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望著盼望著,一年一度的電影電視盛宴終於要開始了。2017年上海國際電影電視節於6月12日啟幕,其中,第23屆上海電視節於6月12日至16日舉辦,第20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於6月17日至26日舉辦。
6月8日,本屆上海國際電影電視節在中華藝術宮召開新聞發布會,推進「一帶一路」人文交流的主題活動,將成為本屆影視節的最大亮點;展現中國影視人堅定文化自信,為實現「中華文化復興夢」的不懈追求,將成為主體內容。
新聞發布會上,公布了第23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評委、白玉蘭獎入圍作品名單和第20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評委名單、金爵獎入圍作品、亞洲新人獎入圍作品,以及部分參加影視節紅毯的演員和劇組名單。
此外,今天的新聞發布會上公布了本屆電影節的開幕電影。中國電影《烽火芳菲》將在6月17日晚拉開本屆電影節大幕。該片由曾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兩次獲得坎城電影節金棕櫚獎的丹麥導演比利·奧古斯特執導,劉亦菲、埃米爾·赫斯基、李芳淙、嚴屹寬等主演。
這部影片講述了美國飛行員在執行任務中因燃油耗盡迫降在中國浙江沿海,被中國女子救助後發生的令人盪氣迴腸的故事。影片從人性角度解讀戰爭,著力再現烽火歲月下人性真善美的故事。
聚焦「一帶一路」今年,來自106個國家和地區的電影機構共2528部影片報名第20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其中包括47個國家的1016部影片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過遴選,32個沿線國家的189部影片進入金爵獎、亞洲新人獎評選和各大展映單元。上海電視節的電視展播中,也能看到來自俄羅斯、新加坡以及中國等沿線國家的作品。
影視文化對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民心相通、深化交流、產生共識、形成合力,具有獨特優勢。上海國際影視節是我國召開「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後舉行的重大文化活動,上海是「一帶一路」的「橋頭堡」,推動「一帶一路」人文交流毫無疑問成為了影視節的辦節使命。6月17日,「一帶一路」沿線15個電影節的代表將相聚一堂,共同籤訂「一帶一路」電影文化交流合作備忘錄;中塞合拍片《捕夢之鄉》將宣布籤約。隨後舉行的「一帶一路」電影文化圓桌論壇,沿線國家電影節主席和電影機構負責人將聚焦各國電影產業發展現狀,繪製在「一帶一路」電影文化的互鑑互學中共同發展的藍圖。電影市場還設立了「一帶一路」主題館,超過25個沿線國家和地區的電影人、電影機構參與展示;沿線國家電影人還將舉辦「一帶一路」國別文化推廣、與中國同行的一對一交流等活動。此外,在成龍動作電影周、金爵頒獎典禮等活動中,「一帶一路」人文交流也將成為重要的內容元素。
題材直面生活我國影視發展近年成效顯著,保持著良好態勢,進入發展「黃金期」,正在由影視大國向影視強國穩步邁進。本屆影視節搭建平臺,讓眾多中國影視佳作集中亮相,展現出中國影視人執著的夢想追求和寬廣的文化情懷。
本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國產劇入圍作品,絕大部分是當代題材,反映出創作出現關注時代、直面生活的趨勢。
本屆電影節期間,國產影片將大放異彩,不僅有中國影片入圍金爵獎、亞新獎,中國新片展映單元、中國傳媒大獎等還將推出一大批中國電影優秀新作。電影節期間,政府主管部門將深入解讀促進影視產業發展的扶持政策,各種電影最新數據也將得到權威發布。信息密集的活動,將讓人們體驗我國電影創作和電影實力正在發生的巨大變化。顯然,創作活力的增強、市場主體的活躍、行業指標的增長、「走出去」步伐的加大等等,來自於我國對文藝繁榮發展的有力推動,來自於廣大影視工作者通過不斷堅定文化自信所產生的力量,也來自於廣大人民群眾對文化需求的持續提升。
片量又創新高經歷了緊張有序的前期籌備,目前,第23屆上海電視節和第20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已準備就緒。從6月12日起,白玉蘭獎各個獎項開始評選;經過精心遴選的41部102集中外電視劇、紀錄片、動畫片,已在上海的四個電視頻道展播。
本屆電影節的全球徵片數量再創歷史新高,經過遴選,500多部影片將在覆蓋全市16個區的45家專業影院展映,場次達1500場左右,廣大市民在家門口就能分享電影節的精彩。電影節的展映內容豐富多彩,常設的「一帶一路」「向大師致敬」「名導新作」「siff經典」「地球村」「多元視角」等等單元片量充沛,全球佳作高度集中;「中華戲曲電影」「中國新片」「建軍90周年」「香港回歸20周年」等單元的影片,將全方位展示國產電影的藝術風貌和電影人的創作情懷;新開設的「橋」單元將介紹國際電影潮流中的獨立電影,「午夜驚奇」單元則讓年輕人嘗試在全球十分流行的觀影體驗方式,而「科幻電影」單元則匯集了多部名片,讓觀眾在充滿想像力的故事中受到啟發。
特設戲曲單元為傳承和弘揚民族優秀文化,本屆影視節還特設「中華戲曲電影」單元,展映6部京劇影片。戲曲藝術是民族文化的結晶,電影是戲曲藝術的最佳傳播渠道,近三年來,我國已拍攝了62部戲曲電影。中國第一部電影拍攝的是戲曲《定軍山》,上海歷來是中國戲曲電影的重要生產基地,我國第一部彩色電影《梁山伯與祝英臺》、第一部反映戲曲演員藝術生涯的電影《舞臺姐妹》、第一部3D全景聲戲曲電影《霸王別姬》都誕生於上海。本屆電影節落實國家關於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戰略需求,通過戲曲電影的展映和活動,將為廣大戲迷提供歡樂時光。
今年是上海國際電影節20屆,24年來,電影節伴隨中國電影的發展,吸引了全球電影人的目光,成為擴大中國電影影響力的重要國際品牌和提升上海城市核心競爭力的重要資源。本屆影視節期間,反映電影節20屆成長足跡的「光影築夢」展覽將在全市電影院、商場、地鐵站等20多個場所展出,「我與我的電影節」徵文將讓廣大影迷傾訴與電影節的情緣,在金爵頒獎典禮上,彩虹合唱團將唱響他們新創作的歌曲《看電影——我的電影記憶》,一批從市民中徵集的電影節有緣人,也將講述他們與電影節多年相伴的情緣。
論壇促行業發展匯集中外影視人創意和觀念的影視節論壇,歷來受到廣大影視工作者的密切關注。今年影視節呈現的豐富內容,將反映中外電影人對影視發展的思考、探索和交流。上海電視節期間舉行的9場白玉蘭電視論壇,主題有「中國電視劇如何體現文化自信」「中國電視節目自主創新高峰會」「中國網劇『未來式』」「現實題材的創新和IP改編的出路」等。電影節將舉辦的14場金爵電影論壇,將圍繞「一帶一路」「中國電影產業」「工匠精神」「供給側改革」「解讀上海電影政策」「滬港電影合作交流」「類型電影」等,這些論壇的主題,覆蓋了電影產業鏈各個環節和電影發展的現在和將來。來自海內外的電影人們,將在對話和交流中相互溝通,為發展出謀劃策。
今年,電視節除了舉辦電視市場活動之外,還與國際廣播電視器材著名展會「NAB Show」首次合作,在浦東新國際博覽中心舉辦跨媒體技術展,這個展會將以琳琅滿目的高科技設備和此起彼伏的研討會、大師班、培訓課等,助力海內外同行的全新合作。電影市場則將首次舉辦首次舉辦「拍攝圖書」推介洽談會,開展優秀文學作品的推介和洽談。已堅持十年的電影項目創投新設「創投訓練營」,進一步加大培育孵化新人新作的力度。
今年,國家有關部門還將繼續在上海影視節期間舉辦一系列重要活動,其中包括:第五屆優秀國產紀錄片及創作人才扶持項目表彰活動;由文化部等主辦的中外影視譯製合作高級研究班和座談會;
國際版權組織舉辦的「版權與電影國際論壇」等。
近年來,隨著上海扶持電影產業政策的出臺,市、區聯動積極推動電影產業發展。上海國際電影節落實有關電影政策,實現市、區兩級聯動,共同促進電影產業發展。其中,與普陀區合辦的網際網路電影系列活動,將在6月20、21日舉辦網際網路電影展映、網際網路電影上海高峰論壇、網際網路+影視產業投資跨界峰會、網際網路電影之夜等活動;6月18日至22日的成龍動作電影周,今年首次落戶浦東新區,將進行「與成龍面對面」開幕活動、動作影片展映、動作電影周之夜等一系列活動;與靜安區合辦的亞洲新人獎是上海國際電影節的重要評選活動,已與電影項目創投、國際直通車等形成了階梯型新人新作孵化機制,6月23日將在大寧劇院揭曉本屆新人獎獲獎名單。
紅毯星光閃耀6月16日傍晚,群星閃耀的白玉蘭頒獎典禮和紅毯活動在東方藝術中心舉行。包括《歡樂頌》《小別離》《中國式關係》以及一批新劇50多個劇組的200多位導演、演員等,將踏上紅毯,參加頒獎典禮。
6月17日傍晚,享有「亞洲第一紅毯」的上海國際電影節紅毯活動和金爵盛典儀式將在上海大劇院舉行。來自世界各地的電影明星、電影嘉賓,以及30多個劇組約400多人將登上紅毯。其中包括馮小剛、許鞍華、周迅、楊冪、張震、劉燁等中國明星,海外明星有因影片《愛在日落黃昏時》而揚名的法國明星朱麗·德爾佩、出演馮德倫執導的電影《俠盜聯盟》的讓·雷諾、義大利國寶級電影演員古欣娜塔等。
6月25日,金爵頒獎典禮與紅毯活動在上海大劇院舉行。法國影星於佩爾、英國女星米拉·喬沃維奇等一大批中外明星,與20多個電影劇組亮相紅毯。當晚的頒獎典禮上,隨著一個個獎項的揭曉,上海彩虹合唱團將在這個不眠之夜,唱響他們最新創作的新歌《看電影——我的電影記憶》,以祝賀電影節20屆。
第23屆上海電視節、第20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即將拉開大幕。今年的影視節,將力爭辦出新面貌、新格局、新特色,繼續憑藉創新精神和專業精神,主動推進「一帶一路」人文交流,為中國影視人搭建展現中國情懷、民族夢想的平臺,為廣大人民群眾端上享受中外優秀電影藝術、認識各國文化底蘊的盛宴。
附:第20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入圍影片名單《布裡斯比熊》(美國),導演:戴夫·麥卡裡
《烽火芳菲》(中國),導演:比利·奧古斯特
《冰之下》(中國),導演:蔡尚君
《故障狀況》(羅馬尼亞),導演:克特林·薩伊澤斯庫
《我是殺人犯》(波蘭),導演:馬賽·皮耶普萊茲卡
《在偉大的和可怕的世界》(義大利),導演:丹尼爾·馬焦尼/蘿拉·佩裡尼/瑪利亞·格拉齊亞·佩裡亞
《哈爾姆斯》(俄羅斯),導演:伊萬·布洛茨尼科夫
《瘋癲之翼》(英國),導演:羅伯特·穆蘭
《我單純的兄弟》(德國),導演:馬庫斯·高勒
《哀苦心事》(孟加拉國/印度),導演:穆斯塔法·薩瓦爾·法羅齊
《明月幾時有》(中國),導演:許鞍華
《三輪浮生》(菲律賓),導演:保羅·維拉拉納
《追憶》(日本),導演:降旗康男
《籌款風波》(伊朗),導演:莫斯塔法·塔吉扎德赫
金爵獎紀錄片單元入圍名單《大索尼婭》(美國),導演:莉亞·沃肖斯基
《好郵差》(芬蘭/保加利亞),導演:託尼斯拉夫·赫裡斯託
《少年犯》(義大利),導演:米凱萊·桑託羅
《搖搖晃晃的人間》(中國),導演:範儉
《當保羅穿越大海》(德國),導演:雅各布·普羅伊斯
金爵獎動畫片單元入圍名單《哈吉布基的森林冒險》(挪威),導演:拉斯姆斯·A·西韋特森
《至愛梵谷》(英國),導演:休·韋爾什曼/多洛塔·科別拉
《宣告黎明的露之歌》(日本),導演:湯淺政明
《小鳥總動員》(德國/比利時/盧森堡/挪威),導演:雷扎·梅馬裡/託比·格恩柯爾
《阿唐奇遇》(中國),導演:王微
上海國際電影節亞洲新人獎入圍名單最佳影片《靜默之下》(以色列)
《分貝人生》(馬來西亞)
《被陽光移動的山脈》(中國)
《狗與愚》(伊朗)
《石頭》(中國)
最佳導演《分貝人生》陳勝吉(馬來西亞)
《被陽光移動的山脈》王強(中國)
《空白的13年》齋藤工(日本)
《目擊者之追兇》程偉豪(中國臺灣)
《石頭》趙祥(中國)
最佳編劇《褐紅》普爾克特(印度)
《愛,別,夏威夷》松村真吾(日本)
《被陽光移動的山脈》王強(中國)
《狗與愚》阿里·默罕默德·加塞米、阿扎姆·納耶菲(伊朗)
《石頭》趙祥、劉丹(中國)
最佳攝影《靜默之下》託姆·莫內塔(以色列)
《褐紅》蘇米·慕克吉(印度)
《愛,別,夏威夷》藪下雷太(日本)
《分貝人生》陳克勤(馬來西亞)
《目擊者之追兇》陳麒文(中國臺灣)
最佳女演員《塵埃》奧庫·卡拉耶 (土耳其)
《靜默之下》艾德娃·博勒(以色列)
《強尼·凱克》瑞瑪 席丹(中國臺灣)
《狗與愚》艾斯·巴赫施扎德(伊朗)
《閃光少女》徐璐(中國)
最佳男演員《靜默之下》阿摩司·塔瑪姆(以色列)
《分貝人生》陳澤耀(馬來西亞)
《閃光少女》彭昱暢(中國)
《黃金花》凌文龍(中國香港)
《乘風破浪》李榮浩(中國)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