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無才便是德」和「男子有德便是才」,你覺得對嗎?

2020-09-15 赤腳醫生張月琴

「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出自明朝張岱的《公祭祁夫人文》。

現在咱且不要管它出自哪裡,當現在女性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應該是立馬會嗤之以鼻。

她們一定會說:「這都是封建餘毒,我們要平等,我們要自由。」

如果從字面和表象意思上來理解的話,其實我也確實是這麼想的,因為我也是一個女人,只不過我這個女人,已經是一個七十歲的老婦人了。

還有一句表述男人類似的話,這句話叫做「丈夫有德便是才」,那麼男人又會怎麼理解這句話呢?

我想他們一定會是一臉的苦笑。

那他們又為什麼會苦笑呢?他們一定會在心裡說:「有德有什麼用,有錢才是爺。」

是啊,當今這個世界確實是這樣,沒錢在手,可以說是寸步難行,作為傳統意義上的一家之主頂梁柱,手裡沒錢確實是如此。

當你看上一個美麗的姑娘的時候,你跟人家談人生談理想有用嗎?

答案一定是沒用。

不僅答案沒用,你這整個的人,都會是在一瞬間變得毫無用處。

再說回「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

我個人覺得用現今的價值觀來衡量,這個「無才」應該是理解為「無傲之才」。

一個女人如果太過於傲慢,太過於不知道自己幾斤幾兩,即便是長著一副值得驕傲的皮囊,那也會讓人敬而遠之。

女人最美的地方不是好看的皮囊,女人最美的地方更不是襯出一副鋼鐵般的傲骨,女人的美應該知性的美,賢惠的美,可愛的美,純潔的美。

只要是有著其中一種的美,那你即便是「無才」,也一樣是美麗的,因為這些美麗是你的德行帶給你的。

而你美麗的皮囊,所有權不在你,身之髮膚受之父母,好看的皮囊是父母給你的,也是有保質期的。

至於一副鋼筋鐵骨的傲骨,可能是一本博士學歷賦予你的,可能是其他什麼讓你驕傲的資本賦予你的,但你為什麼不把這些驕傲的資本化為知書達理的涵養呢?

其實現代女性的「無才」,更應該是「無猜」,這是一份來自自信的信任,這也是一份來自自信的底氣,我們把自己學成讓人羨慕的樣子,不是拿來炫耀和當做資本的,而是讓自己活得更加有底氣,更加有自信,讓男人覺得自己值得去全身心的愛。

不要把男人想的那麼的壞,他們哪有那麼壞,只是我們不自信而已。

也不要把男人想的那麼的好,所有的男人和女人都一樣,都是有彼此的不容易的,只要用知識把自己武裝成自信的樣子,什麼樣的人生都是精彩的。

千萬不敢把自己的美麗和魅力糟踐成「沒理」和「沒力」,哪怕是咱沒有能力或機會用知識武裝自己,也要努力的做一個傳統的女人。

總是拿彩禮來衡量自己的價值,是會讓自己變得有價的,有價是什麼,有價就是可能有一天會分文不值,就像你衣櫃的一件舊衣服,你覺得它還能賣幾個錢。

我這樣說的意思,並不是不同意彩禮的合理性,只是合理的彩禮才具有合理性,反之,你的人生一定不會精彩。

其實不管是「女子無才便是德」,還是「男子有德便是才」,都是有附加的條件的,這個條件就是要做一個簡單的人,要做一個有趣的人,且儘量的去做一個德才兼備的人。

不管怎麼樣,每個人都應該學會包容,總是拿自己的要求來知會愛人,你的愛人也一定會以同樣的方式來對待你。

愛是彼此的付出,女子的矯揉造作和男人的霸道專橫,其實都是德行的不足。

因為任何的相處都是相互的。

因為任何的相處都不是斤斤計較的。

為了尋找或守護好只屬於和適合你們自己的才德,請試著用反向思維審視一下你的愛情和婚姻。

相關焦點

  • 古人云:「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如今的社會……
    首先給大家引經據典的解釋下「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出處:明朝陳繼儒《安得長者言》釋義:男子與人爭辯的時候能夠顯露出道德修養,女子不與人爭辯是有道德修養的表現。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被陳眉公收錄在《安得長者言》中,並不是他說的,而是記錄的長輩說的話,結合陳眉公的評語:女子德才兼備這種賢德太難得了。
  • 深解「女子無才便是德」
    圖為清陳枚繪 《月曼清遊圖冊》局部提到「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尤其是在中共摧毀中華五千年文明、極盡所能詆毀傳統文化後,人們普遍的理解就是女子是不需要有什麼才能的,沒有才便是有德行了,而這是古代社會對女性的歧視,是為了讓她們置於愚昧無知的境地,自然這也成為中共宣傳古代社會是「黑暗的、腐朽的、落後的」所謂證據之一。不過,「女子無才便是德」的真實含義並非如此。
  • 「女子無才便是德」的真正涵義
    上一回我到深圳上課,課後有一個女同學雙手交叉在胸前問我:「 張老師您這麼樣的捧古人,那我請問您,古人說『女子無才便是德』,請您解釋看看,為何古人這麼歧視我們女性?憑什麼做聖賢啊?」我說:「你講的好,大家都有這樣的誤解,不過在解釋之前我想先請問你,這句話的上聯是什麼?」她被我問的楞了一下,然後說:「嘿!有嗎?有上聯嗎?」
  • 「女子無才便是德」的真正含義!
    昨日內容:2019年紅鸞星動的人「女子無才便是德
  • 科普:「女子無才便是德」的真正含義
    一次在深圳上課,有一個女同學雙手交叉在胸前問我:「老師您這麼樣的捧古人,那我請問您,古人說「女子無才便是德」,請您解釋看看,為何古人這麼歧視我們女性?憑什麼做聖賢啊?」我說:「你講的好,大家都有這樣的誤解,不過在解釋之前我想先請問你,這句話的上聯是什麼?」她被我問得楞了一下,然後說:「嘿!有嗎?有上聯嗎?」
  • 「女子無才便是德」真正的意思是講女子有才還有德
    有人說「女子無才便是德」也是孔子說的,但從現有的資料來看,沒有證據表明孔子說了這句話。據資料,「女子無才便是德」出自清代張岱《公祭祁夫人文》:「眉公曰:丈夫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此語殊為未確。」本來這句話的上句是「男子有德便是才」,下句是「女子無才便是德」,是連在一起的。
  • 「女子無才便是德」的真正內涵
    古人重德不重色,跟現在人不同,現在是重色不重德。說老實話,真正重德的女子她一定不重色,她也不重才。有一句話大家可能都聽過,但是都有錯解,叫做「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個無才不是說真的沒有才,是她心裡沒有把才放在心上,這叫無才,心中無才,即使是才藝很高,她也不覺得自己有才,這叫無才,謙卑到極處。這個才就是德,她的德是什麼?謙卑。很多人都把這個錯解了,現在需要正名。
  • 「女子無才便是德」的真實含義
    中國漢字博大精深,很多字都有多個涵義,然而現代人都不願意讀書學習了,所以僅從字面意義去理解,結果老祖宗的大智慧,被現在的我們以訛傳訛,甚至恬不知恥的標榜自己。毫不客氣地說,正是這3個字被惡意曲解,才加劇今天的秩序混亂,我們必須糾正。這個誤會也是因為一個關鍵的字,是現代人錯解了「無才」的「無」字所造成的。
  • 你知道「女子無才便是德」的真正意思嗎?別被字面意思給騙了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這句話是出自清·張岱《公祭祁夫人文》:"眉公曰:丈夫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此語殊為未確。"這句話人們往往不說前半句,也許是沒記住,也許是刻意為之,其中緣由現在不得而知。而下半句往往被人們曲解,認為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女子不配擁有才華,其實事實並非如此。
  • 「女子無才便是德」的真正含義,請還祖先清白!
    一次在深圳上課,有一個女同學雙手交叉在胸前問我:「老師您這麼樣的捧古人,那我請問您,古人說「女子無才便是德」,請您解釋看看,為何古人這麼歧視我們女性?憑什麼做聖賢啊?」我說:「你講的好,大家都有這樣的誤解,不過在解釋之前我想先請問你,這句話的上聯是什麼?」她被我問得楞了一下,然後說:「嘿!有嗎?有上聯嗎?」
  • 「女子無才便是德」的真正含義,請還祖先清白
    這句女子無才便是德總是讓女權運動者恨得牙痒痒的,他們以為這句話是大男人用來貶損女性的!然而事實非但不是這樣,而且完全相反!中華兒女們對這句話的誤會可大了!這話又怎麼說呢?有嗎?有上聯嗎?下面的同學鴉雀無聲,接著有個同學說:上聯是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我說:這是另外一個大家都誤會的問題,我用別的篇幅再來解釋,不過這句話卻不是女子無才便是德的上聯,因為一句七個字,一句十個字,字數不一樣,怎麼當上聯!
  • 「女子無才便是德」究竟是什麼意思?
    」這句話,人們普遍的理解就是女子是不需要有什麼才能的,沒有才便是有德行了,而這是古代社會對女性的歧視,是為了讓她們置於愚昧無知的境地。不過,「女子無才便是德」的真實含義並非如此。從現有的史料看,這句話最早出自於明末文學家陳繼儒編撰的格言語錄集《安得長者言》中,原句是「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這應是其引用他人所言。陳繼儒對此的註解是:「女子通文識字,而能明大義者,固為賢德,然不可多得;其他便喜看曲本小說,挑動邪心,甚至舞文弄法,做出無醜事,反不如不識字,守拙安分之為愈也。女子無才便是德。可謂至言。」
  • 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被曲解了千年,真相原來是這樣
    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被曲解了千年,真相原來是這樣中國古代,女性的生活是及其不幸的。但凡有什麼禍害,世人都從女人身上找到根源,甚至亡國,背鍋的大多是女子。這女子的地位低到了塵埃裡,所以就出現了一句輕蔑之言:女子無才便是德。
  • 俗語「女子無才便是德」,下一句才是精華,卻少有人知
    就比如這句「女子無才便是德」,就因為斷章取義使得其成了古代女子揮之不去的枷鎖。古代的「男尊女卑」眾所周知,但更為發指的是,其剝奪了女子學習知識的權力,這不僅嚴重阻礙了社會的發展,也使得女性的解放遙不可及。
  • 女子無才便是德?這是被人們誤解最深的一句話
    「女子無才便是德」,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這句話,而且如果你去查閱相關資料,你會發現,對這句話的很多解釋是,古代社會的局限性,反映了對女性的歧視。但其實無論是現代還是古代,多數的人對這句話本身的意思就誤解了。
  • 「女子無才便是德」,老祖宗的這句話,究竟是啥意思?
    古人說「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咋聽起來,會讓女性朋友很不舒服,好像有點歧視女性的意思,所以這句話經常成為被批判的對象。這句話出自明朝文學家陳繼儒先生所著的《安得長者言》:「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然後他對這句話又註解道:「女子通文識字,而能明大義者,固為賢德,然不可多得;其它便喜看曲本小說,挑動邪心,甚至舞文弄法,做出無醜事,反不如不識字,守拙安分之為愈也。女子無才便是德。可謂至言。」
  • 你連「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本意都不知道,還好意思指責我無德?
    如果要舉例子來說明封建社會對女性的壓迫,「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一定會出現,男男女女們用它來說明古代女子被剝奪了教育的權利。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出處及原意對這句話起源的考據研究非常多,目前為學界公認的是出自明末時期文人陳繼儒的小品集《安得長者言》中的「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兩句話可能可能並非他原創,而是引用他覺得有道理的年長者的話語以教育子孫後代。
  • 自古道: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的上一句是什麼?
    什麼是女子無才便是德按照百科的說法,這句話的出處是清·張岱《公祭祁夫人文》:「眉公曰:丈夫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此語殊為未確。」如果做一個對聯,那麼就是「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上聯:「男子有德便是才」!這句是說一個男人必須要先有德,要以德行為主,以才幹為輔,德為才的根本。《論語·雍也》中說到:「文質彬彬,然後君子。」孔夫子從從才德相濟的角度強調男人的文和質的重要性。
  • 女子無才便是德:為何古代那些大家閨秀都讀書識字?
    還記得在《知否》這部電視劇中,趙麗穎飾演的明蘭曾對小公爺說:女子不如男子能付出代價,動輒就會身敗名裂。從這句話中便是能體會到在古代社會中女子生活的不易了。古人云:「女子無才便是德」,對於女子的標準簡單來說的話那便是四個字:大家閨秀。
  • 俗語「女子無才便是德」,原來誤會了這麼多年
    正是因為這句話完整的說起來是「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我們都知道以前在古代的時候都是以德和才來衡量一個人,作為評判此人是否優秀的標準,古人看人主要就是看此人是否有德或者是否有才,其實這句話並無貶低女性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