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州區溼地局2019年溼地生態系統監測報告編制完成

2020-12-06 甘州在線

4月23日,甘州區黑河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編制完成《甘州區溼地生態系統監測報告(2019年度)》,此份報告是2019年甘州區溼地生態監測工作的總結和評估,是甘州區的第三份溼地監測報告。

報告總結了2019年度甘州區溼地區域、張掖黑河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甘州區段、保護區外黑河流域溼地區域和張掖國家溼地公園的鳥類、植物、水文、地表水水質、土壤和氣象6個監測因子的監測成果,系統分析了溼地生態因子的監測數據,得出了初步評估結果,提出了溼地生態因子的變化原因和保護管理對策。

報告顯示,2019年張掖黑河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甘州區段監測到鳥類15目25科53種6431隻,分別比2018年減少2種87隻。張掖國家溼地公園監測到鳥類13目22科50種5026隻,分別比2018年減少4種61隻。減少的原因主要與春季公園建設施工和夏季蘆葦密度過大侵佔鳥類棲息地等因素相關。

通過20個植物監測樣方的監測,甘州區溼地區域共監測到溼地植物57種,分別屬於24科47屬。20個樣方平均蓋度達到了91.1%,比2018年提高3.2%。通過5個溼地水質監測點和7個土壤監測點的監測,除山丹河部分水質監測因子達不到相關標準外,其餘溼地地表水水質和土壤各項監測指標均達標。

2019年溼地生態監測報告的編製得到了張掖市溼地局黑河溼地生態系統國家定位觀測研究站監測人員的大力指導和支持,其中市溼地局監測人員承擔了部分土壤和水質的化驗工作。此次報告的編制將為黑河溼地生態系統國家定位觀測研究站的規範化建設和科研監測能力提升打好基礎。

相關焦點

  • 溼地生態系統評價有了科學「尺子」
    來自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家林業局、中國林科院、南京大學、北京林業大學、國家高原溼地研究中心等單位的17位專家出席論證會。  國家林業局對溼地生態系統評價指標體系建設高度重視,提出了溼地生態系統評價要實現可監測、可報告、可操作的明確要求。
  • ...寧靜——甘州區鐵腕整治黑河溼地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問題行動紀實
    針對中央第五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反饋的問題,甘肅省下發《甘肅省貫徹落實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整改方案》,要求張掖市對侵佔黑河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5家企業開展科學評估,制定專項清理整治方案,確保2022年底前完成整改工作。整改問題,修復生態,張掖市、甘州區經歷過沉痛的教訓。
  • 加強溼地生態修復 提升溼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
    巴山鎮政府 供圖      近日,記者從縣林業局獲悉,我縣在巴山湖庫區兩旁投資39萬元,種植藥用連翹88萬珠,已完成種植68萬珠,正在種植20萬珠,進一步加強溼地生態修復,提升溼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    巴山湖國家溼地公園是一個集溼地保護保育、恢復修復、溼地功能和溼地文化展示、溼地科普宣教、溼地科研監測和溼地可持續利用於一體的國家級溼地公園。兩岸綠樹成蔭,溼地景觀獨特,觀賞性強,園內溼地總面積587.8公頃,其中,河流溼地面積66.5公頃,人工溼地面積521.3公頃。
  • 永安龍頭國家溼地公園保護中心溼地生態監測監控系統升級改造項目...
    受永安龍頭國家溼地公園保護中心委託,福建省大辰工程諮詢有限公司對[350481]DC[GK]2019002、永安龍頭國家溼地公園保護中心溼地生態監測監控系統升級改造項目組織進行公開招標,現歡迎國內合格的投標人前來投標。
  • 甘州區北街街道東湖社區:溼地科普進社區生態理念入民心
    甘州融媒訊 11月18日,甘州區北街街道東湖社區聯合共建單位市溼地局在東湖小區廣場開展「溼地科普進社區」活動,向居民宣傳溼地保護知識,進一步提高群眾生態文明意識,助力生態文明建設。活動現場通過懸掛宣傳標語、發放宣傳資料、設立溼地保護知識展板、發放環保袋等方式,向社區居民普及溼地小知識,詳細講解溼地公園的位置、建設情況、動植物保護、鳥類遷徙、溼地對人類生存環境的重要意義及如何保護溼地等內容。與此同時還開展了「地球之腎」有獎知識問答活動,廣大居民群眾興致勃勃地參與其中。最後組織居民以溼地保護為主題進行現場籤名。
  • 江西:2019年完成造林104.7萬畝 溼地面積保持在91萬公頃
    中國江西網/江西頭條客戶端訊 記者塗文華報導:1月17日,在江西省十三屆人大四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上,江西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張和平受省人民政府委託,作關於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江西)建設情況的報告。
  • 青海溼地總面積居全國第一 將建立溼地監測體系
    日前記者從青海省溼地保護管理中心和世界自然基金會(WWF)西寧項目辦共同舉辦的青海省溼地監測體系研討會上獲悉,青海將建立以國際重要溼地、國家溼地公園、溼地類型自然保護區和國家及省重要溼地為基本構架的溼地監測體系。  據2012年完成的全國第二次溼地和溼地資源調查表明,青海省溼地總面積814.36萬公頃,居全國第一。
  •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關於呼和浩特市溼地保護情況的報告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關於我市溼地保護情況的報告——2020年10月28日在呼和浩特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三次會議上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雲新明主任、各位副主任、秘書長、各位委員:感謝市人大一直以來對我市生態建設以及溼地保護工作的關注與支持
  • 甘州區首次監測到灰喜鵲
    6月17日,甘州區黑河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溼地生態監測站工作人員在西城驛林場黑河灘溼地發現兩隻灰喜鵲,這是灰喜鵲在甘州區黑河溼地首次被發現。(溼地生態監測站)
  • 中山翠亨國家溼地公園成為城市生態試紙
    碧水繞島,綠意盎然……11月27日,當記者乘著渡輪來到廣東中山翠亨國家溼地公園時,眼前展現的便是這樣一幅清新自然的生態畫卷。「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唐朝詩人的詩句用在此地再貼切不過。2019年12月25日,廣東中山翠亨溼地公園正式獲批成為國家溼地公園。
  • 讓溼地成為重要生態資源
    溼地是「地球之腎」,是「生命搖籃」,是人類賴以生存、繁衍的重要生態基礎。溼地不僅為人類提供了豐富的物質產品,而且具有調節氣候、降解汙染、調蓄洪水、防止自然災害、維持生物多樣性等多種生態功能,是自然界生物多樣性、生產力最高的生態系統之一。
  • 今天是第19個世界溼地日——溼地:我們的未來
    今天是第19個世界溼地日,世界各地都圍繞著「溼地:我們的未來」這一主題開展各種保護宣傳教育活動。對上海來說,保護溼地更是意義深遠,因為上海正是一個從溼地發展起來的國際化大都市,「上海灘」的別名就記載了城市的這一發展歷程。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擴大森林、湖泊、溼地面積,保護生物多樣性。
  • 「湖南省森林、溼地資源與生態效益」新聞發布會
    日前,我省發布了《湖南省2013年度森林、溼地資源與生態效益報告》,下面,我就有關情況向大家做個簡要介紹。  湖南是我國南方重點林區省份之一。2013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國家林業局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全省林業系統以建設美麗中國、綠色湖南為目標,全力推進林業「十大綠色行動」,加快生態文明建設步伐,全面提升生態林業、民生林業發展水平,全省林業呈現了持續、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實現了有林地面積、森林覆蓋率、森林蓄積量的「三量齊升」,溼地資源得到了合理保護利用。
  • 河北灤南省級溼地公園正式獲批建立,SEE推動溼地保護社會化參與
    2019年3月,以翔實充分的《河北灤南鳥類省級自然保護區綜合科學考察報告》為依託,北京市企業家環保基金會正式向唐山市政府提交《關於申請建立河北唐山市灤南鳥類省級自然保護區的請示報告》。
  • 到2022年,河北將對察汗淖爾溼地生態系統實現完整性保護
    實施方案提出,以改善察汗淖爾生態系統質量為核心目標,著力實施種植結構調整、溼地保護修復、綠色產業發展等重點任務,加快扭轉察汗淖爾生態惡化趨勢,逐步恢復流域生態系統功能,打造壩上地區生態質量與民生改善雙提升的示範樣板。根據實施範圍,河北省察汗淖爾流域總面積2434平方公裡,全部位於張家口市境內,涉及尚義縣、康保縣、張北縣3縣14個鄉鎮。
  • 圍填海項目生態保護修複方案編制 技術指南(試行)
    1 適用範圍 本指南適用於依據《國務院關於加強濱海溼地保護 嚴格管控圍填海的通知》(國發〔2018〕24號),需要開展的圍填海項目生態保護修複方案編制工作。 新增圍填海項目的生態保護修復按照《圍填海工程生態建設技術指南(試行)》及本指南有關要求執行,在海域使用論證報告中編制生態建設方案專章。
  • 創新溼地生態系統,綠會與奕江山共商溼地生態修復
    綠會副秘書長肖青首先對海興溼地背景做了簡單介紹,並表示,滄州市下轄的海興縣目前尚屬貧困縣,承擔著2020年全面脫貧的重要政治任務,經費有限、人力不足,但即使如此,縣政府領導還是高度重視環保工作,也有計劃長期開展海興溼地的修復與保護。但具體如何開展,還需更多專業人士介入。
  • 銀川保護溼地生態環境
    這得歸功於銀川市近年來對溼地資源著力保護。 據銀川市環保局局長孔紹真介紹,作為生物多樣性和物種資源的集中聚集繁衍地,溼地具有蓄洪防旱、控制土壤侵蝕和改善生態環境等多種功能,在調節氣候、補充地下水、降解汙染等方面也有重要作用,因此被譽為「地球之腎」。地處黃河中遊的銀川平原有著得天獨厚的溼地資源,集自然性、典型性、稀有性和多樣性等特點於一體,曾有「七十二連湖」之美譽。
  • 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構建 開啟全面保護溼地歷程
    逐級分解落實溼地面積管控目標,合理劃定納入生態保護紅線的溼地範圍,落實到具體溼地地塊,十分必要。納入生態保護紅線的溼地面積,是指為保障國土生態安全和維護溼地生態系統原真性、整體性、穩定性,劃定的需要嚴格保護和管控的溼地範圍。它是溼地生態系統內保護價值最高、保護最為緊迫的空間區域。第一,對納入生態保護紅線的溼地要具體落實到溼地地塊。
  • 青海省溼地保護條例
    第十四條 溼地實行分級保護制度。根據生態區位、生態系統功能和生物多樣性,將溼地劃分為國家重要溼地、地方重要溼地和一般溼地,列入不同級別溼地名錄,定期更新。  第十五條 省重要溼地名錄和保護範圍,由省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提出,報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