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作為馬克思主義的重要創始人,曾多次以「第二小提琴手」來謙虛定位他在馬克思主義形成和發展過程中的作用。然而恩格斯這一自我定位引發了國內外對於他思想貢獻和歷史地位的不同認識甚至誤解。在恩格斯誕辰200周年之際,重溫恩格斯的理論貢獻,還原恩格斯的思想肖像,對于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具有重要意義。
恩格斯和馬克思共同創立了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是由馬克思、恩格斯兩人共同創立的,儘管馬克思、恩格斯的家庭出身和個人經歷不同,但出於共同的價值追求和政治信仰,以及對「人如何擺脫『抽象』統治」這一「歷史之問」的關注,兩人進行了長達40年的共同合作,以為無產階級解放鍛造理論武器為目標,對人類歷史規律特別是資本主義發展規律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創立了馬克思主義理論。
在馬克思主義創立的過程中,恩格斯通過和馬克思一起合作撰寫了《神聖家族》《德意志意識形態》《共產黨宣言》這些重要著作,創立了馬克思主義。1846年,恩格斯和馬克思共同完成了標誌著唯物史觀創立的《德意志意識形態》。1848年,恩格斯和馬克思共同合著了《共產黨宣言》。《宣言》是科學社會主義的第一個綱領性文件,標誌著馬克思主義新世界觀的公開問世。值得一提的是,恩格斯雖然沒有直接參與《資本論》的寫作,但是卻為《資本論》傾注了大量的心血。《資本論》是馬克思思想發展的高峰,在《資本論》的寫作過程中,恩格斯除了給予馬克思大量的物質和精神上的支持之外,還經常就某些現實經濟問題為馬克思提供解答。在1867年《資本論》第一卷德文版出版前,馬克思在通信中表達了對恩格斯的感謝:「沒有你,我永遠不能完成這部著作。坦白地向你說,我的良心經常像被夢魘壓著一樣感到沉重,因為你主要是為了我才把你的卓越才能浪費在經商上面,使之荒廢,而且還要分擔我的一切瑣碎的苦惱。」馬克思逝世之後,恩格斯又繼續承擔起《資本論》第二卷和第三卷的編輯出版工作,而且這項工作成為恩格斯晚年的重要工作。可以說,恩格斯以實際工作把自己的名字和《資本論》緊緊聯繫在一起,沒有恩格斯,馬克思不可能完成《資本論》這一鴻篇巨著。
恩格斯對馬克思主義的獨創性貢獻
除了和馬克思一起創立馬克思主義的新世界觀之外,恩格斯還以其獨到的視角為馬克思主義的形成和發展作出了卓越的理論貢獻。
在馬克思主義史上首次開啟了對資本主義的政治經濟學批判。馬克思1843年底開始研究經濟學,而此時的恩格斯已經完成了《國民經濟學批判大綱》的寫作,這一「批判經濟學範疇的天才大綱」成為促使馬克思從思辨哲學轉向經濟學研究的重要動因。《大綱》中的重要觀點構成了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的理論基石,無論是《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的異化勞動批判還是《資本論》的資本邏輯批判,無不是圍繞著對資產階級市民社會的制度基礎而展開,其中恩格斯的啟發功不可沒。
創立了自然辯證法。恩格斯對自然科學一直保持著濃厚的興趣,受這一興趣的驅使,恩格斯晚年在全面研究自然科學最新成果的基礎上撰寫了《自然辯證法》手稿。《自然辯證法》手稿考察了哲學和自然科學的關係,闡述了馬克思主義的自然觀,論述了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規律和範疇,創立了自然辯證法,豐富了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的理論內涵,拓展了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的理論向度。
運用唯物史觀首次論述了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在1884年出版的《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一書中,恩格斯以摩爾根《古代社會》所提供的大量歷史材料為基礎,充分吸收了馬克思《路易斯·亨·摩爾根〈古代社會〉一書摘要》中的思想,系統論述了原始社會產生、發展、滅亡的過程和規律,指出了家庭、私有制和國家是隨著分工和商品經濟的發展從原始社會產生出來的,也必將隨著生產力和社會的高度發展而消亡,填補了馬克思主義關於原始社會史的空白。
推動了馬克思主義的體系化。馬克思逝世後,為了使馬克思主義真正成為指導共產主義運動的「思想武器」,同時積極回應各種理論思潮對馬克思主義的歪曲和攻擊,捍衛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恩格斯積極推動了馬克思主義的體系化。在《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中,恩格斯分析了馬克思主義哲學與德國古典哲學特別是與黑格爾哲學和費爾巴哈哲學的關係,闡述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原理,論述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偉大意義。在《反杜林論》這一馬克思主義的「百科全書」中,恩格斯系統闡述了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並深刻分析了這三個組成部分的內在聯繫。恩格斯對馬克思主義的體系化建構,奠定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基礎和理論框架,為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和發展奠定了理論前提。
恩格斯樹立了科學對待馬克思主義的樣板
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馬克思、恩格斯曾經指出,唯物史觀「絕不提供可以適用於各個歷史時代的藥方或公式」。恩格斯一以貫之地堅持這一態度,面對19世紀末德國一些學風浮躁的青年學生把馬克思一些對他們有用的話當做標籤到處貼,以此來炫耀自己的行為,恩格斯批評道:「關於這種馬克思主義者,馬克思曾經說過『我只知道我自己不是馬克思主義者』。」恩格斯反覆強調:「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
把馬克思主義看成方法就意味著必須結合時代條件不斷完善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在這方面,晚年恩格斯為我們樹立了典範,他以「序言」「導言」和「書信」的形式,進一步論述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並根據新的時代條件對相關原理和觀點進行了補充和完善,其中有兩個方面特別值得一提。
一是在晚年通信中進一步完善了唯物史觀。馬克思逝世後,唯物史觀被一些資產階級理論家歪曲為只承認經濟因素為唯一決定因素的「經濟決定論」,恩格斯認為這是由於他和馬克思為了駁斥唯心史觀,側重於強調經濟因素的決定性作用,對上層建築的各種因素強調不夠所導致。他指出,根據唯物史觀,歷史過程中的決定性因素歸根到底是現實生活的生產和再生產,但是這不否認上層建築各因素的作用,政治、法、哲學、宗教、文學、藝術等等的發展是以經濟發展為基礎。但是,它們又都互相作用並對經濟基礎發生作用。恩格斯的這些論述在有力駁斥唯經濟決定論的同時,更為全面系統地闡釋了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
二是提出了無產階級革命鬥爭策略的辯證法。晚年恩格斯已經敏銳發現資本主義的新變化,於是他修正了以往對鬥爭策略的認識。恩格斯認為,革命策略的選擇要根據具體的歷史條件來決定。恩格斯對原則堅定性和策略靈活性相結合的鬥爭辯證法的闡發,大大推進了馬克思主義關於無產階級革命的理論。
>>返回湘潭在線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