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女子無才便是德」,其實上半句才是精髓,只是十人九不知

2020-11-25 騰訊網

生活中有很多常見的俗語,其實都是有上半句或下半句的,而且很多時候,上半句和下半句說表達的意思才是精髓,只是隨著時間的流逝,經常會出現斷章取義的現象,導致其中半句成為了廣為人知的俗語,所以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一句生活中常見的俗語,那就是「女子無才便是德」,其實這句話還有上半句,而且上半句才是精髓,具體是怎麼回事呢?一起來看看吧。

這句話最早出自張岱的《公祭祁夫人文》中,原文是:「丈夫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所以這句話上半句就是丈夫有德便是才,那麼這句話又是什麼意思呢?

要理解這句話就要知道其中一個非常關鍵的字是什麼意思,那就是「便」這個字,這個字在這裡的意思是分辨辨別的意思,所以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對於男人來說,應該先判斷他的品德,再判斷他的才華,而對於女人來說,若是女子沒有才華,那麼我們再根據她的品德操守來判斷她的為人,所以這其實是在強調,根據一個人的品德來判斷一個人,只是被很多不了解實情的人給誤解了,那麼到這裡,大家對此有什麼想說的嗎?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女子無才便是德」被理解為打壓女性,看了上半句才知冤枉古人了
    似乎在中國古代文化中,對於女子的態度是非常不友善的,比如孔子就曾經說過:唯小人與女子難養也。另外還流傳這樣一句話: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其實原意並非大眾理解的那樣。那麼它的原意究竟是什麼呢?圖片:「女子無才便是德」劇照一、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大眾意義很多話語都存在這樣的現象,句子的原始意義和後來的引申意義會出現巨大變化,比如典型的例子就是「朝三暮四」這個成語。原先朝三暮四指的是玩弄一些手段愚弄別人,後來這個成語的引申意義變成一個人三心二意、反覆無常。而女子無才便是德也存在著類似情況,既原始意義和後來大眾理解的意義有出入。
  • 「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被誤解了千百年,其實是讚嘆女性的!
    古人的很多話,大家都只看表面字義,而不了解古話的真實含義,所以千百年來以訛傳訛,最終被大多數人誤解。比如「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就很容易被人誤解,尤其是女性朋友,一聽到這句話可能就會火冒三丈,覺得這純粹是封建社會的思想,是壓迫婦女的表現。
  • 俗語「女子無才便是德」,下一句才是精華,卻少有人知
    每當女子顯露對知識的渴望時,總被人以這句「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荒繆言論所扼殺。這句話是在明末陳繼儒的一本著作中首次出現,我們先來看看這句話的原意是多麼的荒繆:「女子通文識字,而能明大義者,固為賢德,然不可多得;其它便喜看曲本小說,挑動邪心,甚至舞文弄法,做出無醜事,反不如不識字,守拙安分之為愈也。女子無才便是德。可謂至言。」
  • 俗語:「貧賤夫妻百事哀」,其實上半句才是精華,可惜十人九不知
    但是有些詩詞中有那麼一兩句,成為了經典中的經典,但我們卻不知上半句。比如,「貧賤夫妻百事哀」,你知道它的原來意思嗎?它的上半句更是精華,可惜十人九不知!現在這句話大多被用在形容貧窮的夫婦因為沒有足夠的金錢支撐,所以總是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並且這些產生的問題對於貧窮的夫婦來說,也是無法解決。但事實上這句俗語的原意並非是這樣的,那麼,這句話到底是怎麼來的呢?
  • 「女子無才便是德」被罵不尊重女性,看了上半句,才知古人有多牛
    早在春秋時期,社會的世俗觀念就已有些畸形,普遍認為女子不能有才智,否則就會禍亂一方。發展到後世,有人用一句「女子無才便是德」來概括這種情況,認為女子只要無才無智就是最大的德能了。顯然這是封建社會對女性的歧視,是父權制文化下的「雙標」現象,因此被很多人所不齒。
  • 深解「女子無才便是德」
    首先從現有的史料看,這句話最早出自於明末文學家陳繼儒編撰的格言語錄集《安得長者言》中,原句是「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這應是其引用他人所言。陳繼儒對此的註解是:「女子通文識字,而能明大義者,固為賢德,然不可多得;其他便喜看曲本小說,挑動邪心,甚至舞文弄法,做出無醜事,反不如不識字,守拙安分之為愈也。女子無才便是德。可謂至言。」
  • 下聯:女子無才便是德,很少有人知道上聯,真實含義被歪曲上千年
    這句話就是「女子無才便是德」大家可能都納悶這不就一句嗎?其實這句對聯完整的是:「丈夫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女子無才便是德」總是讓女權運動者恨得牙痒痒的,他們以為這句話是大男人用來貶損女性的!然而事實非但不是這樣,而且完全相反!中華兒女們對這句話的誤會可大了!這話又怎麼說呢?
  • 古人云:「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如今的社會……
    首先給大家引經據典的解釋下「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出處:明朝陳繼儒《安得長者言》釋義:男子與人爭辯的時候能夠顯露出道德修養,女子不與人爭辯是有道德修養的表現。陳眉公云:女子通文識字,而能明大義者,固為賢德,然不可多得;其它便喜看曲本小說,挑動邪心,甚至舞文弄法,做出無醜事,反不如不識字,守拙安分之為愈也。女子無才便是德。可謂至言。
  • 「女子無才便是德」和「男子有德便是才」,你覺得對嗎?
    「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出自明朝張岱的《公祭祁夫人文》。現在咱且不要管它出自哪裡,當現在女性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應該是立馬會嗤之以鼻。她們一定會說:「這都是封建餘毒,我們要平等,我們要自由。」再說回「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
  • 「女子無才便是德」的真正內涵
    古人重德不重色,跟現在人不同,現在是重色不重德。說老實話,真正重德的女子她一定不重色,她也不重才。有一句話大家可能都聽過,但是都有錯解,叫做「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個無才不是說真的沒有才,是她心裡沒有把才放在心上,這叫無才,心中無才,即使是才藝很高,她也不覺得自己有才,這叫無才,謙卑到極處。這個才就是德,她的德是什麼?謙卑。很多人都把這個錯解了,現在需要正名。
  • 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被曲解了千年,真相原來是這樣
    有多少女子因此吃了沒文化的虧,但這句話是真正的含義其實實在誇讚女子德行的,大家知道嗎?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聊聊這「無才」與「德」的問題,說說這「女子無才便是德」是一句多麼高讚美之言。根據史書《安得長者言》記載:「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然後他對這句話又註解道:「女子通文識字,而能明大義者,固為賢德,然不可多得;其它便喜看曲本小說,挑動邪心,甚至舞文弄法,做出無醜事,反不如不識字,守拙安分之為愈也。女子無才便是德。可謂至言。」
  •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其實下一句才是重點,但十人九不知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其實下一句才是重點,但十人九不知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有不少至理名言都被人們當作是圭臬,流傳至今。而其中就有一句千古名言「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廣為流傳,但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其實這句名言還有下半句,而下半句才是重點,但卻十人九不知。首先這上半句「生死有命,富貴在天。」的大意就是每個人的生老病死,以及榮華富貴都是早已經被上天給安排好的,要認命。而這句話的含義也確實並不能給人正能量,反而是一種極其消極的感覺,但其實下半句才更為經典。
  • 「女子無才便是德」真正的意思是講女子有才還有德
    比如孔子說的「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讓孔子蒙受了二千多年的不白之冤,還有一句,那就是今天我們要討論的「女子無才便是德」。有人說「女子無才便是德」也是孔子說的,但從現有的資料來看,沒有證據表明孔子說了這句話。
  • 「女子無才便是德」究竟是什麼意思?
    不過,「女子無才便是德」的真實含義並非如此。從現有的史料看,這句話最早出自於明末文學家陳繼儒編撰的格言語錄集《安得長者言》中,原句是「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這應是其引用他人所言。陳繼儒對此的註解是:「女子通文識字,而能明大義者,固為賢德,然不可多得;其他便喜看曲本小說,挑動邪心,甚至舞文弄法,做出無醜事,反不如不識字,守拙安分之為愈也。女子無才便是德。可謂至言。」
  • 「女子無才便是德」,老祖宗的這句話,究竟是啥意思?
    古人說「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咋聽起來,會讓女性朋友很不舒服,好像有點歧視女性的意思,所以這句話經常成為被批判的對象。其實是大家誤解了這句話的原意,否則的話,古代那麼多的才女,譬如蔡文姬、卓文君、李清照、班昭、上官婉兒等等,豈不都是無德之人了,她們怎麼還會流芳百世,為後人所敬仰呢?
  • 俗語:「久貧家中無賢妻」,上半句十人九不知,說透了人心現實
    俗語:「久貧家中無賢妻」,上半句十人九不知,說透了人心現實很多時候我們都希望著有一個十分理想的人際關係,那就是親人和睦,朋友知心,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往往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因素,我們會去考慮許多東西,其中最為現實的就是利益。
  • 「女子無才便是德」?再不理解這句話的真正含義你要被人笑話了
    相信大家應該都聽過「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這句話的上一句是「男子有德便是才」,對於這句話的解釋主要有兩個,其一是字面意思,是說女子沒有才華才是有德的表現,其二是說沒有才華的女子要主要看德行。但人們普遍認為的是第一種解釋,於是「女子無才便是德」便成為了封建社會男人們限制女子的一種很好的藉口,但是這種說法是什麼時候出現的,難道真的是整個古代都有這種看法麼,又或者是只是個別朝代的通行文化?
  • 俗語「女子無才便是德」,原來誤會了這麼多年
    正是因為這句話完整的說起來是「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我們都知道以前在古代的時候都是以德和才來衡量一個人,作為評判此人是否優秀的標準,古人看人主要就是看此人是否有德或者是否有才,其實這句話並無貶低女性的意思。
  • 女子無才便是德?這是被人們誤解最深的一句話
    「女子無才便是德」,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這句話,而且如果你去查閱相關資料,你會發現,對這句話的很多解釋是,古代社會的局限性,反映了對女性的歧視。但其實無論是現代還是古代,多數的人對這句話本身的意思就誤解了。
  • 自古道: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的上一句是什麼?
    對於女權主義者來說,最痛恨的一句話大概莫過於「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總是讓人恨得牙痒痒的,她們以為這是大男人用來貶損女性的!然而事實是她們對這句話誤會大了。什麼是女子無才便是德按照百科的說法,這句話的出處是清·張岱《公祭祁夫人文》:「眉公曰:丈夫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此語殊為未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