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下午,由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主辦的「歌絲路·頌運河——世界運河沿線城市文化藝術系列展首展·中國揚州篇」在北京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藝術館開展,展出的19幅書法作品如《大運河賦》《運河四章》《運河人家》《錄趙樸初讀史詩三首之一》等,都是我市年近九旬的著名學者丁家桐先生之手以運河為主題而專門精心創作的力作。與丁先生運河主題書法作品同時展出的還有丁先生與運河有關的部分創作手稿、照片、專著等,以及來自我市江都區的畫家丁永祥的部分運河主題風俗畫作。
本次展覽的主辦方代表、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秘書長許紅海告訴記者:「今年是中國大運河申遺成功5周年,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系列講話精神,充分發揮人文交流合作在『一帶一路'建設重要作用,加強世界十大運河沿線城市間文化的交流互鑑,弘揚運河文化的傳承和保護,促進絲路和運河沿線民心相通,夯實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人文基礎,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精心策劃組織了『歌絲路·頌運河——世界運河沿線城市文化藝術系列展'。之所以將開篇展選擇揚州,特別邀請揚州的丁家桐先生來京辦展,是因為揚州是大運河申遺的牽頭城市,有著『大運河第一城』之譽,丁家桐先生又是對運河文化有著精研的文化學者,是揚州文藝界著名的資深前輩,所以我們特別將系列展的首展定為揚州主題,特別邀請了丁老先生來京辦展。我們認為這個展覽對於弘揚傳播揚州地方特色文化,彰顯揚州在『一帶一路'文化交流的特殊地位,具有重大意義。」
「很期待這個以運河為主題的展覽。」中國作協作家書畫院執行院長白描在觀看了丁先生的書法作品以及相關著作後,不由評贊道:「橫貫南北的中國大運河也是中國文化的一個標誌、一個符號。這是一條滿載歷史傳奇、滿載故事的一條河流。揚州是大運河文化歷史長河中的一個重要坐標,而丁老則是揚州文化的一個坐標。通過這個展覽,通過丁老先生的作品,我們能夠看到自然山水與人文風情的融洽結合,看到文人情懷與鄉土情懷的融合。現當代的文人書畫、作家書畫可謂是風起雲湧,但是能達到丁老先生這樣造詣的並不多。」 對家鄉、對大運河有著深厚情感的丁家桐先生多年來致力於揚州歷史文化與大運河歷史文化的研究,有「運河之子」之稱。對於這次應邀進京辦展,丁先生感言道:「我不敢自稱是書法家,我自知我的字只不過是文人字而已。文人寫字首先考慮的是內容的呈現,而不是書家書寫的技法。因為文人字的目的主要是使讀者能準確迅速理解所寫的內容,所以,文人字與書法家的字是有區別的。但是像我這樣的一個退休老人,還有機會將自己的字拿到首都來展出,真是太榮幸的事。我感恩於生我養我的大運河,感恩於運河精神的文化薰陶,感恩於時代之一帶一路的偉大創舉。在我生命的晚年,能夠再為我的母親河做點事,再為我可愛的家鄉做點文化宣傳推廣的事,真是倍感榮幸與高興。」 記者 吳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