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自媒體
01
一年一度的「學區焦慮症」,又在各大家長群裡蔓延!
今年,焦慮幾乎是雙倍的。
受疫情影響,原定2月中開學的計劃,足足推遲了2個多月。「困」於家中的神獸,時不時要上演一出「貓和老鼠」的戲碼。
這還不夠,自杭州官宣「民辦全搖號」後,本就火熱的名校學區房,不僅一房難求,價格更是水漲船高。
前些天,我從主賣十三中學區房的中介那了解到最新消息:杭州行知本部學區房,單價歷史性突破9萬大關。
說出這話時,我能感受到,一個從業數年,親歷杭州名校學區房單價從4萬+飆到15萬+的老經紀人,是多麼地錯愕。「太貴了,學區房的價格瘋了。」
這套意向成交(尚未網籤)的行知本部學區房,是花園北村的房子。建築面積約44.53㎡,405萬成交,折合成交單價90950元/㎡。
9萬+的價格,普通人可能沒概念。我說個數字吧,對比更直觀:好找房平臺上,花園北村近月在售的二手房,掛牌均價79101元/㎡,近月的網籤均價58350元/㎡。
最近半年,花園北村網籤單價最貴的一套二手房,出自今年4月5日,建築面積44.53㎡,網籤單價74107元/㎡。
7萬+到9萬+,前後不過一周。
清明假期,該中介告訴我,9萬+已經是過去時了。花園北村又一套意向房源成交,建築面積21.23㎡,成交總價約240萬,折合成交單價超11萬。
這兩套房子的成交速度極快。幾乎剛掛牌沒兩天,就被「秒」走。其他中介的客戶就晚了一步,結果連房子都看不到。
02
杭州名校學區房的房價,歷來有梯隊之分。
眾所周知,TOP1為學軍本部學區房。單價超15萬的文二新村,倚仗的就是學軍+十三中的超強配置,至今無人超越。
其次是文三街本部、行知本部、文一街本部,初中與學軍本部一樣,同劃入十三中,歷來也備受家長青睞。
因「段位」不同,整體房價從學軍本部開始,逐級下滑。
9萬+、11萬+的單價,發生在學軍本部學區房,一點不足為奇。畢竟,早在一兩年前,像文二新村、求智巷等小區的小戶型,已能賣這個價格。
對次一級的行知本部學區房,卻是歷史新高。今年以前,行知本部學區房的價格雖然逐年在漲,但均價差不多在6-7萬。哪怕是純落戶的小戶型,均價7-8萬已然頂天。
如今,卻一躍賣到9萬+、11萬+。
僅就單價而言,已經能跟學軍本部的學區房相媲美。花園北村二手房價三級跳的上漲路徑,比當年的文二新村更甚。
文二新村從10萬+到15萬+,用了差不多10個月;花園北村從9萬+到11萬+,不過短短數日。
03
名校學區房房價瘋漲背後,歸根結底還是受「民辦全搖號,且不得跨區」政策的影響。
去年底,民辦全搖號的消息確定後,杭州學區房就如「脫了韁的野馬」,不僅淡季成交量猛漲,價格也是一日一變。
疫情還沒完呢,上個月又發布通知:民辦不得跨區搖號。對家長們而言,這無疑是晴天霹靂。
如果說,3月之前,家長們還在糾結是買套名校學區房,還是拼一拼運氣讀民辦。這則通知,直接將家長們的心,孤注一擲地投向買套名校學區房。
不光學軍,城東的採荷一小、二小,去年底5萬左右還能拿下,現在差不多漲到5萬3。前些天,採荷新村賣掉了一套56㎡,房東掛價5萬8一平,成交價5萬6一平。
「樓層好、裝修好的房子,單價哪怕高於市價三四千,很快也能賣掉。」主打採荷學區房的資深中介告訴我。
還有拱墅區的賣小本部,像是左家新村、湖墅新村等,現在成交價基本要4萬2。
「3月就這兩個小區,賣了差不多毛20套。」豪世華邦湖墅店陶姐感慨道,比起其他學區房,賣小本部漲得算慢的。
04
這股浪潮下,連帶著原本小學一般,但初中好的學區房,房價也跟著大漲。
房價漲得最誇張的,就是上文提到的行知本部學區房。
「花園北村這套賣出11萬+的房子,買家買來純粹為了落戶。」熟知內情的中介告訴我,現在十三中的學區房,總價最便宜的瑞祺大廈,掛價也在250-300萬。
今年初,瑞祺大廈一套33.4㎡的法拍房,拍出250萬的高價,單價接近7萬5。這小區我去過,一室一衛,不通燃氣,跟酒店式公寓一樣,勝在能落戶啊。
普通的住宅小區,掛價大多在300萬以上。不然就是走破戶型,比《安家》裡的跑道戶型還差,上個洗手間還得穿過過道。
240萬,拿下行知+十三中的雙優學區房,對於有點資本的家長而言,誘惑力太大了。哪怕單價再高又如何,總價佔優勢啊。學區房,尤其是名校學區房,買家首先看總價,其次才會算單價。糾結單價的買家,不外乎是考慮貸款、稅費。
同樣變化的,還有採荷三小的學區房。雖然與採一、採二同升一個初中,但往年採三在家長心中的認可度並不高,房價自然也拼不過採一採二。
現在不一樣,採三的學區房,單價基本也能賣到5萬。與採一、採二的價差,進一步縮小。
至於原來初中公認就不差的九年制學區房,像保俶塔本部等,這輪行情下,價格一樣飛漲。
05
不僅沒學區房的家長在買,就連已經擁有學區房的家長,也加入其中。
往年,大多家長給孩子安排的就學計劃是:小學讀公辦、初中考民辦。這一計劃的直接結果,就是購買學區房時,過多考慮了小學,而忽略了直升的初中。
民辦全搖號後,家長們的計劃也隨之被打破。
「最近帶看的一組客戶,小孩在城東一小學上三年級,原計劃初中讀民辦,新政一出,只好買套好的初中學區房保底。」豪世華邦學軍店經紀人小孫說。
這並非個例。層樓粉絲群裡,前些天就有家長準備賣掉其中一套房子,置換十三中的學區房。
原因也是小學對口的公辦初中不佳,搖民辦又存在概率問題。買房還能搖一搖,孩子讀書可是全家大事,怎能把希望寄託於搖號。
公辦初中不像公辦小學,生源那麼緊張,要提前兩到三年落戶;也不像民辦,不得跨區就讀。
既如此,買套好的初中學區房,自然是家長的最優選擇。初中不比小學,佔用學籍時間更短。
哪怕未來樓市生變,學區房的抗跌性,總好過遠郊新房。
從業8年,見過杭州樓市低谷,也親歷過它的瘋狂。但學區房,這麼些年,一直堅挺著上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