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個晴朗的日子。一大早,太陽就帶著暖暖的笑容,喜氣洋洋地跑出來,天空湛藍高遠,雲朵潔白無瑕。透過窗戶吹過來的風兒,柔柔地,柔柔地拂在臉上,像極了媽媽溫柔的撫摸。
這麼好的天,怎可以錯過呢?
我一口氣跑出去,要去尋找春天,要好好地撒個歡,盡情地飽吸一頓新鮮的空氣,飽覽一番早春美景。
陽光普照,微風拂面,隨處可見嫩嫩的小草,綠綠的枝芽。小草在拔高,枝芽在吐綠。
看那柔嫩的綠葉正在喜眉喜眼地生長著,引得我也彎起眉毛,嘴角上揚,歡喜地笑了,心兒隨之快樂地飛翔。我真真切切感受到,靜美的時光在指間緩緩流淌。
「啁啾」!「啁啾」!兩聲清脆的叫聲從頭頂傳來。
我仰起頭向上望。原來,頭頂的柳樹枝上,不知什麼時候飛來了兩隻小鳥,它們啁一聲,啾一聲地清脆地鳴叫著。它們是在叫醒春天嗎?
我莞爾,索性站住,透過毛絨絨的柳枝觀看小鳥。
小鳥歪著頭,對我左看看,右瞧瞧,是看著像老朋友嗎?
確認過眼神後,它們繼續唱起啁啁、啁啁、啾啾、啾啾永恆的歌謠。這天籟之聲悅耳動聽,音色純美,令人陶醉。
我有點小激動,好想鼓鼓掌,又怕嚇著它們。
那麼,拍張照片留個紀念吧。
我輕輕從口袋拿出手機,「啪」,閃光燈一亮,它們呼啦一下子飛走了。看來,我們人類著迷的手機它們並不喜歡。
我有點後悔拿手機,暗暗想會不會驚嚇到它們呢?
繼續往前走,眼前突然映入一大片金黃,浩浩蕩蕩地鋪將開來。我被震住了。
路兩邊滿滿的,滿滿的,全部都是金燦燦、黃豔豔的迎春花,好大一片啊!
只見,迎春花枝恣意披拂開來,金黃色的花冠濃密而張揚,長長的枝條平鋪在路兩邊的花壇裡。目力所及,儘是金黃,「滿城盡帶黃金甲」,仿佛落了一地金燦燦的黃金。
「高樓曉見一花開,便覺春光四面來。暖日晴雲知次第,東風不用更相催。」
迎春花熱烈而張揚盛開著。她端莊秀麗,氣質非凡。她不畏春寒,拂去隆冬雪。她明花出枯萎,借東風送來第一縷香。
迎春花是百花叢中開得最早的,她是春天百花爭豔盛會的報幕員,她的盛開正式拉開了奼紫嫣紅的序幕。
她的盛開像一縷燦爛的陽光,瞬間照亮了大地,明媚了整個世界。
這麼美麗俊俏的花兒,怎麼可能少了文人墨客的青睞與謳歌呢?
大詩人白居易曾作《玩迎春花贈楊郎中》,對迎春花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金英翠萼帶春寒, 黃色花中有幾般? 憑君語向遊人道, 莫作蔓青花眼看。」
白居易以白描手法勾勒出迎春花獨特形象,金黃色的花瓣,淡綠色的花萼。迎春花開於正月,帶著早春的寒意。「帶春寒」三字恰好點出了迎春花的特色。
開黃色花的不乏名貴者,然而,有誰能象迎春花開得這樣早呢?迎春花有不同群芳的格調。
最後一句「莫作蔓菁花眼看」中的「蔓菁」,就是大頭菜,也開黃色花。
大詩人讓友人楊郎中提醒遊人,不要把迎春花當作蔓菁這樣的凡花對待,不認真欣賞。
北宋劉敞也曾經做《迎春花》 一首:
「穠李繁桃刮眼明, 東風先入九重城。 黃花翠蔓無人願, 浪得迎春世上名。」
劉敞用豔麗的桃李跟清麗脫俗的迎春花作比較。迎春花開放的時候,那些被人們大加讚賞的桃李都還在酣睡之中。
讚美迎春花於凌寒中迎接春天,第一個點燃了春光世界,諷刺桃李害怕凌寒而不敢及早開放。
作者的愛憎分明之情,躍然紙上。
在眾多描寫迎春花的古詩中,我最喜歡北宋韓琦的《迎春花》,全詩是這樣:
「覆闌纖弱綠條長, 帶雪衝寒折嫩黃。 迎得春來非自足, 百花千卉共芬芳。」
詩的前兩句寫迎春花的姿態,看似「纖弱」,卻不畏嚴寒,衝破寒冷綻放出嫩黃美麗的花朵。
後兩句寓意深刻:她迎來春天並不是為了自我滿足,而是為了百花千卉共同芬芳。
迎春花不自恃,不驕傲,不以迎春功臣居功自傲,而是淡定地同百花共同點綴春色,綻蕊吐芳。這種精神特別令人敬佩。
迎春花花香滿千古,我踏著古詩詞的優美旋律,尋找春天。
此時,大片大片的迎春花正向著太陽恣意開放,清麗脫俗,又端莊秀麗,這就是春天該有的樣子吧。
我彎下腰,仔細看了看,有的含苞待放,有的花開正豔,也有的變萎變淺,馬上要凋落,即將實現「落花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全部奉獻。
陽光普照,微風拂面,天空湛藍高遠,雲朵潔白無瑕,鳥兒歌唱,草在拔高,枝芽吐綠。春意正濃,時光靜美。
讓人滿心歡喜的,還數那俏麗無比的迎春花。她是春的使者,不畏春寒,第一個吐露芬芳,向人們報告春來的訊息。她居功不自傲,而是與百花共舞。
我想,這才是迎接春天的最美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