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推出到如今火爆「全網」,不少電商平臺將其作為長期戰略、常年在線——
「百億補貼」啥來頭?
不同於購物節的固定時限,「百億補貼」頻率更高,拼多多、淘寶、蘇寧等平臺上如今更是日日可見。「百億補貼」究竟啥來頭?是真金白銀的補貼嗎?這本經濟帳怎麼算?本報記者請幾家電商平臺負責人和業內專家聊了聊。
補貼了啥?
——主打消費者熱衷的「尖貨」,多家平臺投入超過百億元;市場價基礎上,部分5G手機可補到500元一臺
一箱獼猴桃補貼12.9元,售價27.8元;一款美妝產品補貼120元,售價549元;一臺洗衣機補貼330元,售價1969元……隨機點開一家電商平臺「百億補貼」的頁面,從生鮮百貨、大牌美妝到數碼家電、服飾箱包,甚至車品、家裝、旅遊等各類產品幾乎無所不包。
「這次買得便宜」「非常划算」……在商品詳情頁的下方,類似的用戶點評不時出現。從購物節到日常消費,不少消費者享受到「百億補貼」帶來的實惠。
「百億補貼」究竟怎麼個補貼法?
拼多多、淘寶聚划算、蘇寧等多個平臺表示,「百億補貼」的商品已經拓展到多品類甚至全品類,並主打消費者熱衷的「尖貨」。
「我們對市場上關注度最高、銷量最好、消費者反饋最佳的品牌商品進行消費直補,迄今已覆蓋上千個品牌的數萬款商品。」拼多多新消費研究院副院長劉中琪舉例說,在「百億補貼」的助推下,該平臺已累計售出330多萬部蘋果手機。
由於消費者需求和商品價格每天都在發生變化,拼多多專門為「百億補貼」配備了一支200多人的監測團隊,依據「實時比價」機制,動態調整補貼力度、商品售價、補貼目錄、覆蓋範圍等。「隨時都會有新的品牌標品納入補貼範圍,也會有消費者喜愛的老商品長期享受補貼,平臺反覆補貨。」劉中琪說。
也有人好奇:「百億補貼」是真金白銀嗎?
一方面,商品價格上確有體現。
「正品低價」是許多平臺在「百億補貼」中的主打賣點。蘇寧易購平臺運營集團副總裁範春燕介紹,不同的商品類目,定價邏輯不同。但補貼的幅度上,蘇寧能做到在目前行業競價基礎之上,不少於10個百分點。例如,5G手機最高可以補到500元一臺。
另一方面,平臺方也有實際投入。
阿里巴巴大聚划算事業部總經理劉博介紹,針對「百億補貼」這個項目,阿里平臺拿出的現金補貼遠超百億元。拼多多的數據則顯示,從去年年中推出「百億補貼」後,去年下半年主要用於商品補貼、線上促銷和產品推廣的銷售與市場推廣費用高達161.8億元;今年截至9月底,平臺銷售與市場推廣費用累計已超過254億元。
自去年以來,「百億補貼」開始在越來越多電商平臺上出現,並逐漸變為一項長期策略。拼多多、聚划算、蘇寧都表示:「百億補貼」是「常態化產品」,會「一直持續」「長期在線」。
補貼圖啥?
——激活消費端、拉動供給端;平臺推出的迪士尼、開元酒店等5折補貼產品,款款秒空
那麼,究竟是什麼催生了「百億補貼」?
消費需求仍然是核心要素。
劉中琪解釋,他們在平臺快速發展的過程中發現,不論一二線城市還是低線城市用戶,對平臺上品牌標品的需求都在持續升溫,但在決策中受制於價格、服務等因素的影響。此外,部分產品還因地域限制,導致消費者的購買渠道匱乏、中間加價環節繁多。在這樣的背景下,拼多多於去年6月推出「百億補貼」戰略。
聚划算則將「百億補貼」作為面向下沉市場的供給側「組合拳」之一。「不管是一二線城市還是三線以下城市,消費者們對於品質和性價比生活都有同樣的追求。」劉博說,「百億補貼」通過高頻、強力的大牌、爆款補貼活動,不斷激活消費端、拉動供給端。
中國國際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研究院院長李鳴濤從全行業的角度指出,如今,網際網路平臺流量紅利趨減,電商平臺發展新客戶成本高。「百億補貼」既是吸引新客戶的手段,也可視為一種市場競爭策略。「通過引入促銷規則這種方式,對穩住商家、促消費的作用可以說是立竿見影。」
而今年疫情發生後,提振消費成為全社會的關鍵一環,「百億補貼」也進一步發力。
共2頁 [1] [2] 下一頁
關注公號:redshcom 關注更多: 百億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