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數學界被「封神」1年獲5項金牌讓清華數學系畏懼如今怎樣了

2020-12-13 騰訊網

說到學霸學神我們都有這樣的認知的那就是成績往往可以考到接近滿分的狀態,而且人家的考試分數一直很穩定,無論是試題難還是試題容易始終都可以考出好的分數。高考的時候更是展現學霸風採的好時機,很多學霸憑著高分考上了重點985院校,甚至學霸中的學霸還會考入清華北大,但是在我國除了參加高考的學霸外,其實一直以來都有這樣一群人憑著自己的超高天賦,在高中時期獲得各類奧賽冠亞軍,最終免試進入北大清華,因此他們往往也被視為最神秘也是實力最強的一類學霸人群。

比如下面的要提到的這位數學天才,在高中就讀期間沒有參加高考就被免試保送到了北大,而且進入到的是北大數學科學學院學習,我們都知道清華北大作為我國最牛兩所大學,很多人會有這樣的錯誤認知,那就是北大的文科很強,清華的理工科很強,因此錯誤的把北大當成了一所文科院校。實則不然,其實北大的理科一直以來在國內久負盛名,就比如數學類專業長期處於國內第一的位置,因此在高考中若是可以進入北大的數學系學習不是高分學霸就是保送生,實力非同一般。

而這位被保送到北大的天才少年名叫韋東奕,說到這位數學天才甚至在業界被處於封神的狀態,「韋神」就是對他最好的稱呼,韋東奕來自於山東,父母都是大學老師,或許正是濃厚家庭氛圍的薰陶,使得韋東奕中小就對數學產生了濃厚興趣,父親作為一名大學教授對韋東奕的指導也是很多家庭和孩子所無法夠及的條件。

不僅僅韋東奕在中學階段參加了國內的數學競賽拿到了大獎,甚至在國際數學奧賽中先後在第49和50屆中拿到了金牌,特別是滿分狀態得到第一的名次,讓很多參加賽手為之嘆服。也正是如此,使得韋東奕有了直通北大的機會,在高中還沒有上完的時候,北大已經伸來了橄欖枝。特別有意思的一件事是韋東奕的能力輕鬆超過了輔導自己的國家數學隊老師的能力,當時身為自己教練的山師附中張永華和韋東奕面對同樣一道競賽難題時,自己花了3個小時才勉強做出來,而年齡只有10來歲的韋東奕卻僅用了2個小時就解決了難題並且給出了正確答案。

進入到北大的韋東奕沒有停止自己繼續前進的步伐,甚至在直面國際賽場的時候曾與勁敵清華數學系對碰,韋東奕依然表現優秀,帶領自己的北大數學隊戰勝了清華,以至於清華數學系對手都害怕見到他,同時清華數學系也對韋東奕大家讚賞,稱其為數學天才。

僅在2013年一年,韋東奕就先後獲得了6項丘成桐數學賽大獎,其中有5項是金獎,1枚是銀獎(2013丘成桐大學生數學奧賽華羅庚獎金獎、陳省身獎金獎、林家翹獎金獎、個人全能獎金獎、許寶騄獎金獎與一枚周煒良獎銀獎)。從2010年韋東奕進入北大學習到後續他在北大讀碩讀博的情況來看,如今韋東奕已經從北大博士學位上提前畢業,同時依然活躍在國際數學競賽界上。未來希望韋東奕可以帶領我國數學隊繼續取得國際大獎,能夠為中國數學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對此你是如何看待的呢?你對韋東奕了解多少呢?

相關焦點

  • 天才韋東奕:免試於北大數學科學院,曾代表北大數學系力壓清華!
    要知道,北京大學的數學專業是從1913年開始面向全國的數學人才招生,作為我國最早的高等院校,北大的實力不容小覷。很多人都會有一種固有看法,認為"理清華,文北大。"實際上並不是這樣的。北大數學科學院,不是形同虛設的,它成立於1995年。
  • 別再爭議曲阜師範的數學了,這9所高校才是國內數學界的頭牌!
    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清華大學數學系併入北大,北大數學一躍成為國內第一至今。截止目前,北大數學系有中科院院士7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4人,培養出的兩院院士有30餘人,其中包括獲得國家科技最高獎的吳文俊和王選院士也是從北大數學系走出。除此之外,北大常年負責我國國際數學奧賽的培訓工作,大部分數學奧賽金牌得主都會步入北大深造學習,這也為北大數學系源源不斷地提供了優質生源力量。
  • 他是世界上智商最高的人,被譽為「數學界莫扎特」!
    愛因斯坦智商是160,霍金的智商是161,而他的智商高達230,是世界上智商最高的人,他就是澳大利亞人,華裔美國科學家陶哲軒。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這位智商超群的牛人。陶哲軒1975年出生於澳大利亞亞阿德萊德,華裔數學家,現任教於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數學系,陶哲軒是贏得菲爾茲獎的第一位澳大利亞人,也是繼1982年丘成桐之後獲此殊榮的第二位華人。
  • 北大數學系「四大才子」,出國深造後都留在了美國,如今怎樣了?
    北大也培養出很多數學系天才,特別是在2000年前後,北大出現一批天賦異稟的年輕數學天才,比如當時有名的北大數學系四大才子,分別是許晨陽,張偉,惲之瑋和朱歆文。遺憾的是,這四人出國深造後,都留在了美國,那他們如今怎麼樣了?第一位許晨陽,老家在重慶,他算得上是四大才子之首。在讀高中的時候就凸顯出他在數學方面的才華,還被校領導看中。
  • 中國數學界6大宗師,有人一生只發過1篇論文,卻帶出68個數學院士
    1934年,他的論文《關於無窮級整函數與亞純函數》發表,國際上稱為「熊氏無窮數」,第一次被載入了世界數學史冊,奠定了他在國際數學界的地位。3、為中國創辦了3個數學系。主要成就:1、留學哈佛獲博士學位。1910年6月考取遊美學務處備取生,次年9月入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學習數學,1915年畢業,獲理學學士學位。同年轉入哈佛大學作研究生。1919年,獲博士學位。2、靠一篇論文當院士。
  • 北大數學系四大才子,都是國家驕傲卻全部赴美留學,至今一個沒回
    特別是2000年前後,北大數學人才井噴,出現了一大批天賦異稟的青年數學天才。其中,許晨陽、張偉、惲之瑋、朱歆文四人,年少成名,屢獲國際數學大獎,被譽為北大數學系「四大才子」。他們結束北大的學業後,均選擇赴美留學,如今現狀如何?又有幾人回國?一:許晨陽,1981年生於重慶。
  • 14年前,中國奧數少年擊敗德國天才,現今1人獲諾獎,1人成和尚
    14年前,中國奧數少年擊敗德國天才,現今1人獲諾獎,1人成和尚 1959年7月,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首次在羅馬尼亞舉辦,最初這種數學競賽是匈牙利數學界為紀念數理學家厄特沃什·羅蘭而組織,後發展到了全球參與競賽,每年都會舉辦。
  • 他以滿分獲IMO金牌,北大畢業後遁入空門,8年後還俗了
    北大的數學系,可以說是一個人才濟濟的地方,各級各類的數學競賽基本上都有北大數學系學子的一席之地。接下去我們要聊的是一名北大數學系的傳奇人物,他叫柳智宇,他聰明絕頂,他在參加第47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簡稱「IMO」),以滿分獲得IMO金牌。高中畢業後的柳智宇被保送到北京大學。從北大畢業後,柳智宇又申請到了麻省理工學院的全額獎學金。
  • 北大田剛清華張壽武,中國數學界兩大領袖,培養大批年輕數學家
    中國如今的數學界雖然和歐美相比,還有一些差距,但是中國一直都在不斷地進步之中,如今聊起中國數學界的領袖,一般而言,公認的就是田剛與張壽武二人。田剛是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的負責人,也是北大數學科學學院院長,而張壽武則是普林斯頓大學教授與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教授。
  • 丘成桐數學界的「凱撒大帝」!40年不拿中國薪水實現數學強國夢
    然而,根據美國學術界的說法,有一個人的價值超過了哈佛數學系的一半。我們很難想像他會有多好。我們為這個人是中國人而自豪,更為這個人在清華大學而自豪。2009年,他來到清華,成為清華大學數學科學中心主任。他的目標是使該中心成為世界上最好的數學研究所。
  • 盤點數學界的諾貝爾獎——菲爾茲獎獲得者
    拉斯·瓦萊裡安·阿爾福斯(Lars Valerian Ahlfors,1907年4月18日-1996年10月11日),芬蘭數學家,在黎曼曲面領域有突出貢獻。其編寫的教材《Complex Analysis》堪稱以幾何觀念看待覆分析的經典之作。他於1936年獲菲爾茲獎,1981年獲沃爾夫數學獎。
  • 惲之瑋斬獲西蒙斯學者獎:18歲滿分獲IMO金牌,35歲成MIT終身教授
    繼陶哲軒、姚鴻澤、陳秀雄之後,成為第四位獲此榮譽的華人數學家。沒錯,就是那個18歲滿分斬獲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IMO)金牌,35歲捧起「科學界奧斯卡獎」、成為MIT終身教授的北大數學學神惲之瑋。獲獎學者會有5年的任期,每年可以獲得10萬美元的研究經費,如果5年內科研成績斐然,獲獎者還可以再籤5年。自2012年以來,西蒙斯基金會每年都會挑選三到四位傑出的數學家成為西蒙斯學者。該基金會對獲獎者給予的評價是:「他們立於創造的頂峰,開研究之先河,執領域之牛耳,並在提攜後學上成效卓著」。
  • 清華在丘賽慘敗北大,引丘成桐怒斥?北大數學這麼強,還得謝清華
    2008年5月,時任清華大學校長的顧秉林為了振興清華數學,他遠赴重洋,親自到哈佛大學拜訪丘老。丘老曾承諾說:「你要我幫忙可以,可是我一定要做成最好的一個(數學)所。」 隨後,在2009年,丘成桐正式出任清華大學丘成桐數學科學中心主任。
  • 陶哲軒,當今數學界唯一的莫扎特
    10歲得銅牌,11歲得銀牌,12歲得金牌!這是IMO歷史上獲得獎牌的最年輕的記錄。如果陶哲軒在13歲的時候還參加IMO的話,估計金牌已經不能說明問題了。在大學十分寬鬆的環境下學習,簡直如魚得水,他盡可以了解他想知道的所有知識。2年之後,他就拿到學士學位,1年之後,也就是17歲時,陶哲軒已經碩士畢業。同年,陶哲軒到了美國繼續在學業上高歌猛進。21歲在普林斯頓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另外24歲的時候成為了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數學系正教授。毫無疑問,這個也是該校最年輕的記錄。
  • 他是數學天才,哈佛為搶他打破慣例,他卻不為所動,現在怎麼樣?
    免試進高中,被保送北大韋東奕1991年出生於一個知識分子家庭,他的父母都是山東建築大學的老師,父親還是數學系的教授,他的家裡自然擺放著各種各樣的數學書籍。到了高中之後,他依然是那顆在數學領域最閃耀的明星,在第49屆、第50屆的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中,與來自全世界的500多名頂尖數學天才同臺,他連續兩次拿到了滿分的成績,讓他在整個數學界都備受矚目,而他也因此被保送北京大學。
  • 北大數學系四大才子,出國留學後全都留在美國,現在怎樣了?
    北大數學系黃金一代01這些老一輩的數學大師多半聚集在北京大學科研和教學,培養下一代的數學領域的人才。所以北京大學的數學實力一直最為強大,一直被人們稱為王牌中的王牌。在這樣良好的學習氣氛中,大師們也將自己的成果傳授給下一代接力者,培養和激勵他們向更高的山峰衝刺。
  • 澳籍華裔陶哲軒創造數學界傳奇 31歲獲菲爾茲獎
    第2頁:13歲獲奧數金牌   陶哲軒:一個華裔數學天才的傳奇  本報記者 李虎軍  陶哲軒從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一世手中領走了菲爾茲獎章。上個月,他剛滿31歲。  目前在美國洛杉磯加州大學數學系任教的陶哲軒(Terence Tao),是贏得菲爾茲獎的第一位澳大利亞人,也是繼1982年的丘成桐之後獲此殊榮的第二位華人。  本月22日至30日,第25屆國際數學家大會在西班牙馬德裡舉行。該大會每四年舉行一次,大會開幕式上專為40歲以下傑出數學家頒發的菲爾茲獎,則被譽為「數學界的諾貝爾獎」。
  • 天才華裔數學家取得重大突破,國內數學界拒絕發表看法:過於敏感的...
    再任意取一個奇數461,那麼461=449+7+5,也是三個素數之和。461還可以寫成257+199+5,仍然是三個素數之和。這樣,我就發現:任何大於5的奇數都是三個素數之和。但是怎樣證明呢?雖然任何一次實驗都可以得到上述結果,但不可能把所有奇數都拿來檢驗,需要的是一般的證明,而不是個別的檢驗,你能幫忙嗎?」
  • 中科大教授耗時11年解決兩大數學猜想,他是第三位獲西蒙斯獎華人...
    由於論文篇幅大、審稿周期長,這篇論文從投稿到正式發表花了6年時間。發表周期如此之長在數學界並不鮮見,比如今年日本數學家望月新一發表的論文就審核了8年。作者簡介陳秀雄教授1987年畢業於中科大數學系,1989年由國家保送去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攻讀博士和博士後,並獲美國國家科學基金資助,1994年獲博士學位。
  • 華東師範大學數學系專業介紹
    1996年數學系被教育部批准為「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基地」,2001年以來基礎數學與數學教育學科一直是上海市重點學科,2007年基礎數學又被教育部批准為國家重點學科。2006年獲教育部「創新團隊」和國家外事局、教育部「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又稱「111」計劃)兩個項目的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