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是中國文學史上一代名家,他寫的詩委婉悽涼,耐人深思,你讀過幾...

2020-12-19 輕微的不正

金庸先生筆下共創作15部小說,《書劍恩仇錄》是他的第一部小說,《鹿鼎記》是他的封筆之作,用句詩來形容,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外加一部《越女劍》,好多作品都被拍成電視劇和電影,甚至是多次翻拍。其中沒有拍的有《白馬嘯西風》《鴛鴦刀》《越女劍》這三部作品。他的作品中又有上下之間聯繫的關係,比如《射鵰》、《神鵰》和《倚天》。《書劍恩仇錄》和《飛狐外傳》以及《雪山飛狐》。《碧血劍》和《鹿鼎記》之間有著較為明顯的上下聯繫,也有不是特別明顯的聯繫如,在射鵰中,江南七怪韓小瑩就被成為越女劍。其中最應該熟悉的就應該數,《神鵰》《射鵰》《笑傲江湖》、《鹿鼎記》了,這幾部小說被翻拍了數次。

金庸以寫武俠小說見長,雖然所寫的武俠小說數量並非天下第一,但卻足以成就他在中國武俠小說界至高無上的地位。「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這是金庸先生本人對自己十四部作品的詩意概括,據說,金庸先生在寫完這十四部武俠小說之後便退出江湖,誓言封筆。

金庸的才華不僅限於小說,寫的詩各個經典

黃蓉

慧骨靈心濟國危,衣衫似雪雪如肌。

襄陽城破家亡日,重寄桃花第一枝。

公孫綠萼

倦世何由惜此身,楊郎履下漫多塵。

人間自有花如雨,妾是花中第幾人?

郭襄

少室山頭琴未冷,風陵渡口似聞聲,

人間自有情難老,不信襄兒白髮生。

嶽靈珊

漫唱採茶覺已遲,猶憐深信未相欺。

世間多少痴情女,傷盡男兒不自知。

阿朱

燕子塢前從此醉,杏花林裡向來痴。

紅顏老卻英雄在,落日牛羊歸去遲。

儀琳

不是人間凡種花,相思偶染漫天涯。

緇衣消盡千山月,卻向江心憶晚霞。

黃藥師

莫使緇塵染素袍,竹林風骨憶前朝。

廣陵絕響何人繼,碧海潮生一夜簫。

刀白鳳

於多情處最無情,榮辱輕餘生死輕。

寂寞春歸空觀冷,清風獨掃亂花平。

紀曉芙

再誤爭如一誤多,情魔不解解心魔。

可憐世上痴兒女,底事相逢記得麼?

戚芳

記得當時笑也無?為誰明慧為誰愚。

來生寧做西湖水,無雨無雲徹底枯。

小昭

來如流水逝如風,何處來兮何所終。

滄海茫茫掛帆去,天涯從此各西東

金庸的作品所表現的深厚意蘊確非古龍、梁羽生所能及,他不僅是現代武俠小說的集大成者,也是中國文學史上不可忽視的一代名家。

相關焦點

  • 李白的詩你能背,但你讀過他寫的詞嗎?
    李白以詩著稱。基本上幾歲小孩都能說得出來他的一兩首詩,再不然一兩句也能說。但李白是否作過詞,在中國文學史上曾引起過不小的爭執。有記載——詞《尊前集》宋釋文瑩《湘山野錄》和今人楊憲益《零墨新箋》均繫於李白名下。
  • 他是文學史上不可多得的天才,一首詩寫盡了獨在異鄉的孤獨與悽涼
    一代天才,以這種方式離開了我們。王勃在看望父親途中,曾經路過廣州,為六榕花塔撰寫了碑記,就是著名的《廣州寶莊嚴寺舍利塔碑》碑文,全文3000餘字,氣勢恢宏,文採上不輸滕王閣序,但是名氣小了很多。所以,一提到王勃,不僅僅是滕王閣序、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他還有很多寶貴的財富等待著我們去挖掘,去閱讀。
  • 金庸在文學史上的地位,你真的了解嗎
    金庸在文學史上的地位,你真的了解嗎?金庸的小說除了《神鵰俠侶》以外我都看過,射鵰看過不止一遍,最愛的是《鹿鼎記》,最愛的人物是金蛇郎君和黃蓉,之所以不看《神鵰俠侶》,是受不了黃蓉在裡面的形象改變。初二那年的暑假語文作業就是要求在四大名著中選兩本看完,然後寫五千字以上的讀後感,家裡四大名著都有,最後挑挑揀揀看了三國和水滸,紅樓夢看得索然無味,完全不知道在寫些什麼,就是一群小姑涼動不動開party,很不理解爸爸當年為了這幾本書做了一個月的小工才買到,還當寶貝似的珍藏起來,一看扉頁上面爸爸的留言,購於197X年,比我還年長几歲。
  • 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詩(大語文之最系列)
    慊慊思歸戀故鄉,君何淹留寄他方。先說一下啥是「柏粱體」:這首詩的每句的最後一個字「涼、霜、翔、腸、鄉、方」是不是句句都押韻呢。這種句句押韻,中間不換韻的詩。稱為柏梁體詩。作為形容詞使用時也可形容環境冷清,悽涼。辭,是辭別。歸,是歸去。鵠,同學們要注意這個字的讀音。因為前段時間,有個大學校長將這個字讀成皓,而成為笑談。鵠是天鵝。客遊,在外地寄居或者遊歷。斷腸,一般用來形容悲傷或者憂傷到了極點。這首詩的寫作邏輯非常清楚。先從聽到蕭瑟的秋風開始寫起。這是聽覺描寫。然後感覺到天氣變涼。變涼是皮膚與外界接觸之後的反應,屬於觸覺。
  • 中國古典文學史上十首感人至深的悼亡詩
    詩從葛藤寫起,或者正是墳墓之地,觸動情思,兩相分離各自獨處,倍感傷心。詩寫亡人的獨處無人陪伴,正是為了寫活著的人的孤獨無親,從而見出生前的相親相愛,同心同德,以致於發出死後同穴的悲號。詩反覆抒寫無法忍受的獨處的時日,都是為了表達當初同處和和諧美好。《葛生》可以被看作是中國悼亡詩的濫觴,那生死不渝的愛情絕唱,可以穿越時空,成為每個時代人們心中的夢想與期許。
  • 中國歷史上著名作家排行榜前十,金庸第三
    第十、錢鍾書--票數4681,江蘇無錫人,中國現代著名作家。錢鍾書先生學富五車、才高八鬥,被譽為「博學鴻儒」、「文化崑崙」。代表作:《圍城》《管錐編》《談藝錄》《寫在人生邊上》《人·獸·鬼》。第九、林語堂--票數4838,福建龍溪(今漳州)人,中國現代著名作家。
  • 中國文學史上最著名的七對文學父子
    王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對屈原的作品《楚辭》作全面註解的人,可以說屈原的作品能夠廣為流傳並且被廣泛的理解,王逸功不可沒。而且他一生也寫了大量的文章,包括賦、誄、書、論及雜文等都有,還寫有《漢詩》共123篇,這在不以文學著稱的兩漢來說,文學成就還是很不錯的。明朝有人對王逸的文章進行收集成《王叔師集》(王逸字叔師)。
  • 知道這首詞,證明你不僅看過金庸,而且讀過金庸
    金庸先生雖然去世了,但他的那些作品以及作品中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卻一直活在我們的心中。「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說起哪一部都讓人如雷貫耳,三天三夜都說不完。武俠,是一個時代的象徵。現在很少有人再翻開那一本本磚頭厚的武俠作品,但真正度過武俠、痴迷武俠的人並不在少數。如果你知道這首詩,說明你真正讀過武俠,讀過金庸。
  • 一首寫分手的詩,教你如何說我不愛你,原來詩才是最委婉的分手
    在古代,詩詞歌賦,都是非常受到大家喜歡的,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不可磨滅的地位,一些詩詞的用意也十分有意思,比如有些說相思,有些呢,就狠心了,直接表達的恩斷義絕的念頭,總之,這些詩是非有意思和意境的,詩的最早出現,就說不出來,總之呢都是從民謠開始的,然後呢,屈原就集合了這些詩歌,就寫了
  • 驚聞有6000種"文學史"隨想
    而寫了「文學史」又是為的什麼?在大多數情況下,是用來評職稱的,所以雖然出版了、印成了鉛字,這些「文學史」在書店、圖書展銷會上並不見蹤影,例如前不久上海書展上,能上架的「中國文學史」也就是很有限的幾種,連10種也不到,不知道是作者自己知趣而退,還是出版社出版這些「文學史」只是賣書號、而圖書全部由作者「包銷」的?
  • 範仲淹思念家鄉寫了一首詩,句句委婉,寫出遊子鄉愁之感!
    範仲淹思念家鄉寫了一首詩,句句委婉,寫出遊子鄉愁之感!文|歷史等我說從古至今,許多詩詞人在鄉愁,思鄉創作上有很大的提高,大部分的篇章都在寫自己在外的難處。開篇的秋天之景,寫出了人生荒涼,詞人一人在外面感受悽涼的疼痛,不管是望著斜陽,芳草,還是由感而發的思鄉景物,都能點燃自己內心的一處悲傷。此時的他把相思升級為鄉思,可見痛中之不幸,生活之艱難。範仲淹的一生埋頭在文學,執政,對君王忠心,對北宋仁善上。所以很少再去想念家人,除非是某個節日,活著是離家很遠的時刻,這首《蘇幕遮》把這種感情展現的情到深處,娓娓道來。
  • 田曉菲:文學史不是開列一份名人名家光榮榜
    田曉菲負責「從東晉到初唐」,宇文所安則緊接著田曉菲部分寫下去即「文化盛唐」。田曉菲認為,文學史是對文學的過去做出的書寫,構成了文學的一部分。「很多人都把進入文學史理解為進入經典, 這在我看來其實是一個誤區。文學史不應只是名人名家的歷史。
  • 他是金庸的關門弟子 8年讀了2500種書
    「那時候的現代文學課,就是從魯迅到《金光大道》,壓根沒有通俗文學的位子,書上不寫,老師也不提。」雖然私底下讀過一些張恨水等人的作品,但因為對鴛鴦蝴蝶派不感冒,所以連帶著對通俗文學的興趣也始終不大,這才有了前面對《書劍恩仇錄》的視而不見。但很快,他便將親眼目睹這部小說的魔力。
  • 金庸與《天方夜譚》:讀過、喜歡、推崇
    ——這個版面如果不叫做「天方夜譚」,金庸也還是會寫他的小說,但這樣的巧合,也微妙地顯示出金庸與《天方夜譚》一書的精神血脈關聯。  金庸讀過《天方夜譚》,金庸喜歡《天方夜譚》,金庸推崇《天方夜譚》。  1954年7月,當金庸還不是金庸的時候,他就寫過一篇《談〈馴悍記〉》,說:「在別人餓得不得了的時候故意拿美食佳餚來引誘他而不給他吃等等,在阿拉伯的《天方夜譚》中也有類似的故事。據說莎士比亞沒有看過《天方夜譚》,但這種民間傳說在英國流行也是很可能的。」明知莎士比亞沒讀過《天方夜譚》,還是要談說《天方夜譚》,可見金庸是如何看重《天方夜譚》了。
  • 一代大俠金庸先生辭世,江湖永別,重溫金庸故裏海寧金庸書院
    驚聞金庸先生辭世,一代大俠驚才絕豔的一生落幕。從此江湖永別,然而,大俠的精神卻永不會落幕。前些年去了幾次金庸故裏海寧,每一次都會去海寧的金庸書院。不為別的,只為能近一點距離膜拜這位文學巨匠。一個平凡無奇的門進去,牆壁上全是金庸先生的寫過的小說圖案。
  • 金庸生前不肯寫自傳:「一種是謊話,一種是實話,我都不想寫」
    可以說,每個中國人的心裡,都有一本金庸,「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串起的不僅僅是金庸的作品名字,更是許多中國人心頭的「武俠夢」,金庸以超絕想像力營造了一個中文武俠世界,其作品所表現的深厚意蘊確非古龍、梁羽生所能及,他不僅是現代武俠小說的集大成者,也是中國文學史上不可忽視的一代名家。
  • 金庸先生對中國現代文學史的誤解:武俠小說才最為正統嗎?
    一些高等學府、重要媒體也紛紛請金庸先生講學、對話、發表「高見」。一來幾去,金庸先生便逸出了其武俠小說創作的範圍,而涉及了他本不熟悉更不擅長的文學史、文藝理論領域,因而很自然地說了一些頗有爭議之話。金庸先生說:「中國近代新文學的小說,其實是和中國的文學傳統相當脫竹的,很難說是中國小說,無論是巴金、茅盾或魯迅所寫的,其實都是用中文寫的外國小說。」
  • 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商洛山
    這就像大樹,關鍵是自我的生長,平原上能長成參天大樹,山窪窪裡也能長出參天大樹,你看黃山上的迎客松,在壁立萬仞的巖縫中,還生出鋼枝鐵桿,秀身靈姿呢。我們學習的「古代文學史」選本,是上海復旦大學朱東潤先生選編的。這個版本是權威教材,全國大部分高校選用。中國上下五千年,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有三千多年,歷朝歷代的文人墨客數不勝數,作品要進入文學史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非大家高手,名篇佳作,難以入選。宋代詩人楊萬裡,就是那個寫出「漫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詩人,一生寫詩4200多首,文學史讀本只選了他三首。
  • 他是金庸筆下一代大宗師,晚年卻被囚禁於少林寺中,只因一套魔功
    在《倚天屠龍記》第一章中,金庸先生用極短篇幅向讀者朋友介紹了張三丰的一段往事,張三丰少年時期喚做張君寶,原是少林俗家弟子,跟隨藏經閣覺遠大師修習佛法,這位覺遠大師乃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當年在佛經之中讀到了鬥酒僧所留下的《九陽真經》心法,因此練成一身渾厚無比的功力,張君寶也因此佔了不少光,小小年紀就打下了極好的內功底子,其後因為「羅漢拳事故」,他被少林高手追殺,
  • 《劍橋中國文學史》:還原文學史的原貌
    然而,宇文所安所編寫的「文化唐朝」一章,從武則天登上權力寶座的650年寫起,一直講到了宋人範仲淹、歐陽修成名之前的1020年。     宇文所安解釋說:「我這麼寫既有文學上的原因,也是出於文化上的考慮。雖然隋代和唐代統治的都是一個統一的帝國,但它們都屬於北朝後期的文學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