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待841萬人次觀眾參觀,2019年上海市美術館運營情況報告發布

2020-12-09 上觀

上海正逐步形成以美術館集群為亮點的城市美術館版圖。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從市文旅局獲悉,2019年全市美術館舉辦展覽960場、公共教育活動3828場,接待觀眾841萬人次,觀眾人數同比增加約24%,美術館的品牌影響力進一步提升。

2019年9月,市文旅局發布《2019年度上海市美術館名錄》,收入對外開放美術館81家。隨著程十髮美術館、西岸美術館的開館,截至2019年底,本市共有對外開放的各級各類美術館83家,其中國有美術館25家,非國有美術館58家。非國有美術館數量佔到三分之二。全市56家美術館向觀眾免費開放。

徐匯濱江美術館大道擁有5家美術館,另有1家美術館在建。外灘沿線美術館集群正在形成,上海外灘美術館、上海復星藝術中心、上海久事美術館成為文化旅遊新熱點。虹橋地區美術館效益日益明顯。程十髮美術館與上海油畫雕塑院美術館、劉海粟美術館等機構形成區域聯動。

美術館觀眾人數在2019年有大幅上升。總人數方面,全市美術館接待觀眾841萬人次,較2018年增加164萬,增幅近四分之一。其中,國有美術館接待觀眾437萬人次,非國有美術館接待觀眾404萬人次。美術館集聚區效應明顯,徐匯濱江6家美術館累計接待觀眾近93萬人次。外灘沿線3家美術館累計接待觀眾51萬人次。

2019年,全市美術館舉辦展覽960場,展出作品約93000件,展覽總數較2018年減少32場。其中,免費展覽782場,收費展覽178場,免費展覽佔到展覽總數的約80%。平均每家美術館在2019年舉辦近12場展覽。春節、五一、國慶等假日期間,全市美術館舉辦展覽354場、公共教育活動154場,接待市民與遊客81萬人次。除了798場館內展覽外,美術館還在社區、機場、地鐵、商場等地舉辦館外展覽162場。美術館自主策劃能力進一步加強,全年共有547場展覽由美術館參與策劃,約佔總數的57%。

展覽主題方面,新中國70周年主題展覽186場,建黨百年主題展覽65場、「一帶一路」主題展覽32場、長三角主題展覽27場。年度重要展覽包括:中華藝術宮《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美術作品系列展》、《春華秋實——中國高等美術教育文獻展》,程十髮美術館《程十髮藝術系列大展》,劉海粟美術館《正青春——第十五屆上海青年美展》、《紅旗漫捲:長三角地區美術館館藏及推介主題美術作品展》,上海中國畫院《火紅的年代——慶祝上海解放70周年藝術特展》,上海中國畫院與陸儼少藝術院、上海徐匯區龍的美術館共同策劃的《穆如·晚晴——紀念陸儼少誕辰110周年專題展》。

作品類型方面,涉及中國畫作品的展覽最多,達384場,即40%的展覽包含中國畫作品。隨後依次為油畫作品(353場)、書法篆刻作品(274場)、版畫作品(177場)、雕塑作品(159場)、裝置作品(157場)、水彩(粉)畫作品(155場)、影像作品(138場)、攝影作品(137場)。值得一提的是,文獻作品的數量逐年上升,2019年達到82場,設計類和動漫作品也分別增加到69場和36場。

展覽類型方面,當代藝術展覽數量最多,達到473場,約佔展覽總數的70%;近現代藝術展覽約佔20%;數量最少的是古代藝術展覽,37場,僅佔展覽總數的4%。

2019年,全市美術館舉辦公共教育活動3828場,數量較2018年增加490場,增幅約15%。其中館內活動2854場,館外活動974場。平均每天有10場公共教育活動在全市的美術館開展。全年共有60萬觀眾參與公共教育活動,接受美育薰陶。

公共教育活動更加注重互動體驗,體驗類活動達1081場,親子類活動達320場,約佔活動總數的37%。按活動類型細分,講座1446場,佔活動總數的38%;工作坊775場,佔20%;導覽680場,佔18%;表演153場,佔4%;放映74場,佔2%。

2019年,全市美術館新增藏品2174件,藏品總數達到65000餘件。

2019年,全市美術館新開發文創產品717種,文創產品總數達到25687種,銷售額超過720萬元。

2019年,劉海粟美術館、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上海餘德耀美術館等15家美術館於18點之後實施夜間開放,共計開放995場(次),超過14萬觀眾參觀了65場展覽,參與了工作坊、分享會、導覽475場公共教育活動。觀眾中,中青年佔到60%以上,其次是老年觀眾和兒童。周六與周日觀眾最多,周一到周五主要集中在白領人群。

在2018年度線下與網絡共700萬人次參與的基礎上,2019年上海繼續推出「1+16」美術館市民共享計劃,以「看展覽,遊上海」為主題,推出互動體驗活動,使美術成果惠及市民遊客,主要包含:梳理髮布2019年度全市美術館名錄,推出「看展覽,遊上海」城市藝術跑,美術館小程序為市民提供更便捷的線上服務,與市信用辦共同策劃誠信優享美術館計劃,發布美術館參觀禮儀。據統計,活動期間,全市美術館舉辦展覽292場,公教活動1950場,接待觀眾369萬人次,小程序累積訪問量超過112萬次,文明觀展表情包下載量突破12萬,使用量近300萬。

在2019年文旅部各項活動中,12個項目入選文旅部各項評選活動,入選數量保持全國領先。劉海粟美術館《書藝問道——呂敬人書籍設計40年》獲得2018年度全國美術館優秀展覽項目;中華藝術宮《風生水起逐浪高——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長三角美術作品展》,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第12屆上海雙年展:禹步》,上海市徐匯區藝術館《樂者敦和·大音煌盛——敦煌壁畫樂舞專題展》,上海美術學院、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黑龍江省美術館《融合的視界:亞歐經典版畫展》,上海證大喜瑪拉雅美術館《沒展/2018》獲得提名。陸儼少藝術院《一丘藏曲折 緩步有躋攀——陸儼少杜甫詩意畫專題展》獲得2019年全國美術館館藏精品展出季優秀項目,劉海粟美術館《十上黃山絕頂人——館藏劉海粟黃山精品研究展》入選活動清單。上海市徐匯區藝術館唐麗青策劃的《烏金千秋照——徽墨專題展》入選2019年全國美術館青年策展人扶持計劃。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PSA公教項目:「摩登漫步」》獲得2018年度全國美術館優秀公共教育項目。上海虹橋當代藝術博物館「小手印『創世神話』少兒版畫主題創作推廣交流活動」、上海梅爾尼科夫美術館「2018文教結合『走近藝術大師 』美術館教育平臺」獲得提名。

相關焦點

  • 83家場館吸引觀眾841萬人次,上海市美術館大數據發布
    近日,上海市美術館運營大數據發布。澎湃新聞獲悉,截至2019年底,上海市共有對外開放的各級各類美術館83家。其中,國有美術館25家,非國有美術館58家。2019年上海市新增美術館11家,其中包括程十髮美術館、西岸美術館、上海油罐藝術中心等。
  • 2019年,上海新增了哪些美術館?你又去美術館打過幾次卡?
    2019年,上海美術館又添新軍——程十髮美術館、油罐藝術中心、西岸美術館等開館,正常開放的美術館數量上升至83家。全市美術館舉辦展覽960場、公共教育活動3828場,接待觀眾841萬人次,觀眾人數同比增加約24%,上海美術館群落的品牌影響力進一步提升。
  • 周口18家博物館2019年接待觀眾超400萬人次
    周口日報·新周口客戶端見習記者 喬小納日前,《2019年度河南省博物館名錄》(以下簡稱《名錄》)對外公布。根據《名錄》,截至2019年底,河南省共有348家博物館,年接待觀眾達7174萬人次。周口市及下轄縣、區收入《名錄》博物館18家,年接待觀眾472.14萬人次。《名錄》公開了2019年河南省各家博物館的多個方面的數據,包括藏品數量、珍貴文物數量、陳列展覽、教育活動、參觀人數等。
  • 上海市美術館協會昨日成立!美術館都找到了「大家庭」
    美術館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增加了上海城市文化的吸引力,成為城市藝術生態的重要一環。昨天下午,上海市美術館協會在中華藝術宮成立,這是全國第二家、長三角地區第一家省級美術館組織。成立儀式上,江浙滬皖文化和旅遊主管部門籤訂了《長三角地區美術館發展框架協議》,開啟長三角美術館聯動發展的新篇章。圖說:上海市美術館協會在中華藝術宮成立協會首批單位會員56家,佔上海市美術館總量的6成。
  • 上海市美術館協會成立 將實現長三角文化體驗同城待遇
    昨天,上海市美術館協會召開成立大會。據悉,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劉海粟美術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上海中國畫院、上海油畫雕塑院、徐匯區藝術館、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上海明圓美術館、上海寶龍美術館、上海美術學院美術館、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陸儼少藝術院、上海虹橋當代藝術館、上海餘德耀美術館14家單位為發起者,協會首批會員單位56家。
  • 河南曬博物館「家底」:348家博物館年接待觀眾超7000萬人次
    根據《名錄》,截至2019年底,河南省共有348家博物館,年接待觀眾達7174萬人次。歷史厚重的河南是文物大省,隨著相關部門對文博事業的財政投入持續增加,河南省內博物館的數量也不斷擴容,各類博物館在科普、社教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名錄》公開了2019年河南省各家博物館的多個方面的數據,包括藏品數量、珍貴文物數量、陳列展覽、教育活動、參觀人數等。
  • 上海市美術館協會成立,助力提升上海美術館行業發展
    「在過去8年間,PSA一次次地克服困難,並逐漸在國際上享有聲譽。相信上海美術館協會的成立,能使在座的各位成員在未來有更多交流經驗的機會,一同完善美術館管理運營機制,讓美術館的工作更有序、靈活地開展起來,一起助力提升上海美術館行業的發展。」
  • 2019年國慶假日旅遊接待情況綜述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各級地方政府及相關部門的共同努力下,全省文化和旅遊行業高度重視、精心組織,加強指揮調控,強化安全保障,2019年國慶假日旅遊市場供給充足、需求旺盛、運行平穩、安全有序,未發生重大旅遊安全事故,無重大旅遊投訴,廣大人民群眾度過了一個歡樂祥和的國慶假期。
  • 黃浦江畔展覽館人氣指數高 上海文旅場館今接待遊客117萬人次
    上海市文旅局統計數據顯示,10月6日,上海市150多家主要景區(點)接待遊客117萬人次,同比增長14%。上海市對外開放的54家美術館舉辦展覽95項、公共教育活動13項,接待觀眾2.95萬人次。上海市對外開放的100家博物館,舉辦臨時展覽46場,接待觀眾10.53萬人次。上海市200多家公共文化場所(非遺傳習所、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群藝館、圖書館)組織開展各類活動778場次,參與各級各類活動計8.37萬人次,其中各類圖書館累計接待1.57萬人次。
  • 「十一」期間寶雞文博單位接待觀眾42萬人次
    今年國慶適逢中秋,雖然陰雨天氣較多,但觀眾走進文博單位參觀體驗的熱情不減。據了解,寶雞各文博單位圍繞「雙節」推出系列精品展覽和社教活動,以滿足了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據統計,節日期間先後共有42 萬人次走進寶雞各大文博單位,了解體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追尋文化記憶。
  • 四川省圖書館、美術館相繼開放 共引13萬人次參觀
    開館短短半個月,總服務臺上近5釐米厚的《讀者意見簿》,快被讀者的點讚和期望填滿:「希望儘快開放兒童閱覽區」「希望提供薦購功能」……統計數據顯示,從2015年12月26日開館至今年1月5日,省圖書館新館已累計接待讀者85040人次,日均接待讀者8000餘人次。
  • 世博會過去10年了,中華藝術宮還在創造第一
    在2010年5月1日起的184天裡,浦江兩岸5.28平方公裡範圍的園區迎來了一場國際交流盛會。共有190個國家地區和56個國際組織參展,7000多萬觀眾來到現場,盛況空前。當年,呈四稜台鬥冠狀的中國館以一抹「中國紅」豔壓全場。世博結束後,它轉型成了中華藝術宮,於2012年10月1日開館,馬上就要迎來它的第8年了。
  • 2017年上海美術館事業發展報告:去年新開9家
    原標題:2017年上海市美術館事業發展報告:去年新開9家   最近發布的《2017年度上海市美術館事業發展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12月底,本市共有美術館82家。其中,國有美術館18家、民營美術館64家。全年新增明當代美術館、昊美術館、寶龍美術館等9家民營美術館。
  • 2018年滬上博物館、美術館舉辦陳列展覽1825個
    >>>滾動: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局長於秀芬作客「2019上海民生訪談」  東方網記者包永婷、曹磊4月26日報導:上海市文旅局局長於秀芬做客「2019民生訪談」時介紹,上海共有博物館(紀念館)131家、美術館91家。其中,107家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
  • 故宮2017年接待觀眾近1700萬人次 創歷史新紀錄
    故宮2017年接待觀眾近1700萬人次達歷史新高  中新社北京12月31日電 (記者應妮)2017年全年參觀故宮博物院的觀眾達到1699萬9538人次,創下歷史新紀錄。院長單霽翔在2017年的最後一次開放區域清場封門檢查活動中公布這一數字。
  • 參觀人數漲漲漲 2017年上海哪些博物館最受歡迎?
    東方網記者包永婷5月16日報導:記者從今天上海市文物局發布的《上海市博物館年報2017》獲悉,截至2017年底,上海共有博物館125座,以上海常住人口2420萬計,每19.3萬人就擁有一座博物館。全年接待觀眾總量為2268.32萬人次,同比增長6.78%。
  • 全球首份《私人美術館調研報告》 舊挑戰與新未來?
    關注世界頂級藏家群體的藝術市場資料庫Larry’s list的負責人Christoph Noe談到:「目前在全球範圍內的學術研究領域,仍然鮮有關於當代私人美術館的文章發布,有關私人美術館分布的全球圖譜也是處於缺失的狀態。」在此之前,它們曾於2015年發布過一份報告——《2014藝術品藏家報告》,該報告一經推出便獲得了藝術界和國際出版社的廣泛認可。
  • 《上海市博物館美術館通票》發布
    為滿足上海市民精神文化需求,促進大眾文化消費,打造文化惠民新模式,由上海市博物館協會主辦,特別推出2019《上海市博物館美術館通票》今天在上海博物館重磅發布,讓參觀者憑一張通票就可以打卡滬上百餘家文化場館!
  • 上海數十家博物館、美術館恢復開放
    劉海粟美術館目前開放展覽為「遊藝·開荒——劉海粟歐遊九十周年紀念展」。  恢復開放,並不意味著「放鬆」防護。疫情期間,市文旅局制定發布了《上海市博物館新型冠狀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積極指導各博物館做好疫情防控,穩步推進恢復開放的準備工作。
  • 鄭州美術館新館開放半個多月 已有超3萬人次參觀持續火爆
    鄭州美術館新館開放半個多月,已有超3萬人次參觀,火爆的背後是鄭州人對藝術的需求增長2020年的秋冬,鄭州人對美的感知,達到了頂峰。鄭州美術館新館的開放,如同一把火炬,點燃了本土公眾的美術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