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如果問身邊的女性朋友「你胖嗎」,估計80%的女性都會回答「胖」。就在《每日電訊報》刊登這篇文章之前,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發布了《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
報告中顯示,2012年最新數據,我國18歲及以上成年女性平均身高155.8cm,體重57.3公斤。
光看這些數字,你可能還搞不清狀況。
根據國際標準的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當女性數值超過24時可以判斷為過重;而中國女性如今的平均BMI數值已經達到了23.6。
事實上,這項關於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的調查是從1982年開始的,每隔10年調查一次。
在2012年的第三次調查中,中國女性的平均身高為155.1cm,平均體重為54.4kg,而BMI指數只有22.6。
據醫學刊物《柳葉刀》雜誌在2014年報導,中國有4600萬成年人超重或肥胖——其中,超重或肥胖的女性佔27%。
姑且不論《每日電訊報》全文觀點是否以偏概全,但那句「肥胖成為了中國女性新常態」確實提醒了我們——中國女性已經進入了「最胖時代」。
女性愛上了格鬥和「舉鐵」雖然英國媒體對於中國女性肥胖程度的判斷沒有太大的偏差,但是作者Ren Yuan對於中國多數女性「為何不喜歡運動健身」的理解就有些以偏概全了。
「不可否認,中國女性對於美的標準,和歐美確實存在著差異。我們曾經更多是以瘦為美,而歐美的觀念則是『健美』。不過中國女性的這種思想正在轉變。」
作為國家級健身教練的鄭浩目前經營著數家健身房,這幾年,在他的會員中,女性的比例越來越高。
「現在越來越多女性開始接觸重量訓練了,當然普及依然需要一個過程。」
鄭浩從去年開始就將MFT格鬥健身課程引入了他的健身房中,讓他吃驚的是,在報名的學員中,一開始就有接近三四成是女性。
當然, 在中國的女性運動者中依然存在著普遍的問題。
「首先是運動的資金投入。」鄭浩分析道,「其次是熱情的持續度不高,很多女性訓練者都是『三分鐘熱度』,在訓練了幾個月之後就在健身房中「消失」了。」
不過據英國《衛報》援引運動調查機構Sport English的數據顯示,在英國的940萬介於14歲到24歲的女性當中,也有75%的人不願意到健身房健身,理由是「害怕在健身房裡被別人評論自己的身材」。
20歲女性參與長跑的,比例是35%也許,暫時沒有權威數據能證明,中國的女性是否喜歡以運動的方式來保持健康的身材,但至少《每日電訊報》中的受訪者所說的那句「我感覺不吃飯是減肥的最佳辦法」早已不是國內大部分女性對於健康減肥的定義了。
在國家體育總局發布的《2014年全民健身活動狀況調查公報》中,2014年中國有4.1億20歲以上的城鄉居民參加體育鍛鍊,而達到中等以及大強度體育鍛鍊的人達到79.6%。
遺憾的是,在這份數據裡,調查機構並沒有將女性與男性分開計算。
不過,中國體育科學學會在2015年《體育科學》第9期期刊中發布的《中國成年女性體育鍛鍊行為代際變化特徵及影響因素研究 》中顯示,跑步已經成為「80後」和「90後」女性減肥、健身最主流的運動健身項目之一,其次是健步走,然後則是健身房訓練。
根據調查,1994年出生的女性參加長距離跑步的比例最高,接近35%。
據《羊城晚報》報導,從2012年開始,女性參與跑步的人數和有關女子路跑的比賽以驚人的速度在增長,而且年齡直線下降,由過去的50歲左右下降到25歲到40歲之間。
最顯而易見的就是,在今年的上海馬拉松系列賽「一城雙馬」的上海半馬中,女性跑者的參賽比例更是達到了5成,賽事主辦方也將「服務女性跑者」列為了賽事的亮點之一。
「女子半馬可以有更精心的賽道服務,更漂亮的服裝以及紀念品的設計。」目前連姚明都投入女子賽事之中,「正像我以前說過的,女性更能體現出母性,這樣的賽事也能展現出女性的自信和健康。」
更多專業跑步健身內容請關注本欄目微信號:sijiabenpao或搜索公眾號:私家奔跑。(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