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中現巨大蝙蝠影子 NASA:它比太陽系大200倍(圖)

2020-12-21 百家號

中新網11月4日電 綜合報導,日前,美國宇航局(NASA)在官網發布了一張特別的照片,是由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到距離地球1300光年以外的巨蛇座星雲(Serpens Nebula),有趣的是,星雲中的巨大影子宛如一隻蝙蝠。NASA表示,望遠鏡一次捕捉到「影子與星雲」的狀況十分罕見。

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到距離地球1300光年以外的巨蛇座星雲(Serpens Nebula),星雲中的影子狀如一隻蝙蝠。(圖片來源:NASA)

據報導,照片中捕捉到的巨大「蝙蝠影子」(Bat Shadow)是太陽系的200倍大,真面目是一顆遙遠的原行星盤。此原行星盤距地球非常遙遠、體積小,導致哈勃望遠鏡難以拍攝,這次恰巧因為一顆名為HBC 672的年輕恆星散發出的光芒碰觸到它,將其影子放大照射出來,才能順利拍攝到它的樣子。

NASA表示,此照片僅是巨蛇座星雲的一小部分,星雲內還包圍著數百顆年輕恆星,恆星外圍又環繞濃密的原行星盤,當年輕恆星的光芒接觸到鄰近興盤,就會照映出巨大影子,十分常見,不過望遠鏡一次捕捉到「影子與星雲」的狀況算是非常罕見。

太空望遠鏡科學研究所天文學家龐託提丹表示,若星盤看起來有點臃腫,表示它可能充滿氣體,現在的HBC 672就像僅有100至200萬年歷史的太陽系一樣,太陽系在剛形成的階段時,也曾照射出類似影子。

這張「蝙蝠影子照」有助於天文學家研究星盤的組成方式,進一步了解太陽系在宇宙形成的過程與演變發展情況。雖然星盤影子多不透光,天文學家仍可透過顏色變化與整體輪廓不同,研究星盤的大小與組成粒子。

相關焦點

  • 星雲圖中現巨大蝙蝠影子 NASA:實體比太陽系大200倍(圖)
    &nbsp&nbsp&nbsp&nbsp中新網11月4日電 綜合報導,日前,美國宇航局(NASA)在官網發布了一張特別的照片,是由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到距離地球1300光年以外的巨蛇座星雲(Serpens Nebula),有趣的是,星雲中的巨大影子宛如一隻蝙蝠。
  • 哈勃發現一個巨大的宇宙「蝙蝠影子」!長度約是太陽系的200倍
    在離我們1300光年遠的一顆名為「蛇形星雲」的恆星育嬰室裡,科學家發現一顆年輕的恆星正在玩一場影子遊戲,它正在揭開看不見的行星形成盤的秘密,而哈勃太空望遠鏡的近紅外圖像捕捉到了這顆初出茅廬的恆星耀眼的光芒被這個圓盤擋住時所投下的陰影。
  • 科學家發現太陽系邊緣存在一個巨大結界,將太陽系包圍,它是什麼
    宇宙浩瀚無邊,太陽系只是無數星系中微小的一個,對於整個宇宙來說,太陽系是渺小的,地球更是微不足道的塵埃,而人類就誕生在地球這個塵埃一樣的生命星球上。人類不得不說是一個不斷創造奇蹟的文明,從誕生到進化成長為文明只用了數百萬年的時間,從工業革命開始發展科技到走出地球,只用了200多年的時間,人類太了不起了。
  • 太陽系被奧爾特星雲包裹著,如今卻到了另一個星雲中?
    今天小編要跟大家了解的是:太陽系被奧爾特星雲包裹著,如今卻到了另一個星雲中?在宇宙當中,每一顆恆星能夠形成,都是在星雲之內,即便是太陽,也不例外,科學家們經過研究分析之後發現太陽形成於一片原始星雲之中,這片星雲就被我們稱之為太陽星雲,太陽系之內的大行星等形成之後,內部空間就被處理了,不過外層的這一部分是依然存在著,我們把它稱之為奧爾特星雲。
  • 為什麼奧爾特星雲是太陽系的邊緣?
    你所不知道的星雲,奧爾特星雲。 奧爾特雲的總質量目前尚不確定,但如果假設外層中的彗星核均與哈雷彗星質量相仿,估計其總質量為3×1025公斤,約等於地球質量的五倍。早期估計奧爾特雲的質量更高(最高有380個地球質量),但在更準確地掌握長周期彗星的大小分布之後,估值就相應降低了。尚無對內層雲團的類似質量估值。
  • 太陽系邊疆:柯伊伯帶和奧爾特星雲
    在目前世界上宇宙觀最為宏偉的科幻小說《三體》中,劉慈欣經常提到的一個詞語就是太陽系柯伊伯帶。現實中,科學家早已證實,柯伊伯帶和奧爾特星雲其實就是太陽系的最遙遠邊疆。那麼到底什麼是柯伊伯帶和奧爾特雲?讓我們通過這張圖了解一下。
  • 太陽系各大行星的千姿百態
    離開地球,我們來到火星,火星,古稱熒惑,是一個沙漠行星,有高山峽谷,還有稀薄的大氣,似乎具備生命所需的條件,但它距離太陽有點遠,是1.5個天文單位,所以它的晝夜溫差十分大,在這裡你能領略到藍色的夕陽風光
  • 太陽系有什麼特別,是精心設計出來的嗎?你怎麼看?
    太陽系皮殼論說的是太陽系被一個巨大皮殼包裹著,地球是外星人囚禁人類的監獄,星空宇宙都是外星人執照出來欺騙人類的幻像。為了讓這個說法更具有權威性,他們把這個狗屁理論之鍋甩在了早已經過世的尼古拉·特斯拉頭上,但達拉斯所有的著作文章,以及所有正統生平傳記資料中,從來也沒有這一說,相反,在他的很多文章中,都有他對宇宙存在的看法。
  • 太陽系最初形成時是什麼樣子的?
    當核聚變第一次在我們的太陽核心點燃時,我們的太陽系可能看起來與此非常相似。如果你觀察太陽系形成時的宇宙,就會發現一切都很正常。銀河系看起來相對孤立,它是一個相對較小的星系群中的第二大成員。小的矮星系會慢慢地合併,然後被大的星系吞併,就像整個宇宙一樣。在整個銀河系,數千億顆恆星已經在發光,氣體團偶爾會沿著其螺旋臂收縮,從而引發新的恆星形成浪潮。
  • 太陽系形成於原始星雲?觀測與模型,看科學家如何證明
    如果我們的太陽系與銀河系中其他系統的形成方式不同,那就太奇怪了,因為物理應該適用於任何地方。我們可以看到恆星在巨大的氣體雲和塵埃雲的深處形成,甚至是年輕的恆星周圍環繞著由碎片組成的圓盤,它們看起來就像行星形成的碎片盤。圖解:可見光(左)和紅外線(右)看見的三裂星雲影像 -位於5,400光年外,在人馬座的一個巨大恆星形成區的塵埃雲。
  • 為什麼那麼多人支持星雲說?太陽系真的是由星雲形成的嗎?
    關於太陽系形成的標準模型是指太陽系起源於巨大的星際雲。那麼是什麼支撐了這一理論呢?或許支持這一理論最令人信服的證據就是對我們的銀河系現今在其他地方發生相同進程的觀測。如果在銀河系中,太陽系是以一種不同於其他星系的方式而形成,這將會很奇怪,因為物理學被認為在任何地方都起作用。
  • 星雲看起來很美,如果把地球放到星雲中,我們會看到美麗的星雲嗎
    什麼是星雲?星雲是由等離子體、塵埃和氣體組成的星際介質區域。有些星雲是在一些恆星演化結束時所發生的爆炸中產生的,而另一些星雲則是由恆星形成的空間區域所表示的。星雲的大小是巨大的,有時它們可以延伸到數百光年的空間範圍。
  • 扇動的「蝙蝠翼」揭示行星形成的奧秘
    圖片來源:STScI巨蛇座星雲中的「蝙蝠翼」提供了一幅獨特的、間接的行星形成圖像。天文學家們正在使用這顆年輕行星的新圖像,以及它所投射出的飄動的影子來揭示這個星系的原行星盤。2018年,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到這顆位於巨蛇尾的、年輕的類太陽恆星——HBC 672。
  • 奧爾特星雲究竟是在保護人類還是在阻止人類飛出太陽系?
    冥王星事實上,早在冥王星還被認為是太陽系邊界的時候,科學家們就有一個巨大的疑問——太陽系的彗星是從哪裡來的?奧爾特星雲奧爾特星雲並不是一個具體的天體,他是一個科學家們假想中包圍著太陽的一個球體雲團!天文學家普遍認為奧爾特雲是50億年前形成太陽及其行星的星雲之殘餘物質,並包圍著太陽系。
  • 科學家預言宇宙將孕育出新的太陽系?
    什麼是太陽系太陽系(Solar System),是質量很大的太陽,以其巨大的引力維持著周邊行星、衛星、小行星和彗星繞其運轉的天體系統。截至2019年10月,太陽系包括太陽、8個行星、205個衛星和至少50萬個小行星,還有矮行星和少量彗星。
  • 太陽系十大高山:珠峰被秒成渣,最高的是它的3倍
    1、瑞亞西爾維婭環形山它的高度是珠穆朗瑪峰的3倍左右,太陽系中最高的山脈,位於灶神星。它的直徑有200KM左右,它坐落在大約10億年前產生的巨大環形撞擊坑的中心。2、奧林匹斯山地球的奧林匹斯山又叫奧林波斯山,它有著相傳已久的美麗神話故事,是希臘神話的源泉。而火星的奧林匹斯山是太陽系第二大高山,高度達2萬多千米。
  • 「星雲假說」:17世紀,太陽系形成過程的科學起源之假說
    為什麼太陽系的行星運動有這麼多的共同特點呢?單從天文觀測中是找不到答案的,要回答這個問題,不但要有天文和力學知識,還要有哲學思想。一、康德提出星雲假說十七世紀和十八世紀,關於宇宙是永恆不變的形上學觀點束縛了科學家的思想,他們很少去思考太陽系或者宇宙的起源,沒法回答上面的問題。
  • 彗星的「故鄉」在遙遠的天際~奧爾特星雲是一個巨大的冰庫
    人類現在飛的最遠的探測器是旅行者1號,它已經在太空中飛了40多年,距離我們已經216億多公裡了,現在正以每秒17公裡的速度向太陽系外飛去。而假想的奧爾特雲距離我們約50000~150000個天文單位(一個天文單位約1.5億公裡),也就是7.5萬億~22.5萬億公裡。
  • 太陽系的真實距離,縮小後地球形如花生米,光年之外還有星雲
    我們生活在地球這顆美麗的藍色星球上,地球又是太陽系中的一員。太陽系有八大行星,從內到外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在我們固有印象中,這八顆行星都是按照隊形、依次排開,圍繞著太陽運轉。
  • 宇宙中太陽系是如何產生的?茫茫宇宙中太陽系只是一個巧合嗎?
    關於太陽系是如何起源的,200年來還沒有一種權威說法,人們提出了一種又一種假說,這些假說已經有40多種了,但其中影響比較大的,主要有以下幾種觀點。災變學說:法國的布封首先提出了這個學說。20世紀前50年,又有一些人相繼提出這個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