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凱子
隨著中國國力的提升,近些年外國人提到中國人第一句話就是「中國人特別有錢」。其實,外國人這麼說中國人並不是沒有根據的,因為中國儲蓄率近些年來一直處於世界第一,並且每年中國人在國外的消費購買力也十分的大。但是,有一點是,中國儲蓄率雖然很高,但是外國人說中國人很有錢,這一點並不認同。
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今年央行公布了一句數據,另不少人表示「震驚」。數據中指出,中國人均年收入為3萬元人民幣,其中有6億人口月收入在1000元水平。此數據一經公布,引來了無數人的熱議。中國是儲蓄大國,怎麼可能有6億人的收入為1000元呢?
如果真如數據中所說,1000元的收入,別說在一個一線城市生活,就算一個普通的四線城市,更不要提有其他娛樂項目。如此可見,我國國民在生活水平上,似乎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至於「全球第一儲蓄率」更不能代表中國人都很有錢這個事,因為更多時候,人均儲蓄都是「平均」得來的數據。
那麼,判斷一個國家實力發展?怎麼分別?其實,一般判斷一個國家發展,有兩個標準,一個是「國富」,另外一個是「民富」。也就是說,要麼看國家發展是否有錢,要麼就是看百姓生活水平是否很好。
相信提到這兩個分別,很多人也知道我們是什麼標準了。沒錯,我們國家屬於傳統的「國富」。2019年,我國GDP總量達到了99.08萬元,距離百億大關僅一步之遙。在世界上,中國一直被評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儘管中美之間仍然存在一定差距,但中國每年進步的速度卻非常的快。
自從改革開放後,中國的經濟發展明顯飛速發展,成為超越許多發達國家的唯一發展中國家。而且,許多國家在疫情爆發後仍然對中國的經濟發展持樂觀態度,這使中國經濟發展的未來更加廣闊。
但是,如果從居民的生活來看,我們不難發現,儘管中國居民的人均GDP在2019年達到10000美元(約合70892元人民幣),但中國人民的工資水平(2019年,中國的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遠遠落後於GDP所呈現的水平。
就近來看的話,中國的經濟發展還不夠好。中國的人均GDP仍然很低,雖然已超過10000美元,但仍遠遠落後於發達國家,甚至低於全球人均水平。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估計,2019年全球經濟總量將約為86.6萬億美元,而全球人均GDP將約為114600美元。可以看出,中國的人均GDP還沒有達到國際水平!
實際上,近幾年裡,一些國家已經開始從全球化轉向本地化,尤其是美國,美國一直在積極制定政策以促進位造業回歸本國。甚至在一段時間之前,美國仍然希望中國企業能夠回歸。在當今的國際發展中,內需是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因此,實現「人民財富」也是當務之急,這也是一國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動力。
那麼如何實現「民富」?經濟專家認為,首先我國要擺脫對GDP的狂熱追求。其次,幫助人們「保留財富」。例如,我們要嚴格控制高房價,讓人民手中有錢,人民只有有錢時才能消費。
此外,應努力增加人民的收入,優先考慮民生項目,特別是那些可以創造就業機會和增加就業人員收入的項目。例如,市政工程,科技園,商業園,夜市等。最後,促進中國的旅遊業。據報導,法國和西班牙每年的入境遊客可帶來數千億美元的消費!
在當前的流行形勢下,中國的經濟活力仍然旺盛。但是,這時民生問題更值得關注。在後流行時代,國家反覆提到「保險」,「經濟」,「市場」和「就業」。可以看出,「富人」可能成為未來國民經濟發展的關鍵詞,這也是當務之急!對此,你覺得自己有錢嗎?我們應該怎麼做才能「實現人民的富裕」?歡迎評論區留言!
(本文系爾東商業觀察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作者及來源於百家號爾東商業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