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正式開啟「令和」時代,中日關係將走向何方?

2020-12-16 人民日報

2019年4月30日,日本明仁天皇退位,「平成」時代落幕。5月1日,德仁天皇繼位, 「令和」時代正式起航。中日兩國分別是世界上第二和第三大經濟體,在世界舞臺上作用舉足輕重。日本進入全新的令和時代,如何「以史為鑑,面向未來」,妥善處理好敏感和爭議問題,更好地發展中日關係,是中日兩國共同面臨的重大課題。

◎「令和」時代開啟,「去中國化」是個偽命題

4月1日,日本政府公布新天皇的新年號為「令和」,出自日本最早的詩歌總集《萬葉集·梅花歌卅二首並序》中的「於時初春令月,氣淑風和」,意味著「美麗和諧(beautiful harmony)」,這是首次從日本經典古籍而非中國經典古籍中取字。

然而,選擇「令和」年號並不意味著日本將完全「去中國化」。事實上,《萬葉集》與中國古典文化之間有著不可分割的關聯。它借鑑了中國詩歌的題材、形式和表現方法,收編了部分漢詩。《萬葉集》成書時日本尚未擁有自己的文字,全部詩歌採用漢字為注音符號記錄而成。

經過兩千多年的文化交流,在經濟全球一體化的今天,中日兩國早已深度融合,人員往來密切,文化互相影響,經貿關係密切,任何一方都不可能也沒必要刻意「去對方化」。

另一方面,5月1日,德仁天皇即位後發表講話,表示為國家繼續發展與世界和平祈禱。此前2015年2月23日,時任皇太子的德仁在55歲生日前出席記者會時曾就政治議題發表看法,他拒絕認同日本右翼的主張,表示日本應該「正確」認識歷史,「我自己雖然沒有經歷過戰爭,但在戰爭記憶漸漸淡去的今天,謙虛地回顧過去,並向不知戰爭的一代人正確傳達悲慘經歷和日本走過的歷史道路非常重要。」

這表明德仁天皇的歷史觀與其父明仁天皇一脈相承。明仁天皇多次反省戰爭,曾於1992年訪華,並多次會見中國黨和國家領導人,為推動中日關係的發展作出積極貢獻。有理由相信,在令和時代,德仁天皇將繼續維護和平,對侵略戰爭進行反省,中日關係行穩致遠。

◎推動改善中日關係,安倍有幾點考量

2012年9月,安倍晉三當選日本自民黨總裁。同年12月,自民黨從民主黨手中奪回旁落三年之久的政權,安倍再次當選日本首相,開啟長期執政的大幕。

安倍晉三是位個性鮮明的日本政治家,深受家鄉和家世的影響。他出生於政治世家,其外祖父是前首相岸信介,其父是前外相安倍晉太郎,可謂「含著金湯匙出生」的時代寵兒,其祖籍是日本近現代史上最盛產首相的山口縣(長州藩)。2006年,安倍晉三曾接替小泉純一郎擔任日本首相,但因身體欠佳和經驗欠缺等因素,執政不到一年就慘澹下臺。歷經5年多的磨練,自2012年12月再次上臺後,安倍延續多數日本內閣的對華強硬政策,積極追隨美國政府的對華遏制戰略,他曾多次參拜靖國神社,並在釣魚島(日方稱尖閣群島)問題、東海油氣田和歷史認識等方面態度強硬,深深地傷害了中國人民的感情,造成中日關係持續惡化,高層關係幾乎中斷。中國政府在各種場合曾多次批判日本政府的對華政策,並出臺多種行之有效的反制措施,讓日方切實感到「疼痛」。

雖然安倍晉三上臺後實施所謂「安倍經濟學」取得了一定成績,但離日本各界的預期還有不小差距,日本面臨內政外交的嚴峻挑戰。由於家人和親信分別捲入森友學園和加計學園等醜聞,安倍面臨朝野上下的嚴厲批評,他迫切希望能夠借著外交突破來換取日本民眾對其支持,進而贏得2018年自民黨總裁(內閣首相)選舉。此計現在看來已奏效。

在安倍看來,日本外交領域有三對雙邊關係至關重要:日美關係長期處於高位運轉狀態,想再取得突破比較困難;日俄關係由於北方領土問題遲遲未能有實質性改善;唯有日中關係,可以通過不斷努力,迅速從「政冷經熱」狀態提升至「政熱經熱」狀態。

基於上述考慮,在「屢撞南牆」後,安倍政府開始考慮如何改善中日關係,因此頻頻向中方釋放善意。基於對雙邊關係和地區局勢的負責任態度,中方樂見其成,願意同日方相向而行。秉持「既聽其言更觀其行」的原則,中日關係逐漸回暖,但並未立即達到最高峰。

◎2019年兩國關係有望更上一層樓,希望日方重信守諾

2018年是中日兩國值得紀念的年份。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也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這一年,習近平主席同安倍晉三首相在各種場合多次會晤,為中日關係改善發展指明方向,兩國總理也成功實現互訪,中日關係重回正常軌道。

2019年適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日本也迎來新天皇繼位。在雙方共同努力下,中日關係有望更上一層樓。

2019年元旦,在國會發表施政演說時,安倍晉三將對華外交列為日本大國外交政策的三大優先方向之一。在1月4日新年首個首相記者招待會上,安倍期待2019年能具體落實日中雙方在2018年達成的多個合作意向,推動日中關係走上新階段。

2月4日(中國農曆春節除夕),安倍專門錄視頻向中國人民拜年。此前2018年2月,安倍曾通過日本中文媒體《中文導報》向在日華人華僑致新春拜新年。

4月23日是中國海軍節,中國海軍在青島舉行多國海軍活動,60多個國家派海軍代表團參加。還有10多個國家近20艘軍艦參加國際艦隊檢閱。日本海上自衛隊時隔7年多再次派艦訪華,日艦「涼月」號參加國際艦隊檢閱。

4月25-28日,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作為安倍首相特使,日本自民黨幹事長二階俊博率領高級別代表團參加,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晤並轉交安倍首相的親筆信。習近平希望日方能積極參與「一帶一路」,表示中方支持日方辦好G20大阪峰會,並請二階轉達對安倍的問候。

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2019年兩會記者會上回答日本記者提問時指出,「相信通過雙方共同努力,鑄牢政治基礎,深化互利合作,增進民間友好,中日關係就能進入一個穩定發展期,各領域交流會越來越頻繁,高層交往自然也就會水到渠成。」中方不希望日方將改善中日關係作為服務於內政的權宜之計,只做「一錘子買賣」,而是希望日方重信守諾,切實維護中日關係大局。

◎兩國關係回暖,但仍存挑戰

由於高層關係逐漸回暖,中日兩國在不少問題上都有所克制,並加強溝通交流。雖有改善跡象,但中日雙方在不少敏感和爭議問題(尤其是釣魚島問題)上仍爭鋒相對,「鬥而不破」。

日方近來有不少新動向。2018年12月18日,日本政府內閣會議討論通過新版《防衛大綱》和《中期防衛力量整備計劃》。這是日本2015年通過「安保法」後首次修改防衛大綱,用冷戰思維,臆測和妄斷地區安全形勢,明顯緊盯中國,煽動所謂「中國威脅」,為擴軍備戰製造藉口。

比如,為加強釣魚島防衛,日本在宮古島附近配備先進巡視船;為應對中國海警船巡航釣魚島,日本成立首相官邸政策室;日本構筑西南防禦網,防禦重點由北方轉至西南方向。

而近年來,中國大力加強海警隊伍建設,中國海警船實現對釣魚島海域的正常巡航,這對日本海上安保力量施加了巨大壓力。

此外,中國海軍艦艇編隊進出太平洋已呈常態化,並多次穿過宮古海峽、津輕海峽和宗谷海峽等國際海道,引發日本軍方高度警惕。中國國防部和外交部曾多次表示,中國軍隊艦機和其他國家艦機一樣,在非領海海域享有航行自由的權利。事實上,中國軍隊積極擴大軍事交往,廣泛參與國際維和、遠海護航和人道主義救援減災等行動,這體現了大國軍隊的良好形象和責任擔當。

中日兩國是搬不走的鄰居,也是世界上舉足輕重的大國。因此,搞好中日關係,不僅造福兩國人民,而且造福世界。中日兩國有兩千多年文化交流史,除了短暫的戰爭交惡史外,絕大多數時期都是友好往來。自邦交正常化以來,中日關係歷經風雨曲折前進。有理由相信,新時代中日關係能夠行穩致遠,更上一層樓。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相關焦點

  • 日本正式開啟「令和」時代 中日關係將走向何方?
    2019年4月30日,日本明仁天皇退位,「平成」時代落幕。5月1日,德仁天皇繼位, 「令和」時代正式起航。中日兩國分別是世界上第二和第三大經濟體,在世界舞臺上作用舉足輕重。日本進入全新的令和時代,如何「以史為鑑,面向未來」,妥善處理好敏感和爭議問題,更好地發展中日關係,是中日兩國共同面臨的重大課題。
  • 日本正式進入「令和」時代
    明仁天皇成為202年以來首位主動退位天皇,退位後將被稱為「上皇」;德仁天皇即位大典今日舉行當地時間4月30日下午,日本明仁天皇退位儀式在日本東京皇宮舉行,明仁天皇最後一次以天皇身份發表講話。5月1日零點,明仁天皇正式退位,結束持續30年的平成時代;同時,德仁皇太子即位成為新天皇,改年號為「令和」。
  • 日本新天皇德仁正式即位,開啟令和時代
    據日本廣播公司(NHK)報導,日本民眾午夜載歌載舞、燃放煙花,迎接德仁天皇(Emperor Naruhito)周三(5月1日)登基,開啟令和(Reiwa)時代。現年59歲的德仁在午夜鐘聲敲響時正式登基,成為日本新天皇。幾個小時前,他的父親明仁天皇(Emperor Akihito)向日本人民告別,結束了長達30年的統治。
  • 令和時代的日本將何去何從?
    5月1日零點開始,日本繼「平成」後正式進入新年號為「令和」的時代。為了迎合喜慶氣氛,日本政府還在原有黃金周的基礎上,給大家安排了長達10天的公共假期。日本年號的選擇一直是國家大事,那麼這次突如其來的日本改元,跟以往的操作有什麼不一樣呢?
  • 中日關係論爭的理智與情感
    這位對日關係「新思維」的領唱人物之一年前在網絡上遭遇了洶湧的「口水」,此番他在中共中央機關報上現身,不免叫關注中日關係走向的人產生猜想和追問的衝動:有關「新思維」的探討已經過去一年多了,人們今天又會對這場爭論作出怎樣的反思呢?
  • 日本德仁天皇5月1日即位,開啟「令和」時代
    中新網5月1日電(劉丹憶)2019年5月1日,繼日本明仁天皇日前退位後,德仁皇太子即位,成為第126代天皇,日本正式進入「令和」時代。「令和」年號含義取自「初春令月,氣淑風和」,日媒調查顯示,不少民眾憧憬新時代會更美好,希望日本經濟在長期低迷之後迎來新轉機。資料圖:德仁及妻子。
  • 《日本藍皮書(2020)》:中日關係回暖雖受疫情幹擾 大局未生異變
    書中對2019年日本各領域的發展情況進行了回顧,並對中日關係發展進行了分析。藍皮書認為,中日雙方如能趨利避害,轉危為機,則仍然有望將「新時代」關係繼續向前推進。藍皮書發布會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長、藍皮書副主編吳懷中在新書發布會上做了相關介紹。
  • 日本將在「令和」時代迎來怎樣的轉機?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歡】日本政府4月1日確定了取代「平成」的新年號為「令和」。隨著日本憲政史上首次天皇退位帶來的皇位繼承活動將全面啟動,日本將迎來新時代。《日本經濟新聞》4月1日報導稱,國際局勢正在發生變化,2019年內日本將不斷迎來內政和外交方面的重大日程。
  • 國際關係學院舉辦日本動向與中日關係學術研討會
    10月25日-27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此訪距離上次日本首相訪華時隔七年。作為安倍訪華後國內舉辦的第一場有關中日關係的專業研討會,會議圍繞今後中日關係發展與趨勢、區域變量與中日關係、日本戰略動向與中日關係、日本海外援助與「一帶一路」合作等專題進行了探討。
  • 日本新天皇即位,民眾對令和時代最大的期待是什麼?和平!
    來源:中國新聞網5月1日,日本新天皇德仁即位,成為首位二戰後出生的日本天皇,日本正式進入令和時代。當地時間5月1日上午,新日本天皇德仁正式即位,開啟「令和」時代。「初春令月,氣淑風和」,日本將在春天開啟一個新的時代,日本民眾對令和時代最為期盼的是社會和平,以及經濟在長期低迷之後能再迎來「春天」。
  • 從日本經濟情況看中日關係
    古代中華文明推動了日本文化的形成和發展,近代中國也通過日本學到了許多西方先進文明的重要成果。然而,從1894年甲午戰爭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半個多世紀時間裡,日本軍國主義野蠻侵略中國,給中華民族帶來了深重災難。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後,中日關係則逐步回歸了友好和互助,民族主義情緒被暫時壓制在很小空間之中。可惜,自從小泉純一郎執行開始,中日關係急轉直下。
  • ...日本研究報告(2020)》:平成時代落下帷幕 日本開啟令和時代
    藍皮書指出,2019年是日本改元之年,「平成」落下帷幕,「令和」隨之開啟。年號(日本稱「元號」)是日本模仿中國而使用的紀年方法,公元645年,孝德天皇定年號為「大化」,開日本年號之始。迄今為止,日本共使用了248個年號,持續1300多年。在近代以前的日本歷史中,重大事件、祥瑞吉兆、災異戰亂等都可以成為更改年號的契機。
  • 淺談中日關係的現狀和趨勢 中日關係真的解凍了嗎?
    至誠網(www.zhicheng.com)2月19日訊  美國外交學者網站2月16日發表文章稱,中日關係中的不信任和信任始終是一枚硬幣的正反兩面。雖然私人資本通過貿易和投資主導著中日之間的信任,但由於內部和外部政治結構關係,不信任情緒依然盛行。
  • 復旦大學年度中日關係戰略報告書發布
    改元之年的日本國內政治與外交 報告書指出,2019 年是日本改元之年,現任平成天皇將於 2019 年 4 月底退位,皇太子將於 5 月 1 日正式登基,這是 2019 年日本最大的國內政治。天皇作為象徵性的國家元首,退位與繼位本不應該成為敏感議題,但是改元一事所波及到的領域較廣,作為重要的政治日程也會影響到其他相關政治日程的安排。
  • 中日關係回暖,日本退役將官緣何又放厥詞?
    既然日本遭到入侵的劇情早已是小說中老掉牙的橋段,那為何這次竟能引起軒然大波?這與織田邦男日本航空自衛隊退役軍官的身份有著密切的關係。更為直接的說就是,織田邦男的想法是否在相當程度上反映了日本自衛隊將領對國際形勢的普遍認識。關於織田邦男的想法能否代表日本軍方,還缺乏足夠的樣本支撐。
  • 新時代中美日關係將發展向何方?多位國際關係學者建言獻策
    【環球網報導 記者 李慧玲】1月16日下午,由察哈爾學會主辦的「新時代的中美日關係研討會暨《我所發現的美國》新書發布會」在北京舉行。多位國際關係領域知名專家、學者出席會議並探討新時代中美日關係的發展方向。
  • 「初春令月,氣淑風和」,中日專家從日本新年號讀出了什麼?
    當地時間4月1日上午11點40分左右,日本官房長官菅義偉公布新年號為「令和」。現在的「平成」年號將於4月30日隨著明仁天皇的退位停止使用,5月1日起,正式使用新年號。「令和」二字,出自日本最早的詩歌總集《萬葉集》卷五《梅花歌卅二首並序》:「初春令月,氣淑風和」。字面意思可以理解為美好而和平。
  • 中日關係回暖 中國為何對日本的立場突然發生軟化?
    有的雙手拎著大袋小袋的商品和同伴低聲大誇日貨的物超所值,有的驚嘆於日本海產的鮮美和豐富,有的一家大小浸泡在戶外泉浴時一邊享受天倫之樂,一邊對眼前美景讚賞有加。  從這些赴日的中國遊客身上,很難立即看出中日關係自2012年9月日本政府將釣魚島(日本稱尖閣諸島)「國有化」以來,已經僵持了兩年多。抑或是兩國關係正在悄然回暖?
  • 日本明仁天皇退位:"平成"終成往事 "令和"時代開啟
    (原標題:日本明仁天皇今退位:「平成」終成往事,「令和」時代開啟)
  • 復旦大學日本研究中心舉辦「新時代的中日關係:課題與展望」國際...
    人民網北京11月25日電11月21日,復旦大學日本研究中心舉辦第30屆國際學術研討會暨中心成立30周年慶典,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復旦大學、日本東京大學、韓國首爾大學等80餘名專家學者出席。  在紀念慶典上,復旦大學領導對30年來支持學校日本研究中心事業發展的日本國際交流基金會等社會團體、企業及個人頒發了感謝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