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結良緣螽斯振;婚成佳偶瓜瓞綿。」計劃生育政策放寬之後,新婚新房、婚慶典禮可以貼這樣的對聯了,那麼,您知道「螽斯」是什麼意思嗎?
螽斯
詩經·周南·螽斯
螽(zhōng)斯羽,詵詵(shēn )兮。宜爾子孫,振振兮。
螽斯羽,薨(hōng)薨兮。宜爾子孫,繩(mǐn)繩兮。
螽斯羽,揖揖兮。宜爾子孫,蟄蟄兮。
譯文:
蟈蟈張翅膀,群集低飛翔啊。你的子孫多又多,家族正興旺啊。
蟈蟈張翅膀,群飛嗡嗡響啊。你的子孫多又多,世代綿延長啊。
蟈蟈張翅膀,群聚擠滿堂啊。你的子孫多又多,和睦好歡暢啊。
記得小時候,鄰居叔叔結婚,布置婚房時, 請單位上一位書法極好的老爺子寫對聯。老爺子欣然揮毫潑墨,見我們一群小孩子在旁邊看熱鬧,便指著其中的一個字對我們說:「誰認識這個字給誰一顆糖。」小屁孩們樂滋滋湊上前,卻無一人認識,老爺子得意極了,「不認識吧,『螽斯』,哈哈,鍾、鍾」。長大後,見到婚慶對聯「 喜結良緣螽斯振;婚成佳偶瓜瓞綿。」「祥徵鳳卜,慶衍螽斯」等,始知商周時期把蟈蟈與蝗蟲都統稱「螽斯」,這類昆蟲繁殖力極強,傳說「螽斯百子」,古人用之祝福新人多子多福,福澤綿長。《螽斯》正是此託物言志,以物比興之詩。
周代設有採詩之官,每年春天,採詩官便搖著木鐸深入民間收集民間歌謠,把能夠反映人民歡樂疾苦的作品,整理後交給負責音樂之官譜曲,演唱給天子聽,以便於天子了解民間疾苦,作為施政的參考。婚禮習俗、民間願望是採詩官頗感興趣的內容。「子孫眾多,言若螽斯」,民間多用螽斯祝福新人多子多福。本詩正是先民頌祝新婚夫婦多子多孫的頌歌。可以想見,我們的祖先在鬧洞房時,歡聲笑語,對著新人齊唱「宜爾子孫,振振兮」。中華民族渴望子孫眾多、人丁興旺的觀念,在先民心中早已形成,流傳到後代,構成中華文化的一部分。
《詩經》多為四言詩,本詩三字成意,殊為難得。就詩篇編排而言,前篇《樛木》祝賀新婚幸福,此篇繼而祈頌多生貴子,可見《詩經》編排頗具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