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庸小說中,筆者唯一只看過一遍的就是《連城訣》了。無論是原著也好,影視劇也罷,看完都會有種遍體生寒的感覺。書中有太多的卑鄙和醜陋,也有最不加遮掩的欲望,最肆無忌憚的罪行;萬門八弟子中沒有一個好人,就連女主的親爹也是個陰險毒辣、欺師滅祖的人。金老的這部《連城訣》不愧為一本集人之惡的諷世之作。
在這部書中,筆者沒有看到金庸先生對女主有那麼一丁點兒的偏愛,反而把最純粹的愛情給了丁典和凌霜華。
通過金老的妙筆,凌霜華對愛情的忠貞躍然紙上,就連她和丁典矢志不渝的愛情都被描寫得那麼悽美;可到了女主戚芳這裡,似乎就有些不同了。
熟讀金庸作品的朋友們都知道,古龍擅起男名,金庸擅起女名,像他筆下的王語嫣、木婉清、黃蓉、周芷若,個個透露著清靈美好,和她們相比,戚芳的名字實在太過隨意。
除了名字,對戚芳容貌的描寫時筆墨也略顯淺淡,金庸是這樣描寫她的容貌的:
那少女十七八歲年紀,圓圓的臉蛋,一雙大眼黑溜溜的,這時累得額頭見汗,左頰上一條汗水流了下來,直流到頸中。她伸左手衣袖擦了擦,臉上紅得象屋簷下掛著的一串串紅辣椒。
金老只用寥寥幾筆勾勒出她的容貌,相比嬌俏的黃蓉、冰肌玉骨的小龍女、燦若玫瑰的趙敏,戚芳的容貌實在是太普通了。若說前者們的美是光彩奪目、不可褻瀆的,那戚芳的美就同田間一朵清新的小花,質樸無華、清純可愛。可就這樣一位清純動人的女子,絲毫得不到金老的半點兒喜愛,連稍好些的背景都不肯給這個悲情的女子一分。
在金老筆下,戚芳的定位是位農家女,還是位命運坎坷,悲慘的農家女。
其實,做農家女沒什麼不好,和自己的心愛的師哥切磋武功,讓笑容響徹整個田野間也是一種美食。只是可惜,父親戚長發為人歹毒,心機深不可測;他任何人都不相信,包括自己的親生女兒戚芳;有這樣一位心思歹毒的父親在,戚芳的人生怎麼可能平安順遂?
本是豆蔻年華,原以為可以和師哥相伴一生,可這一切卻被萬圭父子的陰謀擊碎了。萬圭,他覬覦戚芳的美色,為了得到戚芳,他處心積慮的陷害狄雲。戚芳的動搖也是從萬圭的柔情開始的,到最後她還是沒有能堅信狄雲的清白。
同樣的故事,也發生在嶽靈珊和令狐衝身上。嶽靈珊移情別戀,愛上了林平之;可後來,嶽靈珊卻冤枉令狐衝偷了林家的《闢邪劍譜》,才是真正讓人為令狐衝覺得最不值得。
所以,對於戚芳,筆者自然是低看了幾分。多年來的感情竟然抵不過流言蜚語,連最起碼的信任都沒有,這才是讓令狐衝和狄雲最傷心的地方吧!
其實,這也不能怪戚芳。試想一下,如果要是放到趙敏身上的話,她肯定動用自己的勢力,把事情調查個水落石出;黃蓉、周芷若等都會有自己的解決辦法。
可戚芳不能啊!她自小生長在鄉下田野間,不諳世事,沒有那般犀利的對人性的洞察力,在人證物證面前她顯得很局促不安,她沒有經歷過這種事情,她不知道自己該如何解決。
此時,父親失蹤,師哥被抓,在絕望無助之時,恰有人「雪中送炭」,噓寒問暖。筆者還記得在《武林外傳》中佟湘玉說過一句話:如果一個人我感激,我願意把命都交給他;可是如果一個人讓我感動,我願意把自己交給他。
此時的戚芳面對萬圭的溫柔應該是既感動又感激吧! 就這樣,她陷在了萬圭編織的溫柔鄉中。成親後,丈夫和婆家人對自己以禮相待,又有了可愛的女兒,日子也就這麼安穩地過了下去。對於一個已經無家可歸的女子而言,這看起來像是一個不錯的歸宿。
可在江湖中經歷過大是大非的狄雲卻看得明白,這一切的溫情都是假的,只可惜戚芳不知道;退一萬步來說,倘若戚芳真的知道了心中該是如何感想呢?會不會每每午夜夢回時流淚不止,獨坐到天明呢?又或者「但願長醉不願醒」就這樣渾渾噩噩的過下去呢?這裡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值得慶幸的是,戚芳在面對一家豺狼虎豹時,內心依舊不改往日的善良。在得知真相後,戚芳心中是感激,又是傷心;是委屈,又是憐惜,在傷心和悽涼之中,忽然感到了一陣苦澀的甜蜜。雖然嫁了萬圭,但她內心中深深愛愛的的,始終只有狄雲。
戚芳的善良不僅僅是對狄雲,還有丈夫萬圭。
當狄雲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將萬震山父子砌入了牆中,戚芳終究不忍,藉口要取東西,到底還是去救了萬圭。可她還是輸了,輸給了自己的一念之間,萬圭將劍刺向了她,毀掉《連城訣》中的最後一絲光亮。
看到這裡,筆者覺得不能深責戚芳,她只是一個真實的善良和軟弱的女人,她無力對抗命運的安排,有的只是被動地去接納和承擔。可與虎謀皮終不能長久,性命更是朝不保夕;令人唏噓的是,她學了武功,卻一直無還手之力。
只是可憐了戚芳,她本應該是尋常的世間兒女,卻擋不住命運的捉弄。若是她真的狠狠心,跟隨狄雲而去,兩人共同撫養「空心菜」,應該也是一種幸福吧!
只可惜,她還是誤了自己的一生,只落得個無可奈何的下場。
好了,今天的文章就到這裡了,以上只是筆者個人的意見,如果不同觀點,歡迎評論。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相見,不如懷念;好久不見,不如不見。
金老,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