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幾道與其父晏殊被後人稱為文壇「二晏」,在當時,其影響力不亞於「三蘇」。就像《紅樓夢》裡的賈寶玉一樣,晏幾道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他的父親晏殊官居相位,比起政治上的建樹,其更令人稱道的,是他的文採和詞作。身為相門公子,晏幾道生來就在綺羅脂粉堆中長大,珠圍翠繞,錦衣玉食,每天的生活就是跌宕歌詞,縱橫詩酒,鬥雞走馬,樂享奢華,他的六位兄長先後步入仕途,而晏幾道過的是逍遙自在的風流公子生活。
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晏殊去世。當年晏幾道十八歲,父親的死,是他一生的轉折點。春風得意馬蹄疾的生活也戛然而止,他立刻感受到了現實世界的霜刀雪劍。後來因恩蔭做來了太常寺太祝這麼一個閒職。後來因為他的朋友鄭俠進獻《流民圖》給宋神宗反對變法而得罪了王安石,被其連累入獄。後來宋神宗釋放了晏幾道。這件事雖然有驚無險,但經過這麼一折騰,飽受牢獄之苦的他從一個書生意氣的公子哥,淪落為潦倒落魄的貴族。
此後他也曾擔任過一些低級官職,但總鬱郁而不得志。於是多縱情於風月場,尋求心理上的慰藉。用「談情說愛」的方式治癒自己。用酒麻醉,從夢中驚醒,從詞歌中升華。
葉嘉瑩曾評價晏幾道:從他的一些詩詞中,看到他對官場中得失爭逐之營謀的恐懼和輕鄙。他之所以不愛官場,是他出自本能的一種厭惡。
晏幾道與歌女的交往,並非貪圖美色與肉慾。更多的是藝術上的合作與共鳴。他尊重這些歌女的才華與天賦「疏梅清唱替哀弦,似花如雪繞瓊宴」,完全把歌女當成知音。從他後來的《小山詞》中不難看出,至少有蓮、蘋、鴻、雲四位歌女在風月場上與他情綿綿意切切。下面這首詞就是寫給其中的一個叫小萍的歌女。
臨江仙·夢後樓臺高鎖夢後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這首詞抒發作者對歌女小蘋懷念之情。比較起來,在作者眾多的懷念歌女詞中更有其獨到之處。
全詞共四層:
第一層「夢後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這兩句首先給人一種夢幻般的感覺。如不仔細體味,很難領會它的真實含義。其實是詞人用兩個不同場合中的感受來重複他思念小蘋的迷惘之情。酒後一醒來卻見原來居住小蘋的樓閣,簾幕低垂,門窗是關著的,人已遠去,詞人想借酒消愁,但愁不能消。
第二層「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這三句是說,去年的春恨湧上心頭時,人在落花紛揚中幽幽獨立,燕子在微風細雨中雙雙翱飛。「春恨」,因春天的逝去而產生一種莫名的悵惘。「落花」、「微雨」本是極清美的景色,在本詞中,卻象徵著芳春過盡,美好的事物即將消逝,有著至情至性的詞人,怎能不黯然神傷?燕子雙飛,反襯愁人獨立,因而引起了綿長的春恨,以致在夢後酒醒回憶起來,仍令人惆悵不已。這種韻外之致,盪氣迴腸,令讀者不能自持。「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這句意境很美。「人獨立」與「燕雙飛」美妙的詮釋了一個「倆」字。
第三層「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歐陽修《好女兒令·眼細眉長》:「一身繡出,兩重心字,淺淺金黃。」詞人有意借用小蘋穿的「心字羅衣」來渲染他和小蘋之間傾心相愛的情誼,已夠使人心醉了。他又信手拈來,寫出「琵琶弦上說相思」,使人很自然地聯想起白居易《琵琶行》「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的詩句來,給詞的意境增添了不少光彩。
第四層「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末兩句是說,當時明月如今又在,曾照著她彩雲般的身影回歸。一切見諸於形象的描述都是多餘的了。不再寫兩人的相會、幽歡,不再寫別後的思憶。詞人只選擇了這一特寫的鏡頭:在但是皎潔的月光照映之下,小蘋,像一朵迷路的彩雲飄然歸去。彩雲,詞中指美麗而薄命的女子。夢後酒醒,明月依然,彩雲安在?在空寂之中仍舊是苦戀,執著到了一種「痴」的境地,這正是小晏詞藝術的深度和廣度遠勝於「花間」之處。
這首《臨江仙》含蓄真摯,字字關情。詞的上闋「去年春恨卻來時」可說是詞中的一枚時針,它表達了詞人處於痛苦和迷惘之中,其原因是由於他和小蘋有過一段甜蜜幸福的愛情。時間是這首詞的主要線索。
詞人像一個蒙太奇大師,把夢後、酒醒、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羅衣、明月等諸多鏡頭,有機的藝術拼接,組織在一起,使之產生連貫流暢的影像,聯想、襯託,懸疑,升華各種立體效果。仿佛每一幀都在渲染著詞人的內心痛楚,幀幀景中有情。連詞人的回憶都一點一滴地呈現出來,兩重心字的羅衣和曾照彩雲歸的地方,配上那傾訴相思之情的琵琶聲。小蘋的形象不僅在詞人的心目中再現,就是今天的讀者也不能不受到強烈的感染。字字情中有景,整篇結構嚴謹,情景交融,不失為我國古典詩詞中的經典之作。
「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尤其為世人傳唱。是為小山詞中不可多得的精品,被後世文人雅士奉為經典。
#最美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