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於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舉行,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為「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明確了任務,為編制「十四五」規劃綱要提供了依據和指針。學習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有利於我們進一步深刻認識「十四五」規劃的重要意義,更好地把握「十四五」發展的戰略方向和重點任務。為貫徹落實「五中全會」精神,進而推進「十四五」政策落在實處,東中西部區域發展合改革研究院組織本院委員專家解讀。
——東中西部區域發展和改革研究院學術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高培勇:統籌發展和安全是「十四五」新發展格局核心,企業安全「活下來」最重要
高培勇
東中西部區域發展和改革研究院學術委員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學部委員
全國政協委員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大流行令人們逐漸意識到,在高速發展的城鎮化進程當中,防範公共安全風險事關重大。近期,為「十四五」期間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定調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公報》《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下稱「公報」、「建議)等重磅文件發布,多次強調統籌發展和安全的重要性。
新發展格局集中凸顯和強調的是安全,新發展格局的靈魂或者核心要點就在於統籌發展和安全。以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為代表的一系列「黑天鵝」事件威脅到了國家的經濟安全,令經濟發展的不確定性、不穩定性顯著增加。從這個角度來說,對「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考量不能僅限於暢通層面,更重要的是安全。
發展和安全,新發展格局的靈魂
2020年7月30日的政治局會議明確,當前經濟形勢仍然複雜嚴峻,不穩定性不確定性較大,我們遇到的很多問題是中長期的,必須從持久戰的角度加以認識,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作為對未來我國發展戰略的重要判斷,「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出現在企業家座談會、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等高規格會議上,近期又被寫入了《公報》、《建議》等對未來五年至十五年發展起到綱領性作用的文件中,一直是學界和輿論討論的焦點。
從《公報》來看,「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出發點不僅僅是暢通國民經濟,更在於統籌發展和安全。近期的一系列公開表述透露出這一思路:政治局會議上提到高質量發展階段的目標時,在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基礎上加入「更為安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提出「辦好發展安全兩件大事」;《公報》中22次提及「安全」,專門提出要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統籌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把安全發展貫穿國家發展各領域和全過程。
值得一提的是,11月初發布的《建議》中,有關安全的表述出現頻率更高,對「十四五」時期國家發展環境的描述中提到,「國際環境日趨複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要「樹立底線思維」;在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遠景目標中,提出「平安中國建設達到更高水平」;在「十四五」期間經濟社會發展指導方針和主要目標中提到,要「統籌發展和安全」;在十四五」期間必須遵循的原則中提出,要「辦好發展安全兩件大事」、「 實現發展質量、結構、規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統一」。此外,還就如何統籌發展和安全用一個條塊做出了專門的描述。
而在對《建議》的說明中,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強調了發展與安全的關係: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他指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是我國各類矛盾和風險易發期,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因素明顯增多。必須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樹立底線思維,把困難估計得更充分一些,把風險思考得更深入一些。
之所以要構建新發展格局,根本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在於維繫經濟安全。反過來也可以說,維繫經濟安全的戰略決策就在於構建新發展模式,要把安全發展貫穿於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各領域和全過程,要防範化解我國新型城鎮化過程當中的各種風險,確保國家安全。
市場主體的安全最為重要
而從底線思維的角度看,主要有兩個難題:
其一是做好在極端條件下保證經濟正常循環;其二是保證經濟安全,包括能源安全、生態安全、食品安全、藥品安全、交通安全、金融安全等各方面的安全。
在這些事業當中,最重要、最關鍵的安全就是市場主體,也就是企業的安全。
提出這一觀點有幾個理由:
首先,在疫情暴發以來,國家多次提出「六保」「六穩」,而保就業、保民生、保市場主體被列入「六保」的前三位。從邏輯關係上看,保市場主體也是其中的「牛鼻子」,因為只有保住了市場主體才能保住就業,保住了就業就能保住基本民生,就能進一步穩定中國的經濟。而「六穩」當中,「穩就業」也是第一位的,這也必然要求以穩市場主體為基本抓手。
其次,疫情以來有關宏觀經濟政策的部署和操作實踐也都圍繞保市場主體展開。例如減稅降費,去年以來減稅降費的對象是企業,目的是要給企業降成本;減去的主要是增值稅和社保,而非利潤分配環節發生的稅費;減降方式上也都是通過制度的變化,具有穩定性和長期性,並非臨時性、階段性的減稅降費。整個「十四五」期間,除非制度調整,否則這種高達2萬億元的減稅降費會一直延續下去。
無論是整體的經濟工作布局,還是專注於城鎮化的戰略布局,在包括「十四五」在內的未來一個時期,新型城鎮化的建設中都要把發展和安全的統籌關係處理好。在發展和安全的天平上,除了繼續關注發展之外,更要在另一端添加上「安全」的砝碼。
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全球經濟衰退的大環境下,更突顯了市場主體安全的意義。發展固然重要,但是企業的存活也很重要,活下來是最重要的。保住了企業,保住了市場主體,就是保住了新型城鎮化的根基。
總之,在疫後在十四五,我們不僅要聚焦於規模、增速,而且要聚焦於質量、效益,還要聚焦於安全,更要在統籌發展安全基礎上實現規模、速度、質量和效益,還得加上「安全」兩個字。我們不僅要著眼於短期調控,而且要著眼於跨周期設計,還要注重風險的防範,更要在統籌發展和安全的考量基礎上,實施短期調控、跨周期設計與調節,以及風險防範相呼應,我們也可能不僅要立足於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而且要立足於高質量發展還要立足於新發展階段的現實格局,更要站在統籌發展和安全基礎上,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高培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