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女子無才便是德」,原來誤會了這麼多年

2020-10-23 鍾家臺

我們知道這句俗語,無論是在古代還是今天都是極為廣泛的流傳,但是到了今天的時候,仿佛已經被不被人們所認可,因為它的思想確實是存在很多不好的地方,認為女孩子不需要念書,其實我們要學會從本質去理解這句話,這句俗語並沒有去貶低女孩子,我們一起來看一看為什麼這麼說?

正是因為這句話完整的說起來是「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我們都知道以前在古代的時候都是以德和才來衡量一個人,作為評判此人是否優秀的標準,古人看人主要就是看此人是否有德或者是否有才,其實這句話並無貶低女性的意思。

其實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也不難理解了,我們都知道古代的時候,女子一般都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不會與外人面前拋頭露面,可是「才」一般是指精通琴棋書畫,舞文弄墨,這些東西自然是要在人面前展示了,可是對一個女孩子家來說這又如何合適呢?所以說她要讓她的丈夫將這些事情表現出來,這才是婦人之德。

所以這句話的意思其實是想讓女子以自己的德行為主要標準,並不是刻意去追求才華橫溢,其實主要是因為當時的大環境,女子就算比較有才華,也並無施展之地,反而如果女子有優良品德的話,是更加容易受到大家的歡迎以及大家的稱讚的。所以其實這句話並非不允許女人擁有才能。其實是希望女子將才能藏拙起來,讓其丈夫把才華表現出來。認為女子的品德比自己的才華更為主要,這才是古人原本的意思。

不過如今久而久之的這句話已經被很多人理解成了一種錯誤的意思,也很難糾正過來了,但是我們始終堅信一點,無論男子女子,有才有德都可成為人中龍鳳。

相關焦點

  • 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被曲解了千年,真相原來是這樣
    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被曲解了千年,真相原來是這樣中國古代,女性的生活是及其不幸的。但凡有什麼禍害,世人都從女人身上找到根源,甚至亡國,背鍋的大多是女子。這女子的地位低到了塵埃裡,所以就出現了一句輕蔑之言:女子無才便是德。
  • 「女子無才便是德」真正的意思是講女子有才還有德
    中國古時候有很多經典的話本來立意深遠,境界宏大,但在歷史的演變過程中逐漸以訛傳訛,慢慢違背了原來的本意,造成了現代人很大的誤解。比如孔子說的「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讓孔子蒙受了二千多年的不白之冤,還有一句,那就是今天我們要討論的「女子無才便是德」。
  • 俗語「女子無才便是德」,下一句才是精華,卻少有人知
    就比如這句「女子無才便是德」,就因為斷章取義使得其成了古代女子揮之不去的枷鎖。古代的「男尊女卑」眾所周知,但更為發指的是,其剝奪了女子學習知識的權力,這不僅嚴重阻礙了社會的發展,也使得女性的解放遙不可及。
  • 古人云:「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如今的社會……
    首先給大家引經據典的解釋下「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出處:明朝陳繼儒《安得長者言》釋義:男子與人爭辯的時候能夠顯露出道德修養,女子不與人爭辯是有道德修養的表現。陳眉公云:女子通文識字,而能明大義者,固為賢德,然不可多得;其它便喜看曲本小說,挑動邪心,甚至舞文弄法,做出無醜事,反不如不識字,守拙安分之為愈也。女子無才便是德。可謂至言。
  • 「女子無才便是德」的真正含義,請還祖先清白
    這句女子無才便是德總是讓女權運動者恨得牙痒痒的,他們以為這句話是大男人用來貶損女性的!然而事實非但不是這樣,而且完全相反!中華兒女們對這句話的誤會可大了!這話又怎麼說呢?下面的同學鴉雀無聲,接著有個同學說:上聯是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我說:這是另外一個大家都誤會的問題,我用別的篇幅再來解釋,不過這句話卻不是女子無才便是德的上聯,因為一句七個字,一句十個字,字數不一樣,怎麼當上聯!
  • 「女子無才便是德」的真正內涵
    古人重德不重色,跟現在人不同,現在是重色不重德。說老實話,真正重德的女子她一定不重色,她也不重才。有一句話大家可能都聽過,但是都有錯解,叫做「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個無才不是說真的沒有才,是她心裡沒有把才放在心上,這叫無才,心中無才,即使是才藝很高,她也不覺得自己有才,這叫無才,謙卑到極處。這個才就是德,她的德是什麼?謙卑。很多人都把這個錯解了,現在需要正名。
  • 深解「女子無才便是德」
    圖為清陳枚繪 《月曼清遊圖冊》局部提到「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尤其是在中共摧毀中華五千年文明、極盡所能詆毀傳統文化後,人們普遍的理解就是女子是不需要有什麼才能的,沒有才便是有德行了,而這是古代社會對女性的歧視,是為了讓她們置於愚昧無知的境地,自然這也成為中共宣傳古代社會是「黑暗的、腐朽的、落後的」所謂證據之一。不過,「女子無才便是德」的真實含義並非如此。
  • 下聯:女子無才便是德,很少有人知道上聯,真實含義被歪曲上千年
    這句話就是「女子無才便是德」大家可能都納悶這不就一句嗎?其實這句對聯完整的是:「丈夫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女子無才便是德」總是讓女權運動者恨得牙痒痒的,他們以為這句話是大男人用來貶損女性的!然而事實非但不是這樣,而且完全相反!中華兒女們對這句話的誤會可大了!這話又怎麼說呢?
  • 女子無才便是德?這是被人們誤解最深的一句話
    「女子無才便是德」,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這句話,而且如果你去查閱相關資料,你會發現,對這句話的很多解釋是,古代社會的局限性,反映了對女性的歧視。但其實無論是現代還是古代,多數的人對這句話本身的意思就誤解了。
  • 常言道「女子無才便是德」,其實上半句才是精髓,只是十人九不知
    生活中有很多常見的俗語,其實都是有上半句或下半句的,而且很多時候,上半句和下半句說表達的意思才是精髓,只是隨著時間的流逝,經常會出現斷章取義的現象,導致其中半句成為了廣為人知的俗語,所以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一句生活中常見的俗語,那就是「女子無才便是德」,其實這句話還有上半句,而且上半句才是精髓,具體是怎麼回事呢?一起來看看吧。
  • 「女子無才便是德」和「男子有德便是才」,你覺得對嗎?
    「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出自明朝張岱的《公祭祁夫人文》。現在咱且不要管它出自哪裡,當現在女性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應該是立馬會嗤之以鼻。她們一定會說:「這都是封建餘毒,我們要平等,我們要自由。」還有一句表述男人類似的話,這句話叫做「丈夫有德便是才」,那麼男人又會怎麼理解這句話呢?我想他們一定會是一臉的苦笑。
  • 煒觀與虹觀 I 從「女子無才便是德」說起……
    中國古代思想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在《論語 · 第十七章 · 陽貨篇》裡就記述:「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成為自古以來大家誤會女性的緣起。其實我們的至聖先師,又是萬世師表,主張「禮」與「仁」,「為政以德」,認為要用道德和禮教來治理國家才是最高尚的治國之道。
  • 你知道「女子無才便是德」的真正意思嗎?別被字面意思給騙了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這句話是出自清·張岱《公祭祁夫人文》:"眉公曰:丈夫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此語殊為未確。"這句話人們往往不說前半句,也許是沒記住,也許是刻意為之,其中緣由現在不得而知。而下半句往往被人們曲解,認為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女子不配擁有才華,其實事實並非如此。
  • 自古道: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的上一句是什麼?
    對於女權主義者來說,最痛恨的一句話大概莫過於「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總是讓人恨得牙痒痒的,她們以為這是大男人用來貶損女性的!然而事實是她們對這句話誤會大了。什麼是女子無才便是德按照百科的說法,這句話的出處是清·張岱《公祭祁夫人文》:「眉公曰:丈夫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此語殊為未確。」
  • 仕女圖中的「女性頻道」——「女子無才便是德?」
    「女子無才便是德?」這恐怕是一個千古誤會。自古文人愛雅集均行那「曲水流觴」之事,才女們也不例外,比如「鬥草」。柳永說:「處處踏青鬥草,人人眷紅偎翠」。才女們要做「文鬥」,即對花草名:女子採來百草,以對仗的形式互報草名,以採多者、對仗水平高者贏,玩這樣的遊戲要有植物知識和文學修養的。如《鏡花緣》中眾女在百藥圃鬥草。鄴芳說出新玩法:「當歸一名『文無』,芍藥一名『將離』,諸如此類,可準借用麼?」既要對名稱、又要涉及內在的應對,如長春對半夏、觀音柳對羅漢松……這是全然文人式的玩法了。
  • 古人說的女子無才便是德,那麼這句話到底表達的是什麼意思?
    「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出現於明末,是一句名諺俗語,這個考證結論為大多數學者所共認。據目前所見的文獻記載,這句話在晚明時期兩位文人的著作中均有出現,一位陳繼儒的小品集《安得長者言》:「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另一個出處是在馮夢龍《智囊》:「語有之:『男子有德便是才,婦人無才便是德』。其然,豈能然乎?......無才而可以為德,則天下至懵婦人毋乃皆德類也乎?」
  • 常說「女子無才便是德」,其實前半句才是正解,很多人都誤解了
    「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大多數人都理解錯了,前半句話才是更重要的,但大多數人都不知道。「女子無才便是德」來源這句古言的來源有許多說法,很早以前這句話就流傳下來,歷史久遠,無法考證真正說出這句話的人。其中的一個說法是,清朝大文豪張岱先生在自己的《公祭祁夫人》中提及「眉公曰:丈夫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此語殊為未確。」然這句話中的眉工,則是明末時期的文學大家陳繼儒,他為何會說出這句話呢?這離不開當時的社會背景和大多數人的思想禁錮。
  • 「女子無才便是德」究竟是什麼意思?
    提到「女子無才便是德不過,「女子無才便是德」的真實含義並非如此。從現有的史料看,這句話最早出自於明末文學家陳繼儒編撰的格言語錄集《安得長者言》中,原句是「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這應是其引用他人所言。陳繼儒對此的註解是:「女子通文識字,而能明大義者,固為賢德,然不可多得;其他便喜看曲本小說,挑動邪心,甚至舞文弄法,做出無醜事,反不如不識字,守拙安分之為愈也。女子無才便是德。可謂至言。」
  • 「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被誤解了千百年,其實是讚嘆女性的!
    比如「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就很容易被人誤解,尤其是女性朋友,一聽到這句話可能就會火冒三丈,覺得這純粹是封建社會的思想,是壓迫婦女的表現。其實是大家完全誤會了,這本是誇讚女人的一句話,其中有兩層意思。第一,這句話裡的「無」字,不只是沒有的意思,而是一個動詞,有「不顯露」的意思。
  • 「女子無才便是德」被罵不尊重女性,看了上半句,才知古人有多牛
    早在春秋時期,社會的世俗觀念就已有些畸形,普遍認為女子不能有才智,否則就會禍亂一方。發展到後世,有人用一句「女子無才便是德」來概括這種情況,認為女子只要無才無智就是最大的德能了。顯然這是封建社會對女性的歧視,是父權制文化下的「雙標」現象,因此被很多人所不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