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提醒——高考考生選擇專業不能簡單看「冷」「熱」
    個人志趣和特長更重要
    「考得好不如報得好」,每年高考,報考哪個專業都是考生和家長重點關注的話題。今年湖南女生高分報考北大考古專業成為網絡熱點,也進一步引發了人們對專業選擇的熱議。專業有無「冷」「熱」之分?對於考生而言,專業「冷」「熱」能否成為個人選擇的依據,怎麼選擇專業才是好的選擇?
    對於石家莊的高考生李妍來說,「上哪所大學、選什麼專業」是一場個人興趣與父母意志的博弈。
    「想去南方城市,不報考理化專業,喜歡新聞傳播。」聽到女兒開出的條件,著實讓李妍媽媽有點懵。
    對此,李妍有自己的想法,理化專業性強,如果不熱愛的話,大學學不好,自己也會痛苦。
    「孩子可以只考慮自己的興趣,但我們做父母的不能不考慮地域、學校、經濟這些因素。」李妍媽媽表示,他們也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但選專業相當於職業生涯的起點,一定程度上決定著以後的人生發展方向。
    李妍媽媽似乎考慮更長遠些,選的專業最好家裡有相關的從業人員,以後孩子在發展規劃、就業選擇上能有個指導,不至於就業時太被動。
    為了選擇專業,李妍媽媽著實和女兒掰扯了一番,最後雙方各退一步,以法律、金融方向的專業為主,同時填報新聞學相關專業。
    在採訪中,記者發現,相當一部分考生或家庭在選擇專業時,以是否是熱門專業、有沒有「錢途」為主要標準。
    此外,還有一些考生或家庭把「賭注」押在了一些輔導機構上,全權委託他們來幫著選擇學校和專業,忽視了考生的興趣和內心的真實想法。
    怎麼選擇專業,才是正確的選擇?
    「專業選擇的重要性,體現在它可能直接關係著未來的職業和事業。」具有十幾年高三送考經驗的石家莊二中教師王曉民表示,這次湖南女孩喜歡歷史也喜歡文物,報考最高學府的考古專業,完全符合自己的志趣和愛好,無可非議。
    「熱門專業為什麼熱?固然有著更吸引人的地方,無論是未來物質的滿足還是個人身份地位的變化等,但熱門專業並非一成不變。」王曉民舉例,曾經非常熱門的金融、法律類專業,隨著社會發展變化,雖然也保持著一定熱度,但這兩年就業形勢和收入情況大不如前。
    因此,不應簡單地只用「冷」和「熱」衡量專業價值,個人志趣和特長更重要。王曉民認為,在職業發展中,興趣決定著你對工作的投入程度。只有熱愛自己的專業,才有可能在專業領域有一定的發展。
    此外,如果考生對選擇的專業不感興趣,以後進入高校學習起來也沒有積極性,甚至出現學業困難。如果無法完成學業的話,對考生未來的發展將帶來極大的影響。
    做好職業生涯的規劃教育很必要。王曉民認為,孩子對自我的正確認知和評價,是選擇專業的前提。
    尤其是明年,學生選考科目參加新高考,更需要提前做好職業生涯的規劃。王曉民表示,新高考中,考生的選考科目與高校專業的對應關係很緊密。如果要學醫,生物學科最好選上,學機械工程,物理就要選上。「這就要求學生在高一階段甚至更早的時候,就要對自己的興趣愛好、優勢特長有所認識,對未來專業選擇有個方向。」
    因此,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應該向中小學滲透,通過家校合力來共同幫助學生做出合理的職業生涯選擇。
    「在高中階段,也可以通過興趣測評、職業體驗、社會實踐、探訪大學等環節,幫助學生了解自己,制定規劃。」王曉民表示,早期的職業生涯教育,雖然不能決定未來選擇什麼專業,但卻是給孩子們提供了一個自我認知、自我探索的過程。
    「只有根據自身興趣、自我認知選擇的專業,才更有利於發揮考生的特長和優勢,也更符合孩子對未來職業的設想和期待。」王曉民說。(河北日報記者桑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