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愛聽音樂的人來說,手機裡下載的音樂APP往往不止一個(因為有些音樂版權,這個平臺沒有,而另一個平臺會有)。
如果說,網易雲是普通人的聽歌軟體,那麼蝦米音樂就是愛樂人的音樂聖殿。
然而近期,一則關於蝦米音樂或將於明年關閉的傳聞打亂了愛樂人的生活。
11月29日,前華納音樂/環球音樂中國區市場總監、微博大V@相徵發微博爆料,「江湖傳聞,蝦米音樂將於明年1月份關閉,一個時代要結束了嗎?」
一石激起千層浪。接著,一些關於「蝦米音樂將執行人員變動,團隊面臨解散」的消息也不脛而走。「蝦米音樂關閉」的話題隨即登上了熱搜。
儘管官方還未證實,仍有不少網友開啟了「悼念」模式,痛呼「爺青結」。
蝦米藥丸?
因「小而美」走上神壇
蝦米音樂誕生於2006年。起初,它是一家名叫EMUMO(取意Earn Music & Money,讓音樂人用音樂賺錢)的網頁版網站,而後更名為蝦米網。
2010年3月和6月,蝦米網先後獲得了B輪和C輪融資。2013年,蝦米憑藉2000萬註冊會員接過了阿里巴巴的橄欖枝,蝦米音樂APP正式在手機端上線。
「專業」「小眾」是蝦米音樂的兩個標籤,也是蝦米音樂神壇的地基。在音樂風格劃分、專輯資料整理、音樂評論等方面,蝦米音樂都是公認的專業。
也正是因為專業,讓蝦米音樂成為彼時笑傲音樂江湖的絕對巨頭。蝦米音樂的用戶,由此也站到了音樂軟體的鄙視鏈頂端。
音樂App的鄙視鏈
收購蝦米後,阿里巴巴成立音樂事業部,並將音樂播放器天天動聽收入囊中,與蝦米音樂合二為一,組成了阿里音樂。而併入阿里的蝦米,也因此有了一個別稱——「富養的女兒」。
2014年,蝦米音樂斥資3000萬元買下了《中國好聲音》第三季的音樂版權。2016年,高曉松、宋柯、何炅加盟阿里音樂,為蝦米帶來了大量粉絲,天天動聽更名「阿里星球」。
蝦米音樂憑藉獨特的站內作品和社區氛圍一度成為最受歡迎的在線音樂軟體。
難逃阿里「收購魔咒」?
然而,好景不長。國家版權局發布一令通知,要求網絡音樂服務商停止傳播未經授權的音樂作品,並責令各個網絡音樂服務商將未經授權的音樂作品全部下線。
當時,在線音樂服務行業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格局:騰訊系的QQ音樂、阿里系的蝦米音樂和天天動聽、海洋系的酷我音樂和酷狗音樂。三大戰隊開打版權大戰。
怎料,版權大戰剛打一半,海洋系與騰訊系合併,組成騰訊音樂娛樂集團(TME)。而阿里高層卻沒有加注版權,反而把核心資源轉移到改造「阿里星球」上。一場版權危機悄然而至。
據艾瑞諮詢《2016年中國在線音樂行業研究報告》顯示,2016年,TME旗下三大在線音樂平臺的版權覆蓋率已經達到90%,阿里音樂只有20%。
失去大量版權資源後,蝦米繼續走小眾獨特路線,扶持獨立音樂人,打造音樂社區,但都沒有引起太大反響,始終不足以支撐起KPI。2018年,蝦米音樂的市場滲透率被QQ音樂、網易雲音樂等甩在了身後。
更大的危機發生在2019年。去年9月,阿里以7億美元投資網易雲音樂。與此同時,蝦米在阿里地位的急速下跌。而在更早之前的6月,蝦米在一次組織架構調整中,從阿里大文娛事業群拆分出來,被劃入阿里創新業務事業群。
連年虧損的蝦米音樂,似乎失了寵,早已再不是那個眾星捧月般的「富養女兒」。
「悼念」之餘,如何拯救歌單?
曾幾何時,蝦米音樂每月人均使用時長達300分鐘以上,位居行業第一,超過網易雲音樂、QQ音樂、全民K歌和唱吧。
如今,蝦米音樂卻淪為「落魄貴族」,令人唏噓。
儘管,截止目前官方仍對此「不予置評」,但無法阻擋眾多樂迷的焦急與彷徨。
「現在很慌,有沒有辦法轉移歌單?」
在無數蝦米樂迷的反應中,最直接的,莫過於對成千上萬首歌曲記錄的止損。
最土的辦法,就是豁出時間一首一首遷移。
不過對於「重度歌曲收藏癖」的夥伴而言,動輒幾萬張的專輯,幾千張的歌單,複製粘貼的操作簡直要了老命。
幾千張的歌單導出(數量龐大)、一首一首遷移(流程簡單固定)、複製粘貼……這一系列操作簡直就是為RPA機器人而準備的!
RPA是一種模擬手動操作,處理大量重複工作的軟體機器人,可在實體電腦和虛擬環境中靈活實現,它最擅長的操作就是跨系統數據遷移。
所以,最時髦的辦法來了,那就是用UB Store上的收藏音樂遷移機器人來完成。
你的「音樂事業」、導歌的「浩大工程」對於RPA而言,不過是舉手之勞。
收藏音樂遷移機器人
可以將蝦米音樂收藏遷移到網易雲音樂收藏的RPA機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