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貴妃受寵長達三十年,萬曆皇帝為其子進行國本之爭,為何兒子卻被...

2020-12-14 騰訊網

要說及鄭貴妃,那自然離不開萬曆皇帝了。萬曆皇帝幾乎一生都在寵愛鄭貴妃,甚至想立鄭貴妃的兒子朱常洵為太子,不惜為她進行長達十五年的國本之爭。可為什麼朱常洵最後卻遭慘死?

鄭貴妃

萬曆九年,朝廷下詔選美,十七歲的鄭氏因美貌過人,入宮封為淑嬪,一年後升為德妃。後因生下三子三女升為皇貴妃。鄭貴妃跟皇宮之中她人不同,別人都是謹言慎行,而她卻會摸皇帝的腦袋,為其排憂解難,甚至有時會跟皇帝開玩笑嘲諷他。鄭貴妃能夠受寵長達三十年,絕不僅僅靠的是美貌,更有自己的聰慧與才華。

萬曆皇帝朱翊鈞

只是,在鄭貴妃生孩子之前,萬曆皇帝曾寵幸了太后身邊一名宮女,宮女最後懷孕的體型改變被太后識破,於是叫來皇帝命其冊封王恭妃。

按理來講無嫡則立長,皇后無子,應封王恭妃的兒子朱常洛為太子。可是萬曆皇帝久久不立太子,甚至不讓皇長子拜師讀書,引起群臣們的猜忌,認為皇帝想要立鄭貴妃的兒子朱常洵為太子,直至後來,皇帝迫於大臣們長期的以死相諫,無奈立朱常洛為太子。

本來萬曆皇帝曾為鄭貴妃寫了一個"錦囊",錦囊中便是:立朱常洵為太子。在鄭貴妃聽說立太子的消息時,哭哭啼啼找到皇帝,並打開錦囊為證,想讓皇帝收回成命,卻沒想到錦囊中的字竟然被蟲子咬壞,一向信命的萬曆皇帝認為此乃天意不可違,於是立朱常洛為太子。

萬曆四十一年,鄭貴妃竟然命令隨從太監派張差刺殺太子,然而太子活了下來,事情卻敗露了。萬曆皇帝本來28年不曾上朝,那次為保鄭貴妃,竟召開群臣會議,草草了結此事,認為只是張差一人所為,其言行癲狂,為鄭貴妃開脫。

萬曆皇帝愛朱常洵,按理來講封太子後應當讓其他的皇子出宮去封地,可是萬曆皇帝卻久久不讓朱常洵出宮,找各種理由開脫,於是和大臣們展開了長達十五年的國本之爭。最後,當時太后責問鄭貴妃為何久久不讓朱常洵出宮去封地,鄭貴妃以朱常洵想要陪太后過七十大壽為由,可太后一眼識破她的技倆,命令朱常洵立刻啟程。無奈之下,鄭貴妃只好答應。

太后

萬曆四十八年,萬曆皇帝駕崩,鄭貴妃強佔乾清宮,想要讓當時皇帝封其為太后,但大臣們完全不吃這一套,他們威逼利誘鄭貴妃的侄兒鄭養性,使鄭養性勸鄭貴妃遷出乾清宮,移居慈寧宮,此事才算停息,最後鄭貴妃死於萬曆皇帝駕崩後的第十年,十年間,鄭貴妃獨居清宮,與兒子福王天各一方,在悽苦中死去。

而福王朱常洵也未落個好下場,由於萬曆皇帝連續二十八年不上朝,明朝局勢動蕩,朱常洵受封洛陽,但李自成農民軍佔領洛陽後,肥頭大耳的福王被與鹿肉摻雜在一起,分發給人們而食。

相關焦點

  • 萬曆皇帝二十餘年不上朝,為什麼沒有被架空?從國本之爭拆解端倪
    1581年,朝廷已為萬曆備選九嬪;1582年,萬曆正式冊封九嬪。九嬪,才是給萬曆皇帝舉國選美的俏佳人。皇后王喜姐在1577年已經入宮,沒人會比皇后更早。而就在這個關鍵點上,你萬曆搞了一出臨幸宮女。如果九嬪姿色平常也就罷了,宮女王氏可以專寵後宮,而王氏之子朱常洛,自是毫無爭議的大明長子。
  • 萬曆朝國本之爭,表面看是朝臣維護綱常,其實背後藏有齷齪之舉
    不過,皇家向來有子以母貴的傳統,朱常洛的生母王氏偏偏又是一個低賤的宮女,讓他的兒子當太子,萬曆皇帝是無論如何也不願接受的。因此,萬曆皇帝採取了拖延戰術,遲遲不下冊封太子的詔書,並暗地裡與鄭貴妃合謀,希望將鄭貴妃所生的朱常洵定為儲君。
  • 萬曆朝「國本之爭」與全椒知縣樊玉衡
    萬曆二十六年(1598)四月,全椒知縣樊玉衡上《請皇長子冊立冠婚》章奏,闖下彌天大禍。萬曆朝「國本」之爭由來已久。國本之爭又稱爭國本,是明朝神宗冊立太子的問題,由於中國古代歷來有「太子者,國之根本」之說,所以被稱為「國本之爭」。
  • 廢長立幼的成功案例不在少數,為什麼萬曆皇帝就是做不成呢?
    可是在歷史上還是有不少廢長立幼的成功案例,這些案例中的君主雖然廢長立幼,但是國家都平穩過度,也沒有引發大的動亂,有些主動讓賢的長子還被傳為美談,可為什麼落到明朝萬曆皇帝的身上,廢長立幼就是不成呢?漢朝的兩次廢長立幼對萬曆帝的參考萬曆朝的國本之爭是由三個偶然因素造成的必然結果:
  • 在情投意合的鄭貴妃面前,萬曆才感到作為一個人的真實存在
    在情投意合的鄭貴妃面前,萬曆才感到作為一個人的真實存在鄭氏,生於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明神宗朱翊鈞之皇貴妃。大興(今北京大興)人,父鄭承憲。萬曆九年(公元1581年)八月,朝廷下詔選美備嬪妃。
  • 看到什麼,迷信的萬曆皇帝長嘆一聲:「此乃天意也」
    1586年,萬曆寵愛的鄭貴妃生下兒子朱常洵 。由於萬曆對王恭妃和鄭貴妃的待遇不同,長達幾十年的" 國本之爭 "由此揭開了帷幕。 還在常洵出生以前,首輔申時行 就曾建議萬曆早立太子。但萬曆不願把自己不喜歡的女人生的兒子立為帝位的合法繼承人,便以皇長子年齡尚小為藉口推託過去。
  • 詭異至極的妖書案,背後竟是國本之爭,幕後黑手是誰,至今未知
    萬曆皇帝很不喜歡她,因為她出身低微,後來因為生了皇長子朱常洛,才勉強把封分為恭妃。再後來萬曆皇帝寵信一個叫鄭貴妃的娘娘。這個鄭貴妃給他生了一個孩子,叫朱常洵,被封為福王,萬曆皇帝很喜歡這個朱常洵,所以想把他立為皇太子。但是我們知道,中國自古以來立皇帝的規矩就是父死子承,有嫡立嫡,無嫡立長,兄終弟及。
  • 鄭貴妃死後,為何未按遺旨與萬曆皇帝葬在一起?
    鄭貴妃死後,為何未按遺旨與萬曆皇帝葬在一起?慈聖皇太后告別她為之費盡心血,但仍牽腸掛肚的朱家江山和不爭氣的兒子,終於走到了生命的盡頭。就在臨死前,她又辦了一件足以令群臣熱血沸騰、讓萬曆皇帝十分尷尬、讓鄭貴妃恨之入骨的大事。按照明朝祖制,所封藩王必須住在自己的封國裡,非奉旨不得入京。但鄭貴妃的兒子朱常洵卻恃父母之寵,竟在皇宮中十多年不赴封國洛陽。正當皇帝和群臣為常洵就藩一事爭得難解難分之際,行將就木的「幽靈」出現了,她先是召問鄭貴妃:「福王何未赴封國?」
  • 「梃擊案」是不是鄭貴妃指使的不重要,萬曆皇帝「相信」就行
    根據史書萬曆皇帝是包庇了殺太子的寵妃也就是鄭貴妃,自古以來後宮嬪妃一旦殺害皇子,就會被處死,但是面對」寵妃和不得喜愛的兒子」。萬曆皇帝毫不猶豫就站到了寵妃那邊。為什麼萬曆皇帝對自己的兒子這麼「殘忍」?皇帝覺得太子朱常洛是自己的恥辱
  • 萬曆皇帝立太子時,看到了什麼東西,哀嘆道:「此乃天意」?
    萬曆皇帝是明朝非常具有話題性的一個皇帝,曾創下20多年不上朝的「盛舉」。除了與他患有足疾有關外,還因為他在與群臣賭氣。而賭氣的根源,就是立太子的事。此事又被稱為「國本之爭」。也正是因為這件事,明朝開始走下坡路。
  • 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為何近三十年都不上朝?只是懶麼?
    我們知道,明朝的萬曆皇帝,實際上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明神宗。明朝皇帝中,在位時間最長的就是這位皇帝,據史料記載,朱翊鈞在位長達近半個世紀,準確點說就是48年。不過,同時我們也清楚,雖然明神宗在位時間很長,但是他有點「不務正業」,他曾長達三十年的時間裡是處在不上朝的狀態。
  • 垂死掙扎:萬曆皇帝遺命立鄭貴妃為後,難道不知會被文官拒絕嗎?
    萬曆皇帝這一生就追求兩件事:一是立最愛的鄭貴妃為皇后;二是立鄭貴妃的兒子為太子。就這兩件事,身為王朝董事長的他,一件都沒有辦成,抱憾終身。萬曆皇帝朱翊鈞是明朝的第十三位皇帝,他十歲登基,十五歲大婚,可四年之後,也就是萬曆九年(1581年),皇帝就因為沒能生下繼承人而著急了。
  • 消耗大明元氣的一場零和博弈——國本之爭
    萬曆十四年(1586年),深受神宗寵愛的妃子鄭氏生下了神宗的第三子,賜名朱常洵。對於這個兒子,神宗愛屋及烏,異常喜歡,自誕育之日起,就愛不釋手,關懷厚待比之長子朱常洛強過萬倍。其母鄭氏更被冊封為皇貴妃,統攝六宮(神宗王皇后身體欠佳、低調謹慎,存在感很低)。
  • 萬曆皇帝,你就含笑九泉吧
    明朝皇帝們大概想不到,這條幾千年來的禮法,竟然成了大臣們牽制皇權的工具。萬曆朝。朱翊均皇后王氏,絕對大好人。《明史》記載,「神宗孝端皇后王氏……萬曆六年冊立為皇后。性端謹,事孝定太后得其歡心。光宗在東宮,危疑者數矣,調護備至。鄭貴妃顓寵,後不較也。正位中宮者四十二年,以慈孝稱。」
  • 萬曆立光宗為太子是否違背了「立子以貴不以長」這一制度?
    「立子以貴不以長」加上前半句完整的是「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但是,皇后的兒子在哪裡呢?萬曆的王皇后,終究一生只有唯一的女兒榮昌公主。既然沒有嫡子,那麼作為萬曆帝的長子光宗,自然也就是皇位的首要人選。
  • 他是萬曆皇帝的兒子,無心爭奪皇位,為何仍不得善終
    一說起萬曆皇帝的兒子,大家或許會想起不受寵,繼位後僅一個月就去世的朱常洛,又或是深受寵愛,萬曆為了他差點易儲的朱常洵。不過,他們都不是今天的主人公。今天要說的這個人,他也是萬曆皇帝的兒子,無心爭奪皇位,卻還是沒能善終。 萬曆一共有八個兒子,其中只有一個,是周端妃為他生的,就是第五子朱常浩。
  • 明朝萬曆皇帝為什麼不上早朝?
    當年嘉靖皇帝不上朝,理政卻不耽擱。同樣,萬曆皇帝三十年不上朝,也不是撂挑子不幹活。大部分工作還在幹,但有一樣,凡是涉及官員崗位補缺替補的奏摺一律留中不發,說白了,就是堵死了官員特別是文官的升遷之路。此外,不僅不上朝,其它諸如祭天、耕農等所有必須由皇帝出面主持和實施的公開活動,萬曆一概不出席,不參加。這樣看似不配合的行為,實際反應的是萬曆對文官集極力維護的禮儀制度的不滿和發洩。
  • 萬曆皇帝想封鄭貴妃為皇后,雖然沒有實現,但卻保住了她的陵墓
    1620年8月18日,天氣陰霾,日光昏黃。雖值盛夏,可是紫禁城中卻瀰漫著一股「肅殺」與「不祥」之氣,明朝的文武大臣們立在毓德宮前,他們有的神態慌張,有的故作鎮靜,有的心懷鬼胎,但他們不管是什麼心態,都已阻擋不了明朝第十三位君主,萬曆皇帝朱朱翊鈞在毓德宮裡奄奄一息的腳步了。
  • 大臣不惜粉身碎骨,和皇帝鬥了38年,把他扶上龍椅,28天後他死了
    可是誰也不會想到,朱常洛的太子之位卻在將來的30年裡,一直備受爭議,成為萬曆朝君臣「國本之爭」的焦點 在整個「國本之爭」的過程中,神宗的心意沒有一個大臣願意支持,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只要有哪個大臣敢於流露一點支持神宗的想法,就會招來眾位同僚的斥責和痛罵。 首輔申時行在爭「國本」的問題上態度並不積極,被同僚認為是個牆頭草、兩面派,最後只有辭職回家平息了輿論。
  • 歷史上唯一被煮成肉湯的王爺,體重達300多斤,肉湯至今還有名
    在萬曆年間曾發生過一件君臣之間爭吵長達十五年的事件,那就是國本之爭,簡單來說是立太子之爭。神宗皇帝不喜歡宮女生的朱常洛,而是加倍寵愛鄭貴妃,並且有意立鄭貴妃的兒子福王為太子。卻遭到了大臣和太后的集體反對,爭了十五年,皇帝身心交瘁、貴妃悒鬱不樂、整個帝國不得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