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無才便是德」究竟是什麼意思?

2020-09-05 我是延虎


古代女子主要通過宮廷教育、家庭教育、學校教育模式,讀書識字明理

提到「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人們普遍的理解就是女子是不需要有什麼才能的,沒有才便是有德行了,而這是古代社會對女性的歧視,是為了讓她們置於愚昧無知的境地。不過,「女子無才便是德」的真實含義並非如此。

從現有的史料看,這句話最早出自於明末文學家陳繼儒編撰的格言語錄集《安得長者言》中,原句是「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這應是其引用他人所言。陳繼儒對此的註解是:「女子通文識字,而能明大義者,固為賢德,然不可多得;其他便喜看曲本小說,挑動邪心,甚至舞文弄法,做出無醜事,反不如不識字,守拙安分之為愈也。女子無才便是德。可謂至言。」

眾所周知,中華傳統文化「敬天畏地」,講求「天人合一」,而傳統文化的核心正是對儒(孔子)、釋(佛家)、道(老子)的信仰,三家都非常重德。不僅帝王要德治天下、德化天下,大臣、平民百姓也要修心養性,按照一定的道德準則生活。不僅男子要有德、要有君子風範,女子也要遵從「四德」,即婦德、婦容、婦言、婦功。

女子要遵從「四德」,即婦德、婦容、婦言、婦功

也就是說,對女子的首要要求是有品德,這樣才能正身立本;其次儀表要端莊、穩重、持禮,不輕浮隨便;第三言辭要得體,有禮有節;還有就是要懂治家之道,包括懂得如何相夫教子、尊老愛幼、勤儉持家,懂得繡花織布等手工。

簡言之,古人最重視人的德行,其次才是技藝,即「德重於才」,不論男女。

如何讓人擁有德行呢?教化為徑。古代男女有別,男子不論屬於哪個階層,都要學習仁義禮智信,學習如何修身,學習的途徑或是學校老師的教導,學習《四書五經》,或是家族長輩的言傳身教。而女子則主要通過宮廷教育、家庭教育、學校教育模式,讀書識字明理。

早在先秦時期,宮廷便已有對宗室女子進行教育之傳統,教育內容包括德行和禮儀。到了漢代,宮廷上層女性除接受德行教育外,還要學習音樂舞蹈等,以修身養性。彼時劉向所撰《列女傳》與班昭所撰《女誡》規範了女德教育的內容,對後世產生了巨大影響。唐代宮廷女子教育更是大行其道,唐太宗皇后長孫氏「少好讀書,造次必循禮則」,她總結自身處世治內的經驗「撰古婦人善事,勒成十卷,名曰《女則》,自為之序」。該書流行當世,對當時女子教育起了一定作用。宋代至清宮廷女子教育同樣被大力提倡,宮中設有專門的教育機構。

除了上層女性接受德行教育外,一般貴族和士大夫的女兒也可以在家通過父兄或家庭教師的教導,提高自身的修養。明清時代,簪纓之家、書香門第,女子讀書已蔚為風氣,明末更有女子私塾出現,而在婚姻中,女子擁有才華也是是否可以獲得佳緣的一個助力器。

貴妃筵宴題大觀園

幾千年來,針對男女的德行教育遍及整個社會,而這也是古代社會長期維持了相當程度道德標準的原因。由此再看晚明出現的「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含義,前一句的真意是男子要以德行為主,以才幹為輔,並非是不要重視才幹;後一句是說女子也要以德行為主,不要因為有才華就忽視了婦德。有學者認為,這個「無」字是動詞,是「本有而無之」的意思,也就是「本來有才,但心裡卻自視若無」的意思。

結合陳繼儒對此的註解以及《隋唐演義》中的說法,或許可以更好地理解「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含義。陳繼儒認為通文識字且能明大義的賢德女子,當下不可多得;那些因為喜歡看戲曲、話本、小說而動了春心,甚至吟風弄月,做出醜事的女子,反而比不上那些不識字、安守本分的。

考慮到明末清初大量青樓才女吟誦詩詞並為文人推崇的背景,陳繼儒或有所特指,「女子無才便是德」中的「才」在此極有可能特指詩詞歌賦的文才。如果女子不重視自己的德行,而是炫耀才華、吟風弄月,自然有悖婦德。若是這樣,還不如沒有這樣的文才。 《隋唐演義》中所言的「患恃才妄作,使人嘆為有才無德」,「故有才之女,而能不自炫其才,是即德」,說的也是這個意思。

無疑,「女子無才便是德」所說的絕非是女子不應該擁有才華,而是強調德行最為重要。

您是如何理解的呢?感謝品閱,請多指教!

參考資料:

《女誡》

學者孫康宜《女子無才便是德? 》

相關焦點

  • 「女子無才便是德」的真正含義,請還祖先清白!
    一次在深圳上課,有一個女同學雙手交叉在胸前問我:「老師您這麼樣的捧古人,那我請問您,古人說「女子無才便是德」,請您解釋看看,為何古人這麼歧視我們女性?憑什麼做聖賢啊?」我說:「你講的好,大家都有這樣的誤解,不過在解釋之前我想先請問你,這句話的上聯是什麼?」她被我問得楞了一下,然後說:「嘿!有嗎?有上聯嗎?」
  • 「女子無才便是德」的真正內涵
    古人重德不重色,跟現在人不同,現在是重色不重德。說老實話,真正重德的女子她一定不重色,她也不重才。有一句話大家可能都聽過,但是都有錯解,叫做「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個無才不是說真的沒有才,是她心裡沒有把才放在心上,這叫無才,心中無才,即使是才藝很高,她也不覺得自己有才,這叫無才,謙卑到極處。這個才就是德,她的德是什麼?謙卑。很多人都把這個錯解了,現在需要正名。
  • 「女子無才便是德」的真正含義,請還祖先清白
    這句女子無才便是德總是讓女權運動者恨得牙痒痒的,他們以為這句話是大男人用來貶損女性的!然而事實非但不是這樣,而且完全相反!中華兒女們對這句話的誤會可大了!這話又怎麼說呢?而下聯女子無才便是德又是什麼意思呢?依然是勸女子要以德行為主的意思,而非貶辱女人不能有才幹。這整個誤會是因為錯解了無才的無字所造成的。這個無字是動詞,是本有而「無」之的意思,也就是「本來有才,但心裡卻自視若無」的意思。
  • 「女子無才便是德」真正的意思是講女子有才還有德
    據資料,「女子無才便是德」出自清代張岱《公祭祁夫人文》:「眉公曰:丈夫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此語殊為未確。」本來這句話的上句是「男子有德便是才」,下句是「女子無才便是德」,是連在一起的。上句:「男子有德便是才」,是說男子有了德行就是有才,希望一個男人要以德行為主,而不是說男人不要重視才幹。而下句「女子無才便是德」是連在上面講的,什麼意思呢?
  • 「女子無才便是德」,老祖宗的這句話,究竟是啥意思?
    古人說「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咋聽起來,會讓女性朋友很不舒服,好像有點歧視女性的意思,所以這句話經常成為被批判的對象。其實是大家誤解了這句話的原意,否則的話,古代那麼多的才女,譬如蔡文姬、卓文君、李清照、班昭、上官婉兒等等,豈不都是無德之人了,她們怎麼還會流芳百世,為後人所敬仰呢?
  • 深解「女子無才便是德」
    圖為清陳枚繪 《月曼清遊圖冊》局部提到「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尤其是在中共摧毀中華五千年文明、極盡所能詆毀傳統文化後,人們普遍的理解就是女子是不需要有什麼才能的,沒有才便是有德行了,而這是古代社會對女性的歧視,是為了讓她們置於愚昧無知的境地,自然這也成為中共宣傳古代社會是「黑暗的、腐朽的、落後的」所謂證據之一。不過,「女子無才便是德」的真實含義並非如此。
  • 「女子無才便是德」的真正涵義
    上一回我到深圳上課,課後有一個女同學雙手交叉在胸前問我:「 張老師您這麼樣的捧古人,那我請問您,古人說『女子無才便是德』,請您解釋看看,為何古人這麼歧視我們女性?憑什麼做聖賢啊?」我說:「你講的好,大家都有這樣的誤解,不過在解釋之前我想先請問你,這句話的上聯是什麼?」她被我問的楞了一下,然後說:「嘿!有嗎?有上聯嗎?」
  • 「女子無才便是德」的真正含義!
    昨日內容:2019年紅鸞星動的人「女子無才便是德
  • 你知道「女子無才便是德」的真正意思嗎?別被字面意思給騙了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這句話是出自清·張岱《公祭祁夫人文》:"眉公曰:丈夫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此語殊為未確。"這句話人們往往不說前半句,也許是沒記住,也許是刻意為之,其中緣由現在不得而知。而下半句往往被人們曲解,認為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女子不配擁有才華,其實事實並非如此。
  • 古人云:「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如今的社會……
    首先給大家引經據典的解釋下「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出處:明朝陳繼儒《安得長者言》釋義:男子與人爭辯的時候能夠顯露出道德修養,女子不與人爭辯是有道德修養的表現。陳眉公云:女子通文識字,而能明大義者,固為賢德,然不可多得;其它便喜看曲本小說,挑動邪心,甚至舞文弄法,做出無醜事,反不如不識字,守拙安分之為愈也。女子無才便是德。可謂至言。
  • 自古道: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的上一句是什麼?
    什麼是女子無才便是德按照百科的說法,這句話的出處是清·張岱《公祭祁夫人文》:「眉公曰:丈夫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此語殊為未確。」張岱對這句話的看法是:愚謂丈夫有徳而不見其德,方為大才,女子有才而不露其才,方為大德。可見,「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並不是我們現在認為的那樣意思,而且,關於女子無才便是德這種說法在更早的時候就已有之。
  • 古人說的女子無才便是德,那麼這句話到底表達的是什麼意思?
    「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出現於明末,是一句名諺俗語,這個考證結論為大多數學者所共認。據目前所見的文獻記載,這句話在晚明時期兩位文人的著作中均有出現,一位陳繼儒的小品集《安得長者言》:「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另一個出處是在馮夢龍《智囊》:「語有之:『男子有德便是才,婦人無才便是德』。其然,豈能然乎?......無才而可以為德,則天下至懵婦人毋乃皆德類也乎?」
  • 「女子無才便是德」和「男子有德便是才」,你覺得對嗎?
    「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出自明朝張岱的《公祭祁夫人文》。現在咱且不要管它出自哪裡,當現在女性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應該是立馬會嗤之以鼻。她們一定會說:「這都是封建餘毒,我們要平等,我們要自由。」還有一句表述男人類似的話,這句話叫做「丈夫有德便是才」,那麼男人又會怎麼理解這句話呢?我想他們一定會是一臉的苦笑。
  • 女子無才便是德?這是被人們誤解最深的一句話
    「女子無才便是德」,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這句話,而且如果你去查閱相關資料,你會發現,對這句話的很多解釋是,古代社會的局限性,反映了對女性的歧視。但其實無論是現代還是古代,多數的人對這句話本身的意思就誤解了。
  • 網絡流行語科普 女子無德便是財什麼意思什麼梗?
    網絡流行語科普 女子無德便是財什麼意思什麼梗?時間:2020-02-08 18:22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網絡流行語科普 女子無德便是財什麼意思什麼梗? 女人不要所謂的賢良淑德,忍氣吞聲,只要不要面子,甚至不要臉,就可以賺到或留下財富。
  • 女子無才便是德:真實涵義是什麼?知道上一句才明白以前理解錯了
    什麼是女子無才便是德按照百科的說法,這句話的出處是清·張岱《公祭祁夫人文》:「眉公曰:丈夫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此語殊為未確。」張岱對這句話的看法是:愚謂丈夫有徳而不見其德,方為大才,女子有才而不露其才,方為大德。
  • 女子無才便是德:真實涵義是什麼?知道上一句才明白以前理解錯了
    什麼是女子無才便是德按照百科的說法,這句話的出處是清·張岱《公祭祁夫人文》:「眉公曰:丈夫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此語殊為未確。」張岱對這句話的看法是:愚謂丈夫有徳而不見其德,方為大才,女子有才而不露其才,方為大德。可見,「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並不是我們現在認為的那樣意思,而且,關於女子無才便是德這種說法在更早的時候就已有之。
  • 「女子無才便是德」的真正意思!!
    現在很多人用「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來貶低否定女性。百分之八十的人也認為這是原句,可實際上原句是褒義的。
  • 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被曲解了千年,真相原來是這樣
    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被曲解了千年,真相原來是這樣中國古代,女性的生活是及其不幸的。但凡有什麼禍害,世人都從女人身上找到根源,甚至亡國,背鍋的大多是女子。這女子的地位低到了塵埃裡,所以就出現了一句輕蔑之言:女子無才便是德。
  • 你連「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本意都不知道,還好意思指責我無德?
    「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出處及原意對這句話起源的考據研究非常多,目前為學界公認的是出自明末時期文人陳繼儒的小品集《安得長者言》中的「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兩句話可能可能並非他原創,而是引用他覺得有道理的年長者的話語以教育子孫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