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北三縣雙號建議來了!推動與北京社保互通,市政向東延伸

2020-11-30 房天下

進入2019年3月份,又到了中國全民關注的兩會時間。

樓市資本論注意到,今年還是「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的第五年,以北三縣為首的環京區域,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承接地之一,也受到了兩會代表的特別關注。並且已經有了兩項重要建議!

• 一號建議: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城市學院校長劉林建議,北京公共服務向北三縣延伸布局。

• 二號建議:全國政協委員、北京網元聖唐娛樂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孟憲明建議,要高質量推進北京城市副中心與廊坊北三縣協同發展。

北京晚報刊載劉林委員的建議

樓市資本論了解到,委員們高屋建瓴又深入民心的建議,一經公布就在媒體及京津冀民眾間引起熱烈傳播。

【一】劉林委員:北京市政、公共服務向北三縣延伸

北三縣一號建議來了!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城市學院校長劉林表示,多年以來一直非常關注京津冀協同發展,這不僅是國家的重大戰略,也是當前的民生大計。所以今年繼續圍繞這一話題建言的建議是:進一步推動京津冀發展的謀篇布局。

全國政協委員 劉林

劉林委員建議,在做優首都主城區的首都功能,加快通州副中心和雄安新區兩翼發展的同時,進一步推動北京、天津兩個城市更加深度的融合,更加緊密的互動,使北京和天津「雙城記」唱得更好。同時,要把北京的市政設施、公共服務向北三縣延伸和布局,為建設新的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重要疏解地,提前謀篇布局,從而奠定京津冀發展的新格局。

樓市資本論認為,正如劉林委員所說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點就在於北京的非首都功能疏解,而北三縣承京津啟河北的優越地理位置,註定了是這輪大發展的橋頭堡。到了2019年,北京市委市政府都已經搬遷到潮白河對岸,那麼兩地融合發展,就更加迫切。

可謂,眾望所歸。

【二】孟憲明委員:推動北三縣與北京社保互通

北三縣二號建議來了!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網元聖唐娛樂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孟憲明表示,繼續帶來了關於「高質量推進北京城市副中心與廊坊北三縣協同發展」的建議。他認為,協同發展的目的應當實現各方錯位互補,互利共贏,唇齒相依。」

全國政協委員 孟憲明

建議具體要點如下:

1、找出北三縣與北京通州市的差距

孟憲明認為北三縣與北京市通州區存在較大差距:財政保障能力、市政、公共服務設施等與北京銜接存在障礙。

北三縣還缺乏優質教育、醫療資源,以及在社會保險接續、醫療保險異地結算、公積金異地互貸、跨區域金融服務等領域,還存在著屏障。

這些都嚴重影響了北三縣對高端人才、產業的吸附力。

2、謀定而後動,全力彌補差距

孟憲明面對長城網記者表示,首先應當加快規劃編制工作,為統籌發展提供藍圖和制度保障,尤其是產業戰略的制定,留出空間錯位發展。儘快調整廊坊北三縣城鎮功能和空間布局,開展北三縣總規和各類專項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修訂工作,為助力北京城市副中心與廊坊北三縣快速高質量推進區域協同發展步伐。

其次,要先行啟動交通、市政、公服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承接保障能力。如,從做實公交優先發展模式,推動兩地交通公共設施協同發展,到主動支持北京市及通州區與廊坊北三縣在基礎教育、高等教育等領域開展多形式交流合作,為北京轉移人口子女提供優質教育服務。以開辦分院、合作辦醫、專科協作等形式,組織國家和北京市優質醫療資源向北三縣轉移,推動北三縣醫療機構與北京醫保、社保實現互通,方便北京轉移人口就醫和養老。

孟憲明認為,人才是關鍵,吸引京津的高端產業和人才需要提高當地的軟實力。廊坊市應當為人才流入北三縣制定更好的措施,打開吸引更多高端人才的大門。

樓市資本論認為,如孟憲明委員所說,國家級戰略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點與其說在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對外疏解,不如說河北該如何承接北京的高端人口和產業疏解轉移,找不足,補短板,河北的確應該更主動些,全方位開放吸引高端人才和產業落地。

【三】兩會委員的建議對北三縣幫助巨大

樓市資本論發現,在大家熱議點讚兩位代表的北三縣建議時,也有個別人不以為然,認為任重道遠。

要知道 「兩會」召開的意義就是在於,將「兩會」代表從人民中得來的信息和要求進行收集及整理,傳達給黨中央。這是根據中國憲法的規定,「兩會」代表的建議是代表著廣大選民利益,代表選民在召開兩會期間,向政府有關部門提出自己的意見和要求,對於國家運作的重要程度非常高。國家機關都是非常重視的。

舉例來說,「在抓好北京城市副中心與中心城區交通建設的同時,要加強副中心與北三縣的交通聯繫,拓展東向出口。」這個建議就是,孟憲明委員參加去年兩會提出的。在引起北三縣民眾的廣泛關注後,這些建議最終都被通過。

可以看出,孟委員的建議直接得到從國家交通部到北京市相關委辦局的認可和執行。

現在看來,從京秦高速的貫通到燕郊平谷線的落地等,北三縣與副中心在軌道交通方面這一年可以說有著飛速發展,這裡真的要給孟憲明委員點讚。

樓市資本論看來,實際上,一年來不單兩會委員對北三縣的發展上心出力。北京也一直緊抓疏解非首都功能這一核心任務,在推動北京和北三縣兩地的交通、生態、產業等重點領域實現新突破,攜手津冀有力有序推動了一批重要事項、重點項目、重大政策落地實施,取得了顯著成效,獲得了豐碩成果。

所以,北三縣的美好未來,正在逐步成為現實。

最後,樓市資本論在結合今天上午總理的政府報告,說說北三縣的樓市發展。

「落實城市主體責任,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是報告裡直接提到房地產的話語,重點還是強調要以平穩為主,要落實好一城一策,房價大漲大跌都要地方來負責。這樣的話,樓市大面上將穩中向上。

此外,總理還提到「堅持以中心城市引領城市群發展」,這就是說未來將以大都市圈發展為主,未來人口轉移的大方向還是圍繞大城市及超大城市。這就關係到京津冀,特別是利好環京、北三縣了。近期回暖的環京樓市,也說明剛性需求正在恢復。

展望未來,北三縣迎來高光時刻!

相關焦點

  • 北三縣能否劃歸北京?廊坊這次會議說明白了!
    據報導,近日廊坊市委、市政府召開北京通州區與廊坊北三縣協同發展規劃工作匯報會,聽取規劃編制進展情況匯報,專題研究北三縣與通州區協同發展工作。會上,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城鄉治理所所長杜寶東介紹了通州區與北三縣協同發展規劃編制情況。廊坊市、三河市、大廠縣、香河縣和市直相關部門負責人分別圍繞完善規劃編制、推進區域協同、加快北三縣高質量發展提出了修改意見和建議。
  • 【杜帥開說】五年規劃對接北三縣,想要買房你別心急!
    作為通勤北京的重要居住地,北三縣樓市是老生常談的問題。 老杜個人建議,對於房產,尤其是北三縣房產,不了解的人不要去碰。 為什麼這麼說?
  • 跨北京朝陽和副中心、還預留延伸北三縣 這條地鐵的線位首次公布
    而且,因為有消息說這條地鐵線路未來還將通至北三縣的大廠,更是讓不少在北三縣買房的家庭更加關注。現在關於這條線路的線位,終於有了正式的官方信息了。目前,《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的全本正在市基礎設施投資有限公司官方公示,其中對於途徑樞紐並設站的M101線介紹稱,其北起高辛莊,南至通州小甘棠村。預留向東至潮白新城、大廠延伸條件。
  • 北京發展一路向東延伸,房價也是東漲西落
    2,北面龍澤附近,新龍城、龍澤苑、北京人家。 3,南面角門西、草橋附近。 4, 9號線南面六裡橋-科怡路附近。 這幾個區域哪邊好一點?還有其他合適的區域可以考慮嗎?但其實更建議你不要把時間放在通勤上,因為工作的變動成本相比對於房產來說,成本太低太低,碼農區域選籌是比較容易踩坑的,如果要迴避溢價,最佳選擇就是交界的昌平地段,西二旗北路以北和回龍觀板塊。 梅蘭竹菊帶學區老破小不是很建議。 新龍城,融澤嘉園偏次新,500萬競爭也比較激烈。
  • 北京最東地鐵站,北三縣100萬人進京的首站,北京副中心的下一站
    微風遊京的北京地鐵末梢終點站系列今天咱們去最「早」的地鐵終點站,6號線的潞城站。站臺的信息島,標識了地鐵沿線地標,還有地鐵列車模型。潭柘寺、戒臺寺、首鋼、八大處公園、石景山遊樂園、五棵松體育場、六裡橋客運站、慈壽寺塔、國家圖書館、中華世紀壇、北京西站、軍事博物館、首都博物館、北京動物園、北京展覽館、月壇公園、天寧寺塔、北京大觀園、天主教堂、電報大樓、德勝門、北海公園、北京湖廣會館、鐘樓、鼓樓、景山公園、故宮、天安門、前 門、地壇公園、孔廟和國子監、雍和宮、中國美術館、長安大戲院、古觀象臺、
  • 關於北京和這兩地的關係,兩會上這些建議值得期待
    正在召開的2020年全國兩會上,不少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就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建言獻策。這些建議中,有的涉及醫療、教育、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務的區域均等化,有的涉及交通便利化、產業疏解、人才流動等。這些建議,將成為有關部門未來制定政策、推動京津冀一體化的重要參考。
  • 通州北三縣協同發展規劃出爐,9個關鍵詞劃重點
    04教育優先利用棚戶區改造和單位騰退用地補齊基礎教育設施推動北京優質教育資源向通州區與北三縣布局。鼓勵以合作辦學、建立分校區等方式,促進北京優質教育資源向通州區與北三縣轉移。推動師資共享,大力促進師資在北三縣地區流動。強化市場化運營機制建設,鼓勵通過成立運營集團等方式,加速實現教育資源的整合與共享。重點補齊基礎教育設施短板。逐步統一通州區與北三縣地區基礎教育設施配套標準,優先利用棚戶區改造和單位騰退用地補齊欠缺的基礎教育設施。
  • 交通、教育雙落地!北京與北三縣「統一」體系漸成
    其中,北京市將在中小學校管理、職業教育合作辦學、教師培訓、學生科技體育文藝交流等四個方面對北三縣進行幫扶。其中,積極指導廊坊市和北京市教委圍繞提高三河、大廠、香河三縣市(簡稱「北三縣」)教育水平進行深入溝通,推動雙方正式籤署推動北三縣教育發展的合作協議。協議規定,北京市將在中小學校管理、職業教育合作辦學、教師培訓、學生科技體育文藝交流等四個方面對北三縣進行幫扶,全力配合推進公共服務設施一體化規劃建設,為服務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奠定堅實基礎。
  • 唱響副中心與北三縣協同發展「合奏曲」
    城市副中心「十四五」規劃編制首次提出要緊密對接北三縣,目的就是為了推動副中心與周邊地區一體化聯動發展,在「一核兩翼」的現有布局下,儘可能唱響「雙城記」和「合奏曲」。「規劃對接不能只是剃頭挑子一頭熱,而是要讓多方共同受益。」
  • 廣東湛江11億市政項目來了!廣東省基礎工程集團中標
    11月20日中標排行榜來啦,今日最大項目位於廣東省—東海島石化產業園區港南大道(含延長線)施工項目,中標的是廣東省基礎工程集團有限公司,中標金額為117789.326768萬元。港南大道主線:西起規劃陸域起點,路線向東延伸,經過東建路、通道B、經一路、通港大道、通道C、通道D等道路,止於現狀橫一路,路線長度約7.25km。
  • 璧山黛山大道北延伸線進入勘察設計階段
    2020年7月20日消息,重慶市璧山區黛山大道北延伸線項目初步勘察、初步設計已由重慶市璧山區以第60次常務會議紀要(2019-19)批准建設,項目業主為重慶市璧山區城市建設投資有限公司。項目已具備招標條件,正在對該項目的初步勘察、初步設計進行公開招標。
  • 未來五年,北三縣的房價會怎麼走?
    2.一年一個節點形成城市框架,推動城市副中心與北三縣一體化聯動發展在11月28日-29日召開的中共北京市第十二屆委員會第十五次全體會議上,提出了北京「十四五」時期主要目標及2035年遠景目標。其中,提出要更加突出區域協調發展,著力提升京津冀區域整體發展水平,一年一個節點形成城市框架,推動城市副中心與北三縣一體化聯動發展。
  • 52個「京」字項目落地北三縣
    一大批涉及教育、醫療、養老、文化創意、科技創新、裝備製造等多個領域的「京」字頭優質資源將落地北三縣。昨天,北京市與廊坊北三縣項目推介洽談會在大廠縣舉行,共有52個項目集中簽約,意向投資額達337億元。
  • 天府大道又雙叒要延長啦!一路向北延伸到綿陽
    ▼3月1日,樂山交通運輸局副局長陳勇介紹,天府大道樂山延伸線正在規劃籌建之中,擬經樂山市井研縣向南至五通橋接樂山五犍沐快速公路,經五通橋區、犍為縣,止於沐川縣,向南打通四川文旅大通道。此外,北向延伸也同樣有了新的消息。▼「對於德陽來說,這也是一條經濟大動脈、城市生長線。」
  • 北三縣併入新北京?燕郊戶口等於北京籍?
    北三縣併入新北京?燕郊戶口等於北京籍? 一,北三縣併入新北京?北京市規劃委的王飛主任說得比較明白,副三個層級,1,155副,2,960通州全域,3,2000通州加北三。他的意思,是在規劃層面,翻來覆去,一個意思,規劃一張圖。
  • 地鐵6號線東延?真相竟是……
    法制晚報·看法新聞指出,京榆舊路上的白廟北檢查站確實有一個路中間的亭子被拆除,而路側則蓋出了一個嶄新的房屋,檢查站的工作人員照常工作,這裡正在進行升級改造,拆除或者東移均為誤傳。那麼這條謠言是怎麼來的呢?
  • 協同發展|廊坊北三縣打造北京城市副中心發展腹地
    穿行在河北省廊坊市北三縣1258平方公裡的大地上,深入推進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加速融入北京城市副中心的「熱浪」撲面而來。隨著《北京市通州區與河北省三河、大廠、香河三縣市協同發展規劃》日前出爐,廊坊市加快推進北三縣與通州區一體化發展,交通、產業、生態三大重點領域率先突破,同時向更深更廣領域拓展,通州區與廊坊北三縣協同發展掀開嶄新一頁。
  • 北京東、廊坊北500千伏輸變電工程三河境內線路基礎澆築全部完工
    圖為工作人員對基礎澆築進行旁站圖為工作人員對基礎進行驗收廊坊北三縣地區外協環境複雜。10月7日,正值雙節假期,北京東~通州500千伏輸變電工程(冀北段)、廊坊北500千伏輸變電工程現場再傳捷報,兩工程線路在廊坊三河市境內的全部基礎澆築完成!
  • 地鐵三號線大雁塔北、鹹寧路等路段近期施工圍擋
    西安地鐵圍擋施工 資料圖片華商網訊 地鐵三號線前期工作自2月8日啟動以來,目前已分別完成對廣運潭大道站、太白南路站(位於科技路與太白南路十字以西為確保西安地鐵三號線前期項目穩步推進,地鐵辦將從15日起對大雁塔北、鹹寧路、建工路等主要路段再次進行施工圍擋,提醒廣大市民注意。地鐵三號線西起魚化寨,沿科技路向東,經小寨西路、小寨東路、西影路,在建工路口向北折至東二環,沿東二環一直向北至辛家廟東轉至廣安路,向東經灞河北折,延伸至國際港務區草林路為止。
  • 兩會|全國人大代表陳瑞愛:加快推進盈利模式市場化多措並舉推動眾...
    兩會|全國人大代表陳瑞愛:加快推進盈利模式市場化多措並舉推動眾創空間可持續健康發展 特約撰稿 王萍 本報記者 石英婧 北京報導自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深入開展以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