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電影節】互利、合作:「一帶一路」電影人在上海覓知音

2020-12-15 界面新聞

布萊希特在《高加索灰闌記》的戲文中寫道:「最好的要歸於善待的:聰穎的孩兒歸於慈祥的媽媽,好讓他長大後一展才華;矯健的馬兒歸于敏捷的騎手,好讓它日行千裡沙場叱吒;肥沃的山谷歸於灌溉的農夫,好讓漫山遍野綻開鮮花」。

這段話聽著「烏託邦」,但這「烏託邦」已在上海國際電影節上初露端倪。今年,上海國際電影節與「一帶一路」沿線29個國家31個機構結盟,並設立「一帶一路」電影周。讓不同於好萊塢商業大片的現實主義作品被更多人看到,讓致力於用鏡頭展現人生寬度和深度的各國電影人相識、合作,讓世界的多樣性、多元化得以集中展現,讓除坎城、柏林、威尼斯三大節之外的更多電影節彼此了解、加深溝通......這些都是上海電影人正在努力構建的藍圖和幾近實現的夢想。

71屆坎城評審團獎作品《迦百農》領銜今年「一帶一路」電影周

今年共有49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1369部影片報名參加上海國際電影節。組委會從中選出154部影片列入各展映單元,其中25個國家的26部影片在「一帶一路」電影周展映。上海電影家協會副主席、上海戲劇學院教授石川這一單元的選片人之一,他與另外兩位選片人從26部影片中選出8部入圍片。這些作品在展映後,由「一帶一路」上的各國媒體和上海觀眾共同推選出三項榮譽,分別是「最受觀眾喜愛影片」、「一帶一路媒體關注影片」和「一帶一路媒體關注電影人」。

石川告訴界面娛樂,他十多年前在北京讀電影學博士時,就常到中國電影資料館看小國影展,「這些國家電影的豐富性、多樣性,是你平時在市場上看不到的。現在我們看的電影太單一了,都是好萊塢商業大片。對於專業從事電影工作的人來說,這種機會很難得,物以稀為貴。所以這次上影節組委會邀請我做選片工作,我馬上答應。」

《嗝嗝老師》

在短時間內一口氣看完25個國家的26部影片,石川直言收穫極大,「差不多每個國家一部,從中國開始看,然後是東亞、中亞國家,再到東歐的捷克、匈牙利,再到波羅的海、立陶宛、拉脫維亞,最後是南歐的義大利,非洲,亞歐交界的土耳其。這些電影地理上分布廣泛,涉及佛教、伊斯蘭教、東正教、天主教等宗教傳統,文化的豐富性特別鮮明。」

最終,來自中國的楊明明和來自印度尼西亞的卡米拉·安迪尼分別憑藉影片《柔情史》和《亦真亦幻》獲選「一帶一路」電影周媒體關注電影人;俄羅斯影片《心律失常》和義大利影片《我的女兒》獲選「一帶一路」電影周媒體關注影片,波蘭影片《平安夜》獲得「一帶一路」電影周最受觀眾喜愛影片榮譽表彰。

「一帶一路」電影周作品《少女娜姆》《柔情史》《不要吻我》

其中《心律失常》是石川非常喜歡的一部作品,他向界面娛樂介紹,「這是一部俄羅斯電影,講一個開著救護車到處去搶救病人的大夫,做什麼都不順,跟單位領導搞不好關係,經常被患者家屬投訴,老婆要跟他離婚,他自己又酗酒……這樣一個一無是處的人,他有沒有權利獲得別人的寬容和理解,得到愛情和幸福?對這樣的故事,中國觀眾會有共鳴。一方面讓我們了解到現在俄羅斯的文化和社會現狀;另一方面也促使我們反思,當面臨同樣的生活困境時該怎樣去面對。」

除了能為中國影迷提供完全不同的觀影體驗,石川同時認為這些國家的電影對中國影人也有警醒作用。「這些國家影人面臨的商業壓力,某種程度上比中國導演有過之而無不及。他們資源很少,請不起大牌明星,也沒有那麼多錢去拍大場面,他們把鏡頭對準現實生活中的草根階層,深入挖掘他們的內心世界,去剖析他們的情感和痛苦。這恰恰是中國電影所欠缺的。他們的創作環境、市場條件不如我們,卻還在堅持這種創作理念和風格,我們有什麼理由退縮呢?」

由於上海電影節期間的放映非常密集,考慮到「一帶一路」電影周中的影片可能會被其他熱點的影片淹沒而無法讓更多人看到,上海國際電影電視節組委會執行副秘書長傅文霞透露,未來不排除在非電影節時段增加這些電影的放映,「這些片子很好反映了『一帶一路』國家特色,希望其中一部分可以在下半年的藝術聯盟集中展映。」

能吸引來這麼多國家的電影參展,與上海國際電影節過去三年的務實工作分不開:從2015年首次設立「絲綢之路」影展單元,放映愛沙尼亞、斯洛伐克、印度尼西亞等國的11部影片;到第二年將這一單元改名為「一帶一路」,並設置為固定單元,放映了12個國家的影片;到2017年增加到17部影片,同時與匈牙利、立陶宛、印度等13個國家的電影機構籤訂「一帶一路」合作備忘錄。再到今年的「一帶一路」電影節聯盟和電影周,上影節在逐年擴大自身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電影節上的影響力和連接度。

上影節「一帶一路」電影節聯盟包含了29個國家31個機構

在本屆電影節期間舉辦的「一帶一路」圓桌峰會上,電影節聯盟的29個國家31個機構都表達了要彼此合作的迫切願望,包括:建立信息共享機制,互相推薦影片參加展映,推薦電影人擔任評委及大師班和論壇嘉賓,互相推進電影合拍項目等務實而具體的內容。

近十年,中國電影市場在全球範圍內迅速崛起,去年有九部美國電影在中國的票房超越本土。這樣的成績,讓全球影人都更加看重中國市場,也希望能在中國獲得更多合拍機會。

石川告訴界面娛樂,目前他手裡就接到好幾個「一帶一路」國家的電影項目,「都想跟中國合拍,通過合拍進入中國市場。」但他也坦言這種合拍並不容易實現,「一個很大的問題是,這些國家電影人在資金上並不充裕,以中國當下的市場環境看,要實現合拍挺困難。如今上海電影節為他們提供了更多的出路和展示平臺,對他們來說意義重大。」

印度孟買電影節藝術總監斯姆裡奇基蘭在上影節上就表達了,希望印度電影人能通過這一聯盟,尋找到專業人士一起做符合中國觀眾口味、紮實講述中國故事的電影。愛爾蘭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創始人兼主席卡拉·穆尼也表示,他們的電影節擁有一個線上「創投」單元,她一直期待中國作者的出現。

「一帶一路」電影節聯盟備忘錄正式籤訂

石川在主持「一帶一路」圓桌論壇時曾遭遇一個「小抗議」,「有位非洲小哥質問我,『一帶一路』電影節聯盟為什麼沒有非洲國家?我說有埃及代表。他說,埃及不算典型的非洲國家,它只是地處非洲,文化、宗教、生活習慣卻屬於阿拉伯,與非洲國家有很大差異。」石川認為這個小插曲也從一個層面說明「一帶一路」電影節聯盟對歐美之外的小國吸引力巨大。「這些國家的影片即使送到歐洲三大節,也未必能得到重視。而上海電影節是A類電影節,它能提供更大、更明亮的舞臺讓他們展示。」

雖然今年只是「一帶一路」電影節聯盟建立和「一帶一路」電影周舉辦的第一年,但石川認為這一板塊未來一定會成為上海國際電影節的亮點。「你在其他電影節上很難看到一個小單元裡就有20多部多樣化的片子,品質還很有保障。我非常看好這一板塊的成長性。」

「一帶一路」電影周入圍作品《我的女兒》

界面娛樂也觀察到,在「一帶一路」電影周上,能看到那些宣傳力度遠遠不及歐美國家影人的作品,依然有著極高的藝術水準。而相比歐美,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各國之間的交流歷史更為久遠,甚至僅我們和其中一些國家古老文明的交通史,就長於歐美國家的歷史。沒有從波斯引進的音樂舞蹈,中國就不能創造百戲、散樂、大曲和霓裳羽衣舞。我們與這些國家的電影人、藝術家們因歷史與地緣的密切關係,在藝術創作上本應有更多的默契與共鳴。

如今,上海國際電影節以宏觀、長遠的考量,兼顧專業性、知識性、大眾性的框架,與「一帶一路」沿線29個國家31個機構達成聯盟;同時更以專業的角度,站在為影迷服務的立場挑選電影作品進行展映,專業性與公共性相融無礙、相得益彰。而未來,「一帶一路」電影節聯盟和「一帶一路」電影周,在上海這個策源地必將會有更值得期待的發展。

(實習生曹蕾對本文也有貢獻)

相關焦點

  • 「文娛早報」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盛典舉行 「一帶一路」電影...
    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總經理苗曉天談國產片海外發行:沒有渠道,沒有方法,缺乏認知6月15日,在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舉辦的第六屆全球電影產業鏈發展論壇上,圍繞「中國電影融資發行趨勢」,中國電影合作製片有限公司總經理苗曉天提到,《流浪地球》的海外發行收入非常差,可能也就在三十幾個影院放了一下。
  • 上海電影節丨「一帶一路」電影周:跟著電影去旅行
    這個夏天,我們可能無法親身到國外旅行,但在上海國際電影節「一帶一路」電影周,我們可以跟著電影,讓目光飛向歐洲、美洲、亞洲、非洲,與那裡的生活相遇,放自己的心靈去旅行!今年「一帶一路」電影周共展映影片17部,主人公的腳步遍布五個大洲,從埃及尼羅河到美洲大原野,從山川壯美的中亞到林木蔥蔥的東歐,從都市、工廠到戰爭、探險,記憶、身份,文化與情感交織碰撞,在電影的旅行中有角色與角色的相遇,也有心與心的相知。
  • 上海國際電影電視節即將拉開帷幕,「一帶一路」將是最大亮點
    6月8日,本屆上海國際電影電視節在中華藝術宮召開新聞發布會,推進「一帶一路」人文交流的主題活動,將成為本屆影視節的最大亮點;展現中國影視人堅定文化自信,為實現「中華文化復興夢」的不懈追求,將成為主體內容。
  • 第二十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廿場光影璀璨 電影連結世界
    2017年,迎來第二十屆的上海國際電影節,繼續憑藉創新精神和專業精神,主動推進「一帶一路」人文交流,為中國影視人搭建展現中國情懷、民族夢想的平臺,為廣大人民群眾享受中外優秀電影藝術、認識各國文化底蘊的盛宴,架起一座貫通「一帶一路」的文化橋梁。
  • 光影再現「一帶一路」風土人情,沿線國家共謀電影產業繁榮發展
    促進各國電影文化交流,搭建開放式合作平臺,一向是上海國際電影節的重要辦節宗旨。即將到來的第2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又出臺大動作:設立全新版塊「一帶一路」電影周,以開放的姿態和飽滿的熱情,歡迎越來越多國家的電影人及機構,加入到「一帶一路」電影文化交流合作的陣營中來。
  • 【外眼看肅南】甘肅裕固族傳統藝術「一帶一路」覓「知音」
    【外眼看肅南】甘肅裕固族傳統藝術「一帶一路」覓「知音」 2019-11-07 18: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今晚啟幕 電影節,不僅是十天歡聚
    創辦26年來,上海國際電影節始終擁抱新技術、新變化。本屆電影節面向廣大熱愛電影的青年人特別發起設立了短視頻「探索」單元,和今年新設的創投訓練營一起,完善多年來打造的新人培育體系,形成短視頻「探索」單元、金爵短片、創投訓練營、電影項目創投、亞洲新人獎、金爵獎共六級循序漸進、拾級而上的階梯形機制。
  • 電影成為「」一帶一路「文化大使
    原標題:電影成為「」一帶一路「文化大使   在國產電影迅速發展的進程中,中外合拍電影成為一支重要力量。一批批高質量的中外合拍影片為中國電影市場帶來活力。
  • 上海國際藝術節開幕 築「一帶一路」文化藝術聯盟
    第十八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一帶一路」主旨論壇現場。江鑫嫻 攝  大公網10月12日訊(記者江鑫嫻)第十八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12日在上海開幕。在當日舉行的藝術節「一帶一路」主旨論壇上,來自「一帶一路」30個國家、60個機構的嘉賓代表共商「一帶一路」豐富文化藝術資源的開發、交流與合作,構築「一帶一路」文化藝術聯盟。  據藝術節組委會副秘書長、上海市文廣局藝術總監吳孝明介紹,以上海國際藝術節為代表,上海努力建設「一帶一路」的「五個機制」,在貫徹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同時,發現了「一帶一路」文化合作交流的巨大潛力和廣闊前景。
  • 2020上海國際電影節排片表 上海電影節門票購買渠道匯總
    2020上海國際電影節排片表 上海電影節門票購買渠道匯總 7月17日,上海國際電影節官方宣布,第二十三屆2020
  • 小片之魅:「一帶一路」電影的國家敘事
    每年上海國際電影節都好比是一次短暫的光影之旅。在筆者心中,最值得悉心品味的有兩類:一類是「經典修復」電影。重溫老片,不是懷舊,而是發現;一類是「一帶一路」國家的電影。探索異域,不是獵奇,而是理解。  「一帶一路」國家電影的展映是上海國際電影節的一面旗幡,帶有鮮明的海派特色。它為本地觀眾提供了一個難得的視窗。「聚焦地球村」是筆者最為關注的展映單元,它的視野自由地伸向伊朗、印度、義大利、德國、泰國和印尼等廣袤的歐亞大陸腹地和邊緣,如同這些電影中所展現的那樣,這是一個相互聯繫、多元複雜、渴望交流的世界。
  • 電影節觀察 | 電影產業如同奔流不息的大河,上海,為什麼越來越重要
    「這裡有好電影、好食物、好朋友,我真心建議全世界的電影人,把上海國際電影節排入每年必不可缺的行程!」6月上海,光影交錯,為這座城市披上了最美的風景,坎城電影節藝術總監蒂埃裡·弗雷茂忍不住這樣感慨。蒂埃裡·弗雷茂是上海國際電影節的老朋友了。
  • 「一帶一路」萬裡行在上海發車
    新華網上海8月8日電(記者周文其)「一帶一路」萬裡行走進米蘭世博會活動8日在上海舉行車隊出發暨授旗儀式。  上海曾於2010年成功舉辦世博會,近年來,上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合作交流也明顯加快。
  • 2018上海國際電影節:字幕同步技術將擴大到120部影片
    &nbsp&nbsp&nbsp&nbsp東方網記者包永婷、汪偉秋4月25日報導:記者從「市民政務通-2018民生訪談」中獲悉,今年上海國際電影節售票方式還是線上和線下一起。值得注意的是,電影節的國際影展將擴大字幕同步技術的應用範圍,字幕同步技術今年將擴大到15個影廳、120部影片。
  • 2019上海「一帶一路」藝術展開幕
    9月21日,2019中國上海「一帶一路」藝術展在上海龍現代藝術中心開幕。作為上海2019「一帶一路」華僑華人與中國市場高峰論壇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次展覽邀請123位海內外著名華人藝術家,100餘幅作品參加展覽。
  • 2018上海書展 | 「一帶一路」文旅論壇:閱無界行無疆
    2018上海書展 | 「一帶一路」文旅論壇:閱無界行無疆 澎湃新聞記者 瀋河西 2018-08-20 13:46 來源
  • 上海國際電影節400多部影片展映
    第23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影院展映排片表昨晚在上海國際電影節官網和指定票務平臺淘票票上線,7月20日8時將在淘票票線上開票。今年上海國際電影節收到來自全球108個國家和地區的報名影片3693部,徵集數量與去年基本持平。
  • 「一帶一路」電影周,跟著電影去旅行
    這個夏天,我們可能無法親身到國外旅行,但在上海國際電影節「一帶一路」電影周,我們可以跟著電影,讓目光飛向歐洲、美洲、亞洲、非洲,與那裡的生活相遇,放自己的心靈去旅行。今年「一帶一路」電影周共展映影片17部,主人公的腳步遍布五個大洲,從埃及尼羅河到美洲大原野,從山川壯美的中亞到林木蔥蔥的東歐,從都市、工廠到戰爭、探險,記憶、身份,文化與情感交織碰撞,在電影的旅行中有角色與角色的相遇,也有心與心的相知。
  • 上海研究院與來訪的韓國前副總理金振杓一行就「一帶一路」合作...
    察哈爾學會會長韓方明應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察哈爾學會會長韓方明邀請,韓國前副總理金振杓先生及現任國會議員、大學校長、企業家、韓國相關部門等一行順訪了上海的中國社會科學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就「一帶一路」合作機制、中韓經濟合作、學術交流等交換意見
  • 推進務實合作 實現互利共贏(風從東方來——國際人士談一帶一路合作)
    蘇丹積極參與共建「一帶一路」,並享受到了發展的紅利。由中企承建的麥洛維大壩項目、羅賽雷斯大壩加高項目以及上阿特巴拉水利樞紐項目,為蘇丹改變缺電現狀發揮了關鍵作用。由中方投資興建的紐哈勒法皮棉加工廠正式投產,標誌著蘇中農業合作進入了新階段。我相信,未來蘇中兩國將在「一帶一路」框架下繼續通力合作,以求真務實的態度為兩國人民謀福祉,實現共同發展、合作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