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田墨韻》書畫展在赤峰紅山文化博物館開展

2020-09-04 V赤峰

9月3日上午,為慶祝九三學社創建75周年,由九三學社赤峰市委主辦,紅山區支社承辦的《荷田墨韻》紅山區支社社員呂梁作品展在紅山文化博物館開展。

本次畫展共展出書畫作品三十餘幅,以花鳥景物為主要內容,工筆重彩,潑彩為主要創作手法,展現了工筆畫藝術的獨特魅力,既繼承和弘揚了中華傳統文化,又豐富了群眾的文化藝術生活。

來源:直通政務

全媒體記者:姜寧

編輯:畢永寶

如有侵權請私信刪除

相關焦點

  • 遊赤峰紅山文化博物館和赤峰博物館,你去過嗎
    從瀋陽出發,一路向西,車流不多,很愜意的到達赤峰,中途服務區,拿出新買的卡式爐煮了方便麵,甩了一個雞蛋,超級好吃。路過紅山文化博物館,正在裝修改造。於是在博物館周邊走走,雨後,空氣清新,心情清新,遠處的山是紅色的巖石山,看起來特別漂亮。離開紅山文化博物館,到達坐落在赤峰市中心城區文化廣場北端的赤峰博物館,其建築風格體現了東方古典建築莊重典雅和現代建築流暢簡潔的完美結合。大氣而沉穩。
  • 開元墨韻金秋書畫展開展
    開元墨韻金秋書畫展開展本報訊 11月1日,開元墨韻金秋書畫展開幕式在開元書畫院舉行。此次書畫展所展作品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或以脫貧攻堅為題材,或以群眾安居樂業安享美好生活為題材,或以歌頌太行山的秀美風光為題材,充分展現本市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取得的成就和經驗,展示農村生態宜居、鄉村文明的生動圖景,及對家鄉的眷戀和對太行山的衷情。同時,表達了書畫藝術家們熱愛生活、熱愛人民的高尚情懷,具有鮮活的時代氣息和較高的審美價值。
  • 《童眼看赤峰》走進紅山文化博物館 感受文化魅力
    》活動,帶領孩子們走進紅山文化博物館,感受五六千年前紅山文化的魅力。生動形象的講解,淺顯易懂的語言,讓孩子們更全面的了解了紅山文化。 劉澤:我剛才看到由動物演變的玉石的時候,(介紹)感覺它非常的神奇。我也非常的喜歡。然後還了解到了,從紅山裡獲得的玉器和陶器的製品。
  • 蘭山區汪溝鎮《東蒙墨韻》書畫展勝利開展
    蘭山區汪溝鎮《東蒙墨韻》書畫展勝利開展為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展現汪溝鎮昂揚向上、奮發有為的精神風貌和創新實踐,擴大鄉土文化影響力,展示汪溝鎮的良好形象,汪溝鎮東蒙書畫社於2020年10月26日上午,在汪溝鎮興華職業中專舉辦了《東蒙墨韻》書畫展開展儀式。
  • 了解一座城歷史文化,日出紅山赤峰博物館,金戈鐵馬第一龍故鄉
    赤峰博物館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新城區富河街。赤峰博物館以專題的形式展示赤峰新石器時代、北方青銅文化、遼金時期及蒙元時期文化。赤峰市史前文化遺址分布圖,走進赤峰市博物館首先看到的是這個,但是好多人也看不懂啥意思,只是看個熱鬧。赤峰博物館總共分為四個單元,「日出紅山、古韻青銅、契丹王朝、黃金長河」。
  • 旅行| 紅山文化——赤峰
    1符號是在不同歷史階段形成,凝聚和表達一定文化內涵、意義的象徵形式。赤峰文符號標示象徵著赤峰的形象、特徵和價值。赤峰紅山赤峰紅山位於赤峰城區東北郊英金河畔,是著名的紅山文化發祥地。紅山文化以遼河流域中遼河支流西拉沐淪河、老哈河、大凌河為中心,分布面積達20萬平方公裡,距今五、六千年左右,延續時間達兩千年之久。 紅山文化的社會形態初期處於母系氏族社會的全盛時期,主要社會結構是以女性血緣群體為紐帶的部落集團,晚期逐漸向父系氏族過渡。
  • 走遍中國之赤峰的烈日紅山,博物館
    昨天玩了一天有點累,加上 赤峰 市內也沒有太多的東西,睡了個懶覺,收拾收拾,11點多才出門。 赤峰 為紅山之意, 蒙古 語「 烏蘭 哈達」,因城區 東北 部赭紅色山峰而得名。而這座紅山昨天在去玉龍 沙湖 的途中看到了。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第二屆《墨韻情緣》書畫展開展
    本報訊(融媒體記者 王婕妤) 12月5日,由墨之軒書畫院主辦,軒與涵文化承辦,江蘇省老年書畫研究會九華分會、南京市文化館老年大學、蕪湖革新機電有限公司共同協辦的第二屆《墨韻情緣》書畫展在南京市文化館書畫藝術館開幕,展期至12月20日。
  • 「內蒙、遼寧」走進赤峰、牛河梁,探訪紅山文化
    尤為重要的是牛河梁遺址的發現,證實紅山文化晚期已經產生了基於公社又凌駕於公社之上的高一級組織形式,形成了穩定、獨立的政治實體,跨入古國階段。紅山文化遺存最早發現於1921年。1935年對赤峰東郊紅山後遺址進行了發掘,1954年提出了紅山文化的命名。
  • 罕見文物巫神王者陶像助力赤峰紅山文化申遺
    原標題:罕見文物巫神王者陶像助力赤峰紅山文化申遺   中新網呼和浩特7月31日電 (記者 李愛平)「出土於內蒙古赤峰的中國罕見文物『巫神王者』陶像,再次證明了內蒙古赤峰是紅山文化的中心之一」。   內蒙古文化廳文物處處長王大方31日對外披露,該罕見文物亦為近期媒體持續關注的赤峰紅山文化遺址與遼寧牛河梁遺址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提供了有力的文物證據和支持。   罕見文物「巫神王者」陶像發現於2012年5月,是由內蒙古紅山文化學會會員單位、赤峰市敖漢旗史前文化博物館考古工作者,在赤峰市敖漢旗興隆溝遺址發現。
  • 走進「玉源博物館」參觀紅山文化玉器
    赤峰玉源博物館是赤峰市第一家以紅山文化為主題的博物館,玉源博物館的辦館宗旨是:弘揚赤峰地區古代文明,展現赤峰地區悠久的歷史文化。建立此博物館是將更多的歷史文物展現給大家,為更多的有識之士來研究各歷史時期文化提供平臺,讓更多的人來了解赤峰地區的古代文明,讓更多的人來認知赤峰,為我們赤峰的文化事業做一點微薄的貢獻。
  • 赤峰市紅山文化博物館:多元融合創新,讓紅山文化「活」起來
    一提到赤峰您首先會想到玉龍、紅山......那這些元素和博物館結合又會發生怎樣的化學反應呢?今天的系列報導《守護歷史文物 留住「根」與「魂」》就讓我們到我市唯一一家展示紅山文化的專題博物館去看一看。館長林楊告訴我們,高質量的博物館文創產品,不僅是一種有效傳遞文化知識的媒介,也能慢慢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除了這件以c形碧玉龍為原型的裝飾燈,現在,以紅山文化提取元素,製作的文創產品已經達到200件。紅山文化博物館館長 林楊 同時我們還有這個沉浸式影院,當然這個馬上要對外開放了。這裡面就說它是360°無死角的。
  • 赤峰市博物館、紅山國家森林公園
    一夜無話,第二天早上,在賓館附近吃過早飯,就在金尊賓館坐37路車到 赤峰 市博物館。赤峰 博物館將 赤峰 地區新石器時代、北方青銅文化、遼金時期及蒙元時期的幾次文化高峰,用專題展的形式進行陳列展示,突出了 赤峰 地區考古學文化、歷史文化特色,全面反映了每一時段的文化特點,形成了 赤峰 博物館特有的展陳風格。 館內館藏文物一萬餘件(組),其中一級文物103件(組),二級文物228件(組),三級文物854件(組)。
  • 紅山及紅山文化
    紅山文化是每個赤峰人引以為自豪的文化。它之所以舉世矚目,是因為它關係到中華文化的形成;關係到中華國家的孕育。中國之所以是中國,中國人之所以是中國人,都與紅山文化的「原始基因」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 紅山文化典型器——玉豬龍
    ▲遼寧博物館 紅山文化玉豬龍▲遼寧博物館 紅山文化玉豬龍▲陝西韓城梁帶村芮國墓出土 紅山文化玉豬龍紅山文化玉豬龍▲大英博物館收藏 紅山文化玉豬龍▲赤峰地區徵集 紅山文化玉豬龍▲赤峰地區徵集 紅山文化玉豬龍▲赤峰地區徵集
  • 翁牛特旗博物館的紅山古玉
    翁牛特旗博物館的紅山古玉整理:辛學飛翁牛特旗是赤峰通往北部旗縣的必經之地這裡歷史悠久,文化底蘊厚重1987年博物館又徵集到烏丹鎮新地村東拐棒溝出土的黃玉龍,成為目前翁牛特旗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兩條玉龍在翁牛特旗的母親河——少郎河兩岸出土,它向世人證明了這裡不僅是遠古人類的主要居住區,而且還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
  • 指南|賞赤峰美景 品紅山文化
    赤峰是中國北方草原文化旅遊的佳境聖地,這裡風景壯麗,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在這片神奇富饒的土地上,有山峰、沙漠、草原、森林、溫泉、冰雪、湖泊、冰臼、花崗巖石林等自然景觀,珍稀動植物、蒙古族風情、文物古蹟等諸多旅遊資源類型一應俱全。
  • 沁園春·赤峰紅山文化,中華古典詩詞格律規範作品,文化欣賞誦讀
    《沁園春·赤峰紅山文化》曉宇宙張大河原作品考古紅山,內蒙先原,敬畏祖民。領 源頭文化,研究內外,云云上下,母系光陰。玉脈龍神,赤峰出土,閱覽中華皇帝新。青石器,磨盤犁斧棒,輪紡陶音。西遼域,玉雕源文化,藝術中心。2020年10月2日10點49分。詩詞原創,中華古典詩詞格律規範作品。文化欣賞誦讀。
  • 「墨華水韻」2018迎新春書畫展開展
    華龍網2月13日13時01分訊(記者 戴文彬)為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堅定文化自信,進一步豐富人民群眾文化生活,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慶市人民大禮堂管理處、馮玉祥詩書畫院共同舉辦的「墨華水韻」2018迎新春書畫展
  • 紅山文化藝術導師張懷勇絲路駝鈴聲美術作品展在赤峰美術館開展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傳承弘揚草原絲綢之路文化,由赤峰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赤峰市紅山區文化旅遊體育局、赤峰市林西縣文化旅遊體育局、赤峰紅山文化藝術培訓中心承辦的《絲路駝鈴聲——張懷勇美術作品展》於7月30日上午10:00在赤峰美術館隆重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