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運河第一城——揚州

2020-12-06 百度百科

中國運河第一城——揚州

揚州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歷史上,揚州因其優越的地理位置,自漢至清幾乎經歷了通史式的繁榮,並伴隨著文化的興盛。那麼本文小編就將為您介紹揚州你值得一看的十大美景,帶您走進這座古城。

揚州瘦西湖風景區

揚州首家國家5A級旅遊景區

揚州瘦西湖風景區位於揚州市北郊,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5A級旅遊景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該風景區的景點有園中園和散列式兩種,為了增強虛實對比的強度,儘量使建築靠近水邊,以便產生清晰完整的倒影,如清妍室、香雪亭,臺基從水中升起,建築似浮於水面之上蜀岡朝旭主廳前伸。

盂城驛

中國郵驛「活化石」

盂城驛始建於明朝洪武八年(1375年),位於江蘇省高郵市南門大街東,是中國郵驛「活化石」、全國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驛站、明代遺留下來的一處驛傳建築。古盂城驛是高郵旅遊一軸一帶五區規劃的重要節點,是彰顯高郵古、文、郵、水旅遊特色的重要景區,也是高郵對外推介的重要高郵旅遊景點。

個園

中國四大名園之一

個園位於揚州古城東北隅,鹽阜東路10號,這座清代揚州鹽商宅邸私家園林,以遍植青竹而名,以春夏秋冬四季假山而勝。由兩淮鹽業商總黃至筠於清嘉慶23年在原明代「壽芝園」的基礎上拓建為住宅園林。個園以疊石藝術著名,筍石、湖石、黃石、宜石疊成的春夏秋冬四季假山,融造園法則與山水畫理於一體,被園林泰鬥陳從周先生譽為「國內孤例」。

何園

晚清第一園

何園,坐落於江蘇省揚州市的徐凝門街66號,又名」寄嘯山莊「,是一處始建於清代中期的中國古典園林建築,被譽為「晚清第一園」。何園由清光緒年間何芷舠所造,片石山房系石濤大師疊山作品。曾在何園寓居過的名人有很多。著名國畫大師黃賓虹,他六次來揚州,寓居在騎馬樓東一樓。著名作家朱千華先生,曾寓居何園五年多,其舊居在騎馬樓東二樓。

大明寺

中國之尤峻特者

大明寺位於江蘇省揚州市區西北郊。大明寺因初建於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間(457—464年)而得名。1500餘年來,寺名多有變化,如隋代稱「棲靈寺」、「西寺」,唐末稱「秤平」等。清代,因諱「大明」二字,一度沿稱「棲靈寺」,乾隆三十年皇帝親筆題書「敕題法淨寺」。1980年,大明寺恢復原名。2002年,被評為國家AAAA級景區。

茱萸灣風景區

十佳文明旅遊風景區

茱萸灣風景區位於揚州東首灣頭鎮,面積約50公頃,北接邵伯湖,西瀕京杭大運河,東連仙女鎮。因此地北有茱萸村,並遍植茱萸樹,故以茱萸立名,且此處又有彎道,故「茱萸灣」始得名。茱萸灣2011年被評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2014年獲評江蘇省生態文明教育基地。

漢陵苑

融文物與園林為一體

漢陵苑,又名漢廣陵王墓博物館,地處揚州瘦西湖。蜀岡風景名勝區東部,佔地33000平方米,本館地形起伏、林木蔥鬱、建築渾厚,是一座融文物與園林為一體,反映揚州漢代文化、經濟的人文景觀。苑中展出了西漢第一代廣陵王劉胥及王后的墓葬,屬帝王級的「黃腸題湊」式木槨墓,規模宏大,結構嚴謹,是全國罕見的大型墓葬之一,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鳳凰島生態旅遊區

動植物的天然伊甸園

揚州鳳凰島生態旅遊區南連長江,北接邵伯湖,境內江河湖相連,水道縱橫。這裡島嶼、森林、蘆蕩、溼地等自然生態環境吸引了大批白鷺、野鴨等候鳥和數十種小動物在這裡棲息和繁衍;旅遊區內桑果和茶園種植廣泛;旅遊區圍內養魚,湖區捕撈,水產興旺;在旅遊開發的過程中又增加了野鴨、山雞、天鵝、波瓦羊、梅花鹿和孔雀等養殖項目。

作者:15544guo

相關焦點

  • 揚州有著「中國運河第一城」的美譽
    揚州,古稱廣陵、江都、維揚,建城史可上溯至公元前486年 ,是江蘇省地級市,地處江蘇中部、長江與京杭大運河交匯處,有「淮左名都,竹西佳處」之稱,又有著「中國運河第一城」的美譽;被譽為揚一益二、月亮城中國大運河高郵段及揚州段入選世界遺產名錄;揚州列入中國海上絲綢之路8個申報世界遺產城市之一
  • 中國運河第一城,揚州僅揚州大學拿得出手,高等教育事業尚需努力
    揚州,江蘇省地級市,長江三角洲中心區27城之一。是世界遺產城市、世界美食之都、世界運河之都、東亞文化之都、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具有傳統特色的風景旅遊城市,有「淮左名都,竹西佳處」之稱,又有著「中國運河第一城」的美譽;被譽為揚一益二、月亮城 。
  • 江蘇揚州廣陵區:為傳承「運河第一城」古韻精準發力
    大運河上,一抹「檢察藍」隨影隨行 揚州市廣陵區檢察院為傳承「運河第一城」古韻精準發力 ;左下:檢察官收到反映大運河河水汙染問題線索,第一時間趕赴現場勘查取證;右下:檢察官乘坐船隻走訪調研運河保護線索。
  • 揚州:叫響「大運河第一城」
    6月22日,在卡達首都多哈召開的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上傳來喜訊:在揚州牽頭推動下,經過沿線城市共同努力,中國大運河成功入選《世界遺產名錄》。其中,揚州境內6段河道、10個遺產點入列,成為沿線運河城市中入選世界遺產名錄最多的城市。十年申遺,一朝夢圓。消息傳來,全市振奮。
  • 揚州:揚州打響「大運河第一城」品牌
    2014年,在揚州牽頭推動下,經過沿線城市共同努力,中國大運河成功入選《世界遺產名錄》。其中,揚州境內6段河道、10個遺產點入列,成為沿線運河城市中入選世界遺產名錄最多的城市。申遺成功讓揚州站在更高起點,以世界視野來規劃、建設揚州,揚州搶抓大運河成功申遺契機,叫響了「大運河第一城」品牌。
  • 揚州將打造運河文化博覽城試開通至邵伯水上遊覽線
    原標題:揚州將打造運河文化博覽城 試開通主城至邵伯水上遊覽線 在今年年初的市八屆人大二次會議期間,市人大代表曾祥華向大會提交了《關於加快文化旅遊深度融合,打造揚州特色的文化旅遊名城的建議》。   日前,市旅遊部門對建議作出答覆,我市將挖掘運河文化遺產資源,注重遺產本體保護與生態修復,建設運河文化生態大走廊,在文化博覽城建設的基礎上,將揚州打造成為一個運河文化博覽城。
  • 揚州·開挖運河第一鍬土(組圖)
    從春秋時期吳王夫差開挖邗溝的第一鑿開始,揚州就註定了會描繪出一幅活脫脫的中國商業風情畫、一段中國歷史、一部運河歷史。「這是古運河最早的一段,是京杭大運河的前身。」揚州市文化研究所所長韋明鏵稱之為「活著的遺蹟」。而在京杭大運河的申遺中,揚州同樣是承接古今、連接南北的關鍵。
  • 江蘇一座三線城市,曾是東亞最大金融中心,被譽中國運河第一城
    江蘇作為我國經濟發展最好的省份之一,是僅次於廣東的存在,其境內的所有地級市全部都進入到了我國百強城市當中,可就在這麼一個全民皆富的省份當中,卻有著一個比較無奈的城市,曾作為東亞最大的金融中心,更是被譽為了中國運河第一城,不過如今卻是淪為了三線城市。
  • 運河揚州|運河三灣風景區:古今交融韻味濃
    張馨純 運河三灣風景區講解員:我們現在站在這個位置,身後這座橋,就是咱們景區的一座網紅橋,這座橋的名字叫剪影橋,它傳承的是揚州的剪紙文化,其次呢顏色非常鮮豔,採用的是中國紅,還有您看它像不像咱們揚州的另外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漆器。
  • 江蘇「最落魄」的城市,有中國運河第一城之稱,如今卻只是三線
    說到中國的運河,必須說是京杭大運河, 京杭大運河可以說是世界上距離最長、工程最大的運河, 從春秋時代開始建設,至今仍在使用京杭大運河,由此可見其重要性和地位, 今天小編向大家介紹的這個城市與京杭大運河有密切的關係。
  • 中國運河第一城,這裡曾備受文人喜愛,能與杭州西湖齊名
    我常常是第一反應想到這句「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了。這句詩的意境倒不是有多美,而是一種代入感。農曆三月,乍暖還寒時候,和古人辭別,踏上一段旅程,去到江南水鄉,若柳扶風的揚州。又漢詩使我對揚州的好感增加了,再到揚州就三月了,大概可以理解古人寫這首詩的心情了,三月春雨如酒,柳色如煙,那是揚州春光最好的時節,春天來了,揚州人最不陌生的恐怕就是菊花的花了,三月的瓊花在揚州開得最好,這時,春風吹拂著臉頰,花香撲鼻而來,這似乎是詩意般的享受。
  • 江蘇第一!中國第七!揚州脫穎而出當選……
    揚州成為江蘇省第一個、中國第七個容或此殊榮的城市!是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召開後中國第一個當選的城市! 更是「東亞文化之都」首次引入終極答辯和專家評審環節後的第一個公開評選產生的城市!
  • 揚州搭建全球運河合作平臺 用「世界語」講好運河故事
    公元前486年吳王夫差開邗溝挖下中國運河第一鍬,2015年揚州建城2500年時夫差廣場正式落成。遠古與當下,借著不息的流水在這裡交匯。2014年6月,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在卡達多哈舉行,會上中國大運河十年夢圓申遺成功,「運河第一城」揚州作為牽頭城市立下首功。進入後申遺時代,揚州以運河水滋養著城市靈性,探索運河保護、傳承、利用的「揚州樣板」,打造世界級運河文化名城。
  • 揚州激揚"運河文化" 2500年歷史呈現世人
    上午10點整,在揚州古運河與古邗溝的結合點大王廟,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拉開了為時4小時的「2009中國記憶」大型直播活動,央視在大運河沿線設立了揚州、杭州和北京3個直播現場。此外,還派出5路報導組,分別在淮北、洛陽、濟寧、滄州、天津作現場連線。揚州直播內容分6個段落36分鐘,東門遺址成為節目中唯一有清理保護畫面的歷史遺存。
  • 三月最後的江南,勝似天堂賽過蘇杭,竟還是中國運河第一城!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多少人是因為這句詩詞開始認識了揚州呢?揚州明明顏值在線,卻很低調,一直受到文人墨客、大藝術家的喜愛。留下了諸多詩詞歌賦,可是提到江南,大概我們的腦海裡只有蘇州杭州了,而揚州一直默默綻放,「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
  • 世界運河沿線城市文化藝術展首展·中國揚州篇丁家桐作品選
    6月13日下午,由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主辦的「歌絲路·頌運河——世界運河沿線城市文化藝術系列展首展·中國揚州篇」在北京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藝術館開展,展出的19幅書法作品如《大運河賦》《運河四章》《運河人家》《錄趙樸初讀史詩三首之一》等,都是我市年近九旬的著名學者丁家桐先生之手以運河為主題而專門精心創作的力作
  • 揚州華僑城夢幻之城——新揚州的古韻遊玩標籤
    此次,華僑城集團把握戰略主動,在揚州,以「文化+旅遊+城鎮化」為戰略基點,利用揚州古運河風光打造淮揚特色遊樂園,形成吃喝玩樂購為一體的主題化特色創意遊玩區。它的建成不僅創造出了揚州新的城市名片,更完成了揚州城市商業的再升級。
  • 中國大運河第一鍬,是在揚州哪裡挖下的?
    大運河揚州段美如畫。楊 璽 鄧宇軒攝公元前486年,吳王夫差開邗溝,從此被今人稱為「大運河」的一脈活水在中國大地上蔓延流淌,成為世界上現存最早、延續最久、航程最長、成就最高的古代人工運河。據《左傳·哀公九年》記載:「吳城邗,溝通江、淮。」
  • 唱響新時代的「運河號子」 書寫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揚州答卷
    古運河揚州段是整個運河中最古老的一段,揚州是中國古運河原點城市,也是長江經濟帶和大運河文化帶交匯點城市。習近平指出,揚州是個好地方,依水而建、緣水而興、因水而美,是國家重要歷史文化名城。希望大家共同保護好大運河,使運河永遠造福人民。要把大運河文化遺產保護同生態環境保護提升、沿線名城名鎮保護修復、文化旅遊融合發展、運河航運轉型提升統一起來,為大運河沿線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生活改善創造有利條件。
  • 首部運河通志《中國運河志》在江蘇揚州問世
    《中國運河志》 人民網揚州9月27日電 (張玉峰)中國大運河是世界文化遺產,是世界上最長的運河,也是世界上開鑿最早、規模最大的運河。長期以來,學界不斷對運河開展研究,,但尚未出版過一部中國運河的通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