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零售進入全渠道時代,「極致服務、最優成本、最高效率」成為行業關鍵詞。2020年12月9日,京東圖書宣布推出供應鏈創新項目「萬物先銷」,藉助京東以供應鏈為基礎的技術和服務能力,實現京東與供應商之間的高效協同——通過供應商實時共享庫存或者在途物流信息,開啟預先銷售模式,最大程度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提升銷售。同時,「萬物先銷」還為降低商品斷貨率,尤其是長尾商品斷貨這一行業難題,提供了解決方案,助力圖書行業全面向數智化發展。
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零售集團生態業務中心負責人林琛表示,圖書文教業務部發起的「萬物先銷模式」是京東從自營閉環供應鏈走向開放和共建的一個經典案例。「希望能有更多圖書出版行業的企業能和我們一道探討如何通過數智化技術連結和優化社會生產和流通的各個環節,實現從消費端到產業端價值鏈各環節的整體優化與重構。」
目的:解決行業難題,降低斷貨率,提升銷量
網上買書的讀者有時可能會遇到這樣一種情況,自己想買的圖書,網站顯示無貨,無法下單購買。不止消費者苦惱於此,出版社和電商平臺對此也十分頭疼。
京東圖書供應鏈負責人蘇春嬌說,為降低商品斷貨率,電商行業通行的做法是,平臺供應鏈和合作夥伴採取人工盯防的方式,但效果有限。「人工盯成本高、效率不高。而且人工盯,也只能盯重點品,大量的中長尾商品,很難盯住。靠人力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商品斷貨的難題。」
經過近一年的努力,京東圖書供應鏈以創新思維,解決了這一難題,並為項目命名為「萬物先銷」。
何為「萬物先銷」?蘇春嬌將其概括為商品臨近斷貨時,系統自動開啟預定,可先銷售,頁面顯示商品到貨時長,用戶可參考前臺履約時間下單購買的模式。「只要合作夥伴仍在加印銷售的書,斷貨率理論上為0。」她說。
現狀:近百家合作夥伴受益「萬物先銷」
對合作夥伴而言,通過「萬物先銷」能降低商品斷貨率,就等於提升了銷量。包含商務印書館、四川少年兒童出版社、北教小雨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等近100家合作夥伴已經在今年京東11.11期間受益於這一創新服務。京東圖書數據顯示,僅在今年11·11期間,京東圖書開通預售的SKU數量同比增長了20倍。以商務印書館為例,在加入「萬物先銷」後,2020年11.11期間僅通過共享庫存預售就增加上百萬元的銷售額。
除了提升銷量,「萬物先銷」還節省了合作夥伴的人力成本,提高了管理效率。該項目實現系統24小時自動對接、全流程可控可視,京東圖書和合作夥伴可以同步看到商品的物流全程動態。這離不開系統功能開發及優化,包括預先發貨清單(AdvancedShippingNote)、履約(promise)、自動實時預定、電子數據交換(EDI)、訂單自動拆分五大模塊。預先發貨清單可支持自動開啟預訂,而開通電子數據交換後可實現京東借供應商庫存先銷售,在缺貨期間,前臺始終展示最優時效,自動拆分訂單使得有貨品種先發貨送到客戶手中。
這套機制看似運作複雜,但對於合作夥伴來說,參與其中並不困難。只要合作夥伴跟京東圖書實現了電子數據交換或者使用了預先發貨清單系統,即可加入「萬物先銷」。
未來:提供基礎設施和平臺服務,降低物流費用
供應鏈管理層級大致可分為四類——最基礎層級是物流管理,只涉及採購、庫存、物流的職能協調;進階的是更重視消費者需求、致力於顧客體驗的管理,比如京東圖書正在做的按需預定、以銷定採等項目;再高端的是網鏈管理,單鏈轉網鏈,從整體布局經營,比如京東圖書大力推廣的社會化一盤貨、按需印刷(POD)業務等;未來的供應鏈是互由網絡,是各種鏈路的自由組合,可通過智能調用鏈路,滿足多樣需求,從而實現極速交付、選品豐富、數據可視,為行業創造更多價值。
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零售集團生態業務中心負責人林琛認為,「萬物先銷」項目通過數據、流程以及協作方式的全面開放,並通過數位化協同及運籌算法,動態提升決策效率,實現通過社會化資源提供客戶需求履約的最優解。這個解決方案有效調動了各價值鏈環節的社會化資源,提升了敏捷響應與匹配效率,進而持續提高零供雙方的運營效率、經營利潤,不斷為客戶提供超越預期的體驗。
京東圖書供應鏈正在不斷探索和嘗試中,蘇春嬌表示,「萬物先銷」是京東圖書探索如何擴大可售品種邊界的一次創新,未來還會進行更多供應鏈模式創新。京東圖書將繼續大力推進鏈路整合,動態規劃各模式下的經營範圍,實現優勢互補。明年,京東圖書還將開始布局超級倉儲+智能印廠的產業集群,以雲、大數據支撐決策,實現選品更多、時效最優、更懂消費者,並大力縮短產銷鏈路,為出版行業提供更優的基礎設施和平臺服務,降低社會物流費用,實現從消費端到產業端價值鏈各環節的整體優化與重構。
【本文資訊為廣告信息,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