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3件龍泉青瓷展現海上萬裡行

2020-11-06 光明日報

「海上絲綢之路上的龍泉青瓷」展上展出的文物。

本報記者 王曉櫻攝/光明圖片

本報訊(記者王曉櫻、陳怡)日前,「龍行萬裡——海上絲綢之路上的龍泉青瓷」展覽在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開展,來自首都博物館、浙江博物館、福建博物館等國內11家博物館的253件套龍泉青瓷,首次在海南集中展出,再現了大航海時代下龍泉青瓷的海上萬裡航行之路。

該展覽分為「青瓷出龍泉」「青瓷行萬裡」「青瓷傳古今」三個部分,通過龍泉窯分布與特徵分析、出水與出土龍泉瓷器對比、龍泉瓷器經由海上絲綢之路行銷東南亞和東亞多個國家和地區等內容展示,反映了我國古代瓷器傳播的廣袤範圍與流行面貌。

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副館長辛禮學介紹,中國瓷器的對外輸出有著悠久的歷史,是海上絲綢之路貿易中的最大宗物品。龍泉窯是中國六大窯系之一,是我國陶瓷史上壽命最長、規模最大的青瓷名窯。始於北宋,衰於清初,興盛期跨越宋、元、明三代,長達七八百年之久。它以燒制歷史悠久,製作精良,窯系龐大聞名。

溫潤如玉,青翠典雅,是人們第一眼看到龍泉青瓷的直觀感受。這次展出的南宋龍泉窯青瓷雙耳瓶、玉壺春瓶、紙槌瓶,它們的釉色翠青如綠梅子,粉青若淡藍天,含蓄又內斂,優雅而深沉,吸引不少參觀者駐足。

這次展覽還展出了福建地區沉船及華光礁I號和南海I號沉船出水的部分龍泉青瓷。辛禮學說,水下考古發現的龍泉青瓷,填補了龍泉青瓷外銷研究中貿易環節的空白,為研究龍泉青瓷的外銷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

隨著海上絲綢之路的延伸,龍泉青瓷產品輸出至東亞、東南亞、南亞以至歐洲,行銷世界,其所代表的中國文化被世界認識和認可。據元代汪大淵《島夷志略》中對瓷器輸出的44個港口綜合統計,龍泉青瓷佔第一位。在中國東南沿海及東南亞、南亞地區發現大量龍泉青瓷。1975年,韓國漁民在新安外方海域發現一艘沉船,考古隊員從沉船裡發掘出水了兩萬多件瓷器,兩千多件金屬製品、石製品和紫檀木,以及800萬件重達28噸的中國銅錢。沉船上一萬多件青瓷中,近60%是龍泉窯瓷器,有銅製秤砣刻著「慶元路」(今寧波)字樣,說明是從浙江寧波出發的貿易商船,這對了解龍泉窯瓷器的生產和輸出以及航線等,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這次展覽還圖文並茂地介紹了國外仿燒的龍泉青瓷,解答了觀眾「為什麼國內外有大量仿燒的龍泉青瓷」這一疑問。辛禮學介紹,12世紀中期至15世紀中期,隨著龍泉青瓷在世界範圍內普及程度和時尚效應的擴大,龍泉青瓷也開始從單純的商品輸出轉向更深層的文化與技術層面的輸出,帶動了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瓷業發展。越南、泰國、緬甸、伊朗、埃及、敘利亞、土耳其、日本、英國等國的窯場,將當地的技術與龍泉青瓷生產技術交融、互鑑,完成了仿龍泉青瓷的生產,實現了從產品到文化的交流。

辛禮學表示,今後南海博物館將繼續積極和國內外文博單位交流合作,構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文化交流平臺,不斷推出海上絲綢之路系列展覽,為公眾呈現海上絲綢之路上的經貿交往和文化交流,促進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文化交流,助力「一帶一路」倡議。

相關焦點

  • 中國青瓷的代表龍泉青瓷,日本八件認定國寶,龍泉青瓷獨佔三件
    宋元明時期,龍泉青瓷是中國青瓷的代表。不僅在全國各地有廣泛的市場,其足跡也遍布東亞、東南亞、南亞、中亞、西亞、東非、北非乃至歐洲等地。縱觀世界陶瓷的歷史,12—16世紀可謂龍泉青瓷的世界。放眼海內寰宇,從皇宮到民間,從都城到村落,從太平洋、印度洋沿海到中亞、西亞大漠腹地……諸多重要的遺址都有大量精美的龍泉青瓷出土,表明龍泉青瓷是當時通行世界的器用,引領著世界陶瓷的風尚。
  • 千年青瓷 龍行萬裡|海絲路上的「國貨之光」
    9月29日上午,龍行萬裡——海上絲綢之路上的龍泉青瓷展在海南省南海博物館開展,開展儀式上,首都博物館館長韓戰明,海南省文物局局長孫雪冬,浙江」與您一起走進龍泉青瓷的前世今生此次展覽名為「龍行萬裡」,此「龍」既指代龍泉青瓷,也反映了中華文明這條中國巨龍在大航海時代,四海遨遊,龍行萬裡。
  • 龍泉青瓷展品的盛宴——「天下龍泉」展
    從中國走向世界各地的龍泉青瓷、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眾多的仿龍泉產品,真正成就了「天下龍泉」。龍泉青瓷在古代世界中最早實現了從產品到文化的交流,以及技術提升的過程,並形成了一波影響廣泛的全球化進程。展覽現場       本展覽以龍泉青瓷為出發點,立體化地展現出宋元以來陸上及海上陶瓷之路的興盛發達。展覽共分四個單元。
  • 513件龍泉青瓷文物「歸鄉」展覽 來自亞非歐
    513件龍泉青瓷文物「歸鄉」展覽 來自亞非歐 2019-11-15 19:31:24 童笑雨 攝   中新網杭州11月15日電(童笑雨)人類唯一非遺陶瓷項目、青瓷之花、瓷國明珠……龍泉青瓷出產於浙江,始於三國兩晉,盛於宋元,更是憑藉海上絲綢之路,蜚聲海內外。  11月15日,「天下龍泉——龍泉青瓷與全球化」特展在浙江省博物館開幕,共有來自亞洲、非洲、歐洲的42家文博機構的513件(組)文物展出。
  • 2016龍泉青瓷印記:非遺榮光 閃耀世界
    浙江在線12月21日訊 龍泉青瓷是迄今為止唯一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陶瓷類項目。千百年間,積澱下深厚的文化底蘊。尤其是在宋、元及明前期,龍泉青瓷以主角身份,參與開拓了漫長的海上絲綢之路,豐富和美化了世界各地人民的生活,傳播了中華文明和先進的陶瓷燒制技藝,成為世界認識中國認識龍泉的金名片。
  • 故宮展833件(組)國內外龍泉青瓷精品:600年前曾到日本、伊朗
    來源:北京青年報北京青年報訊7月15日,「天下龍泉——龍泉青瓷與全球化」展覽在故宮博物院齋宮開幕。展出來自42家國內外文博機構,共計833件(組)文物。本次展覽是以龍泉青瓷為視角闡述中外文化的交流、互鑑與發展,是關於龍泉青瓷的展覽中,展品數量最多、來源最廣、產地最繁且體現多元文化的一次。龍泉青瓷,一般指浙江省龍泉市大窯、金村為中心的窯場在宋、元、明時期燒造的青釉瓷器,也包括龍泉周邊各縣其他窯廠在同時期燒造的風格相同的青瓷器。
  • 150餘件古今龍泉寶劍和青瓷亮相陝歷博
    三秦都市報 - 三秦網訊(記者 趙爭耀)說起浙江龍泉,絕大多數人第一時間想到的無外乎龍泉青瓷和龍泉寶劍。4月30日,「劍瓷龍泉————中國龍泉青瓷、寶劍傳承與創新展」在陝西歷史博物館開展,150餘件古今龍泉寶劍、青瓷作品,工藝精湛,製作考究,兼具實用與欣賞性,集中展示了當地工藝大師的高超技藝。
  • 龍泉青瓷之光繼續閃耀,青龍銜翠—龍泉青瓷收藏展正在上海展出
    5月16日青龍銜翠——龍泉青瓷收藏展在上海青浦博物館拉開帷幕。  展覽時間  2020年5月16日—6月30日  展覽地點  上海青浦博物館(上海市青浦區青浦鎮華清南路1000號)  5月16日,青龍銜翠——龍泉青瓷收藏展在上海青浦博物館正式開幕。
  • 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龍行萬裡——海上絲綢之路上的龍泉青瓷...
    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擬定於2020年09月-12月推出《龍行萬裡——海上絲綢之路與龍泉青瓷》臨時展覽,我館擬選擇專業運輸公司實施本展覽的展品運輸項目,現邀請符合條件的運輸公司參加詢價比選。一、項目概況1.項目名稱:《龍行萬裡——海上絲綢之路上的龍泉青瓷》展品運輸2.展品類別:瓷器3.展品數量:約200件(詳情可垂詢項目聯繫人)4.資金來源:政府財政
  • 天下龍泉——龍泉青瓷與全球化
    龍泉青瓷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 本次展覽由浙江省博物館與 故宮博物院、麗水市人民政府聯合舉辦, 共展出全球42家文博機構的 513件(組)文物, 靜候各位前來參觀。
  • 故宮龍泉青瓷首次回家 龍泉青瓷泰鬥教你鑑賞
    在龍泉市千年古鐘聲中,故宮博物院館藏的102件來自不同時代的青瓷珍品,第一次回到了故鄉龍泉展出。今天的龍泉青瓷人,同樣用泥與火,燒制出了讓世人驚嘆的青瓷珍品。傳統技藝燒制的龍窯青瓷,歷經千年窯火不滅。102件故宮館藏青瓷終於揭開歷史塵封的面紗,再度向世人展現它們的藝術之美。從民間工藝到皇家珍藏,從浙南大山到京城故宮,從唐宋煙塵到現代風雨,龍泉青瓷走過千年,首次回望故鄉。
  • 龍泉青瓷精品盡現大展 「天下龍泉」亮相故宮
    15日在故宮博物院開幕的「天下龍泉——龍泉青瓷與全球化」展覽,展出來自42家國內外文博機構,共計833件(組)文物。展覽以龍泉青瓷為視角闡述中外文化的交流、互鑑與發展,是歷來關於龍泉青瓷的展覽中,展品數量最多、來源最廣、產地最繁且體現多元文化的一次展覽。
  • 讓龍泉青瓷成為世界級瓷器 全面打響「世界青瓷·龍泉智造」品牌
    走進半閒堂,一件件青瓷藝術品,無論一杯、一盞、一壺,還是一套碟盤,都有著溫潤流暢的線條,秀麗典雅的造型,通透瑩潤的質感。這一抹抹天青色的背後,是師古不囿古、敢於創新的思考。  「麗水市委書記胡海峰在龍泉調研時曾說過,要推動龍泉青瓷『走出去』『走進去』,研究找尋最適合的文化表現形式和傳播規律,讓龍泉青瓷成為世界更好認識中國的文化代碼。
  • 龍泉青瓷:載入聯合國「非遺名錄」的十年「唯一」
    金村黨支部書記王怡榮說,青瓷開窯瞬間,可能驚豔四座,也可能失落神傷,這種不確定性正是青瓷的美妙之處。  位於龍泉市上垟鎮木岱口村,始建於清代光緒年間的「曾芹記古窯坊」是龍泉現存最古老的柴燒龍窯,七代「窯主」180多年來一直延續著窯火不斷的傳奇,成為這一傳統燒制技藝的活態樣本:佔地面積2000餘平方米,長33米,窯室內寬1.37米,高1.8米,有22間窯室,一次可燒青瓷2萬多件。
  • 龍泉青瓷丨龍泉青瓷—源於生活的藝術
    龍泉青瓷根植於龍泉,依賴於龍泉這塊神奇的土地。很多大師傅,龍泉工作幾年,離開龍泉,帶著 龍泉的瓷土、袖料等,在異地起窯,欲燒制青瓷,發現離開龍泉後做的青瓷,儘管什麼材料都一樣,但燒出的青瓷怎麼看都不是那個昧道,總缺點什麼。再回到龍泉,一樣的材料、工藝、火候,燒制的東西就有那種風韻,一看就是龍泉青瓷。於是,大部分人相信,龍泉青瓷是接地氣的,是這方水土蘊育的一種特色產品。龍泉青瓷離不開這塊土地。
  • 2009—2019 龍泉青瓷的十年
    1383萬港元的價格成交,是繼香港佳士得2010年秋拍清雍正仿龍泉青釉暗靈芝紋五嶽真形圖三孔扁瓶之後,誕生的第二件價過千萬的龍泉窯拍品,也是明龍泉窯拍品突破千萬大關的代表之作。展覽共展出了浙江龍泉的15位工藝美術大師的100多件作品。前來訪問的十二位年輕工藝美術師還參觀了德國邁森瓷器廠、皇家瓷器廠以及陶瓷博物館等,同德國的陶瓷製作家進行交流。
  • 龍泉青瓷 | 元代龍泉青瓷:人物紋超精彩!!
    畫面中建築的樣式、陽印凸花的表現效果皆與「唐明皇遊月宮」紋青瓷盤圖案近似,亦應是元雜劇場景的表現。元代龍泉青瓷具有浮雕或淺浮雕效果的模印裝飾,恰適合於劇曲題材的表現,營造出舞臺表演的效果。福建平潭大練島元代中晚期沉船出水的龍泉青瓷人物故事紋盤殘件及其盤心紋樣3.龍泉青瓷凸雕呂洞賓戲曲故事紋大罐
  • 龍泉青瓷 |龍泉青瓷的今與昔
    再加之北宋以來汝窯、官窯以及鈞窯比較發達的制瓷工藝和技術,對釉的質感色澤的追求,以及北方工匠帶來的新工藝和新技藝,這些都對龍泉窯燒制青瓷產生很大的促進作用。尤其是瓷器的審美取向,對龍泉青瓷風格的形成有著重要作用。龍泉青瓷從此進入了嶄新的發展時期。整個北宋時期,官窯主要流行青白兩大瓷器風格,而又以青釉系統為主,因此龍泉瓷到南宋時期,發展方向只有青綠色,這恰恰符合宋人的審美品位。
  • 龍泉青瓷走向世界的故事(文明之聲)
    龍泉青瓷窯場生產制度和管理模式與後來的景德鎮御器廠一樣,在宮廷的要求和技術支持下,對產品質量要求很高,在燒造過程中因造型不周正、釉色發色不好或稍微粘有窯灰、出現窯裂等,都要集中打碎排埋,因此保證了御窯產品技術的不斷創新與提高,體現出國家投入和支持在中國古代手工業生產發展中的積極作用。  天下誰人不識「君」  南宋至元代,是繼唐代後又一個海上貿易繁盛期,龍泉青瓷大量外銷。
  • 文明之聲 | 龍泉青瓷走向世界的故事
    龍泉青瓷窯場生產制度和管理模式與後來的景德鎮御器廠一樣,在宮廷的要求和技術支持下,對產品質量要求很高,在燒造過程中因造型不周正、釉色發色不好或稍微粘有窯灰、出現窯裂等,都要集中打碎排埋,因此保證了御窯產品技術的不斷創新與提高,體現出國家投入和支持在中國古代手工業生產發展中的積極作用。南宋至元代,是繼唐代後又一個海上貿易繁盛期,龍泉青瓷大量外銷。元代疆域的擴大更使外銷區域擴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