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數據「全景式」呈現唐詩宋詞-王兆鵬 唐詩宋詞 文學地圖 數據...

2020-12-17 東方網

原標題:以大數據「全景式」呈現唐詩宋詞

  一場讀詩方式的創新——

  以大數據「全景式」呈現唐詩宋詞

  「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蘇軾曾給自己做了這麼個總結。但是蘇軾一生到底有多顛沛?光看文字可能不太好想像。但是打開《唐宋文學編年地圖》,輸入「蘇軾」,一張中國地圖上被密密麻麻地標記了位置。這張地圖,就是一張直觀生動的「蘇軾顛沛流離圖」。

  2017年3月,中南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王兆鵬牽頭打造的《唐宋文學編年地圖》上線。在這張地圖上,既可以查出唐宋時期某位詩人一生的足跡與作品,也能查出一個地方曾接納過的所有詩人。該產品突破了唐詩宋詞文字閱讀的「套路化」模式,變成了直觀生動的地圖展示,一上線即收穫廣泛關注。最初上線的前兩天,點擊量超過220萬。《唐宋文學編年地圖》為何會產生這麼大的影響?新版本又有哪些變化?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

   讀詩方式的創新

  「我當年寫博士論文的時候,就考慮能不能用統計學的方法解讀唐詩宋詞,進行定量分析。那個時候沒有計算機,就是靠人工錄入。」王兆鵬用大數據解讀唐詩宋詞,並非一時突發奇想,而是貫穿在他一直以來的學術脈絡中。

  在《唐宋文學編年地圖》之前,王兆鵬及其團隊曾有一部著作引發了不小的輿論爭議——《唐詩排行榜》。該書運用統計學的方法得出了一份唐詩前100名的排行榜,其中排在榜首的是崔顥的《黃鶴樓》。

  「當時很多人不理解,覺得『文無第一』,詩怎麼可以排行呢?其實仔細閱讀這本書就知道,這本書主要是還原文學評價的歷史情境,哪首詩被歷代文人最多地提起、引用、編入選本,這些都是有據可查的。排行榜是用數據得出的『結論』。它不是對一首詩的價值評判,而是對一首詩影響力的評估。」

  而這本書也進一步啟發了王兆鵬:詩,不一定只是紙面誦讀,還可以運用大數據,走進歷史場景之中,還原當時的文學圖景,進行一場讀詩方式的創新。「名詩是一棵棵樹,而還原歷史,則是重現那片森林。」

  之後,王兆鵬帶領學生們與搜韻公司合作,參與的人數超過100人,歷時5年,開發出了《唐宋文學編年地圖》,一上線就反響不錯。「直到今天我們還在不斷維護,在後臺添加數據。唐宋文學的數據量太大,必須不斷更新。」

  經過一年的運營與總結,王兆鵬又計劃著對文學地圖進行一次更新,讓唐詩宋詞不僅能讀,能看,更能「走進」。

  「全景式」呈現唐詩宋詞

  雖然《唐宋文學編年地圖》反響不錯,但也收到了一些意見,如頁面卡頓、界面單調等等。除了改進這些用戶體驗上的問題,王兆鵬還有更多考量。

  「就像一句『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我們今天讀起來覺得是好詩,但是如果能走到那個地方去,就會發現風景確實和詩人描寫的是一樣的。這時就會發現不只是詩人寫得好,而且風景就是如此,如果知道這些,對解讀一首詩必然大有幫助。」

  王兆鵬希望改進後的地圖,可以「全景式」呈現唐詩宋詞。「比如在地圖上點開一首詩,除了文字信息,還能彈出場景畫面,重現詩人寫作時看到的自然景觀。像李白的『兩岸青山相對出』,詩人為什麼這麼寫,一看圖片就明白了。」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王兆鵬及其團隊,與市場上的數據公司合作,不斷改進。王兆鵬在採訪時除了詩詞名句,還不時冒出編程的專業術語,對各類技術名詞信手拈來。「我是研究古典文學的,但一點也不排斥技術。當今的技術手段能夠極大地豐富我們對傳統文學的解讀方式,古典文學的學者應該多了解新的信息技術。現在的技術進步太快了,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理解了技術的邏輯,會給我們的研究視野帶來極大的拓展。」

  預計2019年年中,新版本的《唐宋文學編年地圖》將會上線。「原本《唐宋文學編年地圖》主要是想面向學術界,新版本將更多面向大眾,優化一般網民的使用體驗。這將是一個尊重市場規律的產品,增強體驗感。古典文學不只是一種讀物,也能變成有科技感和現代感的產品。」王兆鵬這樣介紹。

  資料庫自主權要掌握在自己手中

  如今,王兆鵬考慮最多的還有一事——數據安全。「怎樣防止別人入侵我們的資料庫、扒走我們的整理成果,我們花了大量精力來做這件事。整理一個資料庫的勞動量非常大,但被別人『黑』走卻是分分鐘的事。」

  王兆鵬使用了諸多技術辦法,來給數據加密,「安全」,是王兆鵬在其團隊裡經常提起的詞。

  也正是在提升資料庫安全性的過程中,王兆鵬發現了將資料庫掌握在自己手裡的意義。「現在包括中國文獻在內的諸多資料庫,其所有權都在國外。現在的學術研究,誰掌握了資料庫,很大程度誰就擁有學術自主權,別人就可以來定義你的文獻價值和學術走向。我在整理數據的時候,深感我們在資料庫方面的薄弱,甚至是中國古典文學,有不少資料庫都在國外。」

  王兆鵬希望,借著梳理文學地圖的契機,能夠打造一個翔實、全面、具備學術價值的資料庫。「因為我用定量分析的辦法研究古典文學很多年,其實也暗自憋著一股勁兒,想做出一個優質的、屬於中國人的資料庫,爭得一份學術自主權。」

相關焦點

  • 「文化」唐詩宋詞除了誦讀,還可以「走進去」
    在這張地圖上,既可以查出唐宋時期某位詩人一生的足跡與作品,也能查出一個地方曾接納過的所有詩人。該產品突破了唐詩宋詞文字閱讀的「套路化」模式,變成了直觀生動的地圖展示,一上線即收穫廣泛關注。最初上線的前兩天,點擊量超過220萬。《唐宋文學編年地圖》為何會產生這麼大的影響?新版本又有哪些變化?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
  • 唐詩宋詞地圖「刷屏」
    【深圳商報訊】(記者 魏沛娜)當唐詩、宋詞遇上數據可視化,當中國傳統文化遇上大數據時代,它們之間會發生怎樣的驚喜?最近,由浙江大學計算機學院CAD&CG國家重點實驗室可視分析小組與新華網合作推出的數據新聞作品「我有柔情似水,亦有豪情萬丈——唐代女詩人群像」和「宋詞繾綣,何處畫人間」給出了答案。而早在數月前,中南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王兆鵬帶領其學術團隊完成的數字人文最新成果——「唐宋文學編年地圖」同樣在微信朋友圈「刷屏」。
  • 對話「詩詞與大數據的跨界研究者」王兆鵬:李白是湖北女婿,為宣傳...
    幾年前,學者王兆鵬因為將唐宋詩詞和統計學跨界研究,發布《唐詩排行榜》《宋詞排行榜》《唐宋文學編年地圖》而產生過轟動效應。怎麼面對唐宋詩詞排行榜帶來的爭議?為什麼要做唐宋文學編年地圖?李白、杜甫、蘇軾等詩壇大咖一生到過哪些地方?我們怎樣用唐宋文學編年地圖,設計和開發個性化的文旅線路?
  • ...大數據的跨界研究者」王兆鵬:李白是湖北女婿,為宣傳湖北不遺餘力
    幾年前,學者王兆鵬因為將唐宋詩詞和統計學跨界研究,發布《唐詩排行榜》《宋詞排行榜》《唐宋文學編年地圖》而產生過轟動效應。 怎麼面對唐宋詩詞排行榜帶來的爭議?為什麼要做唐宋文學編年地圖?李白、杜甫、蘇軾等詩壇大咖一生到過哪些地方?我們怎樣用唐宋文學編年地圖,設計和開發個性化的文旅線路?
  • 浙大用大數據解讀唐詩宋詞,有驚人發現
    近日,一組可視化數據作品《宋詞繾綣,何處畫人間》(以下簡稱《宋詞》)和《唐女詩人群像》(以下簡稱《唐詩》)在朋友圈刷屏。該作品由浙江大學CAD&CG國家重點實驗室和新華網數據新聞部合作,歷時半年完成。團隊分析了5.5萬首唐詩、2.1萬首宋詞,用大數據技術解讀古典唐詩宋詞,意外發現不少隱藏的信息。
  • 對話「詩詞與大數據的跨界研究者」王兆鵬:李白是湖北女婿,為宣傳湖北不遺餘力
    幾年前,學者王兆鵬因為將唐宋詩詞和統計學跨界研究,發布《唐詩排行榜》《宋詞排行榜》《唐宋文學編年地圖》而產生過轟動效應。怎麼面對唐宋詩詞排行榜帶來的爭議?為什麼要做唐宋文學編年地圖?李白、杜甫、蘇軾等詩壇大咖一生到過哪些地方?
  • 大數據解讀唐詩宋詞:蘇東坡去得最多的地方是杭州
    近日,一組可視化數據作品《宋詞繾綣,何處畫人間》(以下簡稱《宋詞》)和《唐女詩人群像》(以下簡稱《唐詩》)在朋友圈刷屏。該作品由浙江大學CAD&CG國家重點實驗室和新華網數據新聞部合作,歷時半年完成。團隊分析了5.5萬首唐詩、2.1萬首宋詞,用大數據技術解讀古典唐詩宋詞,意外發現不少隱藏的信息。
  • 大數據告訴你影響力最大的唐詩居然是這首
    而時至今日,我們可以通過定量分析和大數據的方法,為唐詩研究帶來哪些改變呢?王兆鵬指出,唐詩研究領域至少需要作家、作品、讀者三個方面的數據。  近年來,王兆鵬及其學術研究團隊從《全唐詩》《全唐文》的作家小傳、《中國文學家大辭典·唐代卷》、年譜及生平考證類論著中持續挖掘相關數據,先後製作成《唐代詩人信息統計表》《唐代文學編年地圖平臺》等多個資料庫(表)。他們在不斷摸索中改進,試圖尋找出海量數據背後文學衍生發展的規律。
  • 大數據告訴你,影響力最大的唐詩居然是這首
    4月29日,中南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的王兆鵬教授在上海古籍書店分享了自己在「大數據時代唐詩研究」領域的最新成果。而時至今日,我們可以通過定量分析和大數據的方法,為唐詩研究帶來哪些改變呢?王兆鵬指出,唐詩研究領域至少需要作家、作品、讀者三個方面的數據。
  • 大數據解讀唐詩宋詞,太驚豔了!
    唐詩、宋詞,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兩顆明珠,見證了中華民族的悠悠歷史。那麼,當唐詩、宋詞遇上數據可視化,中國傳統文化走進數據時代,它們之間會產生怎樣奇妙的「化學反應」?當黨建與科研相融合兩者又會碰撞出怎樣的激情與火花?
  • 王兆鵬:回到古詩詞的「歷史現場」
    古詩詞與大數據的跨界先行  回到古詩詞的「歷史現場」,用衛星地圖和航拍等一系列現代手段研究古詩詞,體現了王兆鵬詩詞研究的強大「跨界」能力,這種「跨界」也讓他的古詩詞研究獲得了強勁的學術生長力。而事實上,多年以前,王兆鵬就以古詩詞的「跨界」研究在學界引起過巨大的反響。
  • 武漢大學王兆鵬教授推出《宋詞排行榜》
    去年推出《唐詩排行榜》,有人稱讚也有人「拍磚」。武漢大學文學院王兆鵬教授不怕質疑,近日又推出「姊妹篇」——《宋詞排行榜》。  上次的唐詩排行榜中,《黃鶴樓》位列第一。這次的宋詞排行榜中,《念奴嬌·赤壁懷古》獨佔鰲頭。
  • 武漢大學中文系教授王兆鵬再推「宋詞排行榜」
    本報訊(記者李佳 通訊員王懷民)2月23日,曾出版《唐詩排行榜》的武漢大學中文系教授王兆鵬,對媒體發布《宋詞排行榜》。飽受爭議的「王氏唐詩排行榜」將崔顥的《黃鶴樓》列為榜首,被網友認為「有地緣偏向」。而剛推出的《宋詞排行榜》則把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排在第一位。  王兆鵬的「宋詞排行榜」前十位中,蘇軾、辛棄疾、姜夔各佔兩首。
  • ...揭秘唐宋文學地圖裡的奧妙—— 在湖北寫詩最多的,李白只排第3名
    ■ 對話背景幾年前,學者王兆鵬因為將唐宋詩詞和統計學跨界研究,發布《唐詩排行榜》《宋詞排行榜》《唐宋文學編年地圖》而產生過轟動效應。怎麼面對唐宋詩詞排行榜帶來的爭議?為什麼要做唐宋文學編年地圖?李白、杜甫、蘇軾等詩壇大咖一生到過哪些地方?我們怎樣用《唐宋文學編年地圖》,設計和開發個性化的文旅線路?
  • 《唐詩/宋詞排行榜》的出現,是傳播和普及傳統詩詞文化的新嘗試
    2011年和2012年先後出版的《唐詩排行榜》和《宋詞排行榜》,都是王兆鵬帶領他的團隊完成的,通過整理各項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分別排出唐詩和宋詞的前100名作品。對經典的唐詩宋詞,通過排行榜的形式呈現出來,在歷代的詩詞選本中,還是第一次。編著的初衷和目的了解編者的初衷,是理解書本內容的基礎。受不同歷史條件下社會文化,讀者喜好等因素的影響,相同的文學作品在不同時代的接受和普及程度,都是不一樣的。
  • 武大王兆鵬教授不懼爭議又出《宋詞排行榜》
    楚天金報訊 (記者趙飛 通訊員王懷民)2011年推出的《唐詩排行榜》倍受爭議,餘波未平,武漢大學中文系教授王兆鵬又領銜推出另一新作《宋詞排行榜》。該書已由中華書局正式出版,首本樣書已於昨日寄達作者。與此同時,王兆鵬教授對記者坦言:已做好再度迎接爭議的準備。
  • 影響力最大的唐詩:《黃鶴樓》
    學了這麼多年的唐詩宋詞,你最耳熟能詳的是哪首,你認為影響力最大的是哪首?據澎湃新聞報導,4月29日,中南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的王兆鵬教授分享了自己在「大數據時代唐詩研究」領域的最新成果。此前,王兆鵬用大數據的研究方法推出的唐宋詩詞研究的定量分析成果引起了學術界和公眾的廣泛關注,諸如 「 李白最喜歡用的詞是黃金,杜甫最喜歡用萬裡。
  • 唐宋文學編年地圖顯示—— 李白是史上最強「黃鶴樓代言人」
    唐宋文學編年系地信息平臺,是古代文學研究與數位技術的結合,也是「數字人文」的實踐性成果,跨界融合為我們揭示了詞藻意韻外,唐詩宋詞的更多奧秘。9月26日,湖北省圖書館長江講壇迎來九月最後一期主講嘉賓——中南民族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王兆鵬。
  • 宋詞和唐詩的區別 宋詞和唐詩的不同地方
    我們經常說唐詩宋詞,二者都是非常優秀的古詩詞,我們學習的詩詞中也有很多優秀的唐詩宋詞,那麼二者之間有什麼區別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什麼叫唐詩  唐詩指的是唐朝詩人所作的詩,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之一,唐代出現了許多優秀的詩人與作品,對許多民族和國家都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
  • 唐詩與宋詞的風格區別 唐詩與宋詞的風格有什麼不同
    唐詩宋詞是接觸得最多的詩詞,在學校的課本中,也時常會有一些唐詩和宋詞。那經過這麼多年的學習,你是否清楚唐詩與宋詞的風格區別呢?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唐詩與宋詞的風格有什麼不同吧!  唐詩與宋詞的風格區別  1、唐詩和宋詞的歷史背景起源不同  唐詩起源於魏末晉初時,有五言、七言古詩、長篇敘事詩,還有五言絕句、七言絕句、五言律詩、七言律詩等近體詩。  宋詞始於梁代,形成於唐而盛於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