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清明時,中華傳統節日——清明節

2020-12-06 陳大漁Vlog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古老的節日,既是一個掃墓祭祖的肅穆節日,也是人們親近自然、踏青遊玩、享受春天樂趣的歡樂節日。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清明節,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傳統祭祖節日。

《曆書》:「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節氣點:鬥指乙,太陽黃經為15°,於公曆4月04-06日交節,太陽黃經達15°為清明節氣,交節時間在公曆4月5日前後。這一時節,生氣旺盛、陰氣衰退,萬物「吐故納新」,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遊與行清墓祭的好時節。清明祭祖節期很長,有前10日、後8日和前10日、後10日兩種說法,這近20天內均屬清明祭祖節期內。

清明節是傳統的重大春祭節日,掃墓祭祀、緬懷祖先,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優良傳統,不僅有利於弘揚孝道親情、喚醒家族共同記憶,還可促進家族成員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認同感。清明節融匯自然節氣與人文風俗為一體,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先祖們追求「天、地、人」的和諧合一,講究順應天時地宜、遵循自然規律的思想。

節日怎麼能離開吃呢?清明節令食品:在我國南方部分地區清明節時有吃青團的風俗,青團又稱清明餅、棉菜饃餈、茨殼粿、清明粑、艾葉粑粑、艾餈、清明果、菠菠粿、清明粿、艾葉餈粑、艾粄、艾草糕、清明糰子、暖菇包、艾草青團等等。在閩南僑鄉,每逢清明節必定做一些糕、粿和米棕,在清明節前後讓家人食用。上海舊俗,用柳條將祭祀用過的蒸糕餅團貫穿起來,晾乾後存放著,到立夏那天,將之油煎,給小孩吃,據說吃了以後不得疰夏病。在浙江湖州,清明節家家裹粽子,可作上墳的祭品,也可做踏青帶的乾糧。俗話說:「清明粽子穩牢牢。」清明前後,螺螄肥壯。吃藕是祝願蠶寶寶吐的絲又長又好。吃發芽豆是博得「發家」的口彩。吃馬蘭頭等時鮮蔬菜,是取其「青」字,以合「清明」之「青」。

清明節與春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除了中國,世界上還有一些國家和地區也過清明節,比如越南、韓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2006年5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申報的清明節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節日習俗活動豐富多彩,有踏青、植樹、放風箏、掃墓祭祖、插柳、拔河、蕩鞦韆等等活動,其中,掃墓祭祖與踏青郊遊是清明節的兩大禮俗主題,這兩大傳統禮俗主題在中國自古傳承,至今不輟。

相關焦點

  • 一個既肅穆又狂歡的中華傳統節日——清明節
    清明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它既是節日也是節氣,體現了中華民族獨特文化和精神,有一種「天人合一」的理念暗藏其中。清明節,首先是「二十四節氣」之一,這一天大約在西曆4月5日前後,古人以北鬥的方位觀測季節,古人很早就發現了「鬥柄指東,天下皆春;鬥柄指南,天下皆夏;鬥柄指西,天下皆秋;鬥柄指北,天下皆冬」的星象特點。而清明之時,鬥柄正指向東南方向的乙位。
  • 「清明節」 ,中華傳統文化節日。
    「清明節」,是我國現行的官方節日之一,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節日之一。「一年之計,在於春」;「一年立谷,十年數木,百年數人」。從「三皇五帝」紀年開始,「天皇伏羲氏」、「地皇神農氏」,「人皇軒轅黃帝」為華夏眾部落萬族首領開始,中華大地的祭祀已逾上萬年;清明節是一年祭祀中,最為重要的節日,也是一年中第一個大祭祀節日。
  • 中國傳統節日清明節
    1、介紹清明節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4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中國漢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清明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
    早上起床,寶哥說:"媽媽,今天是清明節"。我想了想,這不是個問句,寶哥可能有什麼疑問。去年清明節,寶哥跟爸爸一起回老家祭祖了,應該知道清明節是幹什麼的。然後,我用僅存的一點知識對寶哥說:"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清明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你說的端午節、中秋節、春節都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他們的日子都是按照陰曆算的,這個點非常正確,寶哥非常善於思考和總結,寶哥真棒!"連忙對著寶哥,豎起了大拇指。
  • 聰明節是哪個傳統節日的別稱?聰明節為什麼是清明節?聰明節是什麼...
    聰明節是哪個傳統節日的別稱?聰明節為什麼是清明節?聰明節是什麼節日?螞蟻莊園1月6日的題目可能難住了很多的用戶,因為大多數的用戶都沒有聽說過這個聰明節,下面就讓小編為大家帶來,螞蟻莊園1月6日正確題目答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又是一年清明時,關於「清明節」,你又了解多少?
    這亦是一個集自然與人文於一體的傳統節日,眾所周知,掃墓祭祖,郊遊踏青,傳承至今,未曾廢離。清明時節,萬物復甦,生氣旺盛,氣候漸暖。它融匯自然與人文為一體,是古人追求「天時地利人和」的象徵,也證明了自然萬物與人類理應互利共生,遵循自然規律的必要性。古有「春秋二祭」,祭祖大凡是在春分,秋分舉行,故有此論。人類最原始的信仰有兩種,他們敬重祖先,敬畏天地。
  • 中國傳統節日之清明節
    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經2500多年了。在中華傳統節日裡,清明節是唯一兼有節日和節氣雙重身份的節日,由祭祀掃墓和踏青春遊兩大民間習俗組成。  跟其他中國傳統節日用月亮曆法的農曆不同,其實清明節是一個太陽曆法的公曆日期,固定在公曆的每年4月4日至4月6日之間。問清明節是農曆幾月幾日這個說法是不對的,清明節的農曆日期每年都是不同的,他是太陽運行到特定位置上的公曆日期。比方說今年清明節是2016年4月4日,跟農曆沒有關係。    今年清明提前一天?
  • 讓清明節真正清明起來
    原標題:讓清明節真正清明起來   又是一年春草綠,又是一年清明時。在中國的傳統節日裡,清明節融合了歷史上的寒食節、上巳節等節日內容,有著2600多年的悠久歷史和厚重深遠的文化內涵。它既是一個祭奠祖先、緬懷先人的肅穆日子,也是一個遠足踏青、親近自然、催護新生的春季儀式。
  • 今天是清明節,但昨天同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你知道嗎?
    冬去春來,春風起,又是一年春滿園,在這春風中我們迎來了,春風四月天,清明小長假即將到來,今天就是清明假期了,可是你是否又知道昨天同樣也是一個中華的傳統節日呢?「清明節」與「清明」的區別「清明節」是以「清明」來命名的傳統節日,「清明」是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清明節」是正兒八經的法定節假日,「清明」則是特指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天。「清明節」起源自中國傳統文化的習俗,是中國自古以來的四大傳統節日之一。
  • 清明的含義是什麼意思 清明節為什麼既是節日又是節氣
    此外,5-6月是一年之中冰雹最多的月份,應當加強對雹災的防禦。清明節的含義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中華民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 中國傳統節日之清明節,「清明懷古,緬懷先祖」
    大家好,這裡是中國傳統節日專題,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了中國傳統節日之清明節,相信大家對清明節肯定不陌生,上一期小編跟大家說了寒食節,寒食節跟清明節是已經慢慢融入到一起了,到很多寶寶都是只知道清明節,到不知道有關清明節的一些習俗、文化起源和究竟這個節日對我們的一個寓意,那麼今天小編就跟大家一起談談清明節
  • 又到一年清明時,關於清明節的風俗,你都知道哪些呢?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三月節、祭祖節等,一般在公曆4月5日左右,清明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我國傳統的重大春祭節日。清明節與春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我國漢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馬上又到一年清明時,關於清明節的風俗,你都知道哪些呢?一、踏青我國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習俗。
  • 又到一年清明時,深切悼念逝者同胞,你對清明節由來習俗知多少?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清明節作為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至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人們在這一天大都要舉行祭祀活動,緬懷先烈,悼念亡人。這裡,疆郎就給大家講講有關清明的來歷及一些傳統習俗。清明節到了,清明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又叫「踏青節」「祭祖節」。踏青和祭祖是清明節的兩大主題,至今依舊被傳承,有著悠久的歷史。最早是源於上古時期的春季祭祀活動,祖先的信仰和祭祀文化,是清明節的重要內涵。
  • 清明節實際是三個節日融合形成,而清明並非節日,你知道嗎?
    又是一年清明節到來,全國放假三天,人們結伴祭祖、踏青、植樹。緬懷先輩的同時,伴隨著歡聲笑語。清明節作為傳統節日,人們似乎已經習慣成自然,參與各項活動和風俗。可有幾人知道清明節並非只有一個節日,而是三個節日組成;通常所說的清明與清明節也有所區別。
  • 聰明節指的是我國哪個傳統節日 是清明節還是重陽節呢
    聰明節指的是我國哪個傳統節日 正確答案:清明   原標題:聰明節指的是我國哪個傳統節日 是清明節還是重陽節呢     我國有很多傳統節日,每個節日都有各自的別稱,那麼聰明節指的是我國哪個傳統節日?是清明節還是重陽節呢?下面八寶網小編帶來: 螞蟻莊園1月6日答案介紹。
  • 又是一年清明時,您知道清明節的由來和習俗嗎?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與端午節、春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清明節是我國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清明節祭祖掃墓等習俗究竟是於何時,現在恐怕誰也不能給出準確答案。相傳,最早出現於周朝,但真正確定為法定假日,則是民國政府於民國二十四年(1930年)明確規定每年的4月5日為國定假日清明節。
  • 清明節——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4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 。中華民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早只是一種節氣的名稱,其變成紀念祖先的節日與寒食節有關。晉文公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
  • 為什麼說清明節是傳統節日中最特別的?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為什麼說清明節是傳統節日中最特別的? 清明是一個特殊的節日,它是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又是中國傳統節日。我們都知道清明是掃墓和緬懷先人的日子。這是一個莊嚴肅穆的日子,是一個寄託哀思的日子。在這個特殊的節日中,古人除了祭掃還要做什麼?
  • 不忘傳統,過「新清明節」,不能忘記傳統節日的內涵
    需要說明的是,隨著寒食節的發展,它和另外一個節日漸漸融合,這個節日就是清明節。二、當寒食節巧遇清明中國人自古非常重視祭祀,孔子曰:「夫祀,國之大節也。」在《周禮》中,有許多關於祭祀禮儀的記載,其中,一年最隆重的祭祀大禮,就是「春秋二祭」。
  • 清明節將至,冥幣紙元寶被「一刀切」,該與時俱進還是繼承傳統?
    眾所周知,中國擁有上下五千多年文化,中華文化源遠流長,衍生出了許許多多的傳統節日,比如剛過的春節、元宵節。在很多年輕一輩中,只知道過中國傳統佳節時有幾天的假期,趁著放假期間可以在家休息或是出門旅遊,或許會有很多人都忘記了中國的每一個傳統節日,都有著悠久的歷史以及豐厚的人文風情。清明節將至,清明節的由來你又知多少呢?傳統的冥幣元寶被「一刀切」,節日真的僅剩下放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