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是中華民族文化中最燦爛的一部分,它們的語言特色既清麗婉轉,又生動活潑,充滿了生活情趣。特別是春天這個季節,描寫春天的詩詞就更加多了,每首都讓我愛不惜手,那麼就讓我們漫步在詩詞的小徑中,尋一份美麗,尋一份真趣。
最愛元稹的:「二氣莫交爭,春分雨處行。」還有顧貞觀的:「誰把春光,平分一半,最惜今朝。」寫出了春分時節的獨特意義,四季的序章已翻過半頁,開始晝長夜短,萬物生長,繁花滿地。
有人說,二十四節氣裡,春分最美。《論語》中有雲:「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古人在春分十分有興致,約上三五好友去踏青放風箏,在春光裡感受生活。這一天,大多是晴天,杜牧寫晴天的鄉村:春半南陽西,柔桑過村塢。歐陽修筆下的春光也明媚得很:雨霽風光,春分天氣,千花百卉爭明媚。這個踏青賞春的好日子,偶爾也會有小雨助助興,宋初文學家徐鉉記下了春分那日的天氣:天將小雨交春半,誰見枝頭花歷亂。
最愛胡祗遹的《快活三過朝天子·賞春》 :「梨花白雪飄,杏豔紫霞消。柳絲舞困小蠻腰,顯得東風惡。野橋,路迢,一弄兒春光鬧。夜來微雨灑芳郊,綠遍江南草。」
這裡面描繪: 梨花似雪,杏花怒放,柳枝起舞,如此的良辰美景,全是春風的功勞。春意盎然的江南,在絲絲細雨的滋潤之下更顯得婀娜多姿,景色宜人。
最愛崔融的《和宋之問寒食題黃梅臨江驛》 :「春分自淮北,寒食渡江南。忽見潯陽水,疑是宋家潭。明主閽難叫,孤臣逐未堪。遙思故園陌,桃李正酣酣。」這裡就道出了一個遊子的思鄉情懷,春分時節,詩人遙思的仍然是故園田間小路兩旁的芬芳桃李。
最愛歐陽修的《阮郎歸·南園春半踏青時》:「南園春半踏青時,風和聞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長蝴蝶飛。」只用寥寥二十餘字,將仲春景色勾勒得生動有趣,美不勝收。豆梅絲柳,日長蝶飛,清婉靈秀,含蓄質樸,仿佛一幅意境悠遠的水墨國畫,是古代「春分」詩詞中的少見佳篇。
最愛馬彥良的《南呂·一枝花·春雨》:「潤夭桃灼灼紅,洗芳草茸茸翠。蝶愁搧香粉翅,鶯怕展縷金衣。堪恨堪宜,耽閣釀蜂兒蜜,喜調和燕子泥。遊春客怎把芳尋,鬥巧女難將翠拾。」用濃墨重彩為春天的美景塗上鮮亮的色彩:春雨滋潤夭桃,使它們灼灼似火;春雨清洗芳草,使它們青翠欲滴。
最愛高文秀的《一枝花·詠惜花春起草》:花間杜宇啼,柳外黃鶯囀。銀河青耿耿,玉露滴涓涓。潛入花園,露溼殘妝面,風吹雲髻偏。畫閣內繡幕猶垂,錦堂上珠簾未卷。」這裡這樣描寫春:梨花盛開、芍藥幽香、海棠悅人、桃花如醉、綠柳蒼翠、蝶蜂飛舞、鴛鴦驚起、新燕喧叫。作者對於生活、對於春天的熱愛之情,淋漓盡致地展現在他的字裡行間,也深深感染著閱讀這份春景的人。
最愛蘇軾的《癸丑春分後雪》:「雪入春分省見稀,半開桃李不勝威。應慚落地梅花識,卻作漫天柳絮飛。不分東君專節物,故將新巧發陰機。從今造物尤難料,更暖須留御臘衣。」春分後的雪讓剛剛綻蕊的桃杏和剛剛脫下寒衣的人們都經受不起,從而啟迪人們,造物主操縱的陰晴冷暖,變幻莫測,不可預料,即便在已經很暖和了的時候,大家也必須準備著禦寒的衣物。蘇軾在不同尋常的春日裡的獨特感慨給了今人一定的啟發。每年的春分都相似,今年顯得有些不同。突如其來的疫情就像是蘇軾筆下的極端氣候,打破了往常春日的一貫節奏。然而,隨著春之漸暖,好消息也不斷傳來。「趁取春光,還留一半,莫負今朝。」如今,一些城市已經恢復了往常的煙火氣,一些人走出家門踏青遊園,感受春日的濃濃暖意。當然,在和春天約會時候,也不要放鬆警惕,做好防護,保持距離。
……
春天時節,萬物蓬勃生長,描寫春天的詩詞還有很多,我只是略舉一二和大家分享。中國是個詩一樣的國度。讓我們漫步於詩詞的海洋中,讓我們在春天裡詩意邂逅,讓我們一起品詩聊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