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反服貿凱道遊行抗議 各界籲學生見好就收

2020-12-10 人民網四川頻道

   在「反服貿」學生及團體號召動員下,臺灣逾10萬民眾30日集聚臺灣當局領導人辦公場所前的凱達格蘭大道(以下簡稱「凱道」)靜坐抗議。臺灣各界和輿論認為,臺當局已釋放善意,學生該見好就收撤出立法機構。

   臺灣「反服貿」團體佔據立法機構「議場」已達12天。30日,在他們號召組織下,有民眾自13時起,陸續身著黑衫到凱道及附近道路集聚,部分學生仍佔據立法機構。

   學生團體代表晚間在凱道再次發出「退回服貿」等四項要求,並稱佔領立法機構還無法停止。當晚,活動現場中,民進黨主席蘇貞昌,民進黨前主席蔡英文、謝長廷等人到場聲援。

   記者在現場看到,19時40分許,民眾從凱道陸續散去,有部分人士仍回「議場」佔據。

   當晚,臺北市警察局已規劃2000名警力上街維持秩序,另有3000名警力待命。警方表示,學生「反服貿」抗議12天,已投入超過2.5萬人次警力。

   學生團體抗議持續,臺工商界憂心效應擴大,損害臺灣經濟。臺灣商業總會理事長賴正鎰表示,當局已釋出善意,同意兩岸服貿協議在立法機構委員會逐條審查。今天的活動結束,學生們該回學校去了,也該從立法機構撤出了。

   臺灣新華勞動黨黨員多來自臺灣中小企業和勞動階層。主席韓雲潔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許多黨員都是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直接關係者,盼望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儘快實現,帶來貿易「活水」。她呼籲,佔據立法機構的學生和團體能夠多傾聽這些理性聲音,儘快回家,恢復立法機構運作,讓社會不再內耗下去。

   當天,還有數百民眾在臺北車站南邊廣場聚集,他們高呼「安定站出來、臺灣走出去」等口號,呼籲學生們回家,回學校念書。

   臺灣輿論也呼籲學生見好就收。30日出版的《中國時報》發表社論指出,呼籲學生見好就收,該講的聲音已經表達,社會和當局都聽到了,國民黨也做了該有的讓步。把「議場」還給立法機構,整個社會都該恢復秩序,重新過理性的生活。社論還指出,在大多數老百姓的眼中,學生訴求一變再變,提出這麼多「不可能讓人接受的條件」,也只是為反對而反對。

   《工商時報》當天發表的社論指出,此次青年學生佔據「議場」,更攻佔行政管理機構,學生的用意也許良善,但行為如此突兀,自難獲得各界認同。(記者吳濟海、李寒芳)

相關焦點

  • 臺警方稱凱道集結人數突破21萬(圖)
    最新:據臺灣TVBS新聞臺報導,臺灣"警政署"統計稱,截至30日下午4點,參與反《兩岸服務貿易協議》走上臺北凱達格蘭大道的遊行民眾已經突破11.6萬人。    【凱道反服貿人數 各方統計】截至今天14時06分,臺警方估計參與遊行人數已突破21萬人,而學生團體則估計達35萬人。但根據臺灣"警政署"公布的統計數字則為8.1萬人。(新京報)    【反服貿組織者稱近50萬人湧向凱道】臺灣東森新聞報導,臺灣反服貿團體遊行今天13時開始,人流湧入中山南路及凱道。組織者宣稱,反服貿遊行者達近50萬人。
  • 臺灣「黑衫軍」凱道反服貿 21萬人「總統府」前遊行(圖集)
    今日(3月30日)下午,臺北發生了反「服貿」以來最大規模的遊行。從清晨開始,臺北「總統府」前的凱達格蘭大道及周圍就逐漸開始聚集民眾,學生領袖在「立法院」內號召民眾以「和平、非暴力」的方式進行遊行抗議。下午3時許,學生領袖陳為廷從「立法院」出發,搭車向凱達格蘭大道前進。下午4時許,民進黨「大佬」呂秀蓮也出現在現場。
  • 臺灣歌手陳昇:我反服貿 陸客真的不要再來了
    因對此不滿,近300名學生在3月18日晚9點從側門衝進「立法院」議場,與警方爆發了衝突。在臺灣歷史上,這是「立法院」首次被破門佔領。  馬英首次回應學生訴求  3月23日上午10點,馬英九在其辦公室召開記者會,向臺灣反服貿民眾說明《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對於臺灣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 陳文茜批評佔領「行政院」抗議學生:今日臺灣,民主之恥
    據臺灣NOW新聞報導,反服貿協議學生23日晚間攻進「行政院」,與警方發生衝突。同趙少康,李敖並稱為「臺灣三大名嘴」的陳文茜23日在微博批評這是「民主之恥」。微博名為「文茜小妹大」的陳文茜表示:「打破玻璃,拆掉大門,直闖院長辦公室,搬走機密及院長資料,毀掉機電系統,反服貿行動正式成為目無法紀的暴力抗爭。」
  • 揭臺灣貪官惡行!今臺北凱道遊行將拉「史上最長布條」抗議
    據臺灣中時新聞網報導,現任臺當局「廉政署副署長」的前臺北地檢署檢察官侯寬仁,1997年4月起訴太極門掌門人斂財,雖「最高法院」最後判決無罪定讞。但被以「欠稅」名義,拍賣土地抵欠稅款,此舉引起太極門不滿,將在26日舉辦反造假大遊行,控訴20多年來臺當局種種不合理打壓。
  • 臺灣遊行抗議,韓國瑜再次發聲:支持
    韓國瑜說,只要自己親自到達現場,就會有別有用心的人士扭曲事實,認為自己將要復出,如果因為韓國瑜的現場出席,讓整個抗議民眾、遊行活動被扭曲,或者焦點被模糊的話,對參與遊行的臺灣民眾來說是不公平的。除此之外,對此次遊行抗議的主旨來說也是不對的。
  • 馬英九樂見臺北凱道遊行和平落幕 對話之門仍開
    原標題:馬英九樂見臺北凱道遊行和平落幕 對話之門仍開   中新網3月31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馬英九辦公室發言人李佳霏30日轉述,馬英九對臺北凱達格蘭大道集會活動和平理性表示肯定;並稱對在場群眾訴求也有仔細傾聽。
  • 臺灣主辦方宣布35萬人湧向臺北凱道(圖)
    現場   揚子晚報  【臺灣主辦方宣布35萬人湧向臺北凱道】臺灣反服貿學運團體13時起,走上凱道靜坐抗議。活動總指揮林飛帆在走上凱道前表示,凱道現場人潮愈來愈多,預計下午3時以前,能將中山南路坐滿。根據《蘋果日報》報導,截至14時為止,主辦單位宣布,已有35萬人湧向凱道。
  • 鄭劍:不要拿臺灣民眾利益作政治鬥爭墊腳石
    香港中評社今日刊載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秘書長鄭劍的文章深入分析臺灣反服貿現象。文章指出,近年來隨著兩岸關係逐步進入深水區,兩岸政治軍事問題日益凸顯,以這次「反服貿」政治風波為標誌,兩岸關係上層建築的反作用又發揮了影響力,向兩岸關係經濟基礎輸入了負能量,起了阻礙作用。
  • 反服貿 留下什麼思考?
    雖然學生們在英雄凱旋的氣氛中退出「立法院」,但這場延續24天的佔領活動帶來的影響並未遞減,各界都在反思這場活動所折射出來的政治、教育、法律等問題,思考其對臺灣未來的影響。  教育民粹凌駕教育專業,教科書愈改愈簡單,教育不追求品質,年輕一代只追求權利,競爭力卻愈來愈弱,一有風吹草動就上街頭,但上臺後什麼能力都沒有。
  • 臺反服貿佔領「立法院」案宣判 陳為廷等22人被判無罪
    據臺灣東森新聞雲3月31日報導,2014年前「太陽花」爆發,針對318反服貿學生佔領「立法院」部分,臺北地檢署依煽惑他人犯罪、妨害公務、違反集會遊行等罪起訴陳為廷、林飛帆、黃國昌、魏揚等22人。臺北地方法院今天上午11時一審宣判,22人涉5項罪名均無罪。
  • 臺反服貿佔領「立法院」被稱「太陽花學運」 向日葵被誤認大陸國花
    據臺灣《自由時報》報導,臺灣抗議民眾與學生在「立法院」反服貿黑箱行動持續發燒,現場狀況也頻頻發生,「臺獨」政黨臺聯黨的地方服務人員21日在現場準備向日葵供民眾索取,卻有民眾突然嗆聲「向日葵是中國的象徵!」隨即服務人員靈機一動,把向日葵丟在地上大踩,高喊「讓我們把服貿和中國一起踩在地上!」
  • 臺灣學生抗議甚至死諫「反課綱」到底是反什麼?
    兩方的說法,到底何者為真,外地人看不懂,連臺灣本地人也大多霧裡看花。   究竟學生大陣仗抗議,認為改得毫無道理而且是去臺灣化的內容是什麼?我就舉幾個爭議點讓大家見識吧!   最令我個人憤怒的一點,就是二次大戰期間送去做日軍性奴的臺灣婦女,目前課本稱她們為「慰安婦」,新課綱改為「婦女被強迫做慰安婦」。學生抗議的焦點,竟然是質疑怎麼證明慰安婦都是被強迫的。更有媒體報導,部份親綠營的教科書出版商,目前的版本是:臺灣婦女自願去當慰安婦。
  • 最大規模抗議遊行!臺民開始「圍剿」蔡英文
    導讀:據相關媒體報導,臺灣勞工團體每年舉行的秋天抗議活動於近幾日拉開了帷幕蔡英文施政不力遭揭穿據悉,今年臺灣地區的抗議活動主要圍繞民進黨當局這段時間的惡劣行徑展開。除此之外,自從民進黨當局執政以來,臺灣地區的環境及土地,還有民眾的言論自由無一不受到損害。據相關報導,這一次民眾的遊行設計主題是西天取經,這次遊行還把蘇貞昌、陳吉仲和陳時中定義為取經途中遇到的「阻撓」。據悉,這一場抗議活動是數十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在抗議活動開始的一個小時之內,聲援人數就達到了數萬人。民眾紛紛舉著抗議的旗幟,一路上高喊抗議的口號,民眾通過抗議表達對蔡英文的不滿情緒。
  • 馬英九邀請反服貿學生代表對話 民進黨:尊重學生決定
    中國臺灣網3月26日消息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灣反服貿學生團體攻佔立法機構議場今已邁入第9天,馬英九辦公室昨日釋出善意,表示願在不預設前提下,邀學生代表對話。民進黨發言人張惇涵說,尊重學生決定,民進黨前主席蔡英文表示,希望馬英九誠實、誠懇地面對學生。
  • 臺灣軍公教25萬人遊行時,蔡英文在農莊品酒
    9月3日,臺灣爆發「軍公教」25萬人大遊行,遊行隊伍甚至打出「蔡英文滾出臺灣」的標語。當天中午,蔡英文卻來到臺灣中部的一個農莊品酒。 據香港東網新聞9月3日報導,由「監督年金改革行動聯盟」發起的「反汙名、要尊嚴」大遊行聲勢浩大,截至當天下午4時許,警方估計遊行人數為20萬,但主辦單位則表示人數達25萬。
  • 「秋鬥」大遊行登場,韓國瑜、柯文哲缺席 韓粉動能還是強
    來源:臺海網綜合香港中評社報導,「秋鬥」遊行今天下午1時在臺北凱道登場,訴求「反毒豬、反雙標、反黨國」。這是蔡英文連任後,民間團體、政黨首度集結的大型抗議活動,預估至少3萬人上街。儘管韓國瑜宣布不參加遊行,現場仍有不少「韓家軍」到場力挺,還有攤販販賣韓國瑜商品,頗受民眾歡迎,可以看出藍營支持者對韓的熱愛。
  • 智利三萬名學生遊行抗議教育政策 64人被捕(圖)
    中新網7月15日電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數萬名智利學生當地時間14日走上首都聖地牙哥的街頭,抗議政府的教育政策,警方逮捕了數十人。  智利警方稱,聖地牙哥街頭的遊行示威最初是和平進行的,但後來示威學生與警方爆發激烈衝突,警方釋放了催淚彈,逮捕了至少64人。
  • 鄭振清:臺灣激進主義的階級政治根源
    臺灣反服貿學生團體核心人物林飛帆(右)和陳為廷「反服貿」運動:特點與實質因跨國自由貿易引發的本土社會抗議,並不鮮見,美國、墨西哥和日本都曾爆發過勞工抗議運動。但是,臺灣爆發的這場「反服貿」運動,在很多方面都不同於其他國家針對貿易自由化的社會抗議,值得我們深入思考。第一,運動主體不同。當涉世未深的在校學生成為運動主體和輿論焦點時,令人困惑的是,服務貿易的直接相關群體——臺灣服務業從業僱員並沒有大規模站出來呼應,反而有不少的臺灣工會團體發聲挺服貿。
  • 臺媒:由「反服貿」所引發的「團塊世代」反思
    臺媒:由「反服貿」所引發的「團塊世代」反思   中新網4月8日電 臺灣《中國時報》今日刊載評論文章指出,臺灣「反服貿」抗議活動場域上現身了4個世代的臺灣人,包括如臺當局前領導人李登輝、「立法院長」王金平等的「戰前世代」;馬英九該年齡層的「團塊世代」;為團塊世代所撫育,曾引起「野百合風雲」的「團塊二世」;及攻佔「立法院」議場的「崩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