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晏幾道《清平樂·留人不住》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2020-12-10 騰訊網

創作背景:

晏殊的去世,門祚的式微,晏幾道的境況也起了很大的變化。加上他孤高耿介、不願阿附權勢的個性,以致生活的道路不很順利。所以他的詞雖不離傷春悲秋、別怨離愁、相思情苦的內容,但是於情文之間繚繞著一股鬱勃而深摯的情思,可以激動人心。這首詞便是其中著名的一首。

晏幾道簡介:

晏幾道(1030-1106,一說1038—1110 ,一說1038-1112),男,漢族,字叔原,號小山,著名詞人,撫州臨川文港沙河(今屬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人。晏殊第七子。歷任潁昌府許田鎮監、乾寧軍通判、開封府判官等。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詞風哀感纏綿、清壯頓挫。一般講到北宋詞人時,稱晏殊為大晏,稱晏幾道為小晏。《雪浪齋日記》云:「晏叔原工小詞,不愧六朝宮掖體。」如《鷓鴣天》中的「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等等詞句,備受人們的讚賞。

清平樂·留人不住注釋:

留人不住,醉解蘭舟去。一棹(zhào)碧濤春水路,過盡曉鶯啼處。

想留住情郎卻無濟於事,他酒醉後登上畫船,揚帆而去。碧波蕩漾的春江中,那船兒一定乘風疾駛,黃鶯啼曉之聲,會充滿他的耳際。

留人不住:鄭文寶《柳枝詞》:「亭亭畫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不管煙波與風雨,載將離恨過江南。」此處翻用其意。蘭舟:木蘭舟,以木蘭樹所造之船。此處泛指船隻。

渡頭楊柳青青,枝枝葉葉離情。此後錦書休寄,畫樓雲雨無憑。

渡口空空蕩蕩只剩下楊柳郁郁青青,枝枝葉葉都滿含著別意離情。從此後休要寄錦書再訴衷情,畫樓裡的歡娛不過是一場春夢,那山盟海誓畢竟空口無憑。

錦書:書信的美稱。前秦蘇若蘭織錦為字成迴文詩,寄給丈夫竇滔。後世泛稱情書為錦書。雲雨:隱喻男女交合之歡。無憑:靠不住。

晏幾道的主要作品有:

蝶戀花·醉別西樓醒不記、菩薩蠻·哀箏一弄湘江曲、鷓鴣天·當日佳期鵲誤傳、浪淘沙·小綠間長紅、蝶戀花·喜鵲橋成催鳳駕、秋蕊香·池苑清陰欲就、臨江仙·鬥草階前初見、臨江仙·夢後樓臺高鎖、阮郎歸·天邊金掌露成霜、生查子·關山魂夢長、阮郎歸·舊香殘粉似當初、鷓鴣天·彩袖殷勤捧玉鍾、少年遊·離多最是、清平樂·留人不住、鷓鴣天·醉拍春衫惜舊香、鷓鴣天·小令尊前見玉簫、長相思·長相思、浣溪沙、更漏子·柳絲長、清平樂·煙輕雨小、破陣子·柳下笙歌庭院、蝶戀花·庭院碧苔紅葉遍、思遠人·紅葉黃花秋意晚、南鄉子·眼約也應虛、六么令·綠陰春盡、採桑子·西樓月下當時見、鷓鴣天·守得蓮開結伴遊、南鄉子·新月又如眉、鷓鴣天·九日悲秋不到心、鷓鴣天·十裡樓臺倚翠微等。

《清平樂·留人不住》由[小孩子點讀]APP - 小學家庭輔導專家,獨家原創整理並發布,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宋代晏幾道《破陣子·柳下笙歌庭院》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晏幾道簡介: 晏幾道(1030-1106,一說1038—1110 ,一說1038-1112),男,漢族,字叔原,號小山,著名詞人,撫州臨川文港沙河(今屬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人。晏殊第七子。歷任潁昌府許田鎮監、乾寧軍通判、開封府判官等。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詞風哀感纏綿、清壯頓挫。
  • 宋代晏幾道《鷓鴣天·綠橘梢頭幾點春》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晏幾道簡介:晏幾道(1030-1106,一說1038—1110 ,一說1038-1112),男,漢族,字叔原,號小山,著名詞人,撫州臨川文港沙河(今屬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人。晏殊第七子。歷任潁昌府許田鎮監、乾寧軍通判、開封府判官等。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
  • 宋代晏幾道《鷓鴣天·當日佳期鵲誤傳》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晏幾道簡介:晏幾道(1030-1106,一說1038—1110 ,一說1038-1112),男,漢族,字叔原,號小山,著名詞人,撫州臨川文港沙河(今屬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人。晏殊第七子。歷任潁昌府許田鎮監、乾寧軍通判、開封府判官等。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
  • 宋代晏幾道《御街行·街南綠樹春饒絮》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創作背景: 此詞作於宋神宗元豐元年(1077年),晏幾道故地重遊,恰逢他的好友王肱去世,見物是人非,柳絮飄揚 晏幾道簡介: 晏幾道(1030-1106,一說1038—1110 ,一說1038-1112),男,漢族,字叔原,號小山,著名詞人,撫州臨川文港沙河(今屬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人。晏殊第七子。歷任潁昌府許田鎮監、乾寧軍通判、開封府判官等。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詞風哀感纏綿、清壯頓挫。
  • 讀晏幾道的《清平樂·留人不住》,渡頭楊柳青青,枝枝葉葉離情
    大家好,我是小美,今天要來跟大家聊聊晏幾道的《清平樂·留人不住》,文章閱讀時間大概需要4分鐘,感謝讀者們的耐心閱讀。《清平樂·留人不住》晏幾道留人不住,醉解蘭舟去。一棹碧濤春水路,過盡曉鶯啼處。渡頭楊柳青青,枝枝葉葉離情。此後錦書休寄,畫樓雲雨無憑。
  • 宋代王沂孫《南浦·春水》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再來漲綠迷舊處,添卻殘紅幾片。柳樹下的碧池非常清澈,發現新柳剛剛長出來,嫩綠的色澤如果染過一般。清澈的水填滿了銀塘,微弱的東風,吹的整個池塘泛起層層波紋。想起和你分別在南浦,你的影子曾照在這淺淺的春水裡,再來的時候,水已經漫過了以前我們站的位置了,多出了幾片凋零的紅花。南浦:詞牌名。唐《教坊記》有《南浦子》曲,宋詞借舊曲名,另倚新聲,用作詞牌名。
  • 宋代範成大《碧瓦》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範成大的主要作品有: 四時田園雜興、霜天曉角·梅、夏日田園雜興、眼兒媚·酣酣日腳紫煙浮、州橋、翠樓、宜春苑、鵲橋仙·七夕、秦樓月·樓陰缺、重九日行營壽藏之地、喜晴、四時田園雜興·其一、鷓鴣天·嫩綠重重看得成、車遙遙篇、霜天曉角·梅、四時田園雜興·其四十四、橫塘、蝶戀花·春漲一篙添水面、滿江紅·
  • 宋代李清照《偶成》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闢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 宋代李清照《臨江仙·梅》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創作背景: 學者陳祖美推斷此詞的背景和沒收錄於宋代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闢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 宋代林逋《小隱自題》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我非常欣賞古代畫家的作品。那裡面描繪的多半是樵夫漁夫。 憐:喜愛。樵漁:漁父樵夫,這裡指隱於水邊林下的隱士。
  • 宋代範成大《蝶戀花·春漲一篙添水面》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蝶戀花·春漲一篙添水面注釋: 春漲一篙(gāo)添水面。芳草鵝兒,綠滿微風岸。畫舫(fǎng)夷猶灣百轉。橫塘塔近依前遠。 春來,綠水新漲一篙深,盈盈地漲平了水面。水邊芳草如茵,鵝兒的腳丫滿跚,鮮嫩的草色,在微風習習吹拂裡,染綠了河塘堤岸。
  • 宋代楊萬裡《傷春》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年年不帶看花眼,不是愁中即病中 連年以來未能去欣賞似錦的繁花,因不是愁緒滿懷便是在病痛之中。 不帶看花眼:沒有遊春賞花的眼福。
  • 宋代賀鑄《芳心苦·楊柳回塘》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綠萍漲斷蓮舟路。斷無蜂蝶慕幽香,紅衣脫盡芳心苦。 楊柳圍繞著曲折的池塘,偏僻的水渠旁,又厚又密的浮萍,擋住了採蓮的姑娘。沒有蜜蜂和蝴蝶,來傾慕我幽幽的芳香。荷花漸漸地衰老,結一顆芳心苦澀。回塘:環曲的水塘。別浦:江河的支流入水口。綠萍漲斷蓮舟路:這句話是說,水面布滿了綠萍,採蓮船難以前行。蓮舟:採蓮的船。紅衣脫盡芳心苦:紅衣,形容荷花的紅色花瓣。
  • 晏幾道水平很高的一首詞,無一怨字卻句句是怨,最後12字千古名句
    再如宋代詞人歐陽修《玉樓春》:「別後不知君遠近,觸目悽涼多少悶」等。總之,這類詩詞多數纏綿悱惻,讀後扣人心弦。本文向大家分享的《清平樂·留人不住》,便是一首描寫痴情女與負心漢離情別怨的經典詞作。它出自於北宋詞人晏幾道之手,可以說是晏幾道水平很高的一首詞。因為它刻畫細膩,無一怨字卻句句是怨,把一個女子痴中含怨的微妙心理表現得惟妙惟肖。
  • 宋代朱淑真《江城子·賞春》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朱淑真簡介:朱淑真(約1135~約1180),號幽棲居士,宋代女詩人,亦為唐宋以來留存作品最豐盛的女作家之一。南宋初年時在世,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縣),《四庫全書》中定其為「浙中海寧人」,一說浙江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生於仕宦之家。
  • 唐代劉禹錫《賞牡丹》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天姿國色,到了開花的季節引得無數的人來欣賞,驚動了整個京城。 牡丹:著名的觀賞植物。古無牡丹之名,統稱芍藥,後以木芍藥稱牡丹。一般謂牡丹之稱在唐以後,但在唐前,已見於記載。國色:傾國之色。原意為一國中姿容最美的女子,此指牡丹花色卓絕,豔麗高貴。
  • 宋代歐陽修《梅聖俞詩集序》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詩作多反映社會矛盾和民生疾苦,風格平淡樸實,有矯正宋初靡麗傾向之意,對宋代詩風的轉變有倡導和力行之功,甚受陸遊等人的推重。歐陽修簡介: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
  • 宋代歐陽修《蝶戀花》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 宋代陸遊《長歌行》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 宋代陸遊《黃州》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