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口村:探索「五治」融合 助力鄉村振興

2020-12-06 農視網

今年以來,前鋒區虎城鎮水口村積極探索「政治引領、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強基、智治支撐」的「五治」融合模式,著力提升基層社會治理能力和水平,進一步促進社會穩定,助力鄉村振興,努力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以「政治」為引領,提高領導力

「水口村黨委即將成立,將進一步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讓黨組織在鄉村振興中發揮示範引領作用。」前鋒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區創新「黨建+鄉村治理」模式,升格成立水口村黨委,下設新房黨支部、合作社黨支部等4個黨支部,構建以村黨委領導、村民自治組織和村務監督組織為基礎、集體經濟農民合作社為紐帶、其他經濟社會組織為補充的新時代鄉村治理體系,「老先進」爭做「新先鋒」,全力爭創市級5A級村黨組織。

引領作用要發揮好,陣地建設不可少。按照「一陣地七中心」規範化建設要求,前鋒區投資100餘萬元建成500平方米水口村黨群服務活動中心,村黨委服務群眾主陣地作用更加充分發揮;完善優化村黨群服務活動中心功能,健全「一窗口」受理、「一站式」代辦、「一條龍」服務、「一攬子」解決的民生服務體系,打通服務村民「最後一米」,形成了組織「一面旗」、管理「一盤棋」、幹部「一條心」、發展「一股力」的新格局。

「法治」「德治」結合,增強凝聚力

水口村全面落實村級涉眾型重要事項、重大項目等全流程民主集中制、「四議兩公開一監督」等制度,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同時,上好村幹部思政課、德政課、法紀課,全力提升村幹部法紀規則意識;每季度開展學法專題講座、普法大講堂和「以案說法」座談會,利用QQ群、微信群、法治專欄、廣播等載體常態化開展普法公益宣傳,全力提高村民對政策、民事、治安刑事關係的辨識能力,增強村民辦事依法、遇事找法的意識。

法治作保障,德治揚正氣。

眼下,水口村正在緊鑼密鼓進行院壩改造工程,村民的外牆上繪上了一幅幅惟妙惟肖的畫,展現著一個個中華傳統美德故事。

「我們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教融入村幹部、村民思想道德建設和鄉村治理全過程,教育引導廣大群眾樹立正確的產業觀、利益觀、發展觀、價值觀、道德觀、世界觀、人生觀,厚植鄉村治理思想德治根基。」水口村黨支部書記歐長春說,該村還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載體,大力弘揚孝老愛親、助人為樂、遵德守禮等德治文化,營造鄰裡守望的和諧氛圍。

「自治」「智治」並行,激活創造力

水口村建立村民自治「蜘蛛網」,讓每一位村民都成為鄉村基層治理大網絡中的有效「結點」,以點結網,推進村民自治規範化、制度化、常態化。

同時,該村充分發揮「五老」隊伍帶頭示範作用,成立道德評議會、村民議事會、調解委員會、紅白理事會等自治組織,開展靈活多樣的民主協商活動;建立開放式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成立10支志願服務隊伍駐點設站,開展送技術、送農資、送培訓、送勞務等志願服務活動10餘場次,受惠200餘人次。

此外,水口村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民法典》、產業發展、人居環境整治等內容寫入《村規民約》,形成以《村規民約》為導向,村民議事、監督為補充的自治體系,最大限度匯聚農村基層自治組織和村民個體的自治融合力,構建起「經濟發展人人共建、鄉村振興人人共享、鄉村治理人人共治」的良好局面。

「給村民宣傳時,一定要講究方式方法。」近日,水口村召開培訓會議,村支「兩委」幹部以及全村60名黨員參會。會上,歐長春號召大家,要發揮好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向村民推介正在創建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園區的前鋒·廣安青花椒現代農業園區,主動服務於創建工作。

此次培訓會議也是該村大力實施「智治」建設,提升黨員隊伍素質的舉措之一。「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該村選派村幹部到市內外考察學習,通過理論培訓、素質培養、開拓眼界、跟班實踐,不斷提升村常職幹部理論素養、基本素質和綜合動能,激活其創造力。

目前,在村支「兩委」的帶領謀劃下,全村整體發展特色現代化農業,建成高標準廣安青花椒產業基地2000餘畝,帶動建設以水口村為核心的前鋒·廣安青花椒現代農業園區5000餘畝;以創建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園區為契機,完善智能滴灌系統、水肥一體化、種養循環等現代智能農業體系,推進建設農產品加工中心、冷凍貯藏中心、展覽館、品比園等基礎設施,為鄉村振興注入動能。(張紅軍 劉華)

(作者:張紅軍 劉華)

相關焦點

  • 黨建引領「三治融合」健全鄉村治理體系助力鄉村振興
    黨建引領「三治融合」健全鄉村治理體系助力鄉村振興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項系統工程,鄉村治理是其中的基礎一環,關係鄉村振興的成敗。山東安丘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傳承和弘揚「紅船精神」,探索推行以基層黨建為引領,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鄉村治理路子,努力構建現代鄉村治理體系,為鄉村振興提供制度基礎和重要保障。
  • 鄉村振興③丨大英「三治融合」推動鄉村社會治理振興
    編者按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指出「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助力鄉村振興,大英又有哪些招來激發鄉村治理新活力?
  • 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三治融合」的路徑選擇
    當前,湘潭鄉村社會治理環境正發生深刻變化,建構「三治融合」的鄉村治理模式是新時代推進湘潭鄉村振興戰略的必然要求和理性選擇。關鍵詞: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三治融合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大國治理關鍵在於農村和基層。「三治融合」起源於浙江省桐鄉市高橋街道越豐村,在2013年率先開展「自治、法治、德治「的探索,成為新時代」楓橋經驗「的精髓。
  • 藝術助力鄉村振興的梓桐探索
    錢紅建產業興旺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它也是「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的關鍵。在中央不斷倡導綠色發展的背景下,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與保護之間的平衡成為一個焦點問題。一方面,具有生態優勢的鄉村迎來了發展的戰略機遇期,另一方面,更嚴格的環保要求也對鄉村產業振興提出了新的挑戰。
  • 「為『十四五』規劃獻計策」高端訪談|徐錦庚:打造鄉村振興共治格局 夯實鄉村振興基層基礎
    打造鄉村振興共治格局 夯實鄉村振興基層基礎——訪人民日報社山東分社社長徐錦庚期間,要緊扣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提升鄉村治理能力,打造鄉村振興共治格局,提高農民文明素養,讓農民既富口袋,也『富腦袋』。」
  • 青島市即墨區:探索國企與鄉村結對共建 助力鄉村振興
    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28日訊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山東鑫誠恆業集團有限公司充分發揮國有企業在推動農業農村發展中的獨特優勢,探索國企與鄉村結對共建,助力鄉村振興。
  • 江西資溪:白茶飄香產業旺 「茶旅融合」助力鄉村振興
    「有機茶王」爭霸賽、主題研討會、茶藝表演等一系列活動,不僅充分展示資溪白茶產業發展新成就,更進一步推進資溪白茶品牌建設與推廣,促進「茶旅融合」發展,助力鄉村振興。資溪縣縣長黃智迅說:「文化節的舉辦對弘揚白茶文化內涵、拓展白茶銷售市場、推動白茶產業化發展和鄉村休閒旅遊業提升有著積極促進作用,也讓更多茶企、茶農分享茶業發展的成果。」
  • 婺城「五智行動」助力鄉村振興
    為和美鄉村建設引入「人工導航」| 婺城「五智行動」助力鄉村振興 為和美鄉村建設引入「人工導航」| 發布日期: 2018-06-02
  • 南平建陽區:文旅融合助力鄉村振興
    原標題:南平建陽區:文旅融合助力鄉村振興   近年來,建陽區立足文化資源優勢,把「文化+」理念融入產業發展全過程,突出抓好鄉村旅遊發展,持續推進文旅融合、農旅互動,逐步形成文旅融合發展新模式。2019年,該區旅遊總收入96億元,同比增長31.9%。
  • 融合之道——山東德州鄉村振興的探索與實踐
    德州城鄉融合好,「為有源頭活水來」。山東土地發展集團實力雄厚,在德州探索了不同類型的鄉村振興齊魯樣板項目:平原街道的「近郊城鎮化模式」;夏津平安湖小鎮的「集聚提升模式」;平原張官店的「田園農旅模式」;齊河中華泉城飲食文化小鎮的「主題特色小鎮模式」。
  • 村民說事:構建三治融合鄉村治理體系的「象山探索」
    浙江省寧波市象山縣自2009年起,探索建立「村民說事」制度,10年間,通過不斷提升創新,建立了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有力推動了鄉村振興。中國人民大學鄉村治理研究中心近日前往象山,通過座談訪談和實地考察等,對象山探索鄉村治理的創新性做法和經驗進行了調研。    象山位於浙江省東部沿海,是傳統農業大縣,農業總產值居浙江第二,海洋捕撈產量居全國第四。
  • 湖北秭歸:「三治」融合助推鄉村振興
    如今,秭歸堅持以全面依法治縣為統攬,開展以「法治大宣傳、矛盾大化解、法律大體檢、法援全覆蓋」為主要內容的法治鄉村建設,推動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發展,為鄉村振興提供了磅薄動能。近年來,秭歸創新鄉村治理思路,將全縣所轄行政村劃分為2035個自然村落,劃小治理單元,通過能人帶動、群眾參與和村規民約保障,形成「黨建引領、自治為基、德治為先、法治為本」的「幸福村落」建設新格局。
  • 漢陰:推進「四社融合」 助力鄉村振興
    同時通過「四社融合」,即農民專業合作社+供銷合作社+農村信用合作社+村集體經濟合作社機制,實現村社合作互惠互利、銷售合作降低成本、信用合作風險共擔,激發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內生動力,探索壯大村集體經濟的新路徑,大力推進轄區產業發展,為實現「產業興、鄉村美、農民富」的鄉村振興新格局匯聚磅礴力量。
  • 融媒體訪談|市人大代表李舜:探索特色產業發展,助力實現鄉村振興
    ,進一步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大力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持續建設美麗宜居鄉村,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在南京的鄉村版圖裡,六合竹鎮的地理位置並不優越。它在南京西北角,距離六合區主城30多公裡。但它卻是「全國重點鎮」「國家生態鎮」「國家特色景觀旅遊名鎮」。近幾年再添「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中央農業強鎮示範鎮」兩塊農業招牌,用實幹譜寫了一首鄉村振興的樂章。2020年,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竹鎮還將如何發力?
  • 城子街街道:融合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為實現城鄉融合發展,城子街街道以鄉村振興戰略為抓手,結合本地實際,以突出重點、整治亂點、關注熱點、打造亮點為主線,積極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走進城子街街道百合村二社張秀英家,映入眼帘的是乾淨的客廳,窗臺上的綠植枝繁葉茂,廚房物品擺放整齊。
  • 江西省人民政府 鄉村振興戰略 崇義名譽村主任助力鄉村振興
    崇義名譽村主任助力鄉村振興 「我們衷心感謝茶灘村名譽村主任吳世誠為茶灘村鄉村振興捐贈愛心款200萬元,不僅讓村集體經濟持續發展有了根基,他的這份反哺桑梓的情懷和助力鄉村的赤子之心更像一盞明燈,照亮這方熱土。」
  • 【方志四川•鄉村振興】綿陽市涪城區堅持以「五個振興」為鄉村...
    >綿陽市涪城區堅持以「五個振興」為鄉村振興強基賦能汪三貴 近年來,四川省綿陽市涪城區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個振興」為根本遵循,堅持「三產」互動,以城帶鄉,促進各類要素向農村流動,走出了一條市轄區城鄉融合推進鄉村振興的特色之路。
  • 永春縣:「三治融合」鄉村善治有法寶
    [新聞頁-臺海網] 編者按:鄉村是縣域最基本的治理單元,是整個治理體系的「神經末梢」。對轉型時期的鄉村而言,善治興鄉村。如何善治?永春縣坑仔口鎮在詩元村通過實踐探索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以自治激發民主活力,以法治推進現代治理,以德治滌蕩文明鄉風,讓詩元生機勃勃又井然有序。
  • 做好「竹」文章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本報訊(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鍾振宇)11月30日,省委副書記鄧小剛在宜賓市調研鄉村振興工作,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從把握新發展階段
  • 以鄉村善治助力鄉村振興(人民時評)
    「小村規」撬動「大治理」,「小積分」成為「大帳本」,越來越多的好經驗好做法以適宜的方式在各地「生根發芽」,提升了鄉村治理效能  當前,我國農村正處於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的轉變之中,鄉村治理面臨著許多需要破解的挑戰和難題,強化實踐探索、總結成功經驗,顯得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