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老師抱怨有一部分學生的學習動機不強,網課不認真聽講,課下不認真作業,急得老師和家長直抓狂。
這裡提到一個概念——學習動機。
什麼是學習動機?學習動機對學習質量有什麼關係?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這一組問題,還是需要認真分析一下。
一、什麼是動機
動機是一個心理學概念,動機是激發和維持個體行為,並指向一定目標的內部狀態。從這個概念看,動機具有激發功能、維持功能和指向功能。
二、什麼是學習動機
我們依據動機的概念界定學習動機,所謂學習動機是指激發和維持個體學習行為,指向一定學習目標的內部狀態。
三、學習動機與學習質量有什麼關係
筆者這樣推演:學習動機強,則學習積極性高;學習積極性高,則學習行為好;學習行為好,則學習質量好。於是我們給出這樣的判斷,如果有較強的學習動機,則學習質量就會較好。
當然,學習動機的強度要放在合理的區間,這如同一個氣球,氣充得太滿就會爆裂;反過來充氣過少就會疲軟。氣球吹得鼓而不爆,則是最佳的狀態。
四、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這就需要我們思考哪些要素與學習動機有關聯?現代學習動機理論認為,有五個要素最為關鍵。一是學習興趣,二是學習信念,三是學習歸因,四是學習目標,五是師生關係。
筆者將這五個要素,串連成五個步驟,供參考。
(一)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要善於引發學生對學習的內容產生興趣,通過轉變教學方式,讓學生有興趣學習,要避免滿堂灌或一言堂。
(二)培養學生強烈的學習信念
讓學生建立學習可以改變生活,成就未來的信念,經常對學生進行理想教育,引導學生對未來充滿希望。
(三)將學習進步歸因於努力和方法
讓學生認識到努力才能讓自己學得更好,得當的學習方式方法可以提高學習成績。把失敗多歸因為自己努力程度不夠,學習方式方法不當。不要把成績不好歸因為個人智力不好或是運氣不佳。即使智力確實不是很好,也要善於利用誤歸因:引導學生說「勤能補拙」。
(四)確定明確的學習目標
明確地學習目標可以激發學習機會。教師要不斷引導學生確定自己的學習目標,讓目標清晰而且可達成。並且讓學生將目標明示出來,如果在一定範圍內進行交流,效果會更好。
(五)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
良好的師生關係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教師要善於與學生搞好關係,平等看待且尊重每一位學生,多與學生進行心與心的溝通交流,多從學生視角看待學生的表現。
當然,激發學生學習動機還有很多操作層面的問題需要探討,比如學習效果及時反饋、給一些挑戰性的任務等。總之,提升學生學習動機需要我們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因材施教,勇於創新,大膽實踐,不斷探索出激發學生學習動機新路徑、新方法。