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加快高考改革步伐 激發學生學習動力和專業志趣

2021-01-21 新浪財經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原標題:加快高考改革步伐, 激發學生學習動力和專業志趣

近年來,關於大中小學生學業壓力的問題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對於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河南農業大學校長張改平院士提出的《關於為中小學生減負、大學生加壓的提案》,教育部11月20日在官網上公布了答覆內容。答覆函稱,將在今後的工作中加快推進高考改革步伐,進一步改進和完善相關政策措施,引導教師潛心教學、全心育人,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專業志趣,徹底扭轉中國教育「玩命的中學、快樂的大學」的現象。

可能不少人在中學時都曾聽過這樣的說法:現在辛苦三年,上了大學就輕鬆了。上大學是否就更輕鬆了?筆者認為,是,也不是。

說是,因為確實很多學生進入大學之後都會感覺學習壓力要小很多,而可以嘗試的新事物又增加了許多。

說不是,則因為從客觀數據來看,隨著大學入學率越來越高,畢業生越來越多,相比於進大學的競爭,大學畢業後競爭的激烈度只會越來越大。

對於認為上大學就更加輕鬆的在校生而言,未來大學生活可能要經歷一些調整了。如上述新聞所言:教育部將要完善政策措施,扭轉中國教育「玩命的中學、快樂的大學」的現象。

「玩命的中學、快樂的大學」,這種反差顯然不是合理現象。但是如何改變呢?社會上也有不同意見。近年來,關於「名校學生追求績點」等話題屢屢引發熱議,對於該現象是否合理則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首先,「大學可以輕鬆」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基於一種事實上的「嚴進寬出」:相比考進大學,畢業的門檻在一定程度上相對較低。當然,正如前面所說,畢業證書最多意味著獲得了事業起點的入場證,未必能真正保證一份滿意的工作。不過,現實中有一些大學生沒有客觀看待這種看似「未來」的壓力,從而產生「大學沒壓力」的認知。

除此以外,也可能有一些學生自身即偏好壓力較小的大學模式,那也是現代社會中可以尊重的一種選擇——只要能夠獨立承擔相應的結果即可。

但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大學生認識到就業壓力,因而傾向於投入更多的時間在和就業直接相關的事情上——例如考各種證書、早早實習,反而相對忽略了主業學習。這恐怕才是最需要反思的:固然大學不能唯學習論,但是如果專業學習未能得到重視,或者說給學生提供的價值不足,那麼大學教育的意義也會因此被減弱。

所以,對於高等教育,可能較多人有共鳴的一點是:有的大學的本科教學質量和學術風氣有待改善。這和「考級熱」「考證熱」「實習熱」都不矛盾,有時候可能還是相互影響的。要改變這種現象,需要多管齊下,包括採取相對「嚴出」的政策,激勵教師提升教學質量,改善培養模式等等。

至於學生如何看待將來的競爭壓力,可以通過輔導等方式加以引導,但或許未必要幫學生決定。中學「玩命」的一部分原因,是一些家長和老師給學生增加了更多壓力。如果學生到大學還需要依靠學校來施壓,那就相當於把中學階段延長了,或許並不是改革的初衷。

當然,大學除了學習還應該學習什麼,體驗什麼,提升什麼,那是一個更大的問題了。總之,大學教育的本質和目標並不在於快不快樂,而在於大學到底帶給學生什麼。

(作者:殷俊)

相關焦點

  • 教育部:要給大學生加壓,改變部分學生打遊戲睡大覺的現狀!
    近日,教育部就之前全國政協委員、河南農業大學校長張改平院士在今年兩會上提出的《關於為中小學生減負、大學生加壓的提案》進行了回覆:後續工作中將認真研究吸收委員的建議,教育部將根據黨中央和國務院的統一部署,在今後的工作中加快推進高考改革步伐
  • 改革 激發新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浙江時強調,改革是推動發展的制勝法寶。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浙江一直扮演著「弄潮兒」的角色,依靠全面深化改革這個第一動力,激活發展的活力和動力。 激發市場活力 浙江是中國市場化程度最高的省份之一。浙江各級政府較早意識到,凡是該由企業做的、市場能辦的,政府絕不能越位。如果政府管得太多太細,就會扼殺市場和社會活力。 近年來,浙江以政府自身改革為突破口,把政府「放手」當作最大的「抓手」,以此打造最高效的政府,最具活力的「雙創」生態。
  • 聚焦生涯規劃課堂,激發學生核心動力——哈十三中學生涯規劃課共研...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助推學生發展,積極響應國家關於開展高中學生職業生涯教育工作的號召,近日,哈十三中學舉行了以「聚焦生涯規劃課堂,激發學生核心動力」為主題的生涯規劃課共研共備系列活動。南崗區進修學校副校長劉曉林及德育部主任張莉,哈十三中學校長王茹、副校長李威、李寧,主任韓瑩、孫豔莉、李欣出席此次活動,高一、高二學年班主任和全體青年教師及心理教師參加了此次活動,政教主任孫豔莉主持本次活動。
  • 不能簡單看"冷""熱" 高考考生選專業志趣和特長更重要
    &nbsp&nbsp&nbsp&nbsp專家提醒——高考考生選擇專業不能簡單看「冷」「熱」&nbsp&nbsp&nbsp&nbsp個人志趣和特長更重要&nbsp&nbsp&
  • 李強:改革創新是教育事業發展根本動力,要努力當好全國教育改革...
    要持續抓好師德師風建設,要持續提升教師能力素質,要持續加大政策保障力度,大力弘揚尊師重教的社會風尚,讓廣大教師安心從教、熱心從教、舒心從教、靜心從教   堅決克服頑瘴痼疾   改革創新是教育事業發展的根本動力,要努力當好全國教育改革的探路者,圍繞激發人的潛能,讓每一位學習者都能學有所教、學有所成、學有所用,加快建成伴隨每個人一生的教育
  • 重專業不重志趣 填報高考志願別入這些誤區
    我省今年高考預計在6月25日左右公布高考成績,按照考試錄取相關安排,高考提前錄取批次,單設本科批次,一本、二本,職業教育(三校生)單獨招生志願在6月25日12時至6月28日18時填報;三本、高職(專科)志願在本科二批錄取結束後填報。考得好,還要志願報得好,怎樣才能報一個好的高考志願?
  • 培養學生志趣提升育人溫度
    同時,要建立扶持學生社團發展的良好機制,確保「好鋼用在刀刃上」,通過設立社團發展基金等多種途徑對優秀社團和精品社團活動給予充分的支持和幫助。其次,是要實現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協同。在提倡通識教育和學科交叉融合的背景下,隨著學部制、書院制的逐步推行,僅僅依靠第一課堂,採取不同院系、不同專業分班授課的傳統人才培養模式已不能充分滿足學生日益多元的成長需求。
  • 激發學術志趣 新生「化山論劍」
    激發學術志趣 新生「化山論劍」 ——清華化工系第12屆「化山論劍」新生趣味化工化學知識競賽側記  學生通訊員 田雯婷  日前,由清華大學化工系學生科協主辦的第12屆「化山論劍」新生趣味化工化學知識競賽決賽在三教2102舉行。
  • 教育部出臺意見:允許大學生自主選擇專業和課程
    2018年10月8日《教育部關於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正式發布,關於高校本科生教育,意見明確提出「推進輔修專業制度改革,探索將輔修專業制度納入國家學籍學歷管理體系,允許學生自主選擇輔修專業。
  • 高考英語改革:讓英語回歸實用性
    2013年10月,北京市教委發布了《2014-2016年高考高招改革框架方案》,提出從2016年起,高考英語分值變為100分,聽力和閱讀理解各佔50分。前不久,教育部發布的有關考試招生改革的總體方案中提到「外語科目實行社會化一年多考」,將不再統考。按照計劃,到2020年高考時,英語將退出。
  • 五步法激發學習動機:讓學生學習有動力
    有的老師抱怨有一部分學生的學習動機不強,網課不認真聽講,課下不認真作業,急得老師和家長直抓狂。這裡提到一個概念——學習動機。什麼是學習動機?學習動機對學習質量有什麼關係?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一、什麼是動機動機是一個心理學概念,動機是激發和維持個體行為,並指向一定目標的內部狀態。從這個概念看,動機具有激發功能、維持功能和指向功能。
  • 人工智慧導論課程——熱點前沿激發學術志趣
    人工智慧導論課程——熱點前沿激發學術志趣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否擁有先進的科學技術,決定了一個國家能否在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中佔得先機。電子信息技術是促進人類社會發展的革命性技術,同時也是國家長遠發展所需的關鍵技術。其中,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技術是電子信息技術中最為重要的核心技術之一。
  • 欲啟發學生的自我認知和志趣探索
    開佔星課,希望能給學生在自我認知和志趣探索上有所啟發。  新聞晨報:如果如你所說,佔星真的能算準命運,那十幾歲的年齡去觸碰命運,會不會太早?  dogcatcher:考慮到真正了解佔星學的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並不多,我認為最適合回答這個問題的,應該是孩子們自己。  新聞晨報:學生的接受能力怎麼樣?
  • 深圳加快名校長名師培養步伐
    原標題:深圳加快名校長名師培養步伐   教師隊伍是教育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是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近年來,深圳市教育局在打造教育領軍人才方面有諸多可圈可點的舉措,通過舉辦校長學習會、名師工程、海培計劃等改革創新之舉,加快名師培養步伐,不斷完善校長、教師的梯隊培養體系,充分發揮名師的輻射引領作用,構建起名校長、名教師的培養體系。   深圳校長學習成為常態   教育要發展關鍵看學校,學校要發展關鍵看校長。
  • 雲南省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不斷向縱深推進——激發人才活力動力...
    近年來,雲南省深入實施人才強省戰略,不斷推動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向縱深推進,破除制度藩籬,在培養、引進、使用、評價、激勵人才各方面創新模式、放權鬆綁,激發了人才創新創造的活力,營造了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人才發展生態,為雲南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人才和智力支持。
  • 新東方曹鑫偲:如何激發學生的動力
    而現在許多高中的學生缺乏動力,對學習,對生活都缺乏動力。作為一名新東方教師,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觀察,發現,有的學生對自己的學習不滿意,主要是由於沒有目標,缺乏追求造成,雖然不滿意但不知道該如何去改變。於是,便出現了沒有動力,得過且過的狀態。
  • 新加坡中文教育和中國高考英語考試改革
    誰願意學習,誰覺的有用,自己學。有著名大學教授稱專家學者也不需要學英語,由少數英語專業人員翻譯科技和學術作品即可。更有媒體稱中國大國崛起,全世界都在學中文,學習英語是沒有民族自信心的表現。有網絡調查顯示,90%的網民支持高考取消英語考試。
  • 發揮改革創新「根本動力」作用 推動婁底高質量發展
    紅網時刻婁底11月27日訊(通訊員 鄒武雄 彭敏)11月27日,婁底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主任劉非主持召開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傳達學習貫徹中央深改委第十六次會議精神,傳達學習省委深改委第八次、第九次會議精神,審議有關改革文件。市委副書記、市長、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楊懿文出席。
  • 什麼樣的高中學生適合學習編導製作專業
    我在給學生上課的時候,一再給學生強調:要把自己的興趣愛好放到影視上來,學習任何專業都是需要努力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有了興趣才有可能深入學習。從心理學的角度講,一個人如果從思維根源和內心深處對某一事物產生排斥,那麼他對這種事物的了解可能會費很大的周折,甚至永遠不會了解。我們學習這個專業的目的是為了考大學,但學習一味在這種功利性目的下學習會喪失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