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志忠:我是開悟的禪師 一生都知道要去哪裡

2020-12-17 手機鳳凰網

蔡志忠

[原標題]蔡志忠:我是開悟的禪師 一生都知道要去哪裡

相對沒有目的地的人,蔡志忠一生都知道自己要去哪裡。

一個鄉下孩子為興趣離開家鄉,一個留級生努力在心智各方面成長,一個漫畫工作者自我累積及思變,蔡志忠沒有漂亮的教育履歷,也沒有雄厚的經濟支撐與繁密的關係網。十五歲隻身上臺北,二十歲入伍當兵,一路自立向前,不服輸、不認命的個性為自己謀得最舒適的生活方式。

他的一生都是夢想,然後實現夢想。

「我的其他才華比漫畫厲害十倍,我是開悟的禪師。」

數字人生

和蔡志忠聊天,發現他的表情十分有趣,雙眼皮很突出,大眼睛總是執著地盯著你看,嘴巴有點大,說話的時候看似漫不經心,實則洞悉全部,他早就預測好了對話的發展方向,無論問的是什麼類型的問題,他都可以自如並且不客氣地轉到他自己的頻道,還會通過類似計算出生日期等數學題來增加趣味,這對於數學極差的對話者而言,簡直就是一場傷及自尊的嚴重打擊。

很不幸,我就是這類對話者。

不出所料,蔡志忠開始提問。

「你從出生到今年,總共多少天知道嗎?」

「……」

「16+19=35,等於9*4-1,每一年是1430天,35裡面有8個閏年,再加8,1430*9+8-365=12513。你看不是很好算嗎?我講的不是很簡單嗎?

「好像有點難哎…」

「自我挑戰啊,電視裡六歲小孩都會,我智商200怎麼會不會?」

關於蔡志忠的相關報導,出現過很多數字,譬如:

42年不吃早餐,愛好喝咖啡,最高記錄一天喝15大杯,坐在椅子上不起來的最高記錄是58個鐘頭,曾經有42天沒開門走出去,4歲半「開悟」,36歲時擁有了一切,2006年全亞洲橋牌第一,家裡有125個冠亞軍杯,每周打4次橋牌,每次3小時。家裡有3520尊銅佛。2011年,一幅面積僅為0.63平方尺的漫畫小品《思維中的達摩》拍得20.5萬元,令他的畫價成功突破20萬元/平方尺。而在2011杭州中國首屆漫畫拍賣會上,一幅3尺×6尺的設色紙本《道》,成交價達到31萬元……

《中國漫畫史》一書如此介紹蔡志忠:「臺灣有一位神奇的漫畫家。」自15歲自創作品《血魔劫》開始,聰慧的蔡志忠通過漫畫獲得人生價值,時值顛峰卻體悟人生真諦,隨後結束公司,赴日本修習,著手進行中國典籍漫畫創作,線條行雲流水,對白簡潔生動,沉睡千年的智慧重新閃耀光華。他透過一隻簡單的筆,跨越語言隔閡,以獨特的畫風、深刻的內涵與通俗的幽默風靡世界。諸子百家系列總銷量迄今已達4000萬冊,並以25種語言、發行了45種版本,閱讀人口超過1億。

如今,蔡志忠在致力創作的同時,大力進軍漫畫產業。杭州西溪溼地的工作室裡擺放著100多個小和尚瓷製公仔,紅白相映,特別可愛,他還向雅昌藝術網記者表示要在杭州做108個自拍水滸公仔,之後再去開封祠做七俠五義公仔。「我要做四大名著嘛,紅樓夢不曉得去哪裡談,它最難了,因為人物太多,我們做了很多口碑產品,檯曆、書等。」在他眼裡,任何都是生意,只要有買賣,「作家寫書,要養家餬口,書店也要賣書,讀者付了錢買你一本書這是一件生意,他們認為得到的比付出的錢多,如果沒興趣,他們寧可把鈔票放在口袋裡。」

《蔡志忠繪水滸一百單八將》檯曆、書籍等

蔡志忠23歲退伍時,有一位軍中的女同事送給他一本她的祖父在30年收集的上海大新菸草公司隨煙附贈的水滸108將。「那本冊子十分珍貴,我很感動,便借著這次創作機會將它畫了下來。」2016年8月13日,蔡志忠畫展開幕式暨新書《蔡志忠繪水滸一百單八將》首發儀式、新書籤售會在飲蘭山房舉行,展出作品部分來自新書中的54幅原稿,這是蔡志忠第一次出售圖書的原作。一下午時間,120件展覽的作品銷售一空,54張原稿被一知名收藏家獨家包攬。目前,傳給雅昌為粉絲提供了購買蔡志忠作品的便捷平臺,天貓「雅昌旗艦店」已經正式限量發售。

蔡志忠23歲退伍時,有一位軍中的女同事送給他一本她的祖父在30年收集的上海大新菸草公司隨煙附贈的水滸108將

蔡志忠畫展開幕式暨新書《蔡志忠繪水滸一百單八將》首發儀式、新書籤售會在飲蘭山房舉行

青面獸楊志金槍將徐寧(《蔡志忠繪水滸一百單八將》)

愛是沒有條件的支持

一個人成長的過程中,童年時期的生長經驗和情感記憶極為重要,可以說,這短短的幾年原生時光不僅奠定個人的性格基調,也為其今後的發展冥冥中指引了方向。「我女兒教的很好,誰教的?我教的,誰教的我?我父母教的。」在蔡志忠的意識裡,學識修養和倫理道德等都源自家庭培養,而不是老師教的。

1948年2月2日,也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第三年,蔡志忠出生於臺灣彰化縣花壇鄉三家村,在他出生前,家裡夭折了四位哥哥、二位姐姐。六個小生命的夭折使蔡志忠的父母對他有放縱般的感情,「這是我的幸運——在成長過程中,父母從來不會約束我」,他在家裡大概跟父母生活了十五年,印象中家裡沒有問句。「所以我能夠成為漫畫家,完全要感謝我活在對的地點,對的時間。」

早上醒來,操場很大,二哥一定是負責掃操場,姐姐一定是燒茶,蔡志忠是小王子,沒有工作分配,「那是不用說話,醒來就要去做的事,我爸爸早上去下田,然後回來吃飯再去上班,媽媽3:30起來弄雞食、鴨食和豬食,豬食要煮,雞食要配,鴨食要切,365天,天天如此。」

青年蔡志忠

18歲時,政府管控漫畫出版,蔡志忠失業回鄉,通常回家只待3-5天,那次回家待了2個月,爸媽隱約覺得不安:「看起來好像很嚴重,連唱片唱機都帶回來了。」隔壁太太問他媽媽:「你們志忠這次怎麼回來這麼久?」媽媽說:「他是讀書人,做什麼必有他的道理。家就是孩子永遠的港灣,隨時能回來,可以住一輩子,你要走,你要回來,都是你的自由。」

蔡家原籍福建泉州,父親擅長寫字,在老家赫赫有名。「家鄉裡凡是要寫字刻碑,都是由阿爸書寫後才動工,像『三家村國民小學』、『花壇鄉公所』入門處大字,都是阿爸早年撰寫的,現仍留存著。」但父親從來不因為自己喜愛書法,就逼迫子女們也要有相同的嗜好。所以當問蔡志忠理想,他的回答是「我最想要畫招牌」時,父親也沒有不悅。

1985年,蔡志忠以漫畫家身份獲得「十大傑出青年」榮譽,特地邀請父親一同參加頒獎典禮。握著象徵榮譽金手獎的蔡志忠含淚致辭:「我特別要感謝我的父親,因為他沒有逼我繼續上學,沒有叫我去補習班,沒有叫我去電腦班,也沒有將他一生未完成的願望,要我去替他完成,才使我有機會畫漫畫,感謝爸爸!」

這種愛在傳承。比如,蔡志忠給女兒取名「欣怡」,名字有深意:「欣就是快樂的樣子,怡是快樂的心情。」他希望她一生都快樂,雖然依舊講究教育。「小孩都是看父母,尤其是7歲以前,家裡沒教好,上學有什麼用?所以父母一定要教好啊。」

欣怡從小就跟著爸爸去飯店吃飯,侍從送水和菜單過來,蔡志忠會對她說:「說,謝謝」,人家端盤菜來,讓她說謝謝,她不說,「我會敲桌子提醒她,一直敲到她說為止。」

蔡欣怡今年37歲了,有了自己的孩子,蔡志忠榮升外公,雖然當外孫幾個月時,他就因為無法應付外孫的哭聲而向女兒打電話,但對於外孫,他愛的很深,「愛與寵是兩回事,愛是沒有條件的支持,愛最大的用處是讓那個被愛的小孩敢於面對外面的世界,因為他知道永遠有一個愛他的家。」

蔡志忠漫畫作品

關於愛情

為了更深入地了解蔡志忠,雅昌藝術網記者決定上門。約定的時間是下午三點,剛過一分鐘,工作室的門打開了,一個頭髮蓬鬆的腦袋伸了出來:「進來吧」。啪嗒啪嗒,剛睡午覺起來的蔡志忠趿拉著粉綠色涼拖鞋,穿著寬鬆白棉襯衫和同樣沒型的灰色褲子親自開了門,一頭紅光亮的長髮恣意晃蕩,額頭上卻總有一縷頭髮固執地不肯離開,加上總是垮垮地邁動著的走路姿態,整體造型讓人印象深刻。

認真推薦了產自臺灣的牛軋糖後,蔡志忠和雅昌藝術網記者聊起了王寶強的事情。「這件事已經不是八卦了,世風日下,大家太過於焦慮,會覺得搞不好自己的老婆也是這樣啦,有代入感。」

此時原本晴空萬裡的天空突然狂風大作,蔡志忠拔腿就跑,原來是到陽臺上收遮陽傘,順便囑咐我把一個花瓶拿回去。烏雲遮日,大雨就要傾盆而下,蔡志忠就在這個間隙向我傳授了一則愛情真諦:

「我們對目前擁有的都不珍惜,例如,80%的人上班都抱怨連連,希望放長假,現在好啦,沒班上(杭州因G20之故全城放假),大家又都要死要活啦,不是嗎?同樣的,很多人覺得人生不如死掉啦,等他真要死的時候又死皮賴臉不想死。愛情也一樣,談戀愛的時候全都沒問題,一結婚全部變卦。」

飛沙走石之中,紅髮飛舞的蔡志忠指著陽臺拐角處的一顆樹和一顆藤生動舉例:「你看那棵藤,開始很細,先用最短的時間爬到樹頂,霸佔了整棵樹,現在它比這棵樹還要粗,就像寄生蟲把人類當成宿主,沒有任何寄生物希望宿主死掉,男女也一樣,當然我不是說男生是女生的宿主,女生只是希望在一起她會更好。」

遙想昔日,年少蔡志忠在光啟社內追日後成為蔡太太的楊琬瓊,她當時在電視界響叮噹,22歲成為當時臺灣最年輕的導播,工作能力強,資格比蔡志忠老,薪水比他多,又擁有大專學歷,那時的蔡志忠連初中都沒畢業,長相瘦弱,剛入光啟社不久,能力也尚未完全凸顯,連蔡志忠的媽媽都說他將來長大估計只能靠撿牛糞為生,可謂怎麼看二人都算不上般配。

可是蔡志忠想追就追。

「我從來就是想做什麼事就去做,有什麼想法就清清楚楚地表達出來,這樣我才毫無遺憾。最後結果是好是壞,對我來說並不是非常重要的。」年輕的蔡志忠有三大願望:當漫畫家、進光啟社、娶光啟社的楊導播。1976年5月22日,蔡志忠迎娶楊琬瓊,人生願望實現大半。

1985年,蔡志忠被推薦參加臺灣十大傑出青年選拔。消息傳來,他立刻打電話告訴太太。「結果她電話那端哭了起來,她覺得自己畢竟沒有看錯人。」

1983年動畫電影《外星人逗老夫子》

一生都走自己規劃的路

雖然有來自家庭的寵愛,但彼時鄉下依然是「看天吃飯」,生存環境十分殘酷,蔡志忠成長於斯,又依靠自身從下鄉奮鬥到城市,內心有深刻的憂患意識,對技術的熱愛源自十分實際的需求:「多學一種技術,我就多擁有一把刷子,心裡也就更踏實。」

他討厭填鴨式教育,自有一套學習方式,因為對自己的學習能力有信心,也從來不拜師,「只要是我喜歡的,我自信一定可以學得很好。」

蔡志忠念小學時,臺灣漫畫正風行,如葉宏甲《諸葛四郎大戰魔鬼黨》、陳海虹《小俠龍捲風》之類的漫畫十分受小朋友歡迎,蔡志忠就是其中之一。看多了後,他開始學著畫。一開始就好像可以出版,「因為我會照著漫畫書的格式鋪陳故事,然後還裝訂成一本,讓小朋友傳閱。」對於和畫畫相關的工作,他都會產生興趣,志願也很現實,「認為自己能夠辦到的,我才會想像,甚至會主動探詢,了解工作情況。自小,我不會好高騖遠,一心想當油畫家,完成什麼驚世駭俗的作品。我認為自己有幾分斤兩,就能完成幾分斤兩的事,而在這個範圍內,我會要求自己做到盡、做到絕、做到最完美的境界。」

蔡志忠繪畫

孩童時代的蔡志忠就堅信遵循內心的想法並踏實逐步實現,所以15歲時能夠主動放棄學業孤身一人前外臺北,決定走上「漫畫」這條路,後期通過不屈不饒的一次次努力,目標明確又執行力強,方能實現最好的自己。撰稿人楊豫馨覺得蔡志忠是她見過自信心最強的人,並很早就發現了自我,這是今天交出漂亮成績的最大因素。

「迄今,我跑了很長的一段路。有時,我須閃避坑洞或石塊;有時,我會暫停路邊,為下段路程整理裝備;有時,我須轉彎或繞道,甚至自己闢出一條新路。這一路上或許曲折多撓,但我卻覺得極自然,不會以逆勢為憂,以順境為喜——因為我做任何事都很投入,會在能力範圍內做到最完美的境界,然後無怨、也無悔,我認為這是自己個性上較大的優點所在。」

蔡志忠曾多次用一個比喻來企圖讓人了解,一切看來多麼曲折的人生,對他而言卻毫無勉強。「如果現在我的桌上,放了一杯咖啡和一杯水,任我選擇。因為我比較喜歡咖啡,所以口渴時,很自然地就拿起咖啡來喝。對我來說,沒有什麼內心激烈的掙扎或猶豫,只是因為我喜歡什麼,就拿起什麼而已。」

小學六年、初中三年,這三年中還包括了初一留級,這就是蔡志忠的所有教育履歷,他初二就輟學,連初中文憑也沒有,但先後擔任北京電影學院榮譽教授、中國美術學院客座教授,在杭州還指導了四個碩士生。

因此,蔡志忠認為:選擇自己最拿手、最喜歡的事物,全力以赴把它做到極致,無論做什麼,沒有不成功的啦!

相關焦點

  • 蔡志忠出家:直視所有人的心
    蔡志忠(出家):我將來死的時候是葬在少林寺...你相信我一定留名一千年到一萬年。我一定是今天中國唯一最有名的人!出家要名也要利記 者:所以其實您在向我們糾正一個概念?就是出家不一定要說真的跟名、跟利說再見?蔡志忠(出家):要不然少林寺怎麼那麼有名?弘一法師怎麼那麼有名?不然法師怎麼去收學生說法,去跟人家收錢呢?蔡志忠(出家):我幾乎,是從達摩西元527年到今天對禪宗最厲害的人吶,一定沒有比我厲害的。
  • 禪宗的直示法:一位禪師的開悟
    問:我想了解禪宗的直示法。答:中國的禪宗歷史上有很多開悟公案,這些公案記錄在《碧巖錄》、《宗鏡錄》、《傳燈錄》以及《指月錄》等。下面我們看看唐代於岫大夫開悟的公案。於岫大夫問紫玉禪師:「如何是佛?」紫玉叫了他一聲:「大夫!」於岫應答:「嗯。」
  • 禪宗的直示法:一位禪師的開悟
    問:我想了解禪宗的直示法。答:中國的禪宗歷史上有很多開悟公案,這些公案記錄在《碧巖錄》、《宗鏡錄》、《傳燈錄》以及《指月錄》等。下面我們看看唐代於岫大夫開悟的公案。於岫大夫問紫玉禪師:「如何是佛?」於是,就去找到藥山禪師,問他同樣的問題:「如何是佛?」跟紫玉禪師一樣,藥山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叫他:「大夫!」於岫回應:「嗯。」藥山抓住這個千鈞一髮的機會追問:「是什麼?!」那一剎那,於岫猛然大悟。
  • 蔡志忠,傳統的筆叛逆的心
    「龐蘊居士曾問馬祖道一禪師:不與萬法為侶者,是什麼人?馬祖回答:等你一口喝盡西江水,再告訴你。龐蘊居士頓時開悟。」對蔡志忠來說,這3年的佛學修習,就是他的「喝盡西江水」。這3年裡,還有一項成就,是日後蔡志忠引以為豪的,那就是搜集銅佛。「當時我決定不了是把佛陀畫成像《西遊記》裡的中國式佛陀,還是袒露右肩在林中修行的印度式佛陀,於是就去古董市場,想買尊佛陀造像來參考。」
  • 百丈懷海禪師先哭一場後笑一場 道一禪師說:他開悟了
    百丈回到自己修行的簡陋住處後,傷傷心心地大哭不止,一起修行的人以為他想父母了或是被人罵了,結果都不是。大家就奇怪了,好好的哭什麼呢?最後百丈才說:「我的鼻孔被大師扭痛了。」大家問為何被大師扭了鼻子,百丈不說,叫他們去問師父。於是,一同修行的人來問馬祖,並將百丈在宿舍大哭的事告訴了馬祖。馬祖業不說原因,只念了句:「此子開悟了。」
  • 海豚出版社推出蔡志忠首部彩色漫畫作品-《參禪布道.覺悟》
    由漫畫大師蔡志忠和水墨名家李義弘聯合著作的彩色漫畫作品《參禪布道.覺悟該書是蔡志忠從業48年的首部彩色漫畫作品,書中延續了蔡志忠簡單禪意的創作風格,配以通俗易懂的短文,解剖佛學禪理。2006年的一次少林寺之行,蔡志忠發現,現代人整天忙忙碌碌,但大多數人並不知道要走到哪裡,不知道如何立志,往往遵從著大多數的價值觀追求名利物質,渾渾噩噩走完一生。「人生看似很長,其實短暫得有如白駒過隙,一下子就從青春步入中老年。
  • 修行者知道「心心相印」出自哪裡嗎,是破迷開悟,開啟智慧的來源
    修行者知道「心心相印」出自哪裡嗎,是破迷開悟,開啟智慧的來源很多初學佛、修行的人以為求道,就是去和別人求,向老師去求;求法,就是去向高僧請益,向大善知識去請求傳授。「心心相印」成語出自哪裡?從中國佛家禪宗大量的語錄、禪門公案中,種種都是記載了一個會心的表示來參悟,而無別的什麼東西可傳。「心心相印」這個成語,也是從佛家來的。
  • 趙州禪師是怎麼開悟的?
    注意,這個地方也是回答現在人經常問的一句話:「我下一輩子,還知不知道我的這個心呀?我不知道怎麼辦?」對呀!這個心還能不能證到啊?南泉禪師道:「你想證就遠了。」 趙州禪師問:「要是證不到,我怎麼知道它就是道呢?」你看下邊非常重要的,南泉禪師道:「道不屬知,不屬不知。」這個道不屬於知和不知,你非得要想知道那個道,道就變妄想了。法爾如是,你想知道那個道,這就落入思維,落草為寇。
  • 蔡志忠 | 不要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如實地過每一刻
    :萬物相互為變,你我皆整體2500年前,印度的覺悟者佛陀說:「人由於無知,誤以為這個由肉體和心靈所構成的身心是個完整的自我,他一生的一切行為都以這個我做考量,他的觀念也都是站在這個自我的立場去堅持片面的是非觀,於是他有了一己之私的分別心,因而痛苦便產生了。」
  • 「悟」道合二為一,漫畫大師蔡志忠皈出家
    72歲的臺灣著名漫畫大師蔡志忠在嵩山少林寺正式成為一名少林弟子。2020年11月17日上午9時,蔡志忠先生的剃度儀式在少林寺藏經閣舉行,少林寺方丈釋永信大和尚為蔡志忠剃度,並舉行了剃度儀式,法名」延一「。
  • 蔡志忠:古籍漫畫第一人,鍾情漫畫,36歲財務自由,緣何出家
    他真的是一步一步在規劃自己的人生,每一步都按自己的想法來。我是今年上半年才全面認識的蔡志忠,我看了他許多採訪,發現他真的是一個得道的高人,一個充滿智慧的神人。15歲時,蔡志忠收到一封來自臺北的信,信上說邀請他到臺北畫漫畫。收到信的當天,他告訴母親,他要去臺北了。母親沒有說什麼,只說一句:"記得告訴父親。"晚飯後,父親在躺椅上。他走到父親身後,告訴父親,明天就要去臺北了。父親問他去幹嘛?工作找到了嗎?他回答父親說:去畫漫畫,工作找到了。
  • 蔡志忠少林寺出家,你曾經翻爛他的漫畫
    他曾對魯豫說「等我死了,就葬在少林寺」。魯豫問:「為什麼是少林寺呢?」蔡志忠回答:「因為我把我葬在臺北或杭州沒有經濟效益,葬在少林寺可以收門票。」11月17日,蔡志忠少林寺出家,釋永信主持親自給予剃度回想當年。
  • 無聞聰禪師開悟的過程
    這都是要去到處參學的,沒有開悟的人是不能去住山的,不能去閉關的,開悟之後才有住山的本錢。那就是芒鞋踏破。這位禪師就問:你六七年來參禪有什麼見地啊?他(無聞聰禪師)回答:每天只是心下無一物。淮上敬禪師喝斥他說:你這麼一個絡索,是什麼地方出來的啊?你說你心下無一物,這實際上是頭上安頭。你從什麼地方出「心下無一物」啊?無聞聰禪師回答不上來,好像知道,又好像不知道,就不敢開口了。淮上敬禪師就跟他說,你定中做功夫還能不失,但在動處、鬧處就失了功夫了。
  • 無聞聰禪師開悟的過程
    這三個都給它否定,那到底是什麼呢?那就要起疑情了,要參這個「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並且他跟六位禪和子打同參,相互幫助。後來見到了淮西禪師。淮西禪師就教他提「無」字,參這個無字。參無字,好像參得也沒有什麼感覺,以後再到長蘆禪師那裡。這幾個禪和子結伴磨鍊。這都是要去到處參學的,沒有開悟的人是不能去住山的,不能去閉關的,開悟之後才有住山的本錢。那就是芒鞋踏破。
  • 蔡志忠先生「出家」:從隨喜讚嘆到目瞪口呆
    」「我從來沒有打坐過,但是我什麼時間都在打坐狀態」「剃成光頭的是寺院的住持,方丈一定是留長頭髮」「禪宗一定是不燒香、不禮佛、不拜佛、不讀經、不持戒,你去看六祖,行直何必持戒」「出家不一定出世,要不然怎麼收學生(徒弟)說法,跟人家收錢呢?」
  • 老衲蔡志忠,法號釋延一
    2000年他第一次去杭州,就預先為自己的一生下了註腳:「我生於臺灣,將老死於杭州,葬於少林寺。」這不是他的大話,蔡志忠也從沒說過大話。在他傳奇的一生中,只要他想做到的事情,便一定能夠全力以赴達到。他可以坐在椅子上24小時畫畫,48天不出房門,他從不拖稿,以最快的效率交出優質的內容,他還曾閉關十年研究物理學。
  • 蔡志忠為什麼出家?
    他曾說:「我的一生都是夢想,然後實現夢想。因為我認為一個人,要選擇自己最拿手,最喜歡的事物,然後全力以赴,把它做到極致,沒有不成功的。」在「天才」的稱號背後,是這樣一個忠於自己夢想,又專注到極致的人。我總是回答說:「我不要撿牛糞,我一定會找到自己的職業。」當時鄉下的確有斷手瘸腿等殘障者以在路上撿牛糞為業,我當然不肯去撿牛糞,但也真不知道自己將來能學會什麼謀生技能。所以我從三歲半開始思考,躲在父親的大桌子下思考、藏在九重葛綠籬笆裡面思考、埋進棉被窩裡思考、白天思考、晚上思考、摸索。想知道自己將來可以做什麼,會什麼?能成為什麼?
  • 蔡志忠先生將捐出所有身家?
    享譽全球華人世界的臺灣省著名漫畫家蔡志忠先生,他所作的《老子說》、《孟子說》、《莊子說》、《禪說》等風行天下,為世人所熟知,其身價數十億,每天除畫畫,喝喝茶,偶爾也會去名山大寺參訪參訪,生活無憂,頗超然物外,現居杭州。2020年11月17日,忽然現身千年禪宗祖庭河南嵩山少林寺,在大眾和經聲梵唄的見證下,釋永信大和尚親自為其舉行」剃度出家」儀式。
  • 人生與目標,禪師是這樣開悟的
    人生要有規劃,生命才有意義。有了目標,就有了方向。人生總是一步步地向前走,有目標與沒有目標的都在時間的流逝中向前,於是有的人走向了成功的高原和頂峰,有的人卻在原地打轉畫了一個圈。這是為什麼呢!人生與目標,禪師是這樣開悟的。一一位年輕人滿懷煩惱地去找一位禪師。
  • 禪宗的棒喝法:一位禪師開悟的精彩故事
    問:我想聽聽棒喝法的具體例子。答:不急,慢慢來。下面一起看看「夾山見船子」的公案吧。有個禪宗大師叫船子德誠,又名船子和尚。他與雲巖、道悟都是藥山禪師的弟子。為了找到合適的人傳法,他來到一處河邊撐船擺渡。有一天,終於等來了一個人,夾山善會禪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