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陽師範學院文學院開展校情校史主題宣講會
本網訊(通訊員 高舒 胡彩月 趙盼珂/文 侯書亞 朱文奇/圖)為增進新生對校園的了解,學習校情校史,了解學校的核心文化精神,10月24日,文學院於逸夫教學樓C201、S306等四個教室開展校情校史主題宣講會。
-
銅川「好人之城」的故事被搬上舞臺 話劇《春滿銅城》成功首演
銅川「好人之城」的故事被搬上舞臺,話劇《春滿銅城》成功首演。銅川「好人之城」的故事被搬上舞臺,話劇《春滿銅城》成功首演。銅川「好人之城」的故事被搬上舞臺,話劇《春滿銅城》成功首演。銅川「好人之城」的故事被搬上舞臺,話劇《春滿銅城》成功首演。
-
小學生創作的長篇小說被搬上話劇舞臺
原標題:小學生創作的長篇小說被搬上話劇舞臺 舞臺劇《友誼VS惡魔——尖叫吧,體育課!》日前於繁星戲劇村2劇場上演。該劇根據楊可兒11歲時創作的長篇小說《友誼VS惡魔》改編。小說從體育課堂的變化起筆,「體育惡魔」威脅、折磨著善良的孩子們,可孩子們緊密團結,用他們的友誼、勇敢與智慧戰勝困難,最終,快樂的體育課又回到了他們身邊。
-
奮進1950,建設人民的新廈大!
推出「百年拾光」欄目,重溫廈大百年光輝歲月,再讀廈大十軼英雄篇章。回望以展未來,溫故以新精神。與廣大師生校友一起,追尋立校本心、昂揚廈大精神、思考時代責任,共為「吾國放一異彩」。欄目第四篇由林堅老師講述新中國成立後,王亞南擔任廈大校長,從校情出發,因勢利導,因地制宜,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把廈大辦成一個富有特色的大學。
-
上海顓橋老街舊改故事被搬上舞臺,演員都是「顓橋百姓」
上海顓橋老街舊改故事被搬上舞臺,演員都是「顓橋百姓」 澎湃新聞記者 俞凱 2020-10-14 09:27 來源:澎湃新聞
-
廈大校長食堂搞特權 引發教育系統內權利反思(圖)
及後,朱崇實回應媒體說,該「舉報信」說法不實,其個人不存在特殊待遇,同時學校相關學術道德委員會正在就謝靈早前被舉報存在學術不端問題進行審慎調查。 儘管當事人均已作出公開回應,但事件引起的針對校長「特權」的輿論風波,再次把校長官本位、校園行政化的「治校」「治學」等問題拋到風口浪尖。 究竟,校長的權力有多大?
-
從講臺到舞臺,從舞臺到講臺——一出話劇引出的教育啟示
前不久,在中國兒藝假日經典小劇場,曹禺經典劇目《雷雨》上演。不過,在舞臺上傾情投入的卻是一些「兼職」演員——他們是北京市東城區燈市口小學優質教育資源帶「力行」教師戲劇社的老師們。走出課堂,走進劇院,共同演繹長達1個小時40分鐘的「教師版」《雷雨》。80多年前,燈市口小學的前身——育英學校的新劇團就將《雷雨》搬上了東四社交堂的舞臺。
-
從講臺到舞臺,從舞臺到講臺 ——一出話劇引出的教育啟示
前不久,在中國兒藝假日經典小劇場,曹禺經典劇目《雷雨》上演。不過,在舞臺上傾情投入的卻是一些「兼職」演員——他們是北京市東城區燈市口小學優質教育資源帶「力行」教師戲劇社的老師們。走出課堂,走進劇院,共同演繹長達1個小時40分鐘的「教師版」《雷雨》。
-
61歲廈大校長示範「直臂撐雙槓」25秒,鼓勵師生積極鍛鍊
61歲廈大校長示範「直臂撐雙槓」25秒,鼓勵師生積極鍛鍊 澎湃新聞記者 徐笛薇 實習生 陳婧嫻 2016-01-11 19:04
-
學習「四史」 回眸校史(九)| 新中國成立前中國共產黨的外語教育...
官微推出「學習'四史' 回眸校史」 系列,講述校史故事,以校史為切入點,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展史(「四史」)。 抗日根據地的外語教育上一期中,我們把目光投向建黨初期的外語教育,回顧了上海外國語學社和上海大學的外語教育歷史。
-
「廈門活字典」洪卜仁弟弟洪永宏辭世:寫小說《海囚》編廈大校史
洪永宏曾任廈大校史辦主任。12日,記者通過校方輾轉聯繫上洪老的女兒洪英,她向記者回憶了父親生前難忘的點滴。《大眾電影》刊登的電影《海囚》劇照。後來,中宣部在發給各地的《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影視片目》中,將《海囚》定為「必看片」,影片還成為「中國經典老電影」,多次被翻錄成光碟發行。為母校效力編廈大校史 訪陳氏族人為嘉庚立傳《海囚》的成功,讓時任廈大黨委書記的吳宣恭打起了洪永宏的主意。當時教育部發文要求各高校編寫校史。廈門出生、廈大畢業,又有專業寫作經驗的洪永宏便成了吳宣恭的目標。
-
江珊來廈大傾情《守歲》 明星版話劇昨日上演
話劇 昨日19:30,在廈門大學建南大禮堂,明星版話劇《守歲》面向廈大師生、校友及廈門市民上演。這是由廈大86級校友發起的廈門市鳳凰花季大學生創業投資基金,邀請到國內知名導演高群書、演藝明星江珊等傾情打造的。 監製高群書,是橫跨電影、電視界的國內一線導演,中國電視劇四大最賣座導演之一,他的電影《風聲》《東京審判》、電視劇《徵服》等都為人所熟知。
-
抗疫故事登上舞臺 話劇《山河無恙》火熱上演
原創話劇《山河無恙》火熱上演。王犁 攝中新網上海10月12日電 (記者 陳靜)被譽為「ECMO大神」的上海最早「逆行者」鐘鳴、喊出「共產黨員先上」的張文宏、守護患兒的「大白媽媽」曾玫……這兩個晚上,原創話劇《山河無恙》火熱上演,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白衣戰士們的故事被搬上舞臺,再一次感動著觀眾。
-
"廈門活字典"洪卜仁弟弟洪永宏辭世:寫小說《海囚》編廈大校史
後來,中宣部在發給各地的《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影視片目》中,將《海囚》定為「必看片」,影片還成為「中國經典老電影」,多次被翻錄成光碟發行。 為母校效力編廈大校史 訪陳氏族人為嘉庚立傳 《海囚》的成功,讓時任廈大黨委書記的吳宣恭打起了洪永宏的主意。當時教育部發文要求各高校編寫校史。廈門出生、廈大畢業,又有專業寫作經驗的洪永宏便成了吳宣恭的目標。
-
駐足詹天佑銅像 學習校史故事
1月4日,湖南高速鐵路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們在詹天佑廣場,聽講解員講述詹天佑生平故事和詹天佑銅像落成的故事。高鐵禮儀隊與詹天佑銅像前合影。時刻新聞衡陽1月5日訊(通訊員 張懿靜 鄧嫻 張濤)1月4日,湖南高速鐵路職業技術學院的一群身著高鐵製服的同學聚集在詹天佑廣場新落成的兩塊銅像文化牌前,聽講解員講述詹天佑生平故事和詹天佑銅像落成的故事。「你知道詹天佑精神有那幾個方面嗎?」「你知道學校第一座詹天佑銅像是由誰建造的嗎?」
-
以美育促德育 中國藥科大學排演話劇讓思政「活」起來
龍虎網訊(通訊員 楊安博 吳旻玥)日前,在中國藥科大學江寧校區大禮堂內,一部由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暢銷小說《第二次握手》改編的話劇在此傾情上演。近兩個小時的話劇通過閱讀者旁白、時空同現和「沉浸式」互動等舞臺藝術形式和演員們的精彩演出,最大程度上保留了原著的精華,展現了「愛情」「愛國」兩大主題。
-
記廈大與長汀縣的校地情緣——抗戰烽火煉就的不朽情緣
在薩校長「面向未來」教育觀指導下,廈大把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作為學校的基本使命,對學生實施全面發展的「通才教育」。學校從抗戰建國和自身優勢出發,創辦了工科,復辦法科。1940年又對原有科繫結構進行了調整,已由原文、理、商3學院9學系,擴展為文、理工、法、商4學院13學系。1944年又增設航空工程系。
-
湯顯祖「臨川四夢」 首次集中搬上舞臺
原標題:湯顯祖「臨川四夢」 首次集中搬上舞臺 昨晚,「臨川四夢」——紀念湯顯祖逝世400周年優秀劇目展演在國家大劇院正式拉開帷幕。作為開幕大戲首先亮相的是上海崑劇團帶來的崑劇《邯鄲記》。
-
余光中舞臺吟
廈大上弦場,《同一首歌》將在這裡舉行 早報記者顏劍虹 詩人余光中的一首《鄉愁》曾讓無數人魂牽夢縈。4月5日,這位廈大的老校友將應邀登上廈大校慶《同一首歌》的舞臺,為萬名母校師生深情吟誦他的代表作,這是記者昨日從廈大了解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