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聚力打造「世界運河文化之都」

2020-12-06 世界運河組織WCCO

大運河是中國古代的一項偉大工程。打造大運河文化帶,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這一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是新時代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部署。揚州是大運河沿線35座城市中唯一與運河同生共長的原點城市、大運河申遺牽頭城市和南水北調東線源頭城市,也是運河沿線世界文化遺產最多的城市、全國唯一全境劃入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核心區的地級市。揚州將以打造「世界運河文化之都」為定位,建設世界人民嚮往的國際文化旅遊名城。

推動運河保護精細化。精細化保護好運河是當代揚州人的歷史責任和文化自覺。近年來,揚州出臺並嚴格執行了《大運河揚州段世界遺產保護辦法》,先後赴美國、埃及、法國、巴拿馬和日本等國際運河城市學習借鑑運河管理保護經驗。連續12年舉辦「世界運河城市論壇」,就運河保護、傳承與利用加強對話與合作,去年還發出了《世界運河城市文化保護傳承利用揚州倡議》。我們將恪守世界文化遺產保護要求,通過數位化管理和監測等手段,持久加強運河文化遺產保護。堅持系統性思維,推動「文物單體保護」向「文化遺產區保護」轉變,設立運河文化保護緩衝區,搶救性保護好具有重要歷史價值的水工遺存。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的理念,統籌推進大運河文化帶與江淮生態大走廊建設,系統實施「三退三還」(退耕、退漁、退養,還林、還湖、還溼地)等工程,確保「一河清水向北送」。深入挖掘梳理揚州「七河八島」和「三灣」地區歷史脈絡,加強對河道本身的研究、對運河水工智慧的研究,為二次申遺做好準備。繼續加強文物周邊生態空間的保護,總結推廣瘦西湖「天際線」的守護經驗,實行「四控一禁」(控寬、控高、控強、控汙和禁止違章建築),推動運河遺產本體保護與生態環境保護有機融合。

推動運河傳承活態化。千年運河滔滔不絕,運河文化生生不息。只有活態化傳承好運河文化,以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理念,才能推動大運河文化展現新魅力、煥發新活力。結合推動運河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以生活化融入、當代化表達為切入口,依託重要節日、重要活動和非遺集聚區等重要載體,活態傳承好運河文化遺產,管好用好雕版印刷、揚州剪紙等13個傳統文化重點傳承保護基地。努力打造幾個代表當代運河城市文明水平、傳諸後世的文化經典和品牌。近年來,揚州已舉辦首屆運河主題國際微電影展作品徵集活動,創造了《鑑真》《運河之子》等一批反映大運河人文精神的精品力作,在海內外取得較好反響。

推動運河利用科學化。科學利用好大運河資源,將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惠及人民的產業發展優勢,運河的保護和傳承才可持續。近年來,揚州積極實施大運河航道提升工程,有效提升了運河的承載力,目前大運河揚州段年船舶通過量達到了3億噸,相當於6條京滬高速公路的運量,是全國運量最大的內河航道。下一步,揚州將抓住位於長江經濟帶和大運河文化帶交匯點的特殊優勢,對標雄安新區和上海崇明島,在長江與淮河入江水道、京杭大運河形成的350平方公裡三角地帶科學規劃建設高質量發展「綠三角」,把上海、蘇南的發展勢能通過長江、運河向蘇中蘇北腹地延伸,促進文化與經濟的融合發展。大力實施「運河文化+」工程,將文化產業尤其是運河文化旅遊產業作為重中之重來發展。圍繞建設「人們心目中的揚州」和國際運河文化旅遊目的地,加快規劃建設包括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瓜洲古渡遺址公園、南水北調東線源頭三江營公園在內的「一館多園」運河文化項目,全力推進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試點建設。以國家推進大型步道工程建設為契機,在保護好運河遺產的前提下,更加科學地規劃建設大運河步道,串起運河古鎮古村等城鄉旅遊景點。大力發展「運河深度遊」,以「水」為鏈,以「景」為點,增強運河文化對遊客的遠程號召力。加快推進華僑城文化旅遊綜合體、邵伯運河風情小鎮、灣頭玉器小鎮等一批重大項目,推動建設長江遊輪碼頭,努力將運河文化轉變為促進經濟轉型發展、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資源。

推動運河文化交流國際化。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把中國大運河打造成為中國文化乃至中華文明的「金名片」,向全世界傳播中國的運河文化。我們將充分發揮大運河遺產保護辦公室、世界運河歷史文化城市合作組織(WCCO)、揚州大學中國大運河研究院等機構的影響和作用,系統開展運河精神的研究和弘揚,並在運河水系治理、文化傳播、城市發展等方面深入交流,務實合作。學習借鑑北京世園會經驗,辦好2021年揚州世園會,推動包括園林園藝、傳統工藝等運河文化「走出去」。同時,依託WCCO等組織,開展揚州世園會面向世界運河城市的招展工作,努力使世界運河城市園藝展成為揚州世園會的顯著亮點。在省委、省政府堅強領導下,揚州將以成功舉辦首屆大運河文化旅遊博覽會為契機,進一步推動揚州運河文化與旅遊的融合發展,使文旅博覽會真正成為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標誌性項目,成為國內外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文旅融合品牌。組織好世界運河城市論壇暨2019年世界運河大會、世界運河城市文化旅遊合作大會、中國大運河文化品牌傳播國際論壇等重要活動,為世界運河文化之都建設集聚全球智慧與力量。

相關焦點

  • 「打造世界運河文化之都」《歐洲時報》點讚揚州
    揚州網訊(鮑仁)近日,法國《歐洲時報》刊發題為《運河名城揚州聚焦聚力打造世界運河文化之都》的長篇報導,以整版篇幅向歐洲讀者推介揚州,介紹了我市以打造「世界運河文化之都」為定位,建設世界人民嚮往的國際文化旅遊名城的生動實踐。
  • 江蘇揚州打造世界運河文化之都
    新華社南京4月25日電題:江蘇揚州打造世界運河文化之都新華社記者蔣芳大運河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2014年6月,揚州牽頭中國大運河申遺成功,令一個線性活態的巨型文化遺產為世界矚目。申遺成功後,揚州不僅打開大門把遊客請進來,更注重將保護、傳承與發展和世界運河城市「對標」。2007年開始,揚州每年舉辦「世界運河城市論壇」,邀請世界各地運河城市的市長、管理者、研究者和企業家等參會,就運河保護、傳承和發展之道加強對話與合作。2018年,發出了《世界運河城市文化保護傳承利用揚州倡議》。
  • 聚焦「重要窗口」 聚力龍泉復興 奮力打造一座獨具匠心的文化名城
    會議的主要任務是: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浙江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貫徹落實省委十四屆七次全會、麗水市委四屆八次全會決策部署,以忠實踐行「八八戰略」、奮力打造「重要窗口」的使命擔當,回顧總結龍泉撤縣設市30年來各項事業發展所取得的成就,動員全市上下聚焦「重要窗口」、聚力龍泉復興,奮力打造一座獨具匠心的文化名城,全面推動各項事業從今往後邁出更大的嶄新步伐,
  • ...書記五四重要講話精神,揚州市長談如何打造「世界運河文化之都」
    ——《以青春之我,創造青春之中國》王世誼(江蘇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揚州大學基地特聘研究員、二級教授)  愛國主義自古就流淌在中華民族血脈之中。數千年來,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經受住無數艱難險阻,生生不息,薪火相傳,同中華民族有著深厚持久的愛國主義傳統是密不可分的。
  • 工礦研學 聚力打造「世界鉬都小鎮」
    工礦研學 聚力打造「世界鉬都小鎮」 2020-12-21 19: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20大運河學術論壇」在揚州舉行 聚焦運河文化
    2014年,中國大運河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中國大運河,不僅是一份寶貴的歷史遺產,更是中華文化的一張生動名片,展現出巨大的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和文化力。「大運河文化帶建設需要各方聯合與聯動,其中加強地校合作就是重要的手段之一。」
  • 安徽泗縣:續寫運河文化新篇章(世界聚焦美麗中國)
    泗縣這個皖北水城,通過運河「申遺」打開世界之門,正在以獨特的運河文化魅力吸引世界關注。  汴水煙柳,古城泗州因水繁盛  自古以來,泗縣處處離不開水,也離不開運河。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頭。吳山點點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
  • 運河古鎮的「文化自信」 蘇州聚焦鄉韻傳承歷史激發鄉村振興正能量
    作為運河吳門第一鎮,近年來,蘇州相城區望亭鎮堅持聚焦鄉韻、古為今用,開工建設總佔地面積約20萬平方米的京杭運河公園,成立收藏當地文物的望亭地誌博物館,  精心打造令人耳目一新回味無窮的《印象·望亭》情景劇……一項項舉措堅定著望亭人的文化自信,在「運河古鎮」構畫著鄉村振興的美麗圖景。
  • 聚焦日照兩會丨建設世界一流海洋強港 聚力打造北方能源樞紐
    政府工作報告在今年發展主要目標和下一階段工作總體部署中指出,聚焦內外聯動抓融合、增優勢,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積極融入區域發展戰略,大力發展向海經濟,推動港城深度融合發展,努力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建設世界一流海洋強港。加強與省港口集團戰略合作。啟動海龍灣片區規劃開發。加快日照港貨櫃碼頭改造三期等工程建設,推進港口布局調整優化。
  • 《人民日報》聚焦揚州有大運河流動的文化還有文墨書香
    記者 王鵬 王璐 孔茜昨天出版的《人民日報》在要聞版和視覺版分別以「書香」「運河」為主題,刊登有關揚州的報導,聚焦揚州文化。其中,4版圖片《品書香過端午》系揚州報業傳媒集團記者作品。視覺版以《大運河流動的文化》為題,聚焦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配發了7張反映運河沿線風光及人文風情的照片。其中,空中俯瞰的揚州邵伯船閘照片佔據版面中心位置,並配以說明:江蘇揚州邵伯船閘擁有3座大型現代化船閘,曾創下日船舶通過量108萬噸的全國內河船閘最高紀錄。
  • 奔牛鎮:打造運河文化名鎮 彰顯千年文脈之美
    important}依河而建、因河而興的千年古鎮奔牛鎮,近年來傾力打造運河文化名鎮,以濃墨重彩的古韻新風彰顯千年文脈之美。11.6公裡,是中國大運河常州段沿線風貌保存較為完整的片區之一,擁有各類物質文化遺產10多處。
  • 運河之都?運河之都! —— 濟寧市中心城區總體城市設計
    盤點濟寧近年的規劃,大多數是高水平的優秀規劃設計方案,很多都聚焦於城市的自然山水和歷史文化特色,對於城市定位都進行了很好的梳理和總結。例如「北方水城」、「江北小蘇州」、「運河之都」、「江北水鄉」等,都強調了城與水的融合。其中,「運河之都」是出現最頻繁的定位之一,也是濟寧當前重點打造的城市品牌。
  • 「水上詩路,文化運河」,打造運河上的八達嶺,昨晚這場晚會驚豔了
    為突出杭州地處京杭運河南端起點的優勢,加快把杭州段打造成為中國大運河文化核心展示區,以大運河(杭州段)文化帶建設為契機,營造弘揚杭州歷史文化的良好氛圍,傳承運河文脈、講好運河故事,昨天(6月21日)晚上,杭州舉行中國大運河申遺成功五周年晚會。同時為慶祝第三屆京杭大運河國際詩歌大會和第三屆杭州市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宣傳周閉幕。
  • 濟寧任城:傳承弘揚運河文化 推進「運河之都」建設
    作為濟寧中心城區的任城區,京杭大運河穿城而過,元明清三代均將河道總督衙門駐節在濟寧任城,作為全國漕運的中樞,悠久的運河文化賦予其「運河之都」的美名。2014年,中國大運河成功申遺,濟寧也因之成為擁有兩大世界文化遺產的城市(曲阜三孔與大運河)。近日,根據國家及省市有關要求,濟寧市任城區將做大做強運河文化和旅遊產業,叫響「運河之都·濟州古城」品牌,提升城市形象和魅力。
  • 央媒聚焦「大運河」:打造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杭州樣板」
    實習生 王澤英 記者 熊豔推進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重要決策部署的具體行動。今年是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開局之年。在推進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過程中,杭州聚焦重點,堅持保護優先,在傳承文化根脈上作示範;推進活態傳承,在發掘文化內涵上出精品……杭州在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和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上的成果特色亮點,可謂源源不斷、精彩紛呈。這份「精彩紛呈」再次被「聚焦」。
  • 大悅城牽手運河文化藝術中心打造杭州首個街心公園式文創空間
    大悅城牽手運河文化藝術中心打造杭州首個街心公園式文創空間來源:聯商網2018-04-02 10:01聯商網消息:近日,備受外界關注的運河文化藝術中心(原城北熱電廠遺址)項目與杭州大悅城正式籤約,雙方將聯手開發和運營杭州首個街心公園式的文化藝術空間
  • 運河申遺成功6周年,世界文化遺產在數字世界裡「活過來了」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餘雯雯 通訊員 梁心韻中國大運河是中國國家文化名片,也是世界文化遺產,於2014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今天(6月22日),是運河申遺成功6周年的日子。6月21日—27日,第四屆杭州市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宣傳周正式推出。本屆宣傳周最大的特色就是用「網際網路+」模式,講好運河故事,以多平臺多渠道展示運河文化,讓運河文化「活起來」,助力推進中華文物全媒體傳播。
  • 孔孟之鄉、運河之都、文化濟寧
    濟寧是儒家文化發源地,孔孟文化、運河文化、水滸文化、佛教文化形成了「東文西武、南水北佛、中古運河」的旅遊格局。1.中國梁山水滸文化節1994年和1995年梁山舉辦了兩屆水滸文化節。其宗旨是 「展示水滸文化,打造水滸名城,推動經濟發展,共建和諧梁山」,主要活動內容包括新聞發布會、開幕式、大型文藝晚會、宴賓酒會、水滸文化展示、武術表演賽、水滸文化高層論壇、景區遊覽(包括好漢品美酒、好漢迎賓、梁山結義、隊列表演及舞龍、舞獅、鬥雞、鬥羊、漁鼓、蓮花落等傳統民間藝術展演活動)及經貿招商活動(與梁山專用汽車展銷會結合)。
  • 央視節目《大運河》聚焦常州,講述常州運河故事
    唱響「常州,教我如何不想她」11月30日-12月2日,中央電視臺4套國際頻道《遠方的家》大型系列節目《大運河》連續聚焦常州,播出《古韻常州 運河詩情》《運河變遷 更美常州》《守護運河 築夢常州》三集常州故事。央視攝製組和本地嘉賓邵志強、李亞雄、季全保、湯德勝、費曄、趙洪波等共同講述常州的運河故事。
  • 許昆林乘船考察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精心打造蘇州「運河十景」
    許昆林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大運河文化保護和利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形成聯動格局、強化綜合施策,精心策劃打造蘇州「運河十景」,讓大運河文化真正活起來、火起來。望亭是京杭大運河進入蘇州的第一鎮,傳承了4000多年的稻作文化,擁有古長洲苑、月城、皇亭碑等古址遺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