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志忠:每塊木頭都可以成為佛,只要去掉多餘的部分

2021-01-07 沐輕說

01

2020年11月17日,

漫畫大師蔡志忠,

在少林寺剃度出家,

從此成為一名沙彌。

蔡志忠曾經說過一句話:

「每塊木頭都可以成為一尊佛,

只要去掉多餘的部分。」

他終於「成佛」了。

02

蔡志忠4歲那年,

父親為教他寫字,

送給他一塊小黑板。

沒想到蔡志忠由此找到了興趣和天賦所在——畫畫。

他拿著小黑板,

歪著頭對父親說:

「只要不餓死,

我就要畫一輩子,

一直畫到死為止。」

03

蔡志忠9歲那年,

村裡開了一家雜貨店,

牆上掛滿了漫畫。

蔡志忠一接觸漫畫,

就陷了進去,

著迷得茶飯不思。

他把畫畫的夢想精確為:

「我要成為一名漫畫家。」

04

張愛玲有一句名言:

「出名要趁早。」

蔡志忠有另一句名言:

「選擇要趁早。」

蔡志忠這樣說:

「人生最終的結果,

就是拿一把刷子混飯吃,

所以要及早選擇,

把這把刷子練到極致。

很多很多厲害的人,

比如老虎伍茲、飛人喬丹,

都是很早就確立了人生目標,

伍茲兩歲就開始拿球桿,

喬丹三歲就開始打籃球,

我自己也是,

四歲就確定這輩子要畫畫。

越早選定人生目標,

就越容易體悟技藝,

也越容易練到極致。」

如何選擇人生目標呢?

蔡志忠說:

「你拿出一張紙,

左面寫下你喜歡的東西,

右面寫下你擅長的東西,

再把兩者結合起來,

選你既喜歡又擅長的。

人這一輩子最重要的事,

就是找到自己喜歡又擅長的東西。」

「光選你喜歡的不行,

比如你很喜歡唱歌,

但是你五音不全,

那你肯定成不了歌唱家。

光選你擅長的也不行,

如果你不喜歡這東西,

遇到點挫折就很容易放棄。

很多人都在尋找成功捷徑,

其實做自己喜歡和擅長的事情,

就是最大的捷徑。」

05

確定人生目標後,

蔡志忠開始苦練漫畫技法。

他把父親給的零花錢,

全都買了漫畫,

照樣學習、揣摩和創新。

他的課本和作業本,

凡是空白處,

皆畫滿了各種各樣的人物。

初二那年,

他把自己創作的漫畫作品,

寄到臺北一家漫畫出版社。

沒想到竟然收到一封回信:

「如果你現在能來臺北畫漫畫,

我們就聘你為本社的漫畫師。」

1963年,15歲的蔡志忠,

從初中輟了學,

拖著一口箱子來到臺北。

06

▲蔡志忠自畫像

1960年代的臺灣,

武俠小說極度盛行。

蔡志忠的工作,

就是將市井武俠小說改成漫畫。

在出版社幹了三年,

他畫了200多本連環漫畫。

時間進入1966年,

這一年,臺灣掀起漫畫整頓風暴。

「輿論界認為流行漫畫,

非常粗俗、血腥和暴力,

很容易帶壞青少年,

於是政府開始嚴審漫畫,

學生看漫畫被學校禁止。」

漫畫書籍從此滯銷,

臺灣漫畫進入低潮期,

蔡志忠也失業了。

07

恰好這一年,

蔡志忠到了服兵役的年齡。

失業後的他,就去了部隊。

在三年服兵役期間,

他並沒有丟下漫畫,

「我自學了大學美術系課程,

比如中國美術史,

比如西洋美術史,

比如色彩學,

比如錯覺藝術,

比如美術設計……」

08

服兵役歸來,

蔡志忠沒有選擇「重振漫畫」。

漫畫市場持續低迷,

但動畫片開始興起,

蔡志忠選擇了跟漫畫緊密關聯的動畫。

他不懂動畫製作,

就從美國買回《小鹿斑比》等影片,

用幻燈機將影片投影到桌面上,

再將8釐米影片調成A4紙大小。

蔡志忠就趴在桌上,

開始一格一格地描,

鑽研迪士尼動畫的細微動作,

摸索迪士尼動畫的分鏡技巧……

經過幾年學習,

蔡志忠成了當時臺灣最懂動畫的人。

1977年,他創辦了遠東卡通公司,

開始製作精良動畫片。

1981年,他製作的《七彩卡通老夫子》,

一上映就震驚了整個臺灣,

每家影院門口都排起了長隊。

最後總票房達7350萬臺幣,

創造了臺灣電影票房新紀錄。

這一年年底,

該片獲得金馬獎最佳動畫片獎,

蔡志忠入選臺灣十大傑出青年。

09

在執導多部動畫片後,

1984年,36歲的蔡志忠,

做了一個讓人瞠目結舌的決定:

「我不再做卡通片了,

我要重新開始畫漫畫。」

他算了一筆帳,

「我有了四五套房子,

還有了860萬存款,

只要不賭錢、不投資,

就算活到80歲,

我還是有錢吃方便麵。

這一生為錢做事的日子,

就到此為止了,

以後我要做更有意義的事,

我要成為偉大的漫畫家。」

他關掉動畫公司,

隻身去了日本。

10

去日本幹嘛?

尋找漫畫家之路。

在日本呆了一段時間後,

蔡志忠發現了一個秘密:

「那些大紅大紫的漫畫家,

其實並不是繪畫技巧最好的,

而是他們最會講故事。

他們的故事總是扣人心弦,

劇中人物總是讓人牽腸掛肚。」

蔡志忠一下就頓悟了,

「不要將畫畫當作一回事,

要將畫什麼當一回事。

內容和故事才是主要的,

而不是畫畫技巧。

從今以後,

我要把99%的時間用來閱讀和寫作,

只把1%的時間用來畫畫。」

11

可是畫什麼故事呢?

蔡志忠陷入沉思中。

有一天,

蔡志忠與一位日本朋友閒聊時,

兩人無意中聊到了「莊周夢蝶」。

日本朋友說了一句:

「好像柏拉圖也有類似的故事。」

一語驚醒夢中人,

蔡志忠腦際靈光一閃:

「我為何不將先秦諸子百家的思想畫成漫畫呢?」

於是他開始閱讀古籍,

開始整理古籍中的故事。

四年時間裡,

他抄寫了100多本筆記。

然後再分門別類,

將筆記濃縮成一個個漫畫故事,

最後用畫筆畫出來。

從1988年開始,

蔡志忠中國古籍經典漫畫橫空出世,

《莊子說》《老子說》《孔子說》……

《世說新語》《史記》《論語》……

《聊齋志異》《六朝怪談》《菜根譚》……

這些古籍漫畫一問世,

簡直堪稱石破天驚,

迅速佔領各大書榜。

僅僅是《莊子說》一書,

在大陸就賣了2000萬冊。

蔡志忠就這樣實現了從漫畫師到漫畫家的轉變,

成了中國古籍漫畫化第一人。

12

1990那一年,

蔡志忠一家移民到了加拿大。

異國生活非常枯燥,

百無聊賴之下,

他看起了佛經,

這一看,他就入了迷,

便開始研讀起佛經來。

他將佛經中的故事,

一個個抄寫下來,

抄了24本筆記。

然後再用淺顯直白的語言,

將這些晦澀難懂的佛經思想,

改編成通俗易懂的漫畫故事。

為了畫好這些故事,

他又開始收集佛像,

「我收集了3000多尊佛像,

平均每尊一萬多元人民幣。」

將佛像買回家後,

他開始研究臉孔和造型,

研究服飾和寶冠,

研究手印與體態。

幾年後,《漫畫心經》《金剛經》《六祖壇經》等佛經漫畫叢書問世。

蔡志忠再一次驚震世人。

13

1998這一年,

蔡志忠突然宣布閉關。

幾乎不出門,

幾乎不與別人往來,

一閉關,就是十年。

閉關幹什麼?

研究物理、數學等學科,

十年後的2008年,

他交出了閉關作業——《東方宇宙四部曲》。

「他以東方哲學觀為基礎,

探索宇宙秘密的未知空間,

把物理、數學變成了漫畫。」

在這十年裡,

蔡志忠獲得了兩個大獎,

一是荷蘭克勞斯王子基金會獎,

二是華語動漫終身成就獎,

頒獎語這麼評價他:

「他通過漫畫,

將中國傳統哲學與文學,

作出了史無前例的再創造。」

14

自從研究佛學禪學之後,

蔡志忠就過起了極簡生活。

一年四季,

他的著裝幾乎都一樣,

他買了30件一樣的白襯衫,

20條一樣的卡其褲,

14雙一樣的布鞋。

一年四季,

他的飲食非常簡單,

基本就是清粥加饅頭,

「一次買回一大袋饅頭,

放在冰箱裡,

吃的時候加加熱,

再抹點豆腐乳就行了。」

他也幾乎不出門,

沒有手錶,沒有名片,

沒有手機,沒有電話,

除了睡覺,

他把所有時間,

都用在了閱讀、寫作和畫畫上。

15

蔡志忠曾經迷戀物質生活,

他酷愛買車,也酷愛買房,

最多的時候,擁有十套房產。

可現在,他都放下了,

「人活到極致,

一定是素與簡。

這個世界,

沒有無成本的佔有,

你所佔有的東西,

同時也在佔有你。

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說,

一個人放下得越多,

他就越富有。

我把日子過得最簡單最便宜,

就是為了把時間和精力省下來,

花在我最喜歡做的事情上。」

16

有人覺得蔡志忠過得苦,

蔡志忠就講了一個故事,

「弘一法師在寧波七塔寺時,

有一天老友夏丏尊前來拜訪,

夏丏尊看到弘一法師吃飯時,

桌上只有一道鹹菜,就問:

『這鹹菜會不會太鹹了?』

弘一法師回答:

『鹹有鹹的味道。』

飯後,弘一法師倒了杯白開水。

夏丏尊又問:

『沒茶葉嗎?只喝這淡白水?』

弘一法師回答:

『淡有淡的味道。』」

講完故事,蔡志忠說:

「大家以為我過得清苦,

其實我正快樂著呢!

我的快樂在創作上,

創作時,萬籟俱寂,

只聽到筆碰到紙的唰唰聲,

那種快樂就像一個農夫收割稻子,

用鐮刀把稻子割下來的愉悅聲音。」

17

蔡志忠出家後,

很多人感嘆惋惜。

其實大可不必,

出家對他而言,

並不是從此擱筆。

而是俗務更少了,清靜更多了,

他可以更加專心於創作,

「我應該能活到八十幾歲,

所以我計劃用剩餘時間,

畫完《猶太法典》《塔木德》,

畫完中東的《蘇菲之路》,

畫完紀伯倫的《先知》,

畫完印度《吠陀經》,

畫完泰戈爾《飛鳥集》……

出版100本《漫畫東方智慧》,

給世間多留一點有價值的東西。」

在世間72年,

蔡志忠創作了上百本漫畫書,

他的作品被翻譯成48國語言,

流傳在世界各地。

18

喜歡蔡志忠的一句話:

「每塊木頭都可以成為一尊佛,

只要去掉多餘的部分。」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蔡志忠解釋說:

「一個人要及早選擇最擅長最喜歡的事,

然後把它做到極致。

只要你置心一處,

心無旁騖,

深耕一事,

則無事不成。

做湯包一樣,

做工程師一樣,

做漫畫家一樣。」

相關焦點

  • 漫畫家蔡志忠:「每塊木頭都可以成為一尊佛, 只要去掉多餘的部分.」
    「蔡志忠」這個名字聽起來陌生。但大家一定看過他畫的《莊子說》、《老子說》漫畫。就是他,讓中國人知道,自己的文化、哲學、佛學可以這麼有趣。
  • 在南京考研自習室去掉「多餘的部分」
    有這樣的一句哲言:「每塊木頭都可以成為一尊佛,只要去掉多餘的部分」,同樣的每一個考研人都可以成為勝利者,只要去掉幹擾複習的部分。尤其對於自制力差的學生來說,幹擾複習的因素是自身不可控的,因此考研自習室的出現正是為考研人解決了這一幹擾複習的問題。
  • 《明日之後》木頭太多怎麼辦 多餘木頭處理辦法講解
    導 讀 在明日之後這個遊戲裡面,木頭200個在背包中佔一個單位。
  • 訪談|臺灣漫畫家蔡志忠: 只要你足夠自信,誰都傷害不了你
    他是臺灣漫畫家蔡志忠,15歲起便開始成為職業漫畫家,「蔡老師,我是看您的漫畫長大的」幾乎所有人和他寒暄問候都是這句話開場,此言不虛,他1983年開始創作四格漫畫,已有《莊子說》、《老子說》、《列子說》、《大醉俠》、《光頭神探》等100多部作品在49個國家和地區以多種語種版本出版,銷量超過了4000萬冊。
  • 蔡志忠:只要不餓死我,一天給我一個饅頭,我就能畫一輩子
    蔡志忠出生即受洗,每天在二哥帶領下去教堂上課,三歲半已經會背誦多首經文。 幼時,蔡志忠不識字,只能把畫面記在大腦裡,他的畫面記憶能力得以培養。在他的印象中,神父講過50到100個厲害的人物,「諾亞可以鑄造方舟,摩西可以分開紅海,而蔡志忠什麼都不會。三歲半什麼都不會好像也不是什麼大事,但是我們鄉下的小孩很奇怪,似乎各個都很篤定他這輩子要幹嘛。」
  • 蔡志忠解密《菜根譚》(圖)
    《田園的微笑:〈菜根譚〉解密》蔡志忠著現代出版社  與以往的漫畫作品不同,近日,著名漫畫家、暢銷書作家蔡志忠出版了最新作品《田園的微笑:〈菜根譚〉解密》和《開悟者的微笑:禪解密》,此兩本與去年9月出版的《菩提樹下的微笑:〈金剛經〉解密》和《智慧彼岸的微笑:〈心經〉解密》一樣,都是蔡志忠先生嘗試用文字的形式來解讀經典
  • 老衲蔡志忠,法號釋延一
    這不是他的大話,蔡志忠也從沒說過大話。在他傳奇的一生中,只要他想做到的事情,便一定能夠全力以赴達到。他可以坐在椅子上24小時畫畫,48天不出房門,他從不拖稿,以最快的效率交出優質的內容,他還曾閉關十年研究物理學。雖然照片裡,蔡志忠那頭長長的頭髮已經不在,但他那雙熠熠生輝的眼睛卻是我們熟悉的。
  • 你什麼都想要,什麼都得不到
    父親跟兒子下棋,可兒子一局都沒贏。兒子失落說:「我不下了,我棋藝不如你。」父親說:「你只說對了一小半,最重要的是你心態不對,你不珍惜你的棋子。」「不可能,我每走一步都要思考很久。」兒子說。到了後面,你又過分珍惜,每走一步都思前顧後,一個棋子都不想失去,結果全部被吃掉了。」父親又說:「有得有失才是常態,可惜,很多人都像你一樣,開始不考慮得失,等待得失多了,又開始考慮得失,屢下屢敗。其實不僅是下棋,人生也是如此呀!」
  • 蔡志忠,傳統的筆叛逆的心
    對蔡志忠來說,這3年的佛學修習,就是他的「喝盡西江水」。這3年裡,還有一項成就,是日後蔡志忠引以為豪的,那就是搜集銅佛。「當時我決定不了是把佛陀畫成像《西遊記》裡的中國式佛陀,還是袒露右肩在林中修行的印度式佛陀,於是就去古董市場,想買尊佛陀造像來參考。」1萬元臺幣,買回來一尊明朝早期的銅佛,回家後,蔡志忠把佛像擺在書桌燈光下:「哇!好美喔。」
  • 真正的高手,都是極簡主義者
    今年是小瑞報考注會考試的第三年,前面兩年,他都會說類似這樣一些豪言壯語,可是每一年,都是以失敗告終。第一年的年初,他買了英語課程、網購了電吉他、淘了一些專業書籍,目的是想練出流利的口語、熟練地彈出幾首好聽的音樂、積累紮實的專業功底。外加報了注會,這讓他每天都活在一陣陣匆忙中,最後因為想做的事情太雜亂,不專心,不聚焦,導致了失敗。
  • 漫畫家蔡志忠:72歲落髮少林寺,與佛結緣成一名沙彌
    正如莎士比亞所說的那樣,瘋子與詩人都不屬於紅塵十丈的人間,有些人註定與塵世羈絆,看透凡塵卻別無選擇。  落髮歸途  11月17日,嵩山少林寺傳來了一個令人意外的消息:著名漫畫家蔡志忠在藏經閣舉行了剃度儀式,自此,蔡志忠成為了真正的出家人,法號延一。
  • 蔡志忠:我是開悟的禪師 一生都知道要去哪裡
    在他眼裡,任何都是生意,只要有買賣,「作家寫書,要養家餬口,書店也要賣書,讀者付了錢買你一本書這是一件生意,他們認為得到的比付出的錢多,如果沒興趣,他們寧可把鈔票放在口袋裡。」 2016年8月13日,蔡志忠畫展開幕式暨新書《蔡志忠繪水滸一百單八將》首發儀式、新書籤售會在飲蘭山房舉行,展出作品部分來自新書中的54幅原稿,這是蔡志忠第一次出售圖書的原作。一下午時間,120件展覽的作品銷售一空,54張原稿被一知名收藏家獨家包攬。目前,傳給雅昌為粉絲提供了購買蔡志忠作品的便捷平臺,天貓「雅昌旗艦店」已經正式限量發售。
  • 漫畫家蔡志忠,72歲落髮少林寺,為啥成為「沙彌」而不是「比丘」
    正如莎士比亞所說的那樣,瘋子與詩人都不屬於紅塵十丈的人間,有些人註定與塵世羈絆,看透凡塵卻別無選擇。落髮歸途11月17日,嵩山少林寺傳來了一個令人意外的消息:著名漫畫家蔡志忠在藏經閣舉行了剃度儀式,自此,蔡志忠成為了真正的出家人,法號延一。
  • 及時找到人生的那把刷子——蔡志忠讀書分享會
    蔡志忠本次分享會,蔡志忠將與讀者分享他的兩部新著——《我命由我不由天》和《蔡志忠一日一禪·2021日曆》。每個人無論出身如何,只要真切了解自己,便能主宰自己的一生,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人生之路!這本書無法讓你讀萬卷書、行千裡路和閱人無數,但絕對可以作為高人點度的人生指南。
  • 落髮出家少林寺,紅塵再無蔡志忠
    臺灣漫畫大師蔡志忠在少林寺出家了。11月17日,河南嵩山少林寺在藏經閣為蔡志忠舉行剃度儀式,少林寺方丈釋永信大和尚為蔡志忠剃度,取名釋延一,自此成為一名「沙彌」。
  • 專訪少林寺方丈釋永信:蔡志忠法名「延一」好起也好記 「佛系」是...
    少林庭院,兩序大眾見證臺灣漫畫家蔡志忠「落髮」皈依。11月17日,少林寺方丈釋永信大和尚(中)為蔡志忠剃度。11月17日上午9時,蔡志忠的剃度儀式在少林寺藏經閣舉行,其法名「延一」,依永信大和尚為師。少林寺方丈釋永信大和尚授受皈依。
  • 漫畫家蔡志忠未發表作品登陸LOFTERART售賣
    蔡志忠是首位入駐LOFTERART的大師級藝術家,這標誌著LOFTER ART原創藝術作品電商平臺已受到名家關注。2011年,蔡志忠獲得「金漫獎」終身成就獎。2012年,蔡志忠入駐網易輕博客LOFTER,並受邀在LOFTER創意講堂發表《創意是最偉大的叛逆》演講。蔡志忠此次在LOFTERART首發的兩組禪畫共有八幅作品,分別為《水墨禪境》四幅和《佛》、《禪》、《空》、《道》四幅,均由蔡志忠本人於杭州閉關期間創作。
  • 蔡志忠:漫畫對我才是最重要的
    蔡志忠     日前,「諸佛菩薩」水墨畫展暨蔡志忠圖書籤售會在涵芬樓藝術館舉行。據了解,此次展覽共展出蔡志忠的水墨新作80餘幅。     回憶起1989年同樣在王府井大街上的那次新華書店籤售會,蔡志忠還歷歷在目。那時的蔡志忠從臺灣來到大陸,剛與三聯書店籤約,成為了第一個與大陸出版社籤約的臺灣漫畫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