選擇。深化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需要完善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尋求深度融合發展的突破口。從場景理論及其運用分析以及現階段文化和旅遊發展趨勢看,文旅新場景無疑將擔當重任,成為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的動力引擎。
  • 文化重塑城市 洛陽在行動
    文化是城市的生命和靈魂。古都洛陽,有著厚重的文化底蘊。 河南副省長、市委書記李亞強調,構建文化傳承創新體系,關鍵是要保護好、傳承好洛陽悠久厚重的歷史文化,充分發掘文化資源,積極繁榮文化事業,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將洛陽的文化名片打造得更響更亮。
  • 陝西將全力打造文旅融合「金名片」
    陝西省文化和旅遊廳緊跟國家發展大思路,加快制定《陝西省「十四五」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未來五年,文化和旅遊工作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  陝西省將以「高質量發展」為主線,力爭到「十四五」末,逐步實現由文化旅遊大省向文化旅遊強省轉變,文化事業進一步繁榮、文旅融合逐步深化、數字文旅新動能進一步激發、文化影響力進一步增強
  • 《河南省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實施規劃》發布 將打造通濟渠洛陽...
    20日,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了《河南省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實施規劃》,詳細介紹了我省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的路線圖、任務書和時間表。其中,新聞發布會多處涉及洛陽,提出加快打造通濟渠洛陽片區,打造運河示範城市。
  • 【話洛陽】洛陽出臺文件 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
    【話洛陽】洛陽出臺文件 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 2020-12-05 12: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構建文物創新生態體系
    我們按照省委「四為四高兩同步」總體思路和要求,提高政治站位,立足思想觀念、價值觀念、服務理念「三個轉變」,處理好科學保護與活化利用、文物與文化、曲高和寡與雅俗共賞「三對關係」,不斷提高用好「壯美自然風光、不朽文化遺產、寶貴紅色基因」的「三個認識」,發動轉型、項目、改革、創新「主引擎」,發揮全域旅遊集聚支撐作用,構建富有太原特色的文物創新生態體系,增強太原文化軟實力,推動太原由文物大市向文化強市轉變,
  • 教育部:加快構建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體系
    中新網12月3日電 「下一步,我們將以新發展理念為統領,著力推進高等學校質量文化建設,加快構建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體系,努力開創高等教育提質創新發展的新局面。」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3日表示。教育部。由2015年的40%提升至2019年的51.6%,在學總人數達到4002萬,已建成世界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體系。二是高等教育多樣化不斷發展。研究型、應用型等各類高校各安其位各展所長,學科專業結構不斷優化,高等教育多樣化發展體系正在形成。三是中西部高等教育實力不斷增強。持續實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計劃,中西部高校人才培養、師資隊伍、服務能力、管理水平顯著提升。
  • 陝西發文化與科技深度融合實施意見,支持VR/AR媒體內容精細化傳播
    50家文化科技融合重點、骨幹企業,基本形成創新體系完善、文化科技資源協同效應顯現、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格局,結合我省實際,提出以下實施意見。落實《陝西省構建全鏈條產業技術創新體系推動產業創新發展若干措施》(陝發改高技〔2019〕280號),推進「1155」工程在文化科技融合領域實施。圍繞文化遺產智能化保護與傳承、文化傳播安全監管與服務、互動設計與智能文創、沉浸式媒體技術與文化傳承、文化創意與智慧旅遊等方面建設5個「四主體一聯合」新型研發平臺。
  • 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出臺政策 助力洛陽加快副中心城市建設
    日前,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印發《關於支持洛陽推進文旅融合加快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將從8個方面,全力支持洛陽加快副中心城市建設。
  • 打造洛陽「客家祖地」品牌 助力構建文化傳承創新體系(上)
    編者按  近期,市政協港澳臺僑和外事委員會成立專題調研組,先後到偃師市、伊濱區、老城區、洛陽師範學院實地調研,赴福建泉州、龍巖考察學習,並召開調研座談會,圍繞推動客家文化傳承創新提出建議。本報今起對該委員會的調研報告予以編發,以期對我市構建文化傳承創新體系有所裨益。敬請關注。
  • 文旅融合 擦亮大運河文化「金名片」
    《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和《長城、大運河、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都提出,要通過文旅融合等方式推動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與利用。為了強化大運河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的頂層設計,加快將大運河打造為「繼古開今的璀璨文化帶」和「享譽中外的繽紛旅遊帶」,文化和旅遊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近日聯合發布《大運河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規劃》(簡稱《規劃》)。
  • 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全面提升產業發展質態
    錨定招商引資1號工程,主攻產業鏈上龍頭型、旗艦型、基地型項目,對全市實施的100個重大產業項目實施清單化管理、一體化推進。一批體量大、帶動能力強的大項目、好項目、新興項目相繼落地建設。聚焦動能轉換創新引領加快轉型升級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制訂《關於推進產業「轉型出關」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細化4大類15項推進內容,具體55項目標。
  • 鄭汴洛黃河文旅核心帶之洛陽|胡大鵬:傳統文化的現代表達、河洛...
    如果把黃河比喻成一條瓜藤,那麼河南鄭州、開封、洛陽就像在這條瓜藤上結出的三個碩果,中華民族有26個王朝曾經在這裡更迭。2020年5月,河南省文旅大會提出了構建鄭汴洛黃河文化旅遊核心區。那麼,鄭州、開封、洛陽打造世界級黃河文化的旅遊目的地,機遇怎麼抓,瓶頸有哪些,文章如何破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