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不出,八不歸,初九出門惹事非」,究竟是什麼意思,長見識!

2020-12-05 國學大觀園

我國農村的俗語文化,歷史悠久,深入人心。民間俗語又叫老話或者諺語,多半都是老祖宗對以前生活經驗的總結和提煉,凝結成一句短語,方便記憶和背誦。俗語的表面意思大多數都是一聽就明白其中的道理,但是深入發掘其中的道理,卻是十分深刻的。

俗語背後的智慧,才是俗語文化魅力所在。雖然現在農村似乎離我們越來越遠,但是農村文化和淳樸的民風一直圍繞在我們身邊。我們今天要說的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一句俗語「七不出,八不歸,初九出門惹事非」,這句話究竟有什麼特殊的含義,說得有道理嗎?仔細看過之後,還真是漲了不少見識!

七不出

首先我們說「七不出」,古人認為七這個數字不吉利。比如有關七的成語「七上八下」代表手忙腳亂,「七嘴八舌」則是指人多口雜,混亂不堪,還有「頭七」也是代表了不好的事情。在佛教中人生有「七苦」即為七種苦難。所以每個月逢七,一般都不會出門,所以就有了「七不出」這個概念。

其實「七不出」是老百姓在生活中總結出的生活經驗,多少帶有一些濃厚的神學色彩。而且七這個讀音也很特別,和欺負的欺是同音字,也代表容易受人欺負等等。

八不歸

「八不歸」和「七不出」正好意思相反,古人認為逢數字八是個吉利的兆頭,這一天需要辦理喜事。八和發財的發也是同音,所以在這一天,很多人都出門賺錢,而且不到晚上不會回家。「八不歸」的意思就是在八號這天,家裡最能幹活的人要出去攬活,一般都不歸來。其實數字八是人們的美好祝願,也是憧憬美好生活的一種嚮往之情。

其實在八號出門,就一定遇到好事嗎,其實也不一定。但是為什麼古人還是強調「八不歸」,其實這只是督促人上進的一種口號,喊得次數多了,慢慢就深入人心了。我們看這些俗語,不要總是用封建迷信的眼觀去看,要透過表象看本質,才能更好地了解俗語文化。

初九出門惹事非

數字九在所有數字中代表最大,沒有比九更大的數字了,古人修煉就有九九歸一的說法。《西遊記》裡師徒四人取得真經,也是歷經了九九八十一難才成正果。中間唐僧了少了一難,菩薩竟然又生一難,一定要湊成八十一難方可。看來九這個數字的確非同凡響。

易經裡乾卦的陽爻也是用九來表示,比如初爻是陽爻,我們稱作初九,二爻是陽爻,我們稱作九二等等。九代表了變化之數,包含一切不可預知的事情。所以在逢九這天出門,古人認為會發生是非之事,所以還是小心點為好。

我們看這句俗語老話,分別用3種數字來勸誡人們出行的日期選擇,看來老祖宗還真是事無巨細,這種出門的黃道吉日也幫我們選好了。我們看這句俗語,其實還是比較有意思的,裡面帶有濃厚的神學色彩,但是背後的道理卻非常的深刻。

今日話題:你相信「七不出,八不歸,初九出門惹事非」這句俗語嗎?對此你又有什麼獨到的見解和看法呢,歡迎在下方留言區交流討論。

相關焦點

  • 「七不出,八不歸,初九出門惹事非」是什麼意思?或許你也沒想到
    「七不出,八不歸,初九出門惹事非」是什麼意思?或許你也沒想到生活中尤其是在農村流傳著很多的俗語,並且有很多人並不理解很多民間俗語的意思。今天已經是正月初七了,村裡的人們對出行這一方面也是有一定規範的詞語的,就比如老年人在初期吧,嘴上常說的七不出八不歸初九,出門惹是非這句話也引來了很多網友的熱議,並且也有很多農村人並不知道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但是在農村裝著還是非常典型的詞語的。「七不出,八不歸,初九出門惹事非」是什麼意思?
  • 俗語「七不出,八不歸,初九出門惹事非」有道理嗎,看完長見識!
    民間就有這樣一則俗語「七不出,八不歸」,究竟說的是什麼意思呢,其實細細分析,裡面還真是大有門道呢。一個月逢七的日子也就那麼幾天,「七不出」就是不要在這些日子裡出門,七還和欺同音,暗示遭到別人欺負等含義,所以古人才會說「七不出」了。八不歸「八不歸」就十分好理解了,數字「八」和發財的「發」同音,寓意成功指日可待了。
  • 「七不出,八不歸,初九出門惹事非」啥意思?出門要注意哪些?
    今天小編將為大家介紹的是「七不出,八不歸,初九出門惹事非」。七不出:「七」象形文字「匕首」,匕首兇器也,不吉利。古代人對於外出看日子非常重要,因此請避免在當天與「七」的這天一起外出。另外古代婦女有「七去」或稱「七出」之說,即婦女觸犯「七條」婦女將與丈夫離婚回到自己的家中。還有人死後要燒五七紙等等。
  • 俗語:七不出,八不歸,初九出門惹事非,你知道嗎?
    俗語:七不出,八不歸,初九出門惹事非,你知道嗎?農村人的精神交流中,最普遍的就是習俗,雖然聽起來並沒有什麼內涵,但村民們一聽就能夠知其中表達的意思。因此很多的村民們,雖然看似並沒有多少文化,卻能夠將這些俗語凸顯出來。
  • 農村老話:「七不出,八不歸,初九出門惹是非」什麼意思?
    今天我們要來了解的這句老話,在我們湖北農村幾乎是通用的,但在別的地方說法就不太一樣。下面我們就來說說,農村老話:「七不出,八不歸,初九出門惹是非」什麼意思。農村老話:「七不出,八不歸,初九出門惹是非」什麼意思?「七不出門八不歸,逢九出門惹是非」其實意思都是一樣的。
  • 農村老話:「七不出,八不歸,初九出門惹是非」什麼意思?
    今天我們要來了解的這句老話,在我們湖北農村幾乎是通用的,但在別的地方說法就不太一樣。下面我們就來說說,農村老話:「七不出,八不歸,初九出門惹是非」什麼意思。農村老話:「七不出,八不歸,初九出門惹是非」什麼意思?「七不出門八不歸,逢九出門惹是非」其實意思都是一樣的。
  • 俗語「七不出,八不歸,初九出門惹是非」,過年出門要注意哪些
    俗語「七不出,八不歸,初九出門惹是非」,過年出門要注意哪些作為一個有著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中國從古至今遺留下來了無數的文化瑰寶。就像大家在博物館中看到的那些一樣,這些有形的東西能夠最直接的將那一個時期的歷史呈現在我們的眼前。
  • 農村俗語「七不出,八不歸,初九出門惹是非」,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七不出,八不歸,初九出門惹是非」有兩種說法。第一種是古人對數字迷信的說法,「七」諧音「欺」,這天出門不吉利,容易受欺負。「七」象形「匕首」,匕首兇器也,不吉利。古人對於外出看的很重要,所以避免在帶「七」的這天外出。另外古代婦女有「七去」或稱「七出」之說,即婦女觸犯「七條」會被丈夫休回娘家(一淫佚、二不事舅姑、三口舌、四盜竊、五妒忌、六惡疾、七無子。)。還有人死後要燒五七紙等等。所以在古代「七」是不吉利的數字。這就是「七不出」的來歷。
  • 俗語「七不出,八不歸,初九出門惹是非」是啥意思?有沒有道理?
    這裡的「七不出,八不歸,初九出門惹是非」,意思是說農曆的初七禁忌出行,初八呢,外出的遊子不宜歸家,初九就有點危言聳聽了,若是外出恐怕還會吃官司的。為什麼說「七不出,八不歸」呢?據說是由漢字的象形文化引申而來。
  • 俗語:七不出,八不歸,初九出門惹事非,什麼意思?蘊含深刻哲理
    那麼,這句話有什麼意思呢?七不出在我國,七經常是一個不吉利的數字,這從許多文字裡都能看到這層意思。最讓人感到膽寒的,是「頭七」這個詞。頭七意味著什麼?意味著死人回魂,就是人死去的第七天,會回家一次,算是和家人告別。
  • 農村俗語:「七不出,八不歸,初九出門惹是非」,是什麼意思?
    ~~「七不出」,古代人在逢七的日子是不能出行的。古代人出行,那個時候交通工具落後,普通人出行只能徒步行走,一到遠方求學、做官、經商,一去少則幾個月,多則幾年,因此,非常講究吉祥,相信封建迷信。「七」字諧音「欺」,出遠門的人最忌諱被別人欺負;「七」字從字形上看是「匕」字,匕首之意,是一種利器,不吉利,古代人出行就怕在路途遭遇兇殘之事。古代人出行時間比較長,行期不定,必須把家裡七件事辦好再出行,即柴、米、油、鹽、醬、醋、茶,是家裡老小日常生活的必須品,家裡的頂梁柱出行前,必須處理好這七件事後,才能出行。所以,後來民間就形成了逢七不出門的習慣做法。
  • 大年初九是什麼日子?七不出,八不歸,上九辦事」是什麼意思
    中國傳統節日多,節日裡總有著有趣的傳說,有些是你能理解的,有些不能,這不你理解民間傳說「七不出,八不歸,上九辦事」是什麼意思嗎?這裡的上九是指大年初九,你知道2018年大年初九是幾月幾號,大年初九是什麼節日嗎?民間傳說是民俗節日的一種,大年初九的風俗和禁忌都有哪些呢?和小編一起去看看吧。
  • 俗語:「七不出,八不歸」,大年初九有啥講究?
    俗語:「七不出,八不歸」,大年初九有啥講究?一年終於迎來了盡頭,大家以為這就完事了嗎?俗話說:開弓沒有回頭箭,咱們開工卻能一邊工作一邊過年。沒錯,除了休息滿一個星期外,過年還可以過到工作中。一般來說放假期間的年,是和親戚朋友一起過的,放假後的年就是和工作上的小夥伴一起過了。
  • 正月初九|農村老人說「七不出,八不歸,上九出門一大堆」啥意思
    也是寓意日子紅紅火火,一家人越過越富有的意思。全家人在這一天都要開心,不生氣,也不打罵小孩子,生怕玉帝不開心,怪罪,俗話說「打生日,罵壽日」,他老人家過生日,再怎麼不開心,也要忍耐一下,不要讓玉帝生氣。我中華民族以九為大,正月為一年開始,初九日傳聞不管辦事還是許願,王皇大帝都賜天下萬民心想事成,好夢成真。
  • 「七不出八不歸」,說的是什麼意思?
    「七不出八不歸」的意思是說:在你出門前七件事沒做好就不要出門,出門後,八件事沒完成也不要回來,下面給大家談談是哪七件事和哪八件事。說的是男主人出門前都要先做好七件事,做好了才放心出門,否則就不出門。這七件事分別是:柴、米、油、鹽、醬、醋、茶,當然不一定非的是七樣,是指家庭裡的日常生活必須。
  • 農村老話「七不出門,八不歸,逢九出門空手回」,是什麼意思?
    到後來有了一句「七不出門,八不歸,逢九出門空手回」的老話。其實農村還有句老話叫做「三六九,往外走」。這裡的「三」諧音「散」,「六」諧音「溜」,「九」諧音「久」。連起來的意思就是說,逢三、六、九出行很溜,順風順水,在外面經商或做官會很長久。農村人為什麼「逢七不出門」呢?由於各地的風俗不同,對這句話的解釋也有所不同。
  • 俗語「七不出,八不歸」,是什麼意思?
    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只能宅在家中安安靜靜地過年了,只要我們不出門、不添亂,就算是對社會最好的奉獻了。農村有句俗話叫「七不出,八不歸」。很多人把這句話誤解為:正月初七不能出門,初八不能回家。甚至有人把每個月的十七、十八、二十七、二十八也都算上了。那你要問他為什麼不能出、不能歸?往往就答不上來了。
  • 俗語「七不出,八不歸」原來是這個意思,長知識了
    不知大家有沒有聽說過這麼一句民間俗語:「七不出,八不歸」,從字面上去看,很多人誤以為這句俗語的意思就是說:初七不出門,初八不宜回家,其實並非如此。按照古代的說法「七不出」並非指初七不宜出門,而是說沒有辦好七件事就不宜出門,這七件事就是我們平時常說的「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古人認為,如果連這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開門七件事」都沒安排好,就算出門也不會安心的,所以才有『七不出』的說法。
  • 春節臨近,農村俗語「七不出,八不歸,逢九出門惹是非」啥意思?
    ,濃濃的年味讓原本比較平靜的農村越來越熱鬧了起來,這個時候大家都會張燈結彩,貼對聯,豐富的年夜飯成為了大年三十的收官之作,過完出大年三十,從初一開始各種習俗就會一一被安排上,畢竟這春節是傳承了幾千年的文化,習俗自然不會少,其中提著禮物走親戚算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了,因為平時大家都忙很多親戚朋友都疏於溝通,過年了都閒下來,所以這個時候串門成為了春節期間一個重要的事情,在農村有一句關於春節串門的俗語「七不出
  • 俗話說「七不出門,八不歸家」,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
    文案策劃、監製:袁載譽;文案:兔子先生農村有句古話叫「七不出門八不歸家」,就是說在家的人不能在每個月的農曆初七、十七或者二十七選擇外出,在外的人則不能選擇在初八、十八和二十八這三天中的任意一天回家,所以這句話也叫「逢七不出門,逢八不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