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運河沿線城市文化藝術展首展·中國揚州篇丁家桐作品選

2020-12-06 綠楊夜話

6月13日下午,由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主辦的「歌絲路·頌運河——世界運河沿線城市文化藝術系列展首展·中國揚州篇」在北京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藝術館開展,展出的19幅書法作品如《大運河賦》《運河四章》《運河人家》《錄趙樸初讀史詩三首之一》等,都是我市年近九旬的著名學者丁家桐先生之手以運河為主題而專門精心創作的力作。與丁先生運河主題書法作品同時展出的還有丁先生與運河有關的部分創作手稿、照片、專著等,以及來自我市江都區的畫家丁永祥的部分運河主題風俗畫作。

本次展覽的主辦方代表、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秘書長許紅海告訴記者:「今年是中國大運河申遺成功5周年,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系列講話精神,充分發揮人文交流合作在『一帶一路'建設重要作用,加強世界十大運河沿線城市間文化的交流互鑑,弘揚運河文化的傳承和保護,促進絲路和運河沿線民心相通,夯實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人文基礎,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精心策劃組織了『歌絲路·頌運河——世界運河沿線城市文化藝術系列展'。之所以將開篇展選擇揚州,特別邀請揚州的丁家桐先生來京辦展,是因為揚州是大運河申遺的牽頭城市,有著『大運河第一城』之譽,丁家桐先生又是對運河文化有著精研的文化學者,是揚州文藝界著名的資深前輩,所以我們特別將系列展的首展定為揚州主題,特別邀請了丁老先生來京辦展。我們認為這個展覽對於弘揚傳播揚州地方特色文化,彰顯揚州在『一帶一路'文化交流的特殊地位,具有重大意義。」

「很期待這個以運河為主題的展覽。」中國作協作家書畫院執行院長白描在觀看了丁先生的書法作品以及相關著作後,不由評贊道:「橫貫南北的中國大運河也是中國文化的一個標誌、一個符號。這是一條滿載歷史傳奇、滿載故事的一條河流。揚州是大運河文化歷史長河中的一個重要坐標,而丁老則是揚州文化的一個坐標。通過這個展覽,通過丁老先生的作品,我們能夠看到自然山水與人文風情的融洽結合,看到文人情懷與鄉土情懷的融合。現當代的文人書畫、作家書畫可謂是風起雲湧,但是能達到丁老先生這樣造詣的並不多。」 對家鄉、對大運河有著深厚情感的丁家桐先生多年來致力於揚州歷史文化與大運河歷史文化的研究,有「運河之子」之稱。對於這次應邀進京辦展,丁先生感言道:「我不敢自稱是書法家,我自知我的字只不過是文人字而已。文人寫字首先考慮的是內容的呈現,而不是書家書寫的技法。因為文人字的目的主要是使讀者能準確迅速理解所寫的內容,所以,文人字與書法家的字是有區別的。但是像我這樣的一個退休老人,還有機會將自己的字拿到首都來展出,真是太榮幸的事。我感恩於生我養我的大運河,感恩於運河精神的文化薰陶,感恩於時代之一帶一路的偉大創舉。在我生命的晚年,能夠再為我的母親河做點事,再為我可愛的家鄉做點文化宣傳推廣的事,真是倍感榮幸與高興。」 記者 吳娟

相關焦點

  • 江蘇揚州打造世界運河文化之都
    4月中旬的傍晚,瘦西湖景區內燈光璀璨,江南園林實景演出《春江花月夜·唯美揚州》如期上演。3600秒,一幕幕歷史場景的藝術還原,展現了揚州2500多年燦爛的文化。環形階梯座席上的觀眾,大多是來自美國、俄羅斯、日本等國的國際友人。「中國大運河第一鍬原來就在揚州,不愧是運河長子。」
  • 展覽+互動+文旅表演,揚州館展現運河城市文化旅遊資源
    揚州是中國大運河的原點城市和申遺牽頭城市,又是首屆大運河文化旅遊博覽會的舉辦城市,在今年的運河城市文旅精品展、文化創意展、美食文化展上,獨具特色的揚州元素引人注目,亮點紛呈。昨日下午,記者提前探營了解到,展會主要設立了國內運河城市館、江蘇序館和13個設區市展區在內的省內運河城市館等。揚州館位於整個省內運河城市館的中心位置,古運河夜景、運河三灣景區、馬可波羅花世界等美景在展館內一一展示。開館三天內將會有揚州雕版印刷、通草花等非遺技藝的表演,同時還將有琴箏、歌舞、香道與茶藝的表演,以及瘦西湖遊禮和揚州漆器、玉器等文創商品的展示。
  • 江蘇揚州:堅定文化自信 講好運河故事
    系統性研究,挖掘更多揚州故事「總書記說,揚州是個好地方,依水而建、緣水而興、因水而美。揚州人更應該深知,運河水是揚州城市的恩人,鑄就了揚州歷史的輝煌,也是走向光輝未來的重要基石。」文化學者丁家桐說。文化學者、原揚州市文聯主席曹永森也認為,應組織更多的文化學者對揚州、對大運河的文化進行系統性研究,挖掘更多揚州故事。「總書記說,運河滋養兩岸城市和人民,是運河兩岸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我們作為揚州人體會更深。」
  • 大運河沿線4省11市近300名騎手聚揚州騎行 宣傳推廣運河文化
    圖為5月5日,大運河沿線4省11市近300名騎手聚揚州騎行。 孟德龍 攝中新網揚州5月5日電 (崔佳明楊顏慈)千年運河情,詩畫揚州城。揚州是大運河的發祥地,是中國大運河申遺的牽頭城市,在首屆大運河文化旅遊博覽會開幕之際,中國大運河沿線4省11個運河城市近300名騎手5日齊聚揚州,揮灑汗水,共同用低碳環保的出行方式,宣傳推廣運河文化。中國大運河是世界上開鑿時間最早、流經距離最長的人工運河,她和長城一樣,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
  • 揚州:華筆妙墨寫宏篇
    古邗溝的開鑿,翻開了中國大運河的第一鍬土,使得揚州成為中國大運河的「生長原點」,開啟了揚州2000多年來的興盛之路。2014年6月,揚州牽頭中國大運河申遺成功,令一個線性活態的巨型文化遺產為世界矚目。 作為與大運河同生共長的城市,揚州人始終有一種融於血脈的責任感。
  • 江蘇揚州:堅定文化自信 講好運河故事
    揚州人更應該深知,運河水是揚州城市的恩人,鑄就了揚州歷史的輝煌,也是走向光輝未來的重要基石。」文化學者丁家桐說。如何提高大運河揚州段的歷史文化含金量?他認為應該堅定文化自信,講好運河故事、揚州故事。「要講好原汁原味的故事,少講後人編造的故事;講好有根有據的故事,少講似是而非的故事。」「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需要更好地彰顯文化自信。」
  • 唱響新時代的「運河號子」 書寫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揚州答卷
    古運河揚州段是整個運河中最古老的一段,揚州是中國古運河原點城市,也是長江經濟帶和大運河文化帶交匯點城市。習近平指出,揚州是個好地方,依水而建、緣水而興、因水而美,是國家重要歷史文化名城。希望大家共同保護好大運河,使運河永遠造福人民。要把大運河文化遺產保護同生態環境保護提升、沿線名城名鎮保護修復、文化旅遊融合發展、運河航運轉型提升統一起來,為大運河沿線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生活改善創造有利條件。
  • 「2020大運河學術論壇」在揚州舉行 聚焦運河文化
    揚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張長金,揚州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陳亞平,揚州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李廣春等出席了論壇。揚州是中國大運河的原點城市和申遺牽頭城市,2500多年前吳王夫差在揚州開鑿古邗溝,拉開了中國大運河的序幕。2014年,中國大運河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 揚州:叫響「大運河第一城」
    6月22日,在卡達首都多哈召開的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上傳來喜訊:在揚州牽頭推動下,經過沿線城市共同努力,中國大運河成功入選《世界遺產名錄》。其中,揚州境內6段河道、10個遺產點入列,成為沿線運河城市中入選世界遺產名錄最多的城市。十年申遺,一朝夢圓。消息傳來,全市振奮。
  • 2020年世界運河城市論壇將於9月28日在揚州舉辦
    2019年,中辦、國辦印發的《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發揮世界運河城市論壇等交流平臺重要作用,向世界傳播大運河承載的中國故事」。迄今為止,論壇已在江蘇省揚州市連續舉辦了13屆。揚州市政協主席、世界運河歷史文化城市合作組織(WCCO)執行副主席陳揚介紹,本屆世界運河城市論壇是第14年在揚州舉辦,以世界運河城市文旅產業持續繁榮發展為主題,將有國內運河城市市長和運河管理者、研究者、愛好者,國外知名運河所在國駐華使節,國際組織駐華代表等200多人出席,國外運河城市市長、知名運河管理機構代表和運河研究機構專家學者將通過視頻連線方式參會,共同探討在常態化疫情防控背景下,
  • 江蘇揚州古運河上演運河城市今古傳奇 16城市花船巡遊
    圖為東道主「揚州號」花船,再現了其獨特的運河水韻和厚重的歷史文化。 孟德龍 攝   中新網揚州5月4日電 (記者 崔佳明)3日晚,江蘇首屆大運河文化旅遊博覽會在揚州大運河畔京杭之心開幕,中國大運河沿線16城市花船在開幕式上集中亮相,巡遊揚州古運河。  中國大運河是世界上開鑿時間最早、流經距離最長的人工運河,她和長城一樣,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
  • 聚焦聚力打造「世界運河文化之都」
    揚州是大運河沿線35座城市中唯一與運河同生共長的原點城市、大運河申遺牽頭城市和南水北調東線源頭城市,也是運河沿線世界文化遺產最多的城市、全國唯一全境劃入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核心區的地級市。揚州將以打造「世界運河文化之都」為定位,建設世界人民嚮往的國際文化旅遊名城。推動運河保護精細化。
  • 運河兩岸楊柳綠 沿線城市享春光
    (人民圖片)春風拂過,蕩漾了千百年的大運河再一次變了裝,從冬季的水墨畫變成了明麗的水彩畫,運河兩岸楊柳綠。清晨,寬闊的水面在朝陽下閃耀著金光,往來的船隻用汽笛聲喚醒運河邊城市新的一天。眼下正是大運河最美的季節,流動的運河讓沿線的每一座城市變得靈動優雅起來,成為中國東部一條天然的風光帶。
  • 首部運河通志《中國運河志》在江蘇揚州問世
    《中國運河志》 人民網揚州9月27日電 (張玉峰)中國大運河是世界文化遺產,是世界上最長的運河,也是世界上開鑿最早、規模最大的運河。長期以來,學界不斷對運河開展研究,,但尚未出版過一部中國運河的通志。
  • 2020運河文化嘉年華在揚州驚豔啟幕
    9月28日晚,「華僑城·江蘇邗建2020運河文化嘉年華」在揚州宋夾城開幕。從當天起到10月6日,在宋夾城景區、古運河、「揚州三把刀」集聚區、運河三灣景區等區域將舉行10多項彰顯運河沿線城市特色的文化活動。
  • 訪萸齋主人丁家桐
    劉棟去年12月30日,揚州舉辦紀念高翔誕辰330周年、陳撰誕辰340周年紀念學術研討會。午飯後,黨明放先生去茱萸灣訪恩師丁家桐先生,我驅車送往,丁老聞後下樓面諭,同造萸齋。作為一名出版人,丁老的著作雖然近在咫尺,以前我卻從來沒有經手過。
  • 《人民日報》聚焦揚州有大運河流動的文化還有文墨書香
    記者 王鵬 王璐 孔茜昨天出版的《人民日報》在要聞版和視覺版分別以「書香」「運河」為主題,刊登有關揚州的報導,聚焦揚州文化。其中,4版圖片《品書香過端午》系揚州報業傳媒集團記者作品。視覺版以《大運河流動的文化》為題,聚焦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配發了7張反映運河沿線風光及人文風情的照片。其中,空中俯瞰的揚州邵伯船閘照片佔據版面中心位置,並配以說明:江蘇揚州邵伯船閘擁有3座大型現代化船閘,曾創下日船舶通過量108萬噸的全國內河船閘最高紀錄。
  • 「打造世界運河文化之都」《歐洲時報》點讚揚州
    揚州網訊(鮑仁)近日,法國《歐洲時報》刊發題為《運河名城揚州聚焦聚力打造世界運河文化之都》的長篇報導,以整版篇幅向歐洲讀者推介揚州,介紹了我市以打造「世界運河文化之都」為定位,建設世界人民嚮往的國際文化旅遊名城的生動實踐。
  • 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 展陳方案曝光,明年7月開館
    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由揚州建設,南京博物院運營,預計明年7月1日開館。作為最能反映中國大運河文化的標誌性工程,博物館會如何呈現運河文化的博大精深、運河兩岸的美好生活、運河全線的文化遺產和全球運河城市的交流互鑑?記者獨家採訪了南京博物院院長龔良。
  • 運河文化丨依水而行,賞揚州運河之美!
    中國大運河縱貫數千裡,穿越數千年,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誌。與大運河「同齡」的江蘇揚州,是大運河的「生長原點」。揚州因水而生、因水而興,水韻揚州、水潤揚州,一部揚州運河發展史,幾乎就是一部古代揚州發展史。從古邗溝故道開始,依水而走,一起領略揚州運河的風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