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汝知影
開元寺三大名匾
除了這塊未見落款的牌匾,開元寺裡面還有三面著名的匾額。
泉州著名文史學家陳允敦著有《泉州名匾錄》,裡面就提到這三大名匾。分別是開元寺照牆上的「紫雲屏」、開元寺大殿歇山巖下的「桑蓮法界」,還有懸掛於甘露戒壇內的「清淨法身」。
紫雲屏
書家:明代陳於王
來往於西街的人,對紫雲屏一定不會陌生。三字分別刻在三塊方形板石上,石各50釐米見方,順序嵌於開元寺大門口照牆上。字為隸書,清麗端和。
陳於王,名讓,字希馮。《閩書》記載:「於王能詩、書,工篆、隸。鐫刻圖章,優精絕倫。」紫雲屏初建於明萬曆四年(1576年),天啟四年(1624年)重建,400年來歷經颱風、地震而不塌。陳允敦在書中提及,清末曾有外國人高價僱盜竊挖,但終被發覺制止。
現在三字仍然保存在原來的照牆上,並加貼金。
桑蓮法界
書家:有人以為出自北宋四大書法家米芾,其實可能為明代開元寺僧墨寶
此匾懸掛於開元寺大殿歇山巖下,長半丈左右,寬三尺餘。有趣的是這組繁字曾經一再難倒國內外不少遊客,甚至一些文化人,一時也解讀不了。
桑蓮法界
雖然沒有落款,但是不妨礙它成為著名的匾額。其中「桑」字上半部三個「又」,從碑體作三個「十」;「法」字寫古繁體字,好多人不認識這個字。短短四個字,其實囊括了開元寺的由來,也就是黃守恭舍園建寺,桑樹開白蓮花的掌故。同時用字得體,佛教之境界也凸顯出來。
清淨法身
書家:清康熙年間洪承畯
甘露戒壇前梁上,掛有「清淨法身」題匾,此乃康熙丙午年所書。
清淨法身
洪承畯是洪承疇的三弟,南安英都人。《泉州府志·明隱逸》說洪承畯「博涉書史,工詩文,尤喜臨池,行草書蜿蜒遒縱如驚蛇入草、古藤掛壁,時人目之曰『龍蛇字』」。
泉州學者鄭國權寫過一篇文章,還提及「桑蓮法界」和「清淨法身」兩個「法」字寫法不同,「可見古人在漢字使用上,也是傾向於簡便為上的。」(海都記者 吳月芳 田米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