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書稿和聽書稿更適合知識有深度的人

2020-12-11 準提散人

閱讀無外乎兩條路:以精達博,以博入精。

很多人覺得自己沒有時間和精力去看書,但又想給自己充充電,在這種情況下拆書稿和聽書稿就變得很流行。

聽書稿就是把一本書的內容提煉出來,形成6000-8000字的口語化稿件,然後由播音主播讀給大家聽。像喜馬拉雅、得到等音頻平臺的主播,一般朗誦的都是聽書稿。

拆書稿跟聽書稿有些類似,也是把一本書的內容提煉出來,只不過文字更正式,字數和章節更多,一般是十餘個章節,每個章節2000-3000字,主要用於讀者自行閱讀。

拆書稿和聽書稿流行的背後就是急躁的功利性閱讀。人們恨不得一句話就讀懂了一本書,一篇文章就吸納了全書的精華。閱讀的確有利於提高一個人的修養和學識,但急躁的功利性閱讀沒有這個功效。

閱讀無外乎兩條路:以精達博,以博入精。一個人在某一個領域、某一個專業積累了不少的知識,有了足夠的深度,他的閱讀是為了拓寬自己知識面的寬度,所以就廣泛閱讀其他領域的書籍,這叫以精達博。一個人興趣愛好廣泛,聞多識廣,他的閱讀是為了挖掘知識的深度,所以要讀更多的專業性書籍,這叫以博入精。這兩條路最終都會讓我們的知識既有寬度又有深度。

黃易小說《覆雨翻雲》中有二個人物,一個是「覆雨劍」浪翻雲,一個是尊信門主赤尊信。浪翻雲善於用劍,一劍可演盡天下兵器變化;赤尊信以天下兵器為己用,在每次戰鬥前都會選用最適合的兵器。可這兩人交手勝的一方卻是浪翻雲,赤尊信輸就輸在會的兵器很多,卻沒有一門最精通的兵器。這本小說的最後,浪翻雲容百家武學於劍中,跟小說中大反派龐斑決戰後破碎虛空而去。

聽再多的聽書稿、讀再多的拆書稿,只是增加了知識的廣度,最多也不過就是成為「赤尊信」,永遠成不了「浪翻雲」。也不是說赤尊信這樣的方式就不對,只要赤尊信把其他兵器溶於一門兵器之上,把一門兵器練到極致,他也可以破碎虛空而去。所以不要太熱衷於聽書稿和拆書稿,更多的時候還是要精讀書籍。

這裡有人就要問了:聽書稿和拆書稿都是通過提煉書本而來,這還不算精讀?那什麼算精讀呢?第一點,從內容上,把一本書或一篇文章的主旨、要點理出來,理解並消化吸收;第二點,從文法上,把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中的段落結構列出來,把書或文章中的詞和詞語的用法鉤出來,理解並消化吸收;第三點,在這兩點基礎上,形成自己的心得體會,並與自己之前所讀、寫的文章相互驗證,並使其升華:完成了這三點,才算精讀。

因為拆書稿和聽書稿主要是提煉書或文章的要點,所以聽書稿和拆書稿最多能幫你完成第一點。再加上拆書稿和聽書稿的作者水平有高有低,寫出來的拆書稿和聽書稿自然也是良莠不齊,所以這第一點有時候也不一定能幫讀者完成得好哩。因此,你們說聽書稿和拆書稿算精讀麼?

這也不是說,聽書稿不可以聽、拆書稿不可以讀,只是說聽書稿和拆書稿更適合在某些領域自己已經有很高深度的讀者,因為聽書稿和拆書稿雖然不算精讀,但卻是提高知識廣度最有性價比的辦法,可以讓讀者短時間內提高自己知識的廣度。不過,大多數讀者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增加,在這個過程中知識積累得更多的還是廣度,這個時候需要提高的是自己知識的深度,這就需要自己去精讀書或文章,而不是依靠聽聽書稿或讀拆書稿。

總而言之,聽書稿和拆書稿只適合知識已有一定深度的讀者,更多的讀者還是應該以精讀書或文章為主。有時候多花點時間和精力在一本書上,成就更是斐然,像北宋開國宰相趙普就以「半部論語治天下」而聞名於世。

相關焦點

  • 拆書稿和聽書稿,有哪些創作技巧?
    01 拆書稿的創作模板是什麼拆書稿就是將一本書拆成5-10個部分,每個部分1000-3000字不等,各有一個小主題。拆書稿就像電視連續劇一樣,去某個地方旅遊的全陪,一天一個景點介紹。從產品使命角度看,拆書稿是幫助並激發讀者的興趣,引領著讀者在有場景化的情況下,完成閱讀和學習,也被稱為產品的算法。拆書稿本質上就像是一場線上的讀書會,一本書就是一個小型系列課程。那拆書稿模板是否有模板呢?
  • 這樣的比喻,讓你形象理解拆書稿和講書稿
    何為拆書稿和講書稿?之前寫過《這樣的方法,讓你寫出漂亮專業的好書評》中,寫作課老師將拆書稿比崳為書評中的連續劇,講書稿比崳為書評中的電影。顧名思義,一份拆書稿包含數萹文章。講書稿是幾千字詳細表述。書評、拆書稿、講書稿要從讀者角度出發。書評如此,其他文體亦如此。書評小白弄清上述關鍵問題,接下問題是書評、拆書稿、講書稿具體怎麼寫?如何寫出彩?寫書評前提,大量廣泛閱讀,豐富知識儲備。因為寫書評常用到方法旁徵愽引。唯厚積薄發,大量閱讀豐富知識儲備基礎上方可應用自如。
  • 立志讀書會:拆書稿是電視連續劇,講書稿是電影!
    導讀:最近看了幾篇拆書稿、講書稿的稿件,說實話做為新人她們寫的都很不錯,但是又好像少了點什麼,細緻的分析了一下幾位新人的稿件,我發現她們把拆書稿和講書稿給弄混淆了,這就是被平臺退稿的主要原因。網際網路快速發展的今天,很多閱讀平臺為了提升用戶日活量、粘合度,就將拆書稿這個東西做成了「電視連續劇」,仔細分析拆書稿,我們就能發現,這就是在「擠牙膏」,而這種「擠牙膏」式的知識付費產品正是網際網路平臺所需要的,拆書稿恰好做到了這一點。
  • 上千元一篇的拆書稿該如何創作?盲目寫作不如從了解「拆書稿」開始
    這種稿件如果追求精品,製作難度不小,所以現在市場上有很多粗製濫造的拆書稿,甚至出現了侵權等行為。 但寫作拆書稿的收益還算可觀,曾經有平臺向我約稿,報價大概是1000元一篇,這個價格在市場上算中等偏下,當然參考的標準是優質稿件。
  • 你問我如何寫拆書稿
    這類文章我雖不寫了,但還記得基本寫法,正好趁著周末梳理一次,也許對更多的人有用。為了表達更自然,在此我就以與第二人稱對話的方式寫下去。所謂拆書稿,是指你讀完一本書之後把精華內容提煉出來,寫成 5-10 篇各自有明確主題且相對獨立的文章。
  • 學寫拆書稿的體會
    不知不覺,學習寫拆書稿已經五天了,在這五天裡收穫了很多,也輸出了知識,這正是我想要的不僅要輸入,還要保持輸出!從閱讀到寫作,這是一個輸入和輸出的過程。學習的最高境界就是把自己學到的知識可以通過自己的理解去教會別人,這是一種成就,更是一種對自己的認可,而寫拆書稿就是在做這樣的事情,不僅自己可以學到知識,還可以幫助那些沒有時間看書的小夥伴去閱讀這本書,傳播知識,傳播文化,這正是我的目標。
  • 立志讀書會:我們是這樣創作拆書稿的
    導語:最近幾天收到很多朋友的留言,建議我們提供一套拆書稿創作大綱,正好最近在做《新營銷革命》這部書的拆書稿,本著無私共享的原則,今天就把這部書的拆書稿創作大綱與創作思路分享給大家。我不寫書評的原因有兩個,第一,是平臺不需要書評,另外書評也給不了這麼多稿酬;第二,書評夾雜了過多的個人觀點,帶有主觀思維在裡面,面對眾多讀者很難產生共鳴,同時分析的深度也不夠,無法達到知識增量的目的。你可能還會說,這不就是一篇營銷軟文嗎?
  • 如何收到寫拆書稿的第一個邀約?
    昨天晚上,我收到了第一個寫拆書稿的邀約,非常開心。甚至比我從前收到節目策劃、視頻腳本、品牌文案等等比拆書稿更高的稿費時,還要開心。因為這是我從8月份第一次知道拆書稿寫作,就一直心心念念、企盼發生的事。因為用戶可以一邊做其他事情一邊聽書,不到半小時就可以獲取一本書的精華,非常適應當代的快速生活節奏及個人成長的需要,加上近幾年來,知識付費已成為一種消費習慣,拆解書的市場越來越大,所以喜馬拉雅、樊登讀書、十點讀書等等讀書平臺長期需要拆書稿作者。策劃項目、篩選書單、拆書寫稿、錄製音頻、運營推廣,拆書稿是知識產業鏈中的一環。
  • 立志讀書會:稿酬過萬的拆書稿都有這些共同點
    導語:隨著知識付費的興起,各大讀書平臺的稿酬也是蒸蒸日上,一篇拆書稿的稿酬突破萬元已不是什麼新奇的事兒,不過大多數創作者的稿酬還是停留在幾千無,這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今天立志讀書會就帶大家來分析一下哪些拆書稿的稿酬才會突破萬元!
  • 立志讀書會:拆書稿的「規範動作」
    導語:我喜歡把拆書稿創作視同一項體育競技項目,比如體操,就需要從日常的訓練當中規範標準動作,比如要突出重點,邏輯方面一定要清晰,在表達方式上一定要口語化(說人話),這些都是拆書稿創作的「規範動作」,不可以有個人喜好的改變,因為這是標準。
  • 立志讀書會:稿酬暴漲的拆書稿到底搶了誰的飯碗?
    導讀:在知識付費如此火爆,拆書稿、講書稿、書評、書單稿酬暴漲,所有事物都具有兩面性,有名利雙收,就一定有吃不起盒飯的,今天就來聊一聊「拆書」經濟模式到底搶了誰的飯碗?而知識付費平臺完全不用考慮這些,將出版社最新出版的一本書拿過來,發一個徵稿啟示,創作者們蜂擁而至,各類稿件擺在平臺面前,平臺只需要選取一件就算完成了全部工作,自然平臺粉絲爭著搶著來買單。在詳細閱讀或通過音頻平臺聽完拆書稿之後,哪還有讀者去購買這本書,大家來看或聽拆書稿,只是想利用碎片化時間來進行學習,精華部分都榨取完了,還會去買原著?
  • Day2拆書稿寫作的三個步驟
    今天是5天訓練營的第二天,今天學習的主要內容是:拆書稿的三個步驟是什麼?在這節課裡,老師介紹了拆書稿的三個步驟分別是,第一步是把書讀懂;第二步是把書的要點找出來;第三步是結合自己的體會,把你的理解寫成文章。
  • 《少有人走的路》拆書稿讀後感
    通過閱讀這篇《少有人走的路》的拆書稿,讓我深刻體會到,一篇文章想要吸引讀者的重要性。首先,這篇拆書稿的作者開頭就運用了提問這個「抓手」——「你是否曾經感覺自己的運氣很差?好像做什麼事情,總會碰到些出乎意料的問題,生活遠沒有想像中那麼順利。」等幾個「抓手」成功吸引讀者繼續往下看,緊接著作者又提了幾個大眾最關心的一些苦難問題,繼續吊足讀者的好奇心。
  • 立志讀書會:想寫拆書稿賺錢,輸入與輸出是關鍵!
    不得不承認創作拆書稿來賺錢成了近期知識付費的熱點,不過很多新人總以為拆書稿的創作有書可依,無非就是將書中的知識點進行融合,然後用口語化的形式進行展示,往往忽略了知識點的「輸入」與「輸出」,而這兩方面才是提高創作的基礎。先別急著賺錢,靜下來心來看看下面的內容,這對你未來的創作會有很大幫助!
  • 想寫拆書稿,先看完這篇文章
    聽書稿又叫講書稿,就是把一本書精讀了以後,把它寫成一篇長文章,一般在5000-8000字,稿費也是根據不同的平臺和稿件的質量來定的,一般是在500-2000元不等,至於說「得到」等一些大的平臺,能給到單篇4000元左右,但是一般人也很難達到標準。寫拆書稿也好,聽書稿也好,確實是一個不錯的業餘變現方式,我的很多朋友也都在寫。
  • 學點拆書稿寫作的套路,開啟寫作賺錢第一步
    有壓力才有動力,逼著自己提起筆寫起來,對我來說就是一個新的突破。這五天,劉老師主要講解了拆書稿的寫作方法,他告訴我們,拆書稿的寫作很簡單,一般分為三個步驟:第一步,快速看懂書;第二步,摘錄書裡的要點;第三步,把要點和精華給大家介紹清楚。
  • 拆書稿聽書稿,好寫嗎?怎麼學去哪學,想寫先去什麼平臺閱讀書?
    首先,我們先來看下拆書稿和聽書稿的區別。拆書稿也稱為領讀稿或共讀稿,主要是把一本書拆解成5篇或10篇文章,每篇文章都有一個小主題,通篇下來共6000字左右。聽書稿模板套路大致是固定開篇、破題,引題(找個素材切入書本主題)、作者介紹、三四個亮點解讀(用自己的話概括)、歸納總結、固定結尾,聽書稿採用總分總結構。
  • 立志讀書會:你研究過拆書稿創作模板嗎?
    ;都是原著核心內容的呈現,而不是拆書稿創作者用自己的觀點來分析問題(註:很多新手小白把拆書稿寫成了書評,就是因為帶入了個人觀點與主張)。其實這些作品的共同點就是拆書稿模板的一部分,或者我們可以將它稱為創作形式或創作手法。目前很多培訓機構也把《穆斯林的葬禮》做為拆書稿基礎入門課程,可就是因為各培訓機構將其用我過多、培訓講師水平等因素,導致很多學員根本沒有理解其中的要領,所以我不想用培訓課中模板來講今天的這個課題,我想用的是更直接、更粗暴的方法來把這個模板講清楚,之後就是大家照著做就可以了。
  • 想寫能賺錢的拆書稿,先來看看編輯對寫作人都有哪些要求吧!
    拆書稿和聽書稿的平臺有很多,每個平臺都需要有優秀的作者,比如慈懷讀書會有書365我們寫拆書稿和聽書稿也相當於讀書人,就是說要把一本書中的內容自己先吸收完,然後再轉述給讀者,那我們就必須是熱愛閱讀的人。如果閱讀對我們來說是很痛苦的事,或者讀不下去,那就很難把書中的精華介紹給讀者。另外知識面廣,在解讀一本書的時候,才可以旁徵博引、融會貫通,結合其他書籍裡的內容講解,這樣讀者在聽我們解讀的時候,會有更多的收穫。
  • 立志讀書會:如何識別一篇好的拆書稿?
    壹什麼樣的拆書稿才能被稱為「好」呢?每個人評判的標準都不一樣,就像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如果我們今天換個詞來分析,把「好」換成「優質」,那麼這個問題就好解決了,平臺上最粗暴的解決辦法就不點擊量嘛,點擊量最高的那個,就被定義成優質稿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